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市教育战线上值得纪念先贤 —— 乐平中学校长(代)徐谦光

乐平市创新中学

<h1><b>徐谦光(1904一1970年)字保锋,乐港镇魁堡村人,中学时代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进行过革命活动,大学毕业后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先在魁堡创办起中心小学,后到乐平中学任国文教员,(1939--1942年)担任乐平中学训育主任(相当于现在政教主任),与校长张馥共襄乐中校务,1944年5月校长徐为熊病故后,为争夺乐中校一席,乐平地方派系之间开展明争暗斗。张雪中、洪轨两大势力互不让步,最后协调暂由徐谦光代理校长。建国后,仍从事教育工作,上个世纪60年代曾任县政协副主席和省、县人大代表。“文革”中受到迫害,下放农场劳动,被毒蛇咬死。就如其学生段永生对徐老离开,叹道:这是乐平教育界的一大损失。一九八四年,县政协、县委统战与学校为老校长徐谦光公开恢复名誉,补开追悼会。追忆徐谦光校长为乐平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平凡,又可歌可泣一生。</b></h1> <h1><b><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据</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段</span></b><span style="line-height: 1.8;"><b>永生在贺母校乐平中学九十校庆之际,对乐中恩师追忆《难忘的恩师》一文中写道:</b></span></h1><h1><b>使我受益最多的是徐谦光、汪浩<span style="line-height: 1.8;">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响最大</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从初二至高一都是徐谦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老师教国文。他身材瘦长。面容清矍,常年穿一件布长衫(夏单、冬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显</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得温文尔雅、潇酒飘逸,简直就是我想像中的诗人李白。</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他</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讲课时全神贯注,一字一句都解释得清清楚楚,</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读</span></b><span style="line-height: 1.8;"><b>起古文或古词来抑扬顿挫。有声有色,令人陶醉。</b></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乐平中学校史简介</h3><h3>发表时间:09-11-24</h3><h3>校 史 简 介</h3><h3>创办重建</h3><h3>  (1928年9月至1930年5月)</h3><h3>  (1939年8月至1949年4月)</h3><h3>  一九二八年,戴良谟先生任乐平教育局长,首创乐平县立中学,择校址于学宫(俗称“儒学里”,今中共乐平市委所在地),自兼校长,筹集经费,延聘教师。同年九月招收初一两个班学生100名,于十月初开学。</h3><h3>  学校设校长一名,校长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主任各一名,由段铮、查宗禄、戴天焕分别担任。另聘专职教师三名,兼课教师两名。开设了13门课程,每周授课36节。</h3><h3>  一九二九年春,戴良谟辞去校长职务,由鸣山煤矿矿师戴晋善兼任校长。同年秋,第二次招收新生100名。同年冬,戴晋善辞去校长职务,由查宗禄代理校长。</h3><h3>  一九三0年五月,因时局动荡,学校停办。</h3><h3>  在乐平籍知名人士李尚庸先生的倡议和地方各界人士的响应下,学校地一九三九年重建。对原校舍进行修缮,定校名为“乐平县立初级中学”。设立校务委员会,由县长彭克勤兼任校长。聘请张馥(中共地下党员)为教务主任,徐谦光为训育主任。九月间录取新生100名,编为甲、乙两班,实行级任导师制。10月初开学。</h3><h3>  张、徐志同道合,治校严谨。开学不久即步入正轨,于11月11日补行开学典礼。后定是日为校庆日,简称“双十一”。</h3><h3>  一九四0年春,为避日机空袭,迁校址于临港,由查宗禄任校长。是年招收春季班新生100名。时值国难当头,学校设于农村,校舍、设备简陋,生活条件艰苦,但学生“读书不忘救国”,辛勤攻读。</h3><h3>  一九四一年暑期,学校迁回县城,择定现校址,筹资兴建了三幢校舍,由徐为熊任校长。同年校庆日,举行复校两周年纪念。撰写校歌,发表宣言,阐明办学宗旨。一九四二年夏,徐为熊病故,由徐谦光代理校长。首届初中毕业生共36名,其中女生4名。</h3><h3>  一九四三年秋,段定乾担任校长,汪俊祥担任教务主任,徐节槐担任训育主任,在学校成立国民党区分部,在青年教师学生和学生中发展三青团组织,实行军事化管理。一九四五年秋,始设高中部。 </h3><h3>  一九四六年上年,高中学生为抵制国民党军训课和反抗军事化而举行罢课。</h3><h3>  一九四八年夏,首届高中毕业生20名,其中有汪大纲、徐世雄等十多名学生,考取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h3><h3>  乐平解放前夕,高、初中共有10个班,在校学生428人,教职工58人。</h3><h3>新生发展</h3><h3>  (1949年5月至1966年5月)</h3><h3>  一九四九年四二十九日,乐平解放。五月,赣东北行署委派张馥为校长。八月底,中共乐平县委委派吴忠钦为副校长,协助张馥正式接管学校。从此,乐平中学成为人民的学校,开始谱写新的篇章。</h3><h3>  解放初,百余名学生报名参军、参干,随军下西南,为解放大西南奉献青春。其中,大多数人扎根贵州,为开拓边防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h3><h3>  新生的乐平中学,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致力于改革旧的教育制度,贯彻“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和建立新的教师队伍。</h3><h3>  张馥校长早年患有肺结核病,解放前,在国民党剿共中,曾两次被捕入狱;解放后,体质极弱,带病坚持工作。他为学校留用了15名热心教育的原教职工;同时,着力于改革旧教育制度,取消了公民课和军训课,不久将英语课改为俄语课;对旧教材进行删改增补;废除军事管理,实行民主办校;撤销教务处、训育处,成立教导处,由杨日芝、姚公骞担任教导处正、副主任;改级任导师制为班主任责任制。他还函请教育部长马叙伦先生亲笔题写了“江西省乐平中学”的校名。张馥校长因操劳过度,病逝于一九五四年四月十八日,年仅42岁。他一生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赢得了后人敬仰!</h3><h3>  一九四九年九月,学校成立学生会,由王小琴任首届学生会主席。</h3><h3>  一九五0年一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乐平县委在高三学生中首批发展王小琴、程关森、汪美华、杨圣义为青年团团员,不久成立临时团支部,汪美华任书记。</h3><h3>  一九五一年秋,赵永安任副校长。其间,学校成立了党、团小组,贯彻“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开设了工农班、职业短训班和会计中专班。一九五二年秋季,学校成立教育工会,由李千华任工会主席。一九五二年下半年,在校学生由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的287人增至587人,学生中的工农成分剧增。</h3><h3>  在此期间,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加强了教学工作领导,设立了文史、数理两个综合性教研组,分别由汪厚铎、吴光莹任组长,实行计划教学,稳定了教学秩序,教学质量逐步提高。</h3><h3>  一九五二年七月底,学校教师赴南昌参加全省中学教师思想改造运动。赵永安副校长组织留校教师制定了学校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学习苏联教学经验,实行计划教学,并重点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h3><h3>  一九五三年月日,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经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乐平中学也开始在发展道路上自强不息、排难前进。</h3><h3>  同年暑期,高云龙任副校长,陈泽铸为代副校长兼教导处主任。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史地、理化生物和体育文艺六个教研组,并组织教师全面学习苏联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五个教学原则”,运用“五个教学环节”,采用五级记分法,从而把教学工作纳入新的轨道。</h3><h3>  一九五四年,学校建立党支部,由高云龙任书记;同时,成立团总支,由方加松任书记。一九五六年成立了团委,由陈远谋任书记。陈泽铸调离后,由张天生主持教导处工作,吴光莹、余师禹协助。</h3><h3>  一九五五年,史地教研组教师集体创制了“灯光放图仪”,获得省、地教具创作奖。地理教师徐家琨出席了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嗣后,数学教研组的《函数教学》、《五步教学法》,语文、俄语等学科的教育论文与经验相继在相关刊物上发表,张铨晖老师写的《数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一书,经省教育厅批准出版。</h3><h3>  一九五六年三月,省教育厅授予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锦旗一面。同年夏,高云龙调离学校。由徐学恩、蔡先鹤任正、副校长。翌年,又调赵连瑞任党支部书记。他们步调一致,关心教师,联系群众,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各项工作出现了崭新局面,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为开辟教学实验基地,学校建立了地理园、动物园、植物园和试验地。一九五八年,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全校师生在乌山亭奋战三天,开垦了荒地二百余亩,种上桃、桔、大栗等果树,育成一片果树林。</h3><h3>  一九五九年五月,高二年级(1)、(2)班学生栽种的两亩多油菜喜获丰收。来乐平视察工作的省委书记杨尚奎、宣传部长莫循、教育厅长楚冰等和师生一同收割。这一情景,由江西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新闻纪录片。年底,在省教育厅召开的中学校长会议上,学获得省教育厅授予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提高教育质量”奖旗一面。 </h3><h3>  同时,学校的文体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由叶开颐、胡秉钧等教师编导的文艺节目《三人歌舞团》,在省、地、县三级业余文艺汇演中获得优秀节目创作奖和表演奖,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转录播放。在参加全国、全省体育运动会中,王茂华同学的跳高,朱长金同学的标枪,梅雪芬同学的体操均获得优异成绩。尤其突出的是,吴长松同学被选入省体育训练班,成为链球运动健奖,后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现为国家著名链球教练。 </h3><h3>  一九五四年,25名高中毕业生有22名考取了高等院校,另有9名初中毕业生被选为飞行员。一九五五年,41名高中毕业生有36名考取了高等院校。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五年的十年间,在校学生人数稳定在1500名左右;被高等学校录取的毕业生共计559名,录取率为70%左右,在上饶地区名列前茅。</h3><h3>  其间,新建校舍面积8762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达三万余册;设立了仪器室和实验室。</h3><h3>  一九六二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省级重点中学”。学校人此跨入省重点中学行列。</h3><h3>  一九六四年,高云龙调回学校行校长兼党支部书记。</h3><h3>  在党在领导下,学校坚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在师生中形成了“艰苦奋斗、遵纪爱校、力争上游”的校风。</h3><h3>文革十年</h3><h3>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h3><h3>  一九六六年,乐平县“文化大革命”的火焰首先由乐平中学点燃。</h3><h3>  六月八日,学校膳厅门前出现了第一张以学生为批判对象的大字报,高云龙校长按照中央关于县以下单位不开展文化革命运动的指示,出面制止,并将大字报取下来,高云龙校长的这一举动,在校内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六月十一日,十几位教师联名写出了针对高校长的大字报,校内顿时哄动。六月十二日,乐平县季立即派出工作组进驻学校。工作组进校后,一方面在党组织内部进行整顿,对个别领导和教师隔离反省;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座谈。自七月七日至八月底,对五名干部和教师轮番进行批判。 </h3><h3>  八月二十七日,高三学生共贴出二百零三张针对工作组的大字报。九月初,学校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招生,共招收高、初中新生共600人。</h3><h3>  九月一日,八个大学生回母校串连,贴出了“炮打司令部,烈火烧县季”的横幅,全校为之哗然。九月三日,高云龙校长和十名教师被戴高帽游街,工作组负责人被游校。</h3><h3>  九月九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中午,参加会议的干部包围学校,在青年楼将八名大学生和个别师生带走,并将他们分别带往名单位开展“辩论”。为此,酿成所谓的“九·九事件”。</h3><h3>  “九·九事件”后,学生大部分解散回家,学校处于瘫痪状态。</h3><h3>  九月中旬,县委派宣传部副部长汪成钜任代校长、余光荣任副校长,开始“复课闹革命”。走散的学生,陆续回校上课。新任领导,将原领导和教师共十一人分两批送往农村监督劳动。另外,还挑选了一百三十二名师生进京,参加毛泽东主席接见“红卫兵”大会。</h3><h3>  同时,有一部分走散的师生聚集在南昌,成立了“东方红战斗团”,状告乐平县委书记孟庆余;另有一部分人成立“八七战斗团”,进行保孟活动。一场“告孟”和“保孟”的激烈辩论,在南昌愈演愈烈。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共江西省委表态:撤销孟庆余党内外一切职务。十二月初,“东方红战斗团”返校,在学校成立了“东方红指挥部”,新任学校领导“靠边站”,由他们控制学校,开展“复课闹革命”,进行“斗、批、改”。</h3><h3>  一九六七年,以“东方红”为主体的“反逆流战斗团”与以乐平师范的“毛泽东思想战斗团”为主体的“反复辟战斗团”,开始为县委书记梁振海的事情辩论不休,继而发展到出现武斗。为此,两所学校受到冲击,教室、寝室的门窗、课桌凳、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受到严重损坏。</h3><h3>  七月,“东方红战斗团”解体,人员尽走。原“八七战斗团”,在乐中、乐师两派辩论、武斗正酣之时,成立了“井冈朝阳战斗团”,并不断发展状大,出掌学校权力。</h3><h1><b>  八月初,支左部队进驻学校,恢复了学校新任领导人的职务,组织师生“复课闹革命”。</b></h1><h1><b>  一九六八年四月,学校组织师生下乡支农十天。五月,开展“三查”运动,两天中,有二十多名教职工被揪斗,受到刑讯逼供和残酷迫害,铸成冤、假、错案。</b></h1><h1><b>  八月,“工宣队”进驻学校。按照中央“四个面向”指示,将66、67、68届高、初中毕业生大部分下放到农村插队劳动,少部分安排在工厂就业。教职工的大部分人员也以“五·七”大军的形式,被下放到农村安家落户,“接受再教育”。学校只留下二十几名教职工继续办学。同年招收初中新生10个班,共500名。十二月中旬,学校停办。在校学生被安排在县城各小学中的“戴帽”初中班、一机厂“五·七”中学和电机厂“五·七”中学继续学习。校园、校园、设施、设备由一机厂接管,其余财物移交有关单位。</b></h1><h3>  一九六九年上半年,被分散的学生全部并入一机厂“五·七”中学(原乐平中学校址的西边教室),继续上课。</h3><h3>  八月,乐平县革委会成立“新乐中”筹建领导小组,由余定山,汪观其,甘成文负责,不久余定出调离。九月初开学复课。</h3> <h3>一九七○年四月,经县革委会批准,学校成立革委会,由汪佑康,汪观其、甘成文、邹飞任革委会副主任,在校学生1084人,至此,学校得以正式恢复。其间,学校实行“二二”学制;学生学习考核被取消,初中毕业后直升高中,高中毕业后,沿用“四个面向”的做法,全部下放农村插队劳动。管理实行军事建制,原来的年级、班级改称为“连、排”。一九七一年又增蒋春水为革委会副主任。一九七三年恢复年级建制制,实行年级主任、班主任负责制。 </h3><h3>  学校自恢复后,实行“开门办学”,教师经常把学生带往工厂、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向工人、农民学习,进行社会实践活动。</h3><h3>  “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学校工作一直处于时起时落、动荡不安,迂回不前的艰难境地。</h3><h3>改革开拓</h3><h3>  (1976年10月至1997年6月)</h3><h3>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尊师重教,为教育事业指明了改革方向,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错案,调动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学校工作蒸蒸日上。</h3><h3>   一九七八年下半年撤销校革委会,由汪佑康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甘成文任副校长,后又增蔡育水、余道东任副校长。此年高考录取率在上饶地区名列首位。一九八0年,学校被评为省中等学校先进单位,受到省人民政府嘉奖,恢复为省重点中学。同年,俞镇德被评为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一九八一年底蔡育水、甘成文调离,又增朱轩、俞镇德任副校长,吴光莹任教导处副主任。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三年,又增舒涵冰、汪焱宝、程剑钦任教导处副主任。一九八四年夏,学校领导班子机构改革。汪佑康调离,由汪焱宝任校长,蔡先鹤任党总支书记,洪家泉任教导处主任,张铨晖、袁刚任教导处副主任,胡长乔任总务处副主任。 </h3><h3>  学校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一九八四年,县政协、县委统战与学校为老教师徐谦光公开恢复名誉,补开追悼会,一批在“反右”,“文革”中遭受迫害的教师也得以平反昭雪。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大批有较大贡献的先进人物。特级教师俞镇德一九八三年由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授予“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汪良秀一九八四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一九八六年又由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授予“人民教师”光荣称号。朱一平一九八三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工作者,一九八五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优秀裁判员。一九九一年王富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一九九二年在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一九八九年张铨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一九九二年被评为特级教师。洪大林、梁建华、周良灿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青年教师。教职工中历年被选为省、市、县级人大代表的有八名,政协委员的有二十名。学校还为四十六名教师落实了政策,为十七名教职工家属解决了五十九人的城镇户口及商品粮;同时安置了四十一名教职工子女就业。 </h3><h3>  一九八七年八月,由中共景德镇市委正式批复乐平中学为副县(处)级单位。同年暑期,戴天次调来任党总支书记。</h3><h3>  一九八八年八月,学校开始教师职称评聘。先后评聘了高级教师六十三名,中级教师七十三名。</h3><h3>  一九八八年秋,汪焱宝调离,由戴天次任校长,杨学洪任党总支书记,程永乐、罗宁任副校长,副校长俞镇德协管全面,程秋香任党总支副书记。一九九一年,杨学洪调离,由胡家根任党总支书记。一九九二年秋,胡长乔任副校长,张小鸽任总务处副主任。一九九三年秋,王富银任副校长。一九九四年由王守魁任教导处主任。一九九五年秋,洪家泉调入任党总支副书记。一九九五年姚东任副校长,朱一平任办公室主任。一九九七年元月,姚东调离,肖刚调入任副校长。 </h3><h3>  新任领导班子厉行改革,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机制。一九八九年设立保卫科,程英畏任科长。一九九0年设立勤工俭学办公室,刘泉林任副主任。一九九一年设立政教处,汪良秀任主任。一九九二年设立教研室,程剑钦任主任。学校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各部门、各工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及各种奖励条例,强化管理,激励竞争,大力推动了学校工作。</h3><h3>  学校以育“四有”新人,树时代新风为宗旨,狠抓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九八九年一名学生化名“华雯”向《半月谈》编辑部寄去积攒的50元零用钱,请其转交给该刊曾刊载的一名孤寡老人。《半月谈》编辑部特来信盛赞我校德育工作与“华雯”同学。一九九0年程祖德同学患“再生性造血障碍”,一九九四年朱春华同学患“突发性脑肿瘤”,但他们家境都较贫寒,无力支付巨额医药费。校团委组织献爱心募捐,分别募得5000余元和7000余元,使两位濒危的学生得救。</h3><h3>  师生大力弘扬“勤奋、求实、团结、进取”的校风,教育教学呈现一派新气象。为加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在教育教学上进行大力改革。首先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摒弃题海战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增设了劳技教研组。从一九九0年起,学校承担了“九年制教育”初中实验教材的教学研究任务,三年后通过验收,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教导处、政教处不定期编辑出版了《乐平中学教学经验汇编》、《乐中教研》和《乐平中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汇编》。教师们积极投身教研,撰写论文。据不完全统计,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近200篇。王富银主编出版了《高中数学知识与能力》、《初中几何的代数方法》。张铨晖、金国章等教师也都编著有论文出版、发表。</h3><h3>  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自恢复高考以来,有3107名学生(不含九七届)升入高等院校深造。曹一斌、曾静华、戴亚文、罗蒂、龚志军五人被中国科大少年班录取。曹一斌被中国科大少年班录取时仅十四岁,一九八六年在参加中美联合招收博士生考试中,以全国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录取。一九七九年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的季卫东,一九八四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京都大学攻读法律博士学位,现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法律学专家。一九八四年方丽萍取得了高考全省外语类第一名的好成绩。自实行保送生制度以来,刘建明、盛鹏、姜巍等共二十二名学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学习。一九九五年高考上线数较上年增加了22%,中共乐平市委、市政府为此奖励学校十万元。市领导极为重视贫困生上大学问题,仅一九九五年与一九九六年,就有邹财松、吴志宏、王选春、孙中梁、周慧扬,程杜平、陈南通等同学受到市领导的资助,在全市产生了广泛影响。</h3><h3>  为办成实验性、示范性、高质量的重点中学,学校根据学生个性,大力开展多种活动,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特长,走上了一条培育“合格+特长”全面发展新型人才的办学之路。学校成立了多学科兴趣小组,在参加地(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有200余人次获奖,其中在全国学科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的有二十一人次。一九九五年在参加全国高中数理化联赛中,我校在江西赛区团体总分,数学名列第四名,物理、化学获二等奖。一九九六年汪磊同学代表江西省中学生参加了在中国石油大学举办的全国中学生化学冬令营。一九九三年,李燕、詹晓英、韦菁、黎萍、徐强五名同学的作文,被选入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名校作文大观》(江西卷);学生王昊荣获《半月谈》中学生奖学金。</h3><h3>  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校蓝球队向省体工除和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队员。一九八五年,校友董长江参加在巴基斯坦举行的亚洲皮划艇比赛中夺得金牌。一九八六年,校友邱曙丽在全国划艇比赛中夺得金牌。尹海平同学在大连全国青海年田径邀请赛中获百米短跑金牌,一九八六年在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又获得百米短跑第三名的好成绩。一九九五年校田径队在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大赛中获初中组男子团体第一名,一九九六年在江西省少儿田径赛中获五金四银二铜奖,继而代表江西省赴广西北海参加了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大赛。</h3><h3>  勤工俭学成绩显著。校办工厂乐东兽药厂创建于1989年,它位于乐平城东郊,厂区占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有管理人员、职工共50名,现在固定资产150万元,年产兽药15000余箱。该厂狠抓科学管理,实行新工资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售后服务,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一九九六年该厂年产值400万元,实现利润38万元,生产的乐东牌兽用青霉素在江西省内销售量居首位,产品在江西省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近年来,该厂被省教委评为先进企业、科技开发先进企业、“十佳企业”之一。厂长史俊荣获江西省“果喜”教育奖励基金,并被省教委评为优秀厂长。一九九六年该厂生产的兽用青霉素被省农牧渔业厅定为向全省用户推荐产品。</h3><h3>  学校逐步完善教学设施。一九九一年装配了64座第一语音室,一九九五年又装配了同样规模的第二语音室,增设了微机室、电教室、书画室、音乐室等,添置了50余万元的音乐、体育、美术器材和图书、仪器。同时,学校加强基本建设,美化校容校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陆续兴建了六幢教工成套宿舍楼,三栋教学大楼及仪器楼、校门、教科楼、行政办公楼、男生宿舍楼、食堂、二幢平房教工宿舍、新阶梯教室、生物园、东风亭读书长廓、科技实验楼、校办乐东兽药厂制剂大楼等。一九九七年又在教学楼前铺植草皮,进一步美化了校园。</h3><h3>  根据江西省教委一九九四年四月下发的《关于对江西省重点中学办学水平进行评估的通知》,乐平市政府向省教委申报乐平中学接受办学水平评估。一九九五年三月七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拨款80万元给学校作为重点中学评估经费,余下缺口由学校向社会集资。学校共募得捐款40余万元。为迎接评估,学校兴建了标准学生宿舍楼、东风亭读书长廓,添置了一大批图书、仪器与电教设备,装配了微机室、新语音室、整修了教学楼、图书馆、文体馆,改建了实验楼、田径场。另外,高、初中师资合格率分别达到73.6%、86.7%,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了7.8平方米,生均藏书19册,电教设备达到省电教示范学校标准,仪器设备达到一类完中标准。从十一月二十六日开始,省教委重点中学评估组对学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评估验收。一九九六年元月二十四月,省教委发出通报,正式宣布乐平中学以优异成绩被评为省优秀重点中学。这是我校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校各项工作跨入了全省优秀重点中学的行列。</h3><h3>  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九八六年、一九八七年被评为景德镇市先进单位。一九八八年在全国首次学校卫生工作考核中被卫生部评定为“成绩优良”。同年被省教委评为中小学实验室和教学仪器工作先进单位。一九八八年,再度被省教委、省体委评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一九九一年连续三年被省教委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一九九六年,我校被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一九九七年被省教委评为电教示范单位。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一日,我校举行办学六十周年庆典,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南昌大学校长潘际銮,省社科院名誉院长姚公骞,省教委副主任王文才、王占铭,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许还山,鹰潭市委书记刘祖三等领导与社会名流纷纷为校庆题词。 </h3><h3><b>  面对21世纪,全校师生发扬开拓进取、团结务实的精神,努力走教育改革道路,写全面发展篇章,阔步向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全示范性中学迈进</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