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梅兰竹菊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写在前边的话:日本,我们的邻国,曾经是唐朝文化的崇拜者,曾经侵略过我们多次多年,可是,他们最近二十年里,几乎年年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产生,这是对日本教育的肯定,是日本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日本在好多领域都领先我们,他们的教育令我们望其项背,他们的教育到底怎样?我没有去过日本,对这了解甚少,我就从这本书入手,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教育人可否从中悟出点什么……</span></h1><h1><b>2019年2月27号,我在灌涨镇新华书店买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是我期盼已久的、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它于是就成了我的枕边书,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每天晚上我靠在枕头上孜孜不倦的阅读批注思考,到了今天,正好春分时节把它读完了,恰逢春风和煦百花盛开,真有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感觉。</b></h1><p><br></p><h1><b>《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豆豆因为淘气(老师上课她站到窗边看有没有宣传艺人路过,有就和艺人打招呼,有时候好奇的把抽斗的抽屉拉来拉去,有时候和小燕子说话……为此老师罚她站,但她就是不改,老师让她家长把她领回去),豆豆被原来学校退学后,她妈妈把她转到了巴学园,在小林宗作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从出版至今,成为二十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作品之一,被翻译成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该书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时,《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在她之前没有人获得过,在此之后再无第二人。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b></h1><p><br></p><h1><b>这本书的题目命名为“窗边”,是因为在作者开始写作的时候,正流行着“窗边”这个说法,这个词给人一种被排除在外围,而非处于主体地位的感觉。当时她总是站在窗边等着宣传艺人的路过。而在她第一所学校中,实际上,她隐隐约约地总有一种被排斥感,所以定了这样一个书名。小豆豆真名叫彻子——她出生前,她的亲戚们,她的爸爸妈妈的朋友们都说一定是个男孩子,她爸爸妈妈非常相信,于是给孩子取名为“彻”,可生下来一看,却是一个女孩,名字都取好了,爸爸妈妈有点儿为难,但两个人很喜欢“彻”字,不想放弃,于是,他们决定在后边加一个“子”字,这就成了“彻子”。彻子小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叫她“小淘淘”,彻子日语发音为tessuko,昵称为teko,与淘淘(Toto)音很是相近,别人问她叫什么名字啊?她说“小豆豆”,孩子小,吐字不清,知道词语不多,常把别人说的话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听,就这样小豆豆每次听到人家叫她小淘淘,她总认为人家叫小豆豆,他爸爸称他为豆豆助!</b></h1><p><br></p> <h1><b>这本书非常有趣,有着浓郁的童趣,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面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而且不同的人读了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收获。正如鲁迅评《红楼梦》时说的那段话:《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的确一千个读者心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窗边的小豆豆》也是这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孩子们读了,觉得巴学园学校好玩,自由自在,没有学习压力;家长读了,觉得要像豆豆母亲那样教育孩子尊重孩子;校长读了,会想要是自己也办一所那样的学校,不受上级控制约束多好呀;老师读了,会学到好多对自己有所启发和鼓舞的东西……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读到这本书真可谓是三生有幸,遇见它让我心灵得到震撼和荡涤,真是受益匪浅,我深深认识到小学教育在一个人一生中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为一个人的一生奠基,如果能遇到他们喜欢的好老师是他们的幸运。我知道了倾听、赞美、尊重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重要性,还知道一个老师善于思考有自己的思想是多么重要!</b></h1> <h1><b>要做个有教育思想人,把老师当成一种事业,教学生一年,要为他人生六十年着想。书中的小林校长就是这样一个人。小林家境不好,六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小学毕业后当代课老师,并且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后来到东京牛进小学担任老师——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是他的信念。他还倡导自由教育,上午完成了学习计划,下午可以散步采集植物标本写生听老师说话唱歌……他还西行欧洲,学习教育学,1937年创办巴学园小学……他有个教育方针: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b></h1><h1><b>小林校长就是这样做的,他能听豆豆讲四个多小时,他举办运动会为残疾孩子设计项目,让他夺冠,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他锻炼孩子们的胆量,他让孩子们裸体游泳,让身体残疾的孩子觉得自己和正常人一样,他带领孩子们搭帐篷住帐篷,带领孩子们野炊到海边旅游,他的学校用树做大门,用旧电车做教室……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可谓是鞠躬尽瘁,殚精竭虑。</b></h1><h1><b>反观我们的教育现状,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追求升学率,老师学生都排名次,我们的学校像工厂那样在生产一个个的统一化的零件,工厂化教学,泯灭学生天性,违背人性和教育规律。我们想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可是安全这把达摩斯利剑悬挂在头顶,谁敢轻易造次,如果出个意外,责任负担不起啊!你就是有点教育思想,家长也不认可——全社会都认可的是成绩——一好遮百丑,成绩好了,不管你身体好坏、动手能力是否强、生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都不考虑。只有个别有教育思想的人,执著追求,在自己教书上有所突破,这部分人但很少很少……用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来形容并不为过!大部分都是因循守旧,人家叫干啥就干啥。我曾经也是满怀豪情,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立不朽之德,立不朽之言,立不朽之功,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是举步维艰,我也只好随波逐流,到头来碌碌无为。哎,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b></h1> <h1><b>老师要学会倾听!这既是一种能力,也是对人尊重的体现,还是一种品质!小豆豆初到巴学园学校,在校长办公室里,小林校长听小豆豆讲了四个多小时的话,他没有厌烦,没有驱赶,没有打断,只是静静的听,就这一点就让小豆豆喜欢上了这所学校,亲其师,信其道,小豆豆才能在这里健康成长,没有小林校长也许就没有豆豆的美好未来,她或许会转来转去,最终失去自尊,没有信心,就没有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就少了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就不会诞生《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优秀著作!我们老师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吗?没有。我们与孩子谈话,总是高高在上,或者是颐指气使,要么恶声恶气训斥一番,要么是不耐烦的去去去,还有就是棍棒教育,孩子的心声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孩子怎样想的,我们就不考虑,没有平等尊重,没有倾听和耐心。我上课时提问孩子们,有的磨磨唧唧,或者不说话,我就性子急,没头没脑批评一番,有时候还说些伤孩子自尊的话,回头想想,我感到惭愧和内疚,以后和孩子们谈话交流,我要放低姿态,有耐心,少说负能量的话。</b></h1> <h1><b>要赞美孩子,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小林校长每次见到豆豆,都会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让豆豆受益终生,豆豆终身难忘,就这句话让豆豆充满了自信,觉得自己是个优秀的孩子。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对好学生赞扬较多,对差生有些吝啬,今后在教学上我要变得慷慨大方一点,赞美的话诸如你真棒,你好优秀,你真懂事……要变成家常便饭,觉得这些话会如春风一般,让孩子们得意起来,即使学习成绩不好,只要身心健康自信有爱心、懂感恩,他们的未来就差不到哪里去!</b></h1> <h1><b>尊重孩子!书中讲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对一个残疾孩子高桥君说看看你是不是有尾巴,这件事被小林校长知道了,老师被叫到家里厨房里训斥一番,女老师认识到自己错了,哭了,说我怎么给那个孩子道歉才好呢。小林校长发那么大的火,就是捍卫孩子的自尊!我们的老师在尊重孩子这方面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请不要把尊重说在嘴上,要落实到行动当中,有了尊重才有教育。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可我们往往都是近视或者瞎子,我们眼里只有成绩……这是教育的悲哀啊!</b></h1> <h1><b>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到田野里参加劳动,摘棉花拾麦穗,掰玉米割麦种麦,出茅缸……后来我上班了,也带领孩子们爬山、打水漂、逮鱼摸虾、放风筝打雪仗,后来,安全第一的大环境里,我就按部就班呆在学校,封闭自己,也封闭孩子!</b></h1> <h1><b>总之,《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之一,它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引人入胜,它故事简短,有时间了看一个,三五分钟看一篇,开卷就有益。它故事独立性也强,前后衔接不是很紧。另外具有童趣,童真,读起来朗朗上口,越读越想读,里面好像有当年自己的影子一般,读书就是在寻找当年的自己。另外对教育者启发也大,每读一篇,思考一下,对照一下,我们的教育现状,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培养孩子,怎样和孩子相处,怎样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老师不读小豆豆,枉做一个教育人啊!</b></h1><p><br></p><h1><b>《窗边的小豆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一本介绍儿童生活的书,一本给人启迪的书,一本使人向上的书,一本让家长老师孩子热爱的书。我把此书介绍给同事和学生,他们看后都说好。</b></h1><p><br></p><h1><b>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热爱书吧,它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聪明的你,请早日走进《窗边的小豆豆》吧,豆豆在等着为你讲述她童年的美好生活里!永远的小豆豆,永远的巴学园,永远的小林校长!它们是天空的太阳,永远照耀着你前进!</b></h1><p><br></p> <p>—孙云晓(教育专家)[10]</p><p>《窗边的小豆豆》里的故事就是原来的故事,这里没有编制,甚至没有虚构、构思,按照生活原来的样子写。</p> <h1><br></h1><p>—曹文轩(作家)</p><p><b style="font-size: 20px;">如果把《窗前的小豆豆》作为一面镜子,就会发现今天家庭和学校教育遇到所有困惑和痛苦的根源,也会发现成人自身的问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