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行之 新年游上海(Shanghai)

Peter

<h3><b>  去年(2018)下半年的时候,我和我妈就做了决定:趁着今年我大一<font color="#167efb">寒假</font><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ed2308">过年</font>的时间,去离武汉不远的<font color="#ff8a00">上海</font>玩两天</b></h3><h3><b> 其实我妈原本是想去<font color="#39b54a">香港</font>(我们上次去<font color="#39b54a">香港</font>是六年前),但因为考虑到我比较想去纪录片《含泪活着》里主人公一家三口在<font color="#ff8a00">上海</font>的旧居看看的缘故,所以就有了我们这次的上海之旅:</b></h3> <h3>2月7日,我和我妈来到武汉市武昌火车站,准备搭乘当晚十点去往上海南站的绿皮火车</h3> <h3>上车后我们才发现,这辆绿皮火车是前年制造的所以特别崭新也特别干净,心里不由得窃喜</h3><h3><br></h3><h5>图为我们在车上的“临铺”,是一个四口之家:父母和两个儿子</h5><h3></h3><h3></h3> <h3>记得列车开动了有一小时左右的时候,图中那位妈妈对着她的大儿子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你赶快睡吧,明天早上还有课呢 !</b>”</h3><h3><br></h3><h3>(这大年初六都还没过呢怎么就要上课了??! 在此不得不佩服上海的小学生们,真能吃苦)</h3><h3><br></h3><h3><br></h3> <h3>在经过了一夜的奔波后,列车抵达了上海南站</h3><h5><br></h5><h5>图为到站后列车员搀扶着各位旅客下车,看到这一幕感觉蛮暖心的嘛</h5><h3></h3> <h3>Hello, Shanghai ~</h3> <h3>上海地铁票</h3><h3>虽然我这已不是第一次来上海了,但上海的地铁我还是头一回坐</h3> <h3>上海地铁车厢</h3> <h3>杨浦区平凉路</h3><h3>我们的酒店位于这里</h3> <h3>图为我们住的酒店的外观</h3><h3>(因为我没在白天的时候对着酒店拍过,所以只有拿夜间的照片补一下了)</h3> <h3>锦江之星上海杨浦大桥店</h3><h3>还蛮不错的,下次要有机会再去上海,我还会订这家</h3> <h3>上海旅馆卫生间的布局和日本旅馆的卫生间布局挺像的</h3> <h3>酒店附近的一家清真食品餐馆,名叫:上海一心斋</h3> <h3>他们家的牛肉生煎是棒棒滴</h3><h3>3.5¥ 一个,挺划得来的</h3> <h3>黑芝麻糖烧饼也很不错</h3> <h3>面也不错</h3><h3>这是双菇面:杏鲍菇+香菇</h3><h3>那叫一个鲜啊</h3> <h3>吃完后,我们就在周围的街道逛逛</h3> <h3>回酒店小憩一会儿,利用这个时间看看《含泪活着》</h3><h3>因为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就要到拍摄地去参观了</h3> <h3>下午两点,我们从平凉路临青路公交站出发,搭乘25路公交车去往平凉路军工路(终点站)</h3><h3>❤已在路上</h3> <h3>在平凉路军工路站下车后,我们顺着之前百度上提供的“线索”在附近一带搜索</h3> <h3>百度上说,主人公一家三口的旧居在平凉路第四小学附近</h3><h3>但我们走到平凉路第四小学附近的时候,却没有看见有和片中相似的建筑</h3> <h3>接着,我们将我们所掌握的相关的图片打在手机上,向当地的居民询问</h3><h3><br></h3><h3>当我们问到下图这位姐姐的时候,她说在离此地不远的杨树浦路有一排像这样的房子… 但过了一会儿,她说她突然想起来这附近也有一个有着类似建筑的小区,还专门带领着我们走到了那个小区</h3> <h3>虽然后来确认了那并不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但这位姐姐的一举一动,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h3> <h3>接着,我们又问了很多路人,但貌似他们都不太清楚那个地方在哪儿</h3><h3>因为刚才那个姐姐说在杨树浦路有这种建筑,于是我们便朝着杨树浦路的方向走去</h3><h3><br></h3><h3>去往杨树浦路的途中,当我们问到一位“摩的”司机的时候,他看着我手机上的照片,很肯定的说到:这个地方就在前面一点,是3061弄住宅小区</h3><h3><br></h3><h3>我们谢过了他,赶紧往前走</h3><h3>在前方过了一道铁门之后,我已经可以确信:我们距离目的地只有几十步之遥了</h3> <h3>进入3061弄小区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幢幢与纪录片中极为相似的建筑,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h3><h3>找到我们要找的那幢建筑</h3> <h3>在经过一番“搜索”之后,我们确定了“目标”</h3> <h3>下图就是我们此次来上海的main goal:</h3><h3>纪录片《含泪活着》主人公一家三口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旧居</h3> <h3>二楼有着黑框落地玻璃窗的房间就是他们曾经的居室</h3><h3>现在已经转让给他人了</h3> <h3>中文版的《含泪活着》有从这个角度拍摄过他们家</h3> <h3>在现场,我把手机上的图片与现实场景作了一个对比</h3><h3>二十二年过去了,几乎没怎么变</h3> <h3>下图这位红衣先生是主人公一家的老邻居,现在仍然在此居住</h3><h3>我们也是偶然碰到他的,在与他的谈话之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早期主人公一家的故事,但因为这涉及到部分个人隐私,所以我不在此作公开透露</h3><h3> (若读者您对某些细节比较感兴趣的话可私信于我)</h3> <h3>离开杨树浦路后,我们回酒店解决晚餐,然后准备晚上去杨浦区一段的外滩逛逛</h3> <h3>在去公交站的途中,我们经过了一个比较旧的弄堂</h3><h3>在弄堂里,我们拍到了三个正在玩耍的小朋友</h3><h3>友谊的建立是不分环境的</h3> <h3>上海的弄堂和武汉的巷子看起来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嘛</h3> <h3>这地方像极了武汉市江汉路那一带</h3> <h3>平凉路的一家公共厕所</h3><h3>我感觉这看起来既饭堂也像澡堂 🤣</h3> <h3>杨浦区一瞥</h3> <h3>傍晚,我们在住地附近的那家“上海一心斋”解决了晚餐</h3><h3>而这时候发生的一个小插曲,让我对上海人的印象加了分😙</h3><h3>在前台结过账后的我转身找座位时,有只手套从我怀里滑落了。正当我准备弯腰去捡那只手套的时候,周围包括店员和顾客在内的好几个人异口同声的对我说:</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嘿!你的手套掉了!</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下图中的那只手套就是当时从我怀里掉落的那只手套</h5><p style="text-align: left;"></h3> <h3>上海人真热心😊❤👍</h3> <h3>饭后,我们在酒店小憩了一会,天黑后我们前往了杨浦区的外滩散步(因为住地离那里较近)</h3> <h3>上海外滩在杨浦区的这部分虽说不是那么“霓虹”,但也绝对不亚于武汉的汉口江滩</h3> <h3>杨浦大桥</h3> <h3>真壮观啊</h3><h3>感觉像在首尔</h3> <h3>在上海,无论是立交桥还是过江桥,给人的感觉都是:这桥好高啊</h3><h3>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时候也是这么觉得</h3> <h3>路边商店门口的一只狗狗🐕</h3> <h3>住地附近的一家购物商场</h3> <h3>还挺洋气的😁</h3> <h3>上海的空气质量是真的不错</h3><h3>武汉的AQI指数那几天就没低于过六十 😒</h3> <h3>第二天(2月9日)</h3><h3>当日的早餐是白切牛肉面和葱油拌面</h3><h3>上海的葱油拌面真的👍👍👍</h3> <h3>酒店旁边超市里的汤圆</h3><h3>苏式汤圆个儿好大啊</h3> <h3>离酒店不远的一个弄堂</h3><h3>住在弄堂里的人们好像每天都要“倒马桶”</h3><h3>年龄大的人们可能还好,要换我们这辈估计没几个人能受得了</h3> <h3>我妈要我给她拍几张,她说这种建筑能勾起儿时的回忆</h3> <h3>这张看起来像日本的街道</h3> <h3>前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途中路过了虹口区的下海庙</h3> <h3>好旺的香火</h3> <h3>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也称“摩西会堂”</h3><h3>还记得上高二的时候在班上看纪录片<b>《航拍中国》</b>,在拍上海的那一期里讲到了摩西会堂,因此我知道了摩西会堂这个地方。在我们到上海前几天,我又看了一部三集纪录片,名叫<b>《生命的记忆》</b>,又了解了很多关于那段历史的细节</h3><h3><br></h3><h3>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当犹太人(难民们)几乎被全世界都拒签的时候,上海这座当时自身都难保的远东城市对他(她)们敞开了一扇“生命的大门”,好几万名犹太人就因这扇“门”的庇护,免遭了纳粹的屠戮</h3> <h3>这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在<b>民间流传的故事</b>:</h3><h3><b>据说当时的日军在上海给犹太难民们划定了隔离区(也叫“隔都”)之后,周围的上海人们因为担心里面的犹太人们没东西吃,就将自家的食物(面饼、馒头、杂粮类的东西)用布打包好,再趁日军不备之时迅速地从墙外仍入墙内,给隔离区内的犹太难民们送去食物……</b></h3><h3><b><br></b></h3><h3>就这件事看来,我觉得中国人真的是一个以善为主的群体。虽然大家平时总是矛盾不断而且凝聚力不怎么强,但到了最最关键的时刻,中国人还是能抱成一团、不断壮大。而且中国人对于外国人经常是持包容和友好的态度,特别是生活在上海这种沿海城市里的人们,虽然喜欢打小算盘也有些计较,但心肠都不怎么坏</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此生不悔入中华</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 <h3>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们来到了此地,但非常不巧的是:纪念馆因为春节放假所以从大年初一一直闭馆到初七😔</h3><h3>所以我们只能隔着栏杆在外围拍照了…</h3> <h3>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并不因此而放弃:</h3><h3>在得知无法参观摩西会堂后,我们就在会堂周边转转。因为之前看过相关的资料,说那附近一带的很多住宅都是以前犹太人在上海的居所</h3><h3><br></h3><h3>于是我们就来到了虹口区提篮桥路附近</h3> <h3>在这里,我们遇见了一位居住于此的阿姨。在知道我们是游客后,她放下了手中的事,为我们讲解这一片地区的历史和故事<br></h3> <h3>这位阿姨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她所居住的那幢上海民居</h3><h3>真是开了我们的眼界</h3><h3>哪儿都不乏热心人啊!</h3> <h3>在这里,我们还找到了前任美国财政部长布鲁门萨尔(卡特时代)位于那附近的旧居,布鲁门萨尔也是当年在上海避难的犹太人之一</h3><h3>一个曾经的难民小孩能够在后来晋升成为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实属不简单</h3> <h3>虹口区提篮桥监狱</h3><h3>一开始我们还以为这是个旅游景点,结果刚准备进门的时候(大门是开着的),门卫拦下了我们并要求说明来意。得知此地是监狱后,我们立马道歉并迅速离开</h3> <h3>市中心里还建有监狱</h3><h3>可以的</h3><h3><br></h3> <h3>我看到那三把“厨具”了!</h3><h3>打蛋器、注射器、开瓶器 😂</h3><h3>(不过我就奇怪注射器什么时候成厨具了)</h3> <h3>步行前往外滩的途中所拍下的景</h3><h3>上海真不愧是魔都,洋气!</h3> <h3>外滩附近的一家餐馆</h3><h3>在这里,我品尝到了早已闻其“大名”的上海特色:雪菜肉丝面</h3><h3>和我想象中的那个味道几乎一样,不错!</h3> <h3>这个建筑挺有意思的</h3> <h3>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h3><h3>已有百年的历史了</h3> <h3>陆家嘴、外滩</h3><h3>与金门大桥(旧金山)和埃菲尔铁塔(巴黎)差不多,这已经是不知道被多少人拍了多少次的景</h3> <h3>下图的上半部分是2010年夏天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时候在外滩的留影,下半部分是这次(present day)</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h3> <h3>在外滩拍过照后,我们前往了南京路</h3><h3>我妈说她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南京路就是“购物天堂”的代名词</h3><h3>但现在的南京路虽说风韵犹存、洋气依旧,可它还是有些被“大众化”了</h3> <h3>南京路上的一家运动用品商店</h3><h3>洋气的壁画总是能吸引人的</h3> <h3>大壶春的鲜肉月饼,我在此向各位读者大力推荐:咬上去的那一瞬间,满嘴都是鲜味儿</h3> <h3>原本我们是准备去城隍庙吃汤包的,但途中听当地人说在城隍庙吃东西不划算,离那儿几条街的云南路美食街上有许多小吃,而且性价比很高</h3><h3>于是我们便朝着云南路走去</h3><h3><br></h3><h3>虽然这段路很长我们也走得很累,但在吃到鲜肉汤包和虾仁汤包还有大碗葱油拌面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也值了</h3> <h3>城隍庙,感觉和武汉的户部巷差不多,比较养眼,但千万别在这儿过度消费</h3> <h3>最最精彩的部分:外滩夜景</h3><h3>傍晚刚到那儿的时候看见灯都没亮,以为今晚不会亮灯了… 结果到了六点钟,当外滩的海关钟楼报过时后,所有的灯在一瞬间全部被点亮</h3><h3>那景象,忒壮观!</h3> <h3>外滩汉口路附近</h3><h3>武汉江汉关沿江大道那一带有很多建筑是仿造的这里</h3> <h3>上海滩的昼夜</h3> <h3>第三天(2月10日),也是此行在上海的最后一天</h3><h3>早餐:葱油拌面+牛肉生煎包</h3> <h3>早上我们直线搭公交前往浦东的陆家嘴,近距离参观东方明珠电视塔</h3> <h3>其实真正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我们平时在各种多媒体与书本杂志上看到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要显得老旧很多,毕竟它的建造日期也摆在那里(1994)</h3> <h3>陆家嘴概览</h3><h3>比武汉的光谷要规划得好多了!</h3> <h3>位于浦东的八佰伴商场</h3><h3>因为在高一的暑假我有读过日本八佰伴集团创始人和田一夫的自传再加上我妈年轻的时候经常听闻八佰伴在中国做的宣传,所以对于这个集团的“前世今生”我们都是比较了解的</h3><h3>虽然八佰伴集团现在已经破产,但它过去在全世界范围内创下的辉煌记录,永远都会被载入史册</h3> <h3>八佰伴商场的山崎面包店</h3><h3>图中的牛角包虽然10¥一个有点贵,但那个奶油是真的纯,我长这么大都没吃过如此纯正的奶油</h3> <h3>因为我们的火车是晚上九点从上海南站发车,所以我们必须五点多就得到酒店去取行李</h3><h3>但八佰伴那块儿通往杨浦区的公交迟迟没来,眼看时间慢慢过去的我们在思量一会儿过后便立马决定:打的</h3><h3>(这还是我第一次在上海坐出租车)</h3> <h3>取行李前,我们先在附近的餐馆“上海一心斋”解决晚餐</h3><h3>雪菜肉丝面(牛肉丝),我的最爱😄</h3> <h3>(说真的,下次去上海,我还想住在杨浦区的这家锦江之星酒店,因为这里又安静又干净而且离有美食的地方又不远😃)</h3> <h3>乘地铁前往上海南站</h3><h3>准备回家啦</h3> <h3>上海南站的设施设备可以说是我在国内众多火车站里见过的最现代化、最洋气的了,它的整体建筑风格和规模甚至能与许多国内外的中小型机场相媲美了</h3><h3><b>唯</b><b>一的美中不足是</b>:<b>光线太tm暗了</b>,<b>暗到路都难看清</b></h3> <h3>最后,我引用离开上海前我在朋友圈里发的一段话来总结本次上海之旅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谢谢各位的阅读!</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在转载文章的同时请注重版权!</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