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爸爸,你为什么要去那么远教书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啊?”这是江西省援疆支教教师黄赞义每次和家人视频聊天时,儿子问的最多的问题。</h3> <h3>黄赞义,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城第三小学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积极响应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在2018年8月下旬来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小胡杨小学支教。</h3> <h3>黄老师体重刚好过百,穿什么衣服都是在风里随风舞动,不说话的时候很严肃,但一张嘴,旁边的人立马笑得跟他身上飘起来的衣服一样,我们本来刚开始也是叫他黄赞义老师的,但禁不住黄老师他一身上下的搞笑气质,遂叫他小宝,有句话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他又不老,所以就是“小宝”了。</h3> <h3>出门在外,黄老师啥都不敢吃,他肠胃这几年一直不算很好,稍加油腻,肚子里就会开始翻江倒海,又加上这里气候干燥,刚来这几天经常嗓子咳出血痰,鼻孔布满血丝,口腔、牙龈发炎,但后来实在经不住劝,就咬牙吃了一串羊肉串,问他味道怎样,他说“感觉这个羊肉串更像羊肉串”,众人笑翻。</h3> <h3>九月份的新疆,太阳正是最好的时候,中午出门去学校的路上,阳光直直的从头顶落下来,热烈得让人头大,但最让小宝头大的,是这时候班上的小朋友们,说具体点的话,是班上的小朋友们的名字。别看现在小宝一口一个“阿卜杜拉”眉头都不皱一下,但是刚开始对着整张连最少也有六个字的名字的名单表时,刚当上班主任的黄赞义老师傻眼了。</h3> <h3>这还怎么记人家名字?</h3> <h3>黄赞义老师和刘赛慧老师一同任教的四一班,是加强班,因为都是由江西老师任教的,被学校称为“江西班”,每个年级只有一个。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孩子们对两位从江西来的老师也都充满了好奇,女孩子还有些胆小,但有些胆大的男生们一下课就跑到小宝身边,咋咋呼呼地伸出手,眼睛和眼睛望着你,都是笑。小宝也下意识地伸过手去,男生们一把把他的手握住,像个大人一样地说“你好,老师”,小宝只能一个个地回过去,“你好”“你也好”。</h3> <h3>刚开始的时候,小宝常被这种光明正大的“突然袭击”搞得手忙脚乱,以为孩子们跟他开玩笑呢,后来一问,他们这里男生跟男生打招呼就是这样的,握完手后面还有肩靠肩,关系好的话,还会抱上一阵,女生和女生又不一样了。</h3> <h3>有了这些个小朋友的开头,小宝和他们的关系一下子好了很多,第一次月考结束后,他给全班的小朋友们买了零食,有花生巧克力、糖、饼干……考得好的,“再接再厉”,考得不好的,“继续努力”。小朋友们都乐坏了,高高兴兴地吃起来。有个叫穆耶赛尔.伊敏的小女孩却吃了几颗就不再吃了,小宝问她,她说她的弟弟也在学校住宿,老师给的零食很好吃,她想待会也给弟弟妹妹尝一尝。</h3> <h3>由于这里的孩子们国语水平比内地的孩子要差些,所以成绩有时候并不是很理想,很多同学做应用题的时候就像是掉进了汪洋大海,看见了熟悉的数字就像看见了救命稻草,拼命往手里抓,来一个用一个,一点不管加减乘除,这让小宝很无奈,但他还是坚持每次考完都给孩子们买零食奖励。说要留点给弟弟妹妹尝尝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h3> <h3>冬天的时候,从江西运来了几批爱心衣物,所有班上有住宿生的老师们都“大展身手”地开始了爱心争夺战,小宝把自己这百来斤肉豁了出去,终于拿到两三套衣服,让孩子们的这个冬天又多了一份温暖。</h3> <h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的名字居然就一溜一溜地从小宝嘴里吐出来了。</h3> <h3>小宝知道下课经常来他这问作业的孩子是祖丽卡玛尔,知道喜欢跟他握手打招呼的是塞普拉,经常和他开玩笑的是阿不杜萨拉木,很懂事的是穆耶塞尔,伊敏……</h3> <h3>慢慢的,学生们下课后会来问他们的黄老师问题了,有一次两个学生在课下为了一个小问题辨得不可开交,找他来“主持公道”,黄老师一点一点给他们掰开揉碎了,两个孩子竟然听得很认真。</h3> <h3>元旦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凑钱买了各种各样的零食,还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大家把桌子拉开,空出中间的位置唱歌、跳舞,玩得很开心。孩子们还邀请他们的黄老师一起来跳,从没跳过舞的小宝跟着班上的一个小女生有样学样地跳了起来,大家看见笑得更开心了。</h3> <h3>后来才知道,这里的舞也分男孩子和女孩子两种的,小宝一板一眼学来的就是女孩子的舞。</h3> <h3>教育教学是一线教师的首要任务。黄老师专业知识扎实,课堂风趣幽默,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课后耐心辅导后进生,多管齐下,每次考试班级成绩都是名列年级前茅。为充分发挥江西支教教师“传、帮、带”的作用,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的教育教研活动,为年轻教师磨课、提建议,上示范课等。</h3> <h3>同时他作为学校支教教师党支部支委成员,在工作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利用“三会一课”、“三亮三比”等活动,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加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改进师德师风,提升援疆支教服务效率,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工作之余,他经常与年轻的支教教师谈心,了解他们的心态,交流彼此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等,互相鼓励,努力做好支教工作。</h3> <h3>第一个学期结束时,因支教工作表现突出,黄赞义老师被江西对口支援阿克陶前方指挥部,评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小胡杨支教团队的“优秀支教教师”。</h3> <h3>在家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黄赞义老师的援疆支教事迹刊登在都昌在线、都昌新闻网、江西新闻客户端等媒体上,广范宣传。</h3><h3><br></h3> <h3>这个学期从家里再一次出发的时候,儿子没哭了,他说他已经上一年级了,上了一年级就是个男子汉了,男子汉不能随便哭的。反倒是旁边两岁大的妹妹,一个劲地挣脱奶奶抱着她的手,看见小宝上车后,哇一声地哭了好久好久。</h3> <h3>新学期,小宝的班又重新做了一次调整,班上多了些学困生,小宝说他又回到了原点,他在班上大力展开“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帮助学生,让学生自己出题考别的学生,努力打好这些小朋友们的基础。这个学期州教育局选了四年级做质量检测,小宝说他压力山大,得更加努力了。</h3> <h3>我问他,支教这一年半想留下点什么?</h3><h3>小宝说,他希望班上的小朋友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茁壮成长。</h3><h3>还有呢?</h3><h3>小宝想了想,说:“我也做不了什么,就尽力为阿克陶的教育做点奉献吧!”</h3> <h3>一次援疆,一生荣光。每一位援疆人“荣光”的背后,都有难舍的愧疚。组织的关怀、家人的支持、“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情怀,是支撑每一位援疆人前行的不竭动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选择了援疆就是选择了奉献,每一位援疆人都牢记“为国家分忧,为新疆奉献,为江西增光,为人生添彩”的格言,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不忘初心,孜孜不倦,奉献自己的力量!</h3> <h3>作者:肖晨枫</h3><h3>编辑:陈思伟</h3><h3>审核:高志芳</h3><p style="text-align: right;">江西援疆支教小胡杨支教团队</h3><p style="text-align: right;">2019年3月23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