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3月18日,受一个养老中心邀请,一群常德大爷大妈兴致勃勃踏上了去桃花源旅游的行程。我也隨同老伴,加入了这群颇为引人注目的人群之中。被低温多雨憋了两三个月的大爷大妈们,出门碰上了好天气。一路上,金黄色的油莱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灿烂,麦苗青青,路旁的蚕豆花也正在开放,好一个江南的艳阳天!它告诉我们:春天真正来了!老少爷儿们,快出来走走!</h3> <h3>被1600多年前晋朝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已经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虽然,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样绿,依然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但是秦人古洞早已被人遗忘;“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千丘田也染上了浓厚的现代色彩。这不,在景区内忙碌穿梭的电动交通车和遊船提醒人们,这已不是秦朝。</h3> <h3>这几位大妈都有七十多岁了!你看她们那个精气神,你能相信吗?她们中有的人,50多年前就在桃源县的老山沟里当过知青。当时,一个劳动日十分的报酬才7一8分錢,而她们因为是妇女,一个劳动日才五六分工分。这能吃饱饭吗?穿衣更不用说了。所以,现在不打扮得漂亮点,豈不枉过一生?</h3> <h3>昔日艰苦的生活使他们得到锤炼,这些老三届的知青,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国之栋樑!今天,她们已经退休,但仍没闲着。她们在忙完了儿孙养育等繁忙的家务事之后,到桃花源偷闲来啦!</h3> <h3>桃花源確实是美!山青水秀,景色迷人,的確是一个休闲和养老的好地方。</h3> <h3>因为今年春天寒冷,桃花开放被推迟了几天。几棵刚刚绽放的桃花成了遊人的宠儿。</h3> <h3>盛开的白玉兰花十分娇贵,在蓝天和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艳丽。</h3> <h3>小小的游船在溪流中缓缓地行驶,湖光山色,好像仙境一般。</h3> <h3>弯弯的垂柳,刚刚吐出了绿芽。拱桥垂柳旁,有大爷提出,这是钓鱼的好地方。</h3> <h3>大爷大妈们在林荫道上漫步,吸收山间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十分悠闲自得。</h3> <h3>这就是即将落成的养老别墅。规划有好几十栋。养老住别墅,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即将成为现实!这可不是私人别墅,而是养老公寓,是面向老年人的。我们同来的大爷大妈,大都出生在解放前,成长在新中国。不要说解放前的悲惨生活,就是解放初期,生活都是相当艰苦的。吃饭凭粮票,买油凭油票,穿衣凭布票,还有什么糖票,肉票,豆腐票不一而足。一个月几十块錢要养一大家子人。可是,就是这老一辈人,不讲条件,不计报酬的拼命干,硬是把今天中国腾飞的基础打严实了,难道现在不应该享受一点吗?</h3> <h3>养老公寓旁的环境真是没说的。</h3> <h3>这是本文唯一引用的不是自拍的照片。照片上显示的是从景区桃源山水府阁俯瞰沅江的景色,此景曾被列为潇湘八景之一。水府阁建于明末,后被毁,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于沅江边的高山上,高30米,四层,十分雄偉壮观。前核心到此考察,见景大悦,遂留下宝墨。足见水府阁景色之美。可惜,桃花源现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岑,秦人村四个景区,面积高达157平方公里,我们当天连桃花山景区也未全部游完,自然也不能一一介绍了。特别新建的桃花源古镇,古色古香,纳潇湘灵秀,揽武陵风光,很值得一遊。</h3> <h3>1976至1977年,我曾在桃花源公社的黄土坡茶场做知青带队干部。这是一个大型央企的知青点,有一百多位知青。当时,一个劳动日才八分錢。为了知青的生存,企业在知青点办了小工厂,为企业加工零件获取收入。知青们对艰苦生活的忍耐和对前途的乐观态度使我印象深刻。当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我立即组织知青们复习迎考。在参考不到一半的知青中,有十多位考上了大学!其余都分批回到城市,进入企业。这些知青在工厂的拼命劲头令人感动。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四十多年,这些知青们也该退休了!我想,你们应该回桃花源来看看:看看你们当年种的杉树已经成林,长成参天大树;看看当年十分冷落的水溪(桃花源公社),现在已成了4A级风景区;看看当年带领你们劳动的乡亲们,他们已经住上漂亮的楼房,开上小汽车了!</h3><h3> 毛主席说:“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桃花源是历代文人骚客梦想的和平,安宁,富足,美丽的理想生活之地,这个理想在我们这一代已初步实现。但是,将桃花源建设得更美,更富足,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我们是新生活的追梦人,愿我们的美梦早日实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