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唐庄村鲁南民间收藏馆纪念馆

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办事处旧址

<h3>  鲁南民间收藏馆(八路军115师陇海南进支队驻铜、滕、峄、邳四县边联办事处旧址)坐落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唐庄村,为八路军一 一五师运河支队抗日根据地遗址。1940年1月,由铜、滕、峄、邳地方抗日武装改编了一一五师运河支队,以此为根据地,与铁道游击队、微山湖大队团结协作,战斗在运河两岸和微山湖畔,为抗日战争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h3><h3> 鲁南民间收藏馆坐落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黄邱山套”北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唐庄村。此院落就是曾经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陇海南进支队驻铜、滕、峄、邳四县边联办事处旧址,此馆为唐庄村开明绅士李功铸(巨)之孙李冠勤先生私人投资,利用自己的老宅旧屋改建而成,1953年土地改革后为区部,1966年-1975年成立侯孟乡粮管所,1975年-1980年成立大队部。2003年归还唐庄村开明乡绅李功铸(巨)之孙李冠勤先生,藏馆改建于2015年6月。</h3><h3> 鲁南民间收藏馆占地面积1875平方米,建筑面积545平方米,整个展馆坐北向南成长方形,四合院构造。鲁南民间收藏馆所在地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遗址众多,文物资源丰富。处在清代刘平幅军起义的营寨穆柯寨山脚下,东距偪阳古城遗址2公里,北距京杭大运河4公里,南距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革命根据地黄邱山套3公里,展馆紧邻台儿庄古城,紧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省徐州市接壤,与京沪高铁、206国道穿村而过。虽为民办博物馆,目前是鲁南地区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枣庄市台儿庄区唯一一家省级备案的综合性民办展馆,也是唯一一家关于运河支队抗战史资料收集研究基地而闻名遐迩。也是第一家具有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博物馆。2015年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为了方便大家参观共设计了九个展室一个展廊,《党史资料》、《鲁南民俗展室》、《刘平幅军起义展室》、《李功铸先生故居展室》、《胡大勋先生客居展室》、《运河支队战史展室》、《偪阳古城遗址展室》、《古石、陶、铜、铁器展室》、《个年代的精品图画》、《石器展廊》展馆以运河支队抗战期间民俗特色为主,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研究挖掘、加强管理”为方针,集文物收藏、爱国教育、教育学家研究、旅游观光、文化产业发展、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为一体。2015年11月,被枣庄市政府命名为“枣庄市文化保护单位”。</h3> <h3>  唐庄原名唐贾庄,起源于元末,兴于清盛。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唐庄村李氏原祖籍山东省枣庄市峄阳石门李氏家族,李氏一支由河南省永城市迁至山东省枣庄市峄阳石门,若干年另立族谱,以峄阳石门为始祖。枣庄市峄阳石门九世来到唐贾庄建村,后来又有别的姓氏迁入,形成了现在的唐庄村!</h3> <h3>  唐庄村开明乡绅李功(巨)铸,字均宇,生于1890年,自幼家庭富足,拥有农田3000余亩,瓦舍50余间以及酒坊、油坊、学堂、武馆等设施...李功(巨)铸天资聪明,8岁入学,17岁考入齐鲁大学,接受中西文化教育,学业有成后,回乡创业,良田增近2000亩,拥有房舍100余间,骡马100余匹,农具一应俱全,方圆百里有名的小康之家,同时在村里还创办了学校、药房、为相邻入学和就医服务,深受父老乡亲的拥护。1931年~1936年被国民政府委任为铜山县贾汪区第九区区长(当时贾汪属峄县管辖)</h3><h3>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的铁蹄踏向国内,国将不国,他常做静思,想起祖父教诲的话语:穷则弱,富则强,一国弱则一家弱,一国强则一家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h3> 1938年夏,以中日台儿庄大战结束后不久,徐州失守,苏鲁边区沦陷,为了凝聚抗日力量,挽救民族危亡,1939年4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司令员钟辉派遣胡大勋、陈诚一、胡大毅等人在唐庄村成立了陇海南进支队铜、滕、峄、邳四县边联办事处,胡大勋任主任,胡大毅负责军事,陈诚一负责党群。唐庄村开明绅士李功铸(巨)腾让三进大院作为秘密办公场所,并组织乡民积极为办事处输送给养和兵员,以此为源点。办事处秘密建立党的组织和群众抗日团体,发展革命武装,从警卫连到铜山独立营,警卫连连长杜玉环,继而成立下辖3分队和11个手枪队的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运河大队。1939年5月中旬,运河大队夜袭铜山县伪区公所,缴获手枪4枝、步枪30多枝、战马4匹,活捉伪区长马敬典及伪军43人。6月下旬,奇袭柳泉日伪乡公所,活捉伪乡长周光前,击毙日军翻译官金波…旗开得胜的运河大队威震敌胆,也引起了驻鲁南抱犊崮山区的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的极大关注。在中共峄县县委的帮助和朱道南的联络下,罗荣桓决定将胡大勋等组建的运河大队和其周边活跃的孙伯龙、邵剑秋、孙斌全分别领导的四支抗日武装共计1500的多人,联合组建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任命孙伯龙为支队长,邵剑秋为副支队长,胡大勋为参谋长 ,于1940年1月1日在运河北岸周营正式授旗宣告成立,并在运河南岸唐庄村附近的“黄邱山套”建立了闻名遐迩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此后,运河支队作为苏鲁边界地区中共地方党组织和八路军领导的多支抗日武装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部队,依托黄邱套抗日根据地,先后在八路军115师和新四军淮北三分区的领导下,活跃在大运河两岸的苏鲁边区,与铁道游击队和微山湖游击大队等抗日武装长期并肩作战,前仆后继、百折不挠地“在鬼子头上跳舞”,直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共歼灭日军近千人,歼灭伪军4000余人,队伍自身在战火中不断发展壮大,达到3000多人的规模,还为八路军正规部队数次输送兵员达2000多人。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由运河支队为主开辟的秘密交通线,成功护送了刘少奇、陈毅等数十位重要领导人以及上千名党政军干部从华中经苏鲁边界过境到达延安。所有这些,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和中共党史中留下了辉煌的一笔。这一笔的起点与节点,就在唐庄村.目前张山子镇黄邱山套,位于鲁南山区,这里山连山、山套山,连绵不绝、山势险要。较大的村庄有18个,民风强悍,长期由土匪控制,易守难攻。东侧个穆柯寨,传说《杨家将》中穆桂英,曾在这里占山为王。胡大勋在加入运河支队之前,率领他的运河大队,硬是挤进了黄邱套,为之后运河支队建立黄邱套根据地打下了基础。黄邱套根据地虽然不大,方圆只有二十几里,当年形容说“一枪就能打穿”的根据地。但是,运河支队在这里建立过几个基层的抗日民主政权,办过小兵工厂、小被服厂,还有卫生队、骑兵队。所以,尽管日本鬼子多次扫荡,都没能完全占领黄邱套,也不敢在这里驻兵过夜,多是打了就撤。一方面,因为日伪军不擅长在山套作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运河支队在这里影响大,群众基础好,日伪军心虚,怕驻下吃亏。这里是八路军115师入进山东建立在这里的第一个根据地“黄邱山套”1939年4月,山东抗日武装山东纵队陇海游击队支队的胡大勋、胡大毅、陈诚一、高守云等12人带着200个八路军的臂章秘密进驻在唐庄村李家,从此李家便成了抗战人员的集合点和宿营地。1939年9月山东纵队陇海游击队被改编为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同时在唐庄成立了铜、滕、峄、邳四县边联办事处,胡大勋任主任. 1940年以后唐庄周围:村西、杜安集、小杏窝、大路、贾汪村北、杨埠、平山子村东、侯孟、泉源、单庄、六里石都住有顽匪,日伪军与我军抗日力量对抗,可谓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唐庄处境十分险峻,然而李功铸不畏强敌,不顾持怀疑态度人的反对,毅然接纳抗日队伍,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旧中国,从此踏上了支持抗日艰苦的历程,无悔奉献.几年间,李功铸把所有精力都注入到运河支队。由于本人识大局轻财重义,豁达明理,所以运河支队有求必应,绝不吝啬。</h3> <h3>  起初把自己的主房让给胡大勋等人使用,运河支队成立后他让出一套四合院20余间作为运河支队办公宿食场所,生活的每日三餐早吃早办,晚吃晚办,从不缺少一顿。平时常嘱咐家人仆人为队员们缝补洗晒衣服鞋袜,一年四季,一丝不苟,如果活动路途较远或托运辎重军资,他会主提供车辆牲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1942年运河支队壮大靠一己之力已无法满足运河支队的需求,便动员其他九位堂兄弟及其家人,出资出力共同供给,保证队伍的正常活动,1943年部队进入最艰苦时期,他一次卖掉500多亩地用来部队购买军需物品,他不仅在物资上大力支持运河支队,还亲自参加抗日活动.开始进行组建部队的活动,当时贾汪、唐庄均属于山东滕县第九区区划,贾汪维持会会长李功俊1936年接任李功铸(巨)贾汪区第九区区长职务(地下工作者,1947年在阴平李楼牺牲烈士)他在任期间也采取对八路军疏通关系,应付我军的政策,给我军扩大政治影响,组织建立抗日武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运河支队提供了大量的情报,为更好的打击日寇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办事处秘密办公地点就设在了唐庄村李家大院的东厢房,而后又成立了抗战小学,1940年罗荣桓政委命名115师运河支队,胡大勋率领的抗日武装被编为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至此运河支队正式成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3> “铁打的唐庄” </h3><h3>“铁打的唐庄”,是民国初年周边方圆几十里百姓对唐庄的别称。因为当时的唐庄如同铁壁,能保一方平安,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民国初期,鲁南一带盗匪遍地,抢劫烧杀时有发生。山东省副省长孔庆堂下令各县办理乡团以维持治安,唐庄李功藩因智勇兼备,被委任为铜、滕、峄三县治安团总指挥(每县设一个团,每团三个营,每营连、排、班不等,总团部就设在唐庄)。民国十六年(1927)直皖开战兵匪混杂,三月初一千余乱匪攻圩劫寨,枪炮声震动房土下落,李功藩一边安抚村民,一边率领士兵奋力反击。深夜派二十余健壮青年迂回到敌人背后偷袭,敌人伤亡惨重。激战一昼夜,唐庄未破,敌人只好撤去。同年底,峄县境内悍匪邵八等率匪众千余人,大炮二门围攻两昼夜,李功藩亲率全村民众及兵士沉着应战,情况危急,有知情者叹曰:“唐庄必亡。”天亮匪首喊话,索要金银财宝数万,李团总厉声回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保卫唐庄的一草一木。遂令继续还击。由于指挥得当,抵抗顽强,且有援兵支持,内外夹击,邵八遂被当场击毙,其余匪徒死伤过半。两场战斗虽然惨烈,但村内民众却安然无恙,唐庄的军事力量可抵御上千敌人,小股毛贼更不在话下。</h3><h3>民国十八年(1929)土匪曹文型调集百余人枪抢劫单庄后妄想掠夺唐庄,还未靠近唐庄反被打得落花流水,曹文型被活捉(后被送交峄县),抢劫的财物全部返还单庄。</h3><h3>李功藩之侄李德英,曾任唐庄自卫团团长,1937年6月29日随团总李功藩赴杜安剿匪不幸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h3><h3>李功藩为铜滕峄三县乡团总指挥,参加大小战斗百余次,每次战斗不但躬亲指挥,而且身先士卒,却从未受伤。因剿匪治安有功,山东省民政厅厅长朱熙特送给他匾牌一块,题为“保卫桑梓成望重”;峄县士绅送匾,题为“惠仰帡蒙”……</h3><h3> 又据《族谱》载:“民国元年李功敏因事赴徐州发现时局动荡,恐从此家乡多事,即约叔伯兄弟子侄率全村百姓修筑围墙数百丈,炮楼四座。”当时圩寨分内外两层,第一层包围当时唐庄村十户大家(即十大家)、四座炮楼分别处于内圩的东南角、西南角、东北角、西北角,外围内居住平民百姓。外圩有东门、南门、西门便于百姓出入。当时保安措施得力,秩序井然,人们安居乐业。</h3> <h3>  【唐庄村抗日小学旧址】唐庄村抗日小学成立于1940年初,它的前身是唐庄村十大绅士各家私塾学堂组合而成的“修德学堂”,四合院共12间房舍,1939年春天,胡大勋、陈诚一等12人秘密进驻在唐庄村发展抗日武装,同年9月陇海南进支队铜、滕、峄、邳四县边联办事处在唐庄村成立,党组织在该地全面开展工作,于是便把“修德学堂”改名为:“抗日小学”。 学生来源于唐庄村及周边村庄和部分官兵家庭,学校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解“抗日救国”之惑业。在第一任校长李德宜、李德宣和谢少白等4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适龄少年积极踊跃入学,由初期二十几个人发展到后来的八九十人,“小红孩、抗红抢(红缨枪),打鬼子、保家乡”是孩子们经常吟唱的歌谣,在孩子们的影响下,很多“奶奶、妈妈”们也参加了识字班,学习思想认识得到了提升,纷纷加入抗日之前队伍,为战士们缝补衣服,纳鞋做袜,烧饭做菜,抗日工作在唐庄村及周边开展的如火如荼。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少年,如:李姓族人李德超、李德凯、李德兹、李德允、李德全、李德璞、李德让、李功志、刘兆桐、李冠元、李鲁、李冠昭、李冠军和谢运堂等部分干部子弟,他们都是运河支队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注:朱道南,1902年8月31日出生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张范乡北于村,1940年1月1日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成立,朱道南被委任运河支队政委,朱平坦是朱道南之子,1934年出生,老人思路清晰,饶有兴致的给我们说起1942年是运河支队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当时他只有8岁,和支队领导的十几个孩子一起被寄养在酒老板李功铸(巨)家,李功铸(巨)让家人每天给做不重样的饭菜,一定要让他们吃饱,都曾经在抗日小学读过书...谢绍唐1904年出生,山东省原峄县第六区谢庄人(观属枣庄市台儿庄区侯孟乡)1940年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宣布成立,任第二大队侦查参谋。谢绍唐之子谢玲老人家的回忆原话:我家逃反(那时为躲避敌人而离家出外躲避称逃反)到唐庄,住在李德灿家(李德灿家开酒坊,他在兵工厂后来叛变,投靠敌人,解放后被镇压在后孟集被枪决)。后来我家转移到葫芦套,但我哥哥谢琦谢珂仍在唐庄抗日小学学习。(谢少白任校长)。现在健在的老人口述当年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利国等村民都在抗战小学读过书。&nbsp;</h3> <h3>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资料,鲁南各地区的文史资料,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陇海南进支队相关资料及爱国楷模、英雄和烈士们的图片展示。</h3> <h3>  &nbsp;胡大勋先生为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的优秀指挥员之一。为了抗击侵华日军,1939年4月至1942年8月,他秘密客居在山东峄县贾汪第九区唐庄村李功巨家。客居期间,他先后任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参议、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峄滕铜邳四县边联办事处主任、八路国115师运河支队参谋长、支队长等职务,与战友们一起开辟了黄丘山套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作战,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客居异乡,但他与房主李功巨同吃同住,和睦相处,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使李氏家族踊跃参军支前,成为抗战的重要力量。这是胡大勋与唐庄的情缘及后人基本情况。</h3> <h3>  1938年台儿庄大捷,日本人在徐州一带犯下滔天罪行,这就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仇恨,有仇要报仇,有恨要雪恨,为了发展抗日武装胡大勋、胡大毅、陈诚一、高守云、孙斌全等12人在1939年4月秘密住进唐庄。李家有经济实力,有社会地位同,有人脉关系。</h3><h3>2、以李功铸先生为主的唐庄十大绅士都深明大义,都有爱国爱民之心,与大家一样,同仇敌忾。</h3><h3>3、堂兄弟十人之一李功俊先生时任贾汪第九九区区长,以此身份作掩护,获取情报早、准、快。以上三个条件是胡大勋敢来唐 庄的原因。</h3> <h3>  1938年徐州一带沦陷后,李老先生深明大义,积极为抗战呼号奔走,1939年4月,山东抗日武装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的胡大勋、胡大毅、陈诚一、高守云、孙斌全等12人带200个八路军臂章秘密进驻李老先生家,从此李家便成了抗战人员的集合点和宿营地。起初胡大勋一行12人都以长工的身份出入李家,一边劳动,一边宣传抗日,昼伏夜出,袭击敌人。1939年9月山东纵队陇海游击队被改编为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同时在唐庄成立峄县、滕县、铜山县、邳县(峄滕铜邳)四县边联办事处。胡大勋任办事处主任,办事处办公地点就设在这个大院东厢房,而后又成立了抗战小学(谢少白任校长),抗日青年团,李家先后有十几人加入抗日队伍。1940年罗荣桓政委命名一一五师运河支队,至此运河支队正式成立。</h3> <h3>  在唐庄发生的典型故事有《瓜棚除奸》和护送陈毅秘密通过交通线。</h3><h3> 在唐庄周边发生的著名战役:毛楼战役、库山战役、夜袭贾汪、智取杏沃等。</h3><h3><br></h3> <h3>  懂得利用独处时光的人,往往更容易有所收获。读书和运动,这些永恒的增值方式,都是在独处中成为一个人前进的阶梯和捷径。独处就好似人生的留白。懂得给人生留白的人,他的人生画幅上不会因为过于拥挤而显得不堪,却会因从容不迫而显得游刃有余。</h3> <h3> 1940年8月中旬的一天,骄阳似火。贾汪镇东市北门外,一位20多岁的妇女端着一盆衣服走向泉水边洗衣服。这时,一个壮年汉子走过来塞给她一包衣服说:“胖张嫂,帮我洗洗衣服吧。”胖张嫂接过衣服一摸,里面是三支手枪,于是笑说:“好。明天到我家去拿。”说着,把包着手枪的衣服塞进衣服盆里,说笑着走进贾汪镇的北大门。胖张嫂名叫王脉凤,张山子镇杜安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7岁被迫卖给一张姓地主为妾,备受欺凌压迫。后带着女儿逃出虎口,毅然参加“运河支队”,被派遣进入贾汪日伪据点,做秘密情报员。她多次获得重要军事情报,使我军化险为夷。</h3><h3>贾汪镇是徐州北的一个大煤矿,日军为了掠夺煤炭资源,派了一个中队驻守矿区。“运河支队”为了阻止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决定袭击贾汪的日军,并由第2大队执行。侦察参谋谢绍唐在王脉凤的帮助下,把贾汪镇敌人驻防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又通过王脉凤把枪带进镇内,几名战士拿着“良民证”大摇大摆进入镇内隐蔽。深夜12时,第2大队的两个中队和手枪队前进到贾汪镇南门外,里应外合,不到一个小时便结束战斗,顺利完成任务。可是由于疏忽大意,潜入镇内的几个战士遗落在王脉凤家里的草帽被敌人在全镇大搜捕中搜到了。一个寡妇家里发现的几顶男人草帽,让敌人高度怀疑上了王脉凤,敌人对其严刑拷问,王脉凤坚贞不屈。几天后,大失所望的日军把王脉凤押到贾汪北门外,将其活埋处死。临刑前,王脉凤主动跳进土坑,从容就义,年仅22岁。</h3> <h3>  唐庄村因泉而立,唐庄原名唐贾庄,起源于元末,兴于清盛,据说元末有唐贾两位秀才为取功名多次进京应试,由于二位文才有限,屡次不第,但他们并不甘心,又一年还是不中,二位心情沮丧,一路风餐露宿,非常苦闷,一日来至某山脚下,又渴又累,偶遇一泉,便俯身饮水,泉水甘甜爽口,几口水下肚,顿时感觉精神抖擞,全身轻松,如释重负。于是便驻足休息几日,野果泉水充饥,其乐融融。产生留恋之情,另外考虑回家难面对父老乡亲,二人便商量以此为家,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子孙,后来其他姓氏陆续入住,即成了村落,取名唐贾庄,该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后来村民感恩山泉,在泉西上方树立了一块石碑, 正面记载泉与庄的联系 ,人与泉的情怀,背面刻有护泉民约,落款是大明国兖州府杜安乡唐贾庄,唐贾周蔡四姓立,时间为明“嘉靖”二十三年。即公元154年,建于日久年远,石碑被风化,现在无丁点遗物,只有络绎不绝的泉水和潺潺流淌的泉水在继续书写着新的历史。</h3> <h3>  唐庄村著名乡绅李功铸(巨)的祖父在清道光年间已有良田三千余亩,学堂、药房、酒坊、油坊一应俱全,富甲一方家境殷实,清中晚期盗匪猖獗,李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常受侵害,另外李家也多有少妇早逝,仅李功铸(巨)一人就有三位母亲仙逝,匪患和亡妇是困扰李家的两大顽疾,为了抑制厄运的再次发生,李家想法设法求得高人指点,栽植鸭脚树(鸭脚即压角)压住厄运,避免灾难,借鸭脚之名长寿之意,祈求李家人才两旺,平安吉祥。村西栽银杏树处名为:“杜园”,此乃百年老园,取意抑恶除邪从源头(园头),于是这里便是最佳选择,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春,李功铸(巨) 的父亲李化久先生去韩庄在码头粜米时购买的此树,种植时仅有大拇指粗细,迄今已有一百四十余年了,解放前该园地是东去峄县、台儿庄、枣庄、西往贾汪、徐州的必经之地,于是在银杏树东建两层岗哨,高达5米,上层设有东西南北四个瞭望窗,一旦发现盗匪及其他情况摇银杏树发出信号,让其村门紧闭,防盗效果极好。1939年,胡大勋、胡大毅、陈诚一等人驻进唐庄,发展抗日队伍,这里便成了运河支队的哨所和议事堡,也是铲除汉奸杨茂蒲的佯地,银杏树见证了运河支队三大队的诞生和发展,一枝一叶镌刻着李功铸(巨)等十几位绅士的睿智、豁达和笃定。现在树体魄苍劲,躯干挺拔、枝繁叶茂,冠形优美,高达18.6米,周粗3米,2006年被枣庄市列为二级文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