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承诺一生信守—《信守》观后有感

一品长安

<h3>  影院里灯光微弱,余光里大家的面孔无法看清,只有耳畔搽拭眼泪的声音。豆豆一声 “嫂娘”,泪水再也无法忍住,夺眶而出,鼻翼煽动着……“嫂娘”,这个听起来有点儿别扭的词语,诠释了计宗英老人孝老爱亲的高贵品质,一份承诺,一生信守。</h3><h3><br></h3> <h3>  没有宏大的场景,没有绚烂的特效,西北黄土坡上最熟悉而又琐碎的一件件家庭小事,却勾勒出了一个中国好人的淳朴形象。</h3> <h3>  碧玉年华的计宗英,出嫁当天最为“幸福”的一碗面,亲手喂给了失明的小叔子豆豆,从那天起,小叔子豆豆成了17岁的计宗英的“儿子”。赶集路上一句“嫂子你对我真好,你会一直对我这么好吗?”是对计宗英爱亲品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质问,而饭烫口了,坐在大椅子上吃,一坐就是一辈子,谁都不许坐那把椅子,不就是计宗英对于质问的最好回答吗?搅团,这个在当年为了糊弄肚子的粗茶淡饭,豆豆吃了一辈子,而在他的心中嫂娘做的最好吃。弥留之际,山珍海味都不吃的豆豆惦记的是嫂娘做那口搅团,厨房里嫂娘奋力搅动,那一口搅团他不是搅团,他是一个好人一生的信守——照顾好小叔子。</h3> <h3>  “羊丢了,可以再买,人没了,就啥也没了”。大雨瓢泼,计宗英的声音在山沟里回荡,这是宽心话,没错,但他更是对一个失明的“废人”豆豆最好的鼓励和安慰,这是我不嫌弃你,我会照顾你一生承诺的坚守,直到丈夫去世,直到小叔子走在她的前面。</h3> <h3>  黄土坡上特有的蒿草,她是那么的金黄,那么的香,虽不起眼,却用自己仅有的色彩和芳香,给人们一个美丽的世界,计宗英老人她不就是这闪闪发光的蒿草,她不正是这无名蒿草却又香满人间。岁月在冬去春来中一年又一年,而她,也在一年又一年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起眼,不张扬,默默奉献,而这不正是平凡中的伟大吗?</h3> <h3>  泪流不止。儿子“霸座”,气愤之中,一记耳刮,计宗英打的是儿子,打的更是她的心头肉啊,背后不也是对小叔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吗?嫂娘,既是嫂子又是亲娘,这个别扭的词语,豆豆临走之时一次次的叫着,叫着……</h3> <h3>  嫂娘,别扭的称呼,但它诠释了计宗英老人中国好人那一份信守,一份承诺,一生信守的高贵品质。</h3> <h3>  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做黄土坡上的蒿草,在三尺讲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那份信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