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67efb"><i> 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 </i></font></h1> 思不足 省后悟 <h1> 曾<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几何时,沉浸于繁琐的工</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作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机械地工作着。偶尔的双休</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忙于家务、休息、突发、应急之事。闲暇之时,也有方恨知识少的闪电脑影,但在懒惰和哀叹声中,荡于云霄,就这样,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当此句佳话流诸于笔尖之时,作为一名教育者自惭形秽,这是讲台上信手拈来批评学生的佳句,省自身,实则不应出自本人之口,省后悟,传递正能量,修其身,身体力行才是上策。</span><br></h1><h1><font color="#b04fbb"> 于是乎,寒假来袭,心情大开。在吕校长智慧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也如痴如醉地畅游于书海,尽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美态。<br></font><font color="#b04fbb"> 初识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是在八年前,只能说当时是浏览了一下,因为没有大家的情怀,没有激起兴趣,随手放在了一边。今天拿起,再次阅读,感受大有不同,目前是喜欢。<br></font><font color="#b04fbb"> 在品味我心中理想的学校篇章时,对照自己教学行为,做为一线工作者,深感还有几处做的不到位的地方:1、上课之时,我还没有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没有被忽视。在今后工作中,无论课上、课下我要尽量满足每个孩子存在的幸福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2、必定参与最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革新。作为班级科任老师,我要严守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信条,严于律己,孜孜不倦,耐心细致地辅导每一位学生,让这个试验田生命之树长青,生命之花常开。3、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采取尽可能个别的教学方法,对学困生提供特殊帮助。仔细回味,自己尽管在做,但努力还不够,方法上有待于改进。<br></font><font color="#b04fbb"> 特色强校,各个班级是组成学校的一分子,要想有班级特色,必须独具慧眼,走在教育前列,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走适合自身班级的路子,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不懈努力,没有最佳,只有最特,最特就是最佳,也是自己迈向成功的一大步。待班级展现蓬勃生命力的时候,学生个体生命和班级生命都会呈现出应有的绿色。<br></font><font color="#b04fbb"> 在成长的路上,没有捷径。书,是量的积累、质的提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会思考,正视当下状态,开辟新天地,定有所建树,愿一样的种子开出异样的最美花朵。</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丁娜)</font></h1> 读书促交流 师生共成长 <h1><font color="#167efb">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够重视孩子的学习,因为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学有所得;作为一名家长,我也希望老师能够及时和我反馈一些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因为我希望了解孩子不同的一面。所以,我深知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如果能够很好地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br>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常常是针对某个学生一段以来的问题与家长沟通,沟通的方式多是电话沟通和微信沟通,有时沟通效果并不是很好。接触了新教育我才知道:当用语言无论怎样沟通都说不清楚的事情,教师亲自到家中,看一看学生日常的生活环境,感受与学生父母的交流方式,以及学生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等,于无声无息间就能够捕捉到问题的根源。这样的家校互访可以增进家校双方的了解和信任,为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br></font><i><font color="#167efb"> 家校共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才能收获最美的教育之果。</font></i></h1><h3><i><font color="#167efb"> (郭丽)</font></i></h3> 《薛瑞萍班级日志》读书心得 <h3> 这<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几天,我读了《薛瑞萍班级日志——书声琅琅的三年级》。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朗读的魅力,它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让孩子爱上阅读和朗读,能够让班级融为一个书香蕴藉的整体。朗读不是追求分数,而是在于帮孩子打开一扇幸福的大门。</span><br></h3><h3><font color="#b04fbb">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一周的学习从朗读开始,薛老师利用周一的早读专门来朗读和持续默读。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样的周一是令人期盼的。在这本书中,薛老师提到最多的就是白色的朗读和白色的倾听。对人发生深刻影响的阅读,从第二遍开始。因为读者只有摆脱了对情节的牵挂,才可以静心体味文字深处的东西,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话说这叫白色的阅读。能够引诱孩子于不知不觉回味潜藏在文字内部的美好声音的深刻学习,也应当从第二遍的朗读的朗读和倾听开始。在第二遍,孩子的注意力将不再被故事所牵引,随着朗读,他们亲切的忆起和重温的,是情节,更是文字和声音,这就叫白色的朗读和白色的倾听。所以她在孩子面前将《失落的一角》、《三打白骨精》读了又读,孩子们的体会感受一次比一次深刻,他们也学习着将自己喜欢的文章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读,而这读的过程不就是对学生的文学熏陶吗?只管读,只管读,只管读。读书要不求甚解,是这本书传递给我的信息。孩子在老师的朗读声中得到浸润,只有这样的浸润才能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书籍带给他的感受,书中看云反复强调,没有必要去分析故事的内容,让分析淡去,让孩子在纯净的朗读中会意、融合和感染,让他们的思维、感悟和交流在无声地进行。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书中给出的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的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如书中提到:每周抽出周一的早读专门用做朗读和持续默读,在此之前,老师们要事先精心挑选好要阅读的文章。薛老师建议所选的文章一定是短小精悍的、有一定内涵的儿童诗。开始早读了,首先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长度为五分钟左右的一篇课外短文。学生听老师朗读,不仅是听故事,也是在学老师的朗读。余下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持续地默读。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愿意读、乐意读,更能从心底爱上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精神的洗涤。其实我最欣赏的还是薛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每次朗读之后,孩子们的观点看法,老师的引导无不透露着智慧。而老师的这种从容平和,我相信是日不间断的书籍的熏陶,只有在书中不断的寻觅,才能透露出这种书香。想想我的孩子,虽然平时也有读书,很多时候也有我的陪伴,可大多数的时间,孩子只是为了完成读书任务,而忽略了读书的真正意义,甚至在读的时候带着几丝的不情愿。作为父母,因为自己的忙绿和生活的琐事,没有给孩子合适的引导和足够的耐心,我感觉很惭愧。</font></h3><h1><i><font color="#b04fbb">作为一名老师,薛老师并不刻意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让愿意表达的尽情表达,让愿意倾听的享受倾听,真实地成长着,因为缓慢,所以可靠;因为朴素,所以实在。在每一次的朗读交流中,老师与学生的思维的碰撞,如聊天一般,对其中的看法,孩子们尽情表达,没有强制,有的只是轻松与快乐,这才是阅读的真谛。</font></i></h1><h3><i><font color="#b04fbb"> (王秀娟)</font></i></h3> 《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学后感 <h3> 新教育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以前总认为教育里的角色只有学生和老师,是学生和老师的双边活动组成了教育,现在想想那些想法真的是很幼稚的,自己考虑的太浮浅了。当今时代的教育一定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在学校的,更要有家庭的和社会的,要符合新教育的理念。硕果老师的报告让我感触很深,老师们不紧跟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同时也是老师和学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共同制定班规,班级计划,开设班级日记,并且合理利用让老师对学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br></h3><h1><i> “一个人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浸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在这条教育之路上走的更远,在道路上不断追求我们的理想,全身心的投入到我们的教育生涯里,在与别人合作的同时,演绎最精彩的教育教学,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师首先应该是热爱生活的、关怀生命的,对待生活应该是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我们教师应具有前瞻的、发展的眼光;我们参与着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者的成长过程,让我们的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让我们的学生具有刻苦、自信、坚韧、进取、探索等品格,只要我们心中追求这理想,那么理想就会在追求的过程中接近。教育的理想是我们要对学生的成长埋下些积极的伏笔。教育的成果是在发展的延伸的,最好的检验是在未来。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这里的“人”,不仅仅指学生,也包括教师和家长。 </i></h1><h3><i> (何素霞)</i></h3> 悦读.酿蜜 <h3><font color="#167efb"> </font>2<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019年1月末的寒假,参加洛阳市新教育培训</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学习时,新教育专家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人在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候是完整的,这时候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是高度统一的。学生只要疯狂的迷恋阅读和写作,分数会额外奖赏你们的。”这句话让我意识到阅读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要,而班级读书氛围的创建又是多么必要…..!</span></h3><h3><font color="#167efb">现阶段我正陷入不识阅读教学的“庐山真面目”的重重迷雾中,工作瓶颈的压力让心时时惶惶不安!我的意识层面迫切需要打开一扇亲近了解阅读的窗,也突然想起三年级语文课本上汉朝刘安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看来要想“医愚”,只能是在书中一探究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了,于是我开始从学校、网络、家里搜罗列出自己的专属书单,让阅读给自己“治病”!</font></h3><h3><font color="#167efb">读《悦读之旅》时,我的视野真正被打开:原来“感触、感动、感化”是阅读的三种好的感觉;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会造成阅读的差异,下次我可以在家长问我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时,快速给出科学的建议:如果是男生推荐读科幻、侦探、冒险题材的书,如果是女生则推荐读王子公主之类的童话故事、动物故事、优美写景抒情的文章。更重要的是我通过“博览、经典阅读、原著阅读”三个阅读层次的阅读学习,清晰了我家姑娘的阅读局限,“有的孩子一味追求轻松快乐的阅读,尽管这也是阅读行为,但从这种文化快餐中难以获得真正的价值,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没有大的帮助,还是要尽量读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的字眼让我如醍醐灌顶,以后指导孩子阅读时更有针对性。我记起童喜喜老师在《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理论与技巧》一书中提到的“阅读营造精神家园”等新教育叙事的异曲同工之妙。看来阅读是在为自己酝酿积蓄能量啊!</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关于阅读,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家校合作共育中提到共读共写共赏,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家校配合章节中提到通过阅读启迪家长……阅读之美,阅读之力,不言而喻!阅读会让爱更有智慧,让心轻松透亮,浸泡书香、享受阅读的人生才真的幸福和完整!</font></h3><h3><font color="#167efb">蜂采百花方酿蜜。寒假我从《重塑心灵》、《悦读之旅》、《第56号教室的奇迹》、《薛瑞萍班级日志》、《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等书中品味了心灵建设之美、方法之美、阅读之美……酝酿如光照亮了心中的三个字:智慧爱!孩子是父母永远的最爱!我相信阅读产生的智慧会让我们的爱更和谐!请相信行动就会有收获,坚持才会有奇迹!</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张艳艳)</font></h3>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今年寒假第一次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虽还未读完,但我已被作者独特的思想深深震撼了,不禁让我思索如何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 </span></h3><h3><font color="#b04fbb"> 做一个有理想的老师要善于向孩子学习,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教师要和孩子一起喜怒哀乐,与他们沟通,去理解他们,才会赢得他们的喜欢和信任。 思索自己在课堂中,不要说向孩子学习了,就是理解孩子做得也不够,在课堂管理中经常命令学生必须服从,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太少 ,今后一定要注意。 </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就必须爱学生,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学生有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教师要热情帮助,耐心教育,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要相信学生能知错就改,肯定学生的进步。</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做一个理想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教师既要对教育教学质量负责,又要对学生的前途负责,因此,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对学生的尊重不是娇惯,对学生的信任,不是放任,要真正做到“爱而不纵,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相信今后自己会做一个理想教师,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爱孩子。</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王燕燕</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h3> 为学生节省宝贵的阅读时间 <h3> 今天读了薛瑞萍老师的教学日记《教学如作战:<在大海中永生>》。</h3><h3>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伟大领袖邓小平逝世后骨灰撒向大海的动人情景。教材要求全文背诵。薛老师说自己课堂上从不做生字听写,课文背诵检查的事情。但是考试从来不出错,如何做到呢?原来,薛老师讲课,生字听写都在课堂上完成。写错了当场订正,不端正当场返工。因为专心致志,所以记得牢靠。</h3><h3> 至于背诵的内容,要保证学生下课之后八成会当场背诵。老师在课堂上讲,让学生有饱满的的热情反复诵读。 并且理清段与段,句和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起牢固的逻辑框架。否则,仅仅靠反复朗读完成了硬背,不仅吃力,而且容易忘记。更何况这种分析既是思维训练,也是写作指导。</h3><h3> 我想起了我们的课堂。上课了,我们用图文影像资料,以拉近学生与人物的举例。结果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绚烂的资料往往弱化了文本的地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同时也说明我们消化,驾驭资料能力很不足。我们扣住字词句,做大量的分析:分析词语,分析句子,分析段落层次,总结中心……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还是完不成,学生一问三不知。课下我们让学生反复练习生字,反复背诵这篇课文,把学生的可以时间都给占用了。结果导致孩子们没有什么时间去趣广泛阅读。</h3><h3> 失去了阅读能力的学生,只靠死记硬背书本上的那一点知识,应付得了当前的考试,却应付不了长远。我们经常告诉家长,要督促孩子进行阅读,可是孩子哪有功夫呢?他们的时间都被大量的背诵,写生字、词语给占用了。</h3><h3> 想起来这些我都惭愧万分。我们标准的是应试教育,我们的上课才是本末倒置。我们的教学之路是走不长的。本来很聪明活泼的孩子,在我们这样的教学之下,会越来越死板,知识面会很狭窄。</h3><h3> 以后上课我要改进我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帮助孩子背诵课文。我们不能贪的太多,顾的太多,往往一无所获。还不如一课一得。</h3><h3>教学如作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一堂课一篇课文扎扎,实实解决一个问题,天长日久,战果就很实在,很丰盛了。我们不是强调一课一得吗?所以不能贪多。</h3><h3> 如果想培养非常优秀的学生,确确实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就要把学生从繁重的家庭作业中解放出来,给他们省出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这于课本上的知识,就让他们当堂掌握好了。</h3><h3> 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能进行广泛的阅读,那么以后我们少布置点作业,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请为学生节省宝贵的课外阅读时间。</h3><h3> (付小杏)</h3> 在平凡中孕育成长 <h3><font color="#167efb"> </font>初读薛老师的文字,内心就涌起一股喜悦之情,这份文字间的平和与淡定是我追寻已久的。在此我看到了学生与教师的和谐,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教书与育人的和谐。薛瑞萍老师之所以能达到这种和谐的境界,在她的日志中我们会得到答案。</h3><h3><font color="#167efb"> 首先,她每天都在读书,在书中她不断汲取,涉猎范围甚广,她在书中得到了快乐,也得到了内心的安稳,每天读书让她思想活跃着、前进着,一天不读书仿佛少了些什么。这样的状态使她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始终保持活力。</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其次,薛老师在不断地进行沟通。她和孩子沟通,和家长沟通,为使孩子能够有效阅读,她给家长写了多少封信,在思想上对家长进行正确地引领,使学生和家长共同进步。这是真正的“大”教育。</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还有,薛老师在不断地思考。薛老师也是人,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她也会有不顺心和犯错误的时候,关键是她经过思考总会在反省自己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和原因。在她的思考与前进中,她越发成为一位优秀的好老师。</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在薛老师的文字中我也在不断思考自己,争取可以跟着薛老师学学皮毛,能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有新方法,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着我的学生们。</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高立群)</font></h3>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h3> “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挖掘潜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当我读到书中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我在问自己,我的学生快乐吗?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班里58个学生,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只占一小部分。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能感受到为数不少的学生对学习的冷漠态度。我觉得这是老师的失败,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学习的成功感。如果学生都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乐趣,他必然不会厌学,不会把学习当成任务。在这一点上,老师真的是责任重大。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h3><h3> 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会努力去做。</h3><h3> (王项丽)</h3> 向远方出发 <h3><font color="#b04fbb"> </font>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0日才从学校拿回阅读书籍,已经比其他同志落后几天了,面前摆放着崭新的《新教育实验》,怀揣质疑的心绪反复打量,书中会写些什么呢,也许是醒目的标题吸引了我的眼球。于是,到家后就迫不及待地看看简介,浏览一下目录,果真如我所愿,朱永新教授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新教育内容,明确了教育是做什么的问题,在图书阅读率越来越低时代的背后,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应试主义甚嚣尘上,真正的阅读被排挤了,大部分学生没有享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反而过早地轻视甚至厌恶阅读,许多原本天真快乐的孩子,应该在大量阅读的时期,没有得到阅读的滋养,又过早步入了社会,善良的天性很快被扭曲了。</span></h3><h3><font color="#b04fbb"> 然而、我校正在提倡阅读,开展读书节,建立图书角,评选读书达人,举办读书展览会,每学期给学生发放新书,正迎合了朱永新的营造书香校园理论,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应该让教师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时代校园应从“书香校园”走向“书香社会”。</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才刚刚阅读了前两章25页,收获就颇丰,尤其是“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最触动我的内心,的确,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是训练。那么阅读就先从自身做起吧,让阅读来撬动我寒假生活的改变,坚持阅读,向更美好的远方出发!</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韩林</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h3> 读《新教育》有感 <h3> 每每一提到教育类的书籍,眼前总是浮现出晦涩难懂的专业性、理论性的书籍。假期里,我鼓起了极大的勇气,把当作一种任务开始阅读,却不曾想我立即就被这些新的理想所吸引,文中提到了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丽。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讲到了教育的各个方面,让我真切的感受到朱永新教授对新教育的认知,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书中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h3><h3> 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曾几何时,我们也是内心充满激情、跟学生做朋友的年轻教师。可是迫于教学成绩的压力,我们在教育问题上急功近利,只看分数,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总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太急功近利,类似于杀鸡取卵式。</h3><h3> 在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也许我无法做到朱教授提到的每一条教育理想,但只要我们的教育有了方向的指引、只要我们向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总是会有一些改进。</h3><h3> 希望我们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精神生活。</h3><h3> (刘丽霞)</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成长 <h3> 自<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从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的教育就在不断地改革,终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孩子。为了孩子能更多更好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老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span><br></h3><h3><font color="#167efb"> 寒假当中,手中便多了一本《新教育》,信手一翻,都是自己接触到的,或是自己在做着的。再静下心来,细细一看,《新教育》给了一种深深的触动。读着读着,你会发现,《新教育》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因为小学生对新事物很有好奇心,所以平时经常给学生强调课外阅读,因而关于课外阅读这块读得特别仔细,尤其是对于“童心悦读”这个词更是触动了我的心灵。在这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文化、网络游戏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它们吞噬了孩子们的闲暇和身心健康,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让一些更好的东西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而阅读正是最适合孩子们的,最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也是最能塑造他们美好心灵的方法。</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新教育认为,生活在不同的语言世界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共读,就是和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如果没有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教师与学生就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所以我们倡导班级共读,师生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语言,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教育又是给与,无论是什么,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所以我们的老师就需要精心挑选适合孩子看的书,适合他们年龄段阅读的书,通过阅读,将爱心、善良、宽容、责任、合作……渗透到他们的血液中,为他们编织一张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和勇气。</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马云伟)</font></h3> 我阅读 我成长 <h3> 薛瑞平老师在这本书里记录了她教学工作的点滴,在这些分享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阅读的追求,“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自己先做语文人。要培养读书的种子,自己先做读书人。”这是薛瑞平老师告诉我们的再朴素不过的真理。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感受颇深。薛瑞平老师每天在学校都要“发声读”一个小时左右,且读无定所。自己读书;在班上读书给孩子们听;在孩子们写字时读书,在孩子们上体育课的时候,在空教室里读书;在办公室里读书;在风穿行的走廊上读。她不仅自己读,而且带着孩子们读书,给孩子们展示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把孩子引领进广阔的阅读天地之中,让孩子们从中汲取营养。从她的书中,你可以感受到做一名教师的自在与从容。 </h3><h3>一、 读书的张力。 </h3><h3> 薛老师是非常喜欢书的,当然也极爱读书。几天不读书,她便会心浮气躁。只要一书在手,她便能气定神闲,悠然自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薛老师的气场,首先来自于她的海读,她不仅读教育学专著,而且读《金刚经》,不仅读中外名著,也读儿童文学。她大声朗诵古典诗词,传统文学,也低声吟唱现代儿歌,小品散文。古典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她都一以贯之,融会贯通。大量的阅读,既培养了她的心性,调适了她的静气,也让她有限的生命增加了厚度,延展了深度,正是因为她的海读,使得她能逐渐悟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你看到的薛瑞平老师,都是这样一位洋溢着生命热情的老师。薛老师以一种积极而幸福的心态,从容不迫地工作和生活,不得不得益于她对读书的坚持!朗朗书声中,她看到了朗朗乾坤。 </h3><h3>二、 读书的点灯人。 </h3><h3> 薛老师的学生一直在她的引领下,进行着高品质的母语阅读。她在书中矢志不渝地坚定着她的信念——做孩子读书的引路人。她认为“人应当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尽管他平庸无害,但能自得其乐地度过一生,就是孩子的幸福”。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人生,难道不是每位家长在憧憬中一直孜孜以求的吗?薛老师的高尚在于她不仅激发起了孩子读书的热情,让孩子沉浸在母语阅读中乐不思蜀,投入地阅读和写日记,享受读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她的真诚感动了一大批家长,跟随着她的脚步,建立起亲子阅读的书香家庭,家长陪着孩子读书,写读书心得。</h3><h3> 庄子曾经说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薛老师的幸福,只有真正沉浸在教书育人中,你才能慢慢品味到。读书吧,以幸福的名义,像薛老师说的那样“做一名儿童阅读推广的倔强草根”,从容地守望教育的麦田,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如夏花般灿烂!</h3><h3> (范彩红)</h3> <h1><font color="#39b54a"><b>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br></b></font><font color="#39b54a"><b>春,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br></b></font><font color="#39b54a"><b>怀着好奇心去寻找春天,倒不如,</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b>怀着好奇心去阅读春天。</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i><b>在美好的季节阅读,</b></i></font></h1><h1><font color="#39b54a"><b>让内心沉静已久的理想苏醒。</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