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年的今日,拜读了几位大师关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淡出中小学教材的评论,本人并不以为然,愚一直认为,国人“马上就办”的意识是相当微弱的;今年的今日,偶尔翻阅教材不免惊诧不已,先生的作品在教材中真的锐减;明年的今日,不知又锐减几何呢?两间余一卒,荷戟独仿徨。我们需要深思的是:鲁迅淡出,戟在何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观先生生活的时代犹如一潭死水,阿Q、祥林嫂、中年闰土匍匐在水中,伸着长长的脖子苟延残喘,一张张无可奈何的脸上写满困惑和奴性。先生在水一方,头发直立抖擞,一袭青衫飘舞,当空挥舞长戟,风生水起,尽管死水微澜,但终究是带来些许生机与活力。作为“中国文化主将”(毛泽东),先生的政治远见在于用长戟对我们古老民族的劣根性进行抽丝剥茧、刻骨挞伐,重新构建我们民族的精神坐标和价值体系,高瞻远瞩我们民族的方向。口诛笔伐,先生没有“须听将令”,更不是“奉旨填词”,而是一个文人和斗士没有泯灭的良心使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尽管他颠簸流离、倾其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纵观当今社会犹如一江春水,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其惊涛拍岸,卷起泥沙俱下,腐恶、丑陋在水中尽情的狂野,搅动江水污浊.诚如贾平凹先生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年代,破坏与建设,贫穷与富有,庄严与戏谑,温柔与残忍,同情与仇恨等混淆着、复杂着。面对尚未褪去的混沌、丑恶,我们到底还是否需要先生的长戟来重塑我们这个民族的社会道德、核心价值及精神体系?人民日报原副主编、两会学者代表梁衡先生说:我们需要进入学习鲁迅精神的时代,重新审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而大师们对先生的作品以“晦涩难懂”为借口,用构建“和谐社会”减少愤青为理由,把其淡出是不负责任的。</p><p><br></p><p> </p> <p> 先生倘若九泉有知,是否在那个无边的黑夜里,点燃一只香烟,用长戟为所谓的正人君子之流再写上几段令其深恶痛疾的文字,而聊以慰藉那些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呢?我深信,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p><p> 先生,我心好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