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瓶的美篇

玉瓶

<h3>做好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这6个字</h3> <h3>日本某公司董事长小仓广写了一本书叫《做事的常识》,讲述了养成习惯、做好事情的几个关键点。其实概括来说,就6个字:开始、坚持、重复。</h3><h3>1</h3><h3>开始</h3><h3>1、大目标,小计划,易成功</h3><h3>目标设立后应立即分解为可执行的小计划。</h3><h3>譬如设立减肥的目标,那么大的计划可以拆解为“运动”和“饮食”,但这样还是太虚了,没有具体的执行计划,很快就会忘记。这时候,迈出第一步的应该是“下班走路回家,不坐车”,“中午只吃一菜一肉”,执行难度非常小。</h3><h3>2、从小事做起</h3><h3>做大事,源自小事的积累。这点跟细节的打磨,改变一个产品一样。小事即大事。</h3><h3>3、事前有准备</h3><h3>注重零散时间的利用。用网络时代的热词来说即“碎片化时间利用”。</h3><h3>之前从别的文章上看到过的碎片化时间利用的观点,“所有碎片时间串联起来,连续做同一件事”,或者“安排闲杂不重要的事情在碎片时间完成”,深以为然。</h3><h3>4、同时做好两件事</h3><h3>不用脑的一件事+用脑的一件事。譬如散步的时候思考问题;新的习惯+已养成习惯的时间线上叠加。</h3><h3>5、大目标累,小目标兴奋</h3><h3>大目标太远,分阶段目标是必须的。分阶段目标既可以随时检查进度,又能降低实现难度。</h3><h3>即使最终目标没有达成,至少能知晓走到哪个阶段,如同高速路上看路牌预估路程。</h3><h3>2</h3><h3>坚持</h3><h3>1、每天脚踏实地做好小事</h3><h3>再度强调小事,但这里的关键词其实是每天。只有每天去做小事,才有机会积累到一个量级。</h3><h3>智能手机的打卡app,引导用户每天去打卡就是这个意思。</h3><h3>2、黄金时间做不紧急但重要的事</h3><h3>将事情分为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的四个维度划分,做事就该将“不紧急但重要的事”优先处理。说简单,做很难。</h3><h3>3、拔掉网线,排除干扰</h3><h3>手机、电视、平板、电脑,各种屏幕确实分神不少。现在不是拨网线,是关掉wifi都是非常困难。</h3><h3>怎么办?把东西收起来,把纸笔拿出来,开始工作。实在需要电脑,那么只打开要用的软件,不要顺便打开QQ、微信、微博、网页。</h3><h3>4、杂事闲时做</h3><h3>洗衣服搞卫生收快递,这些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做完正事后再去做。</h3><h3>5、每天都要有进度</h3><h3>每天做,也要注意跟踪进度。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h3><h3>6、玩乐心态</h3><h3>心急不得,持续保持一种进度即可。其实还是要求循序渐进,今天做很多,明天做很少,习惯并没有养成。</h3><h3>落后的时候怎么办?暂时跳过,继续做。困难部分怎么办?想想怎么好玩怎么做,并想办法提前做完。</h3><h3>7、给自己奖励</h3><h3>拖延症里面也提到这点,只有给自己设置奖励惩罚,才更容易坚持下去。“跑步坚持一年,给自己买2k的蓝牙耳机”,“做不到,不去台湾游”类似这样。</h3><h3>3</h3><h3>重复</h3><h3>这部分更多是讲述心态处理问题。毕竟,重复做事是枯燥的,如何应对枯燥,更多是心态问题。</h3><h3>1、允许失败</h3><h3>这里的关键词是随时再开始。但同时要了解失败原因,如有必要,调整计划,避免同一原因的失败。</h3><h3>2、B计划必须时刻准备</h3><h3>既有成功,当然有失败。事前就做好A计划失败的准备补救方案,这样就不至于陷入焦虑情绪。</h3><h3>3、允许不完美</h3><h3>七十分就过关,一次一次打磨,慢慢接近完美。</h3><h3>4、立即开始</h3><h3>说那么多,关键还是要开始。</h3><h3>总之,精髓就6个字:开始-坚持-重复。</h3><h3>滴水石穿的道理讲了千年,关键还是养成习惯,并建立自己的节奏,所谓做事的常识,大抵如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