<h3>【乡味】诱人的味道——武山担担面</h3> <h3>公元1841年,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为求生计,把家里做好的面条拿到集市上卖。他一边挑着担子,一边沿街叫卖:卖面佬因为是挑着担子来卖面的缘故,人们亲切的叫做“担担面”。从此,发端于街巷深处的担担面就这样叫开了,而后,担担面更是成为中华五大面食之一。</h3> <h3> 说起担担面,到过武山的人,十有八九都会对这种面食记忆犹新。面条光滑劲道,肉汤浓而不腻,素汤清淡可口,一勺油泼辣子、几滴四门香醋,一撮小菜,红绿相间,色香味俱全,一看就叫人直流口水。武山担担面,数洛门最集中。武山县志有这样一段记载:1950年洛门镇500多户小商贩中做熟食生意的就有100多户,这其中就有很多是靠卖担担面营生的。民以食为天。两口砂锅,一个盛肉汤,一个盛素汤,佐以生葱、生蒜、香菜等调味,味重油多,驱寒保暖。一两顶帐篷,三四条长板凳,担担面温饱着每一位食客,担担面的香味也延续了很多年。<br></h3> <h3> 武山担担面选材用料很有特色,首先关于面粉,选用优质小麦加工而成的面粉,几经搓揉,拌以香油,然后被拉成粗细均匀的面条。大宽、二宽、韭页,细面、二细、毛细,各种规格,一应俱全。面条劲道,风味独特,老少皆宜;其次是汤,就不同一般,不论是素的还是肉的,选材配料,都是依照祖传配方。素汤清淡幽香,多加入切成丁状的时鲜蔬菜,营养丰富又口感清爽。肉汤浓香四溢,肥而不腻,老远闻见,就令人垂涎欲滴。卤是老卤,汤是老汤,看似普普通通一锅汤,竟是多少辈人传承下来的;最后是盛汤的锅,更是有讲究。铁的不成,铝的不中,必须是民间烧制的粗砂锅。那老汤只有盛在这种看似粗糙,又经年累月被烟熏火燎成黑乎乎的粗砂锅里,才可以保持传承数百年而风味不变。同时提供素汤和肉汤,又给不同口味的人们以各自灵活的选择,更多体现出古镇海纳百川的人性化关怀。</h3> <h3> 在武山,民众对担担面的钟爱,可以说毫不亚于兰州人对牛肉面的依赖。县城、各乡镇,只要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担担面都有得卖,都可以吃到最纯最正宗的担担面。</h3> <h3> 在武山吃担担面,讲究人人平等。不管你是领导高官,还是普通百姓,不分雅座单间,按照先来后到顺序,一律临街落座。长条凳,板方桌,平平常常,简简单单。吃完先走的,总不忘给条凳另一头的食客打声招呼,为的是防备那条凳翘起来,把正在吃面的人仰翻。<br></h3> <h3> 武山担担面,除了味道诱人外,再就是方便快捷。卖面的方便,吃面的快捷。顾名思义,担担面,最初就是挑在一条扁担上,走街串巷卖的一种小吃。一个人,一条扁担,一口砂锅,一把勺,一只小火炉,一面竹筛,外加几副碗筷,数件佐料盒,便是卖担担面的全部家当。行动自如,临街随便找个人多的地张罗起来,便是一个小小的面摊。吃面的呢,也就图个快捷,无需去找饭馆,担担面没有招牌,可那飘出的悠悠香味就是最好的广告。<br></h3> 武山在线<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