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流浪大师”沈魏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此事你怎么看

路寻

<h3>最近网络上最红的人是谁?无疑是“流浪大师”沈魏了!<h3>沈先生流浪在上海,靠捡垃圾度日。到现在已经26年,近日却因为有好事者拍摄其视频上传至抖音而意外走红,而且火得一塌糊涂。网友尊称他为流浪大师。我看了视频平台上关于他的视频,他确实博学多才,谈吐不俗,与人纵论古今,思维敏捷,见解独到。他的学识之渊博,才华之出众,确实让人产生一种高人在民间的感觉。</h3><h3>让我们先从传播规律的角度分析下“流浪大师”走红原因</h3></h3> <h3>巨大的反差效应<h3>1、</h3><h3>衣衫褴褛的流浪者形象与学富五车的大学问之间的强烈反差。</h3><h3>沈先生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流浪者形象与他满腹经纶造成的反差确实有点大。如此艰苦的条件,如此惊人的才华,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真是心生敬佩。</h3><h3>2、</h3><h3>大学问的流浪汉和没学问的普通吃瓜群众之间的反差。</h3><h3>国人现在普遍读书少,特别是能读懂中华经典原著的更少。沈先生却是古文造诣深厚,引经据典,纵论古今!流浪汉都能那么有学问,与他相比,我们却那么没学问。</h3><h3>正如沈先生自己所说:你们看我好像很希奇,不是我有多大学问,因为你们读书太少,是你们自己造成的,不要关注我,回去多读本书。</h3></h3> <h3>3、<h3>流浪者淡泊的内心和浮躁的社会之间的反差</h3><h3>当事人的淡泊的态度,面对媒体的冷静与淡定与目前浮躁、蹭热度、想出名之类的普遍社会心理形成鲜明反差。沈先生一直很冷静,面对突然的爆红,沈先生说:“网络走红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但我相信温度很快就会降下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种平常心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天天追名逐利,浮躁不堪的内心绝对是天壤之别。</h3><h3>4、</h3><h3>流浪汉的高学位和伪大师的低学问之间的反差</h3><h3>沈先生虽然处于社会最底层,但有真才实学;而有些伪大师、假专家没真才实学却道貌岸然。一个是有真才实学,饱读诗书,才华出众的流浪者;一些是高高在上,薪酬丰厚的伪大师;高下立判,对比鲜明,冲击力巨大!</h3><h3>这些巨大的反差能给我们造成强大的心理冲击,更加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吊足了人们的胃口。这些非常符合传播特质,自然能吸引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有足够的兴趣去关注。</h3></h3> <h3>痛点、利益点齐备<h3>痛点</h3><h3>我们普通吃瓜群众面对如此博学的流浪汉时,是不是感觉很有些自惭形秽,你看人家天天过那样的生活还能坚持学习,还能那么有学问,我们自己呢,一对比,是不是触动了我们内心的痛处。</h3><h3>利益点</h3><h3>对那些蜂拥而至去蹭热点的人,这就是大流量,大机会,大钱途。</h3><h3>大家纷纷从各地赶赴上海,合影的、拍视频的、开直播的,纷纷来猎取资源,消费热点,只为吸引眼球,然后变现!</h3><h3>正如沈先生本人说的:"他(她)拍我是为了利益,他(她)也不会把钱分给我,而我却是他(她)利益链的当事者″</h3></h3> <h3>受众同理心作效应<h3>人们对弱势群体天然的同情感。沈先生流浪乞讨,己是社会最低层了。但人家处于流浪之中,还不忘读书进取,并且出口成章,才华出众。而且他关心环保,坚持垃圾分类,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这些都是令人佩服的高贵品质。</h3><h3>综上,这个事件之所以能成为热点,从传播规律的角度看,绝非偶然!强烈的对比反差,直击人们内心深处的痛点和利益点,加上受众同理心、媒体的推波助澜,想不火都不可能。但传播规律告诉我们,热点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时间过去了,热度下降了,一切也就归于平静了。</h3></h3> <h3>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h3>一方面,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一个人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是关注什么!我们关注这件事,能反映出我们自身缺少的文化底蕴,所以要反思自己的心态,找找自己的本心,让浮躁的心慢慢静下来,然后抓紧学习,让自己也能博学强识,让自己更有价值。</h3><h3>另一方面,学习沈先生的环保理念。从我做起,身体力行,做一个垃圾分类的实践者。这将对社会很有价值。</h3><h3>最后,尊重当事者的选择,不去打扰他,愿围观者早早散去吧,还沈先生自己所追求的平静生活。</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