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前的追思

鹦鹉紅春

<p class="ql-block">  眼前这张照片勾起了我深深的回忆。沿着时间的遂道,穿越到30多年前,那是1988年三月我从部队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我的恩师冷续仁主任与他的老伴赵梅大姐,从长沙来武汉看望我们一家。我尽地主之谊带着两位老人游览了武汉主要景区,最后在黄鹤楼前留下了这张难得的珍贵的合影,主任说:"这張照片很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如今,黄鹤楼依然座落在长江之滨的蛇山之颠,而两位老人己于2018年先后乘黄鹤西去。记得那年的夏天,在长沙为恩师送最后一程时,曾对主任的儿子春辉、主任的女儿晓红表示,来年的清明时节,我要专程到长沙为两位老人扫墓。谁知事与愿违,次年的春节后,我患急性心梗,出院回家,身心疲惫,急需调养,不能远行,只得缩短行程,在黄鹤楼前追思故人。情悠悠,黄鹤楼;黄鹤楼,情悠悠。清明时节雨纷纷,几多悲伤几多忧。往事历历重凝聚,无限感慨涌心头。我怀着深沉思念的情感,抚摸着己发黄的老照片,记忆的闸门洪流般的打开。 </p> <p class="ql-block"> (离休后的学习照)</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领导冷续仁同志是一位抗日老战士,1928年6月出生在山东省海阳县废城镇中下屋庄一个贫农家庭,1945年2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6月人党。在抗战中,他跟随胶东军区参加了即墨保卫战。抗战胜利后,主任所在的部队编入东北人民解放军四纵12师34团,跟随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广西,在东北战场参加了三保本溪战役和新开岭战役。在辽沈战役中,参加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并参加了平津战役,后随军南下参加了衡宝战役和广西战役。战斗中,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四次负伤,累记战功,迅速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军队的基层指挥员。</p> <p class="ql-block">  (在端金沙洲埧红井旁留影)</p> <p class="ql-block">(1953年3月主任与赵梅大姐婚照)</p><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以后,主任先后在陆军第41军、广州军区技术侦察支队、陆军第215(后为87师)师、陆军第29军等单位工作,历任团政治处副主任、团政委、支队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代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6年作为军队代表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庆典活动,期间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7年6月被国防部授予三级解放勋章,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15年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主任的一生是不忘初心、忠诚于党的一生,是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我们的人生楷模,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和亲蜜战友!</p> <p class="ql-block"> (1964年主任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与主任的相识,是在1968年春夏之交。我们的相识是一种巧合,其实是一种缘分,我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里调往215师政治部的,主任是由41军炮团政委,调师政治部任副主任后任主任,我是由643团二营机炮连指导员调宣传科任干事。在主任的直接领导下,我在宣传科一干就是八年,由干事干到副科长、科长,直到1976年底调260团任副政委。在跟随主任的岁月里,老领导严格要求,言传身教,一步一步的带着干,使我逐步成熟起来,从一名基层干部成长为师一级的指挥员。我深深感到,军旅跟随十余载,人生难得一恩师。</p> <p class="ql-block"> (野营中在反围剿战场留影)</p><p class="ql-block"> 1964年初,全师部队响应毛主席亦军、亦工、亦农的号召,在广东省台山烽火角即南海滩劈山填海,围海造田,开垦出上万亩良田,并种植出了双季稻。1968年夏,正值"双抢“时节,即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是一年之中最忙的季节。主任上任不久第一次下连蹲点,工作组主要由宣传科的几位同志组成,一行三人,除我之外还有曾星泰、文传亮干事,这也是我头一次与主任一起下连蹲点。工作组与645团协商,决定进驻四連。这个連队担负了近千亩双季稻生产任务,每年都超额完成。但给我们印象是生活作风稀拉,用主任的话说,"简直是个生产队!”曾干事接着说:“看着工作组来了,还突击整理一下,不然更看不下去!“"程有元你是当指导员出身的,平时就是这样带兵的吗?"主任突然将了我一军。我说:"平时搞训练时严格一些,生产大忙时就松一点,干部看到战士们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确实很辛苦,所以有点迁就情绪,管理也就马虎一些。"主任说"这样不行,你们认真读一读古田会议决议,看看"决议“上是怎样要求的。</p> <p class="ql-block">  (主任与部分师领导合影)</p><p class="ql-block"> 在主任的要求下,我们认真阅读了古田会议决议全文。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除了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决议》要求在部队中进行建军宗旨教育,划清红军和旧军队的界限,肃清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在工作组学习理解基础上,由我负责组织干部戰士学习宣讲了古田会议决议全文,要求大家牢牢记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个根本宗旨,牢牢记住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这个根本任务。</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四连呆了半个来月,主任找连排干部逐个谈了话,我们也分别找了不同类型的人员谈心或召开座谈会,写出了关于学习古田会议决议,加强連队全面建设的调查报告。主任说,四连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我们下连队蹲点就是要注意发现带有倾向的苗头,这样才能提出带有指导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或措施。这是我来机关工作后上的第一堂蹲点调查课,受益匪浅,印象深刻,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我们返回机关后,师党委要求将调查报告转发到全师部队,开展一个全面学习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的宣传教育活动。这次教育活动实际上为年底全师部队移防江西赣南和井冈山老革命根据地,执行新任务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p><p class="ql-block"> 部队移防江西后,四连成了师政治部的联系点,有什么大的活动,我们都要在四连先行一步。四连在井冈山驻防时,主任安排姜喜增科长与我到四连蹲点一个多月,走访了三湾、宁冈、大小五井、茅坪、茨坪和黄洋界等革命旧址及反围剿战场,收集到了大量的井冈山革命传统资料,为生动有效地对部队进行系统的井冈山革命精神教育作了必要准备。四连驻防吉水时靠近师机关,我们与四连的联系更为频繁了。值得一提的是,1971年部队驻地吉水县白沙镇松香厂发生特大火灾,为抢救国家财产四连干部战士奋不顾身,英勇地与大火搏斗,涌现出了大量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其中战士徐效刚被烧成重伤,全身烧伤面积达83%, 三度烧伤面积占40%,面容毁损,双手畸形,两腿屈伸受限。部队给予他记二等功一次,评为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徐效刚退伍到庐山图书馆工作后,做到了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应邀登上天安门参加了国庆四十周年观礼。1990年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1991年中国残联等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对于四连和徐效刚的事迹,在主任的亲自安排组织下,我们先后进行了大量的新闻报道,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和集体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  凡是在主任手下工作的战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严“,不是严厉而是严格,无论是实际工作还是文字材料,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特别是文字材料,"打板退回“是常事。1968年底部队进驻了江西,师机关住进了赣南师专。记得是1969年底,主任指定杨业利(后为南京陆军学院政委)、罗元保(后转业湖南省教育厅)和我三人,负责汇总全师退伍老兵的教育情况,并起草一份向军汇报的电报稿。接受任务后,我们三人在办公室分工合作,连夜加班,第二天上班时终于将电报稿写出来了,并送给主任审阅,正当我们准备出去吃早餐时,主任找上门来了,劈头盖脑的第一句话:"你们整的啥玩艺,象记流水帐,尽是一些数据。"我们原本想通过数据说话最有说服力,沒想到被打了板子。</p><p class="ql-block"> 时间不等人,我们发扬了连续作战的作风,临时分工让罗元保同志去搞吃的,杨业利与我两人重新构思,紧張地忙了一天,整出了第二稿,送给主任审阅时,这次没急着让我们走,他看完电报后说:"这一稿总体看还可以,问题点出来了,但如何运用老区这个大课堂不够突出"。主任这么一说,我们豁然开朗,主动提出再改。第三次易稿时把"运用老区这个大课堂搞好老兵退伍教育"作为标题,突出了井冈山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离队不忘本,退伍不褪色的主题思想。这一稿我们又花了一天一夜,本以为可以过关,没想到在机要科卡了壳,说是己近两千字,上面要求电报只能千字文。无奈只得第四次易稿。说实在话,压文字的活并不轻松,既要减字但又不能减意,我们一句一字的扣,整整熬了一个通宵,机要科吕增华科长(后为莆田军分区政委)也陪了一晚。功夫不负苦心人,电报发出之后很快被五十五军转发了,这当然首先要功归主任。</p> <p class="ql-block">   主任不仅对我们要求严,而且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他经常对我们说,政治机关的表率作用最有说服力,是最实际、最生动、最见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要求我们政治部的干部身先士卒,为人师表。1973年底至74年初,全师部队在赣南、闽西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野营训练。74年元月一日,部队进入闽西,这里是一片充满神奇的红土地,屹立着一座彪炳中国共产党党史册的丰碑——古田会议。这里是新型人民军队奠基、定型、铸魂的地方。我们到古田镇溪背村,一眼望去,那白墙青瓦的古田会议会址的古朴风格,特别庄重;“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熠熠生辉的八个大字,格外醒目。那年恰逢古田会议召开45周年。一到古田,主任亲自起草文件,与我们一起商量活动的安排,并亲自召开师政治部参加野营拉练的全体人员会议。他说,我们部队要充分利用古田会议旧址这个大课堂,进行一次“人民军队永远听党指挥”为主题的传统教育活动。他还亲自带领师政治部的全体人员参观会议旧址,重温革命历史,领悟《决议》实质,赓续红色精神。本文选登的这张老照片,就是师政治部参加野营拉练的全体人员,在参观古田会议会址之后的集体合影。师政治部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主任亲自带队,组织了四个督导组到各团协助抓好部队的学习教育,从而使整个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部队生龙活虎,士气高昂,充分利用当年红军反围剿战场,积极开展练兵活动,出色完成了野营拉练的各项任务!</p> <p class="ql-block">  在主任身边工作,我切身体会到,逼是压力,也是动力。有了压力,才有喷泉奔涌飞溅的景观;有了压力,才有火箭发射时呼啸云天的神威;有了压力,才能增加才干、提高本领.....学习中的收获,工作中的成绩,可以说都是逼出来的;不逼你的脑子用功,知识总还在老师那里;不逼你的手脚出力,便永远在原地踏步。</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人都是逼出来的,工作与生活的每一点成功也都是熬出来的,这是主任对我言传身教所得到的人生感悟,至今还在受益。当然,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他惜才爱才的胸怀,他不随波逐流的主见,他光明磊落的大度,他关心别人的品格,他脚踏实地的作风,等等,这些都深深的感染了我,从他身上我学到很多很多,在这里不一一细述。</p> <p class="ql-block">  时间来到2016年年底,我们一些在主任身边工作时间稍长一些、从师政治部出来的战友,相约在长沙聚会,这其中有卢金锁、伍想德、王大维、王志清、林源树、戴军团、梁亁泉、王力前和我等师团级干部,以及各位的夫人。这次聚会其中一个主题,是拜访和看望我们的为人厚重和严格的恩师冷续仁主任及赵梅大姐,此时的他俩己是耄耋老人了。当时,参加長沙聚会的战友来自六省区,有的战友已有一、二十年没有见过面,这次齐聚长沙,久别重逢,别提有多高兴。</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说过,“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可以说,战友的友谊是人生中最纯真的情感。有一种情感,只能用心去感受!有一种情感,只能用心去珍藏!但这种情感不能被简单的划归为朋友,它超出了朋友的界限和范畴,这就是战友情!这种战友情不一定人人都有,但有了就铭刻一生,就渗入心髓融入血脉,就抹不去忘不掉,直到永远!</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感情,叫知己。鲁迅曾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写给瞿秋白的话,在这艰难困苦的日子里,知己相知,彼此相扶,患难与共。纯真的情感,有时候不需要刻意经营,当你需要倾诉时,他的一个眼神估计就能宽慰你的内心。无时不刻地站在你身边,陪你经历这个时间,仅是以朋友的身份。他可以与你探讨人生、价值、世界,也可以聊聊你的内心、理想、梦想。 有人说,战友情,就像一壶陈年的老酒,年代越久情越浓。虽然天各一方,但割不断彼此的牵挂和关怀。曾经朝夕相处,同甘共苦,胜过手足亲情。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想起战友的身影;无论遇到何等困境,身边总会有战友的真情!</p> <p class="ql-block">  有一件往事可以说己融于我的骨髓里和血液中并深深扎根。1988年初,我转业分配到省里一所监狱任政委,因住房紧张,单位在干训班楼上腾出了两间教室,作为我们的临时住处。这年的初夏,主任和大姐来武汉特地看我们,原本安排他们住宾馆,但俩老死活不肯,非要与我们住在一起,无奈只好在另一教室里安排床位,就这样主任和大姐与我们一家人同吃、同住、同乐。</p><p class="ql-block"> 闲暇之余,我们沿汉江之滨的江滩漫步闲聊,细草微风岸,月涌大江流。往事越千古,美传跳眼前。我所在的单位,地处恰好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美丽传说中的钟子期故里,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摔掉自己心爱的琴折断琴弦再不弹琴了,因为他没有知音了,再也没有更了解他的人了。两位“知音”的友谊成为了一段佳话,相传两千多年,后人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为知己朋友。有一首歌唱道:"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这首歌如泣如诉、如颂如歌,流露出了千古知音最难觅的怅惘,赞颂了知音之间宝贵情谊,更表达了对知音的无限珍惜与依恋。</p><p class="ql-block"> 何为知音?“恩德相结着,谓之知己;腹心相照着,谓之知心;声气相投着谓之知音”。知音超越了友情,超越了男女之情,超越了很多凡俗的情谊。这是一瞬间的心灵相通,与性别、年龄、社会地位都没有关系。没有经历过的人,也许真的理解不了。可遇不可求的知音,一旦遇到了,就一定要好好珍惜。</p><p class="ql-block"> 主任和大姐与我们一家子简简单单而又快快乐乐地生活了三天时间,留下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充分体现出了战友的真情与深情,是难得的知音、知己。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路过长沙或专程到长沙看望主任和大姐时,总有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老俩口忙前忙后给我们包水饺,此情此景伴随终生,始终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曾记否,在南海滩的烽火角水闸前有主任与我们的身影,那阵阵稻香、甘蔗成行、鱼在水中游、猪在栏中叫的情景,我们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在闽赣千里野营拉练路上,在五次反围剿战场,在古田会议旧址前,有主任和我们师政治部的全家福,那时的春风得意和喜悦心情不以言表;在井冈山大小五井、茨坪、茅坪、黄洋界,有主任和我们的足迹;在信江之滨、卧女峰下,有主任和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留下的桩桩件件。几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许多欢笑和泪水,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发生。我们在记忆中找到曾经的快乐与苦衷,在记忆中寻觅成长的痕迹,在记忆的影子里找寻过去时光的点点滴滴!正所谓难以忘怀的军旅情怀,难以忘怀的戎装情结,难以忘怀的战友情谊!</p> <p class="ql-block">  (全师积代会在烽火角合影)</p> <p class="ql-block">  谁能料到,这一次我们与主任和赵大姐在长沙的重逢及相聚,竞然成了永别。自古多情伤离别,一别就此成永诀。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在清明时节,思绪万千,件件往事闪现眼前。凝视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细读你们的容颜;翻开那一页页尘封的史册,感知你们的真情;穿越时空,那一步一步走过的足迹,见证了你们的信仰和忠诚;满目青山,回响你们的音容笑貌;仰望楚天,黄鹤楼前你们的身影依旧。回忆依稀,泪眼朦胧。万古青山真情在,千秋流水怀故人,遥祝恩师与赵姐天堂安好!</p> <p class="ql-block">(与主任子女和部分亲友在长沙合影)</p> <p class="ql-block">  写在最后的话:本篇是2019年的清明时节,为悼念我的老领导冷续仁主任和赵梅大姐而写,这两年陆续地增加了一些内容,今年初又作了一些修改最后定稿并再次发表。在这期间,得到了主任的女儿冷晓红的鼎力相助,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得到了卢金锁、伍想德、林源树等战友的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尤其是林源树战友仔细认真阅读、逐字逐句地推敲,指出了一些病句和错别字进行了修正,流淌出对老领导、老战友的真挚感情。本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大部分照片由戴军团战友提供,</span>在此一并感谢!</p><p class="ql-block">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面容,却记得那所有的感觉。时光流转,岁月来回;轮回辗转变幻,照旧起落不变的,是一颗追念往事的心。过往风云,起伏难成;屈指流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能留下的,只有曾经那段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又无法割舍的故事。 ( 二0二二年清明)</p> <p class="ql-block"> 伍想德战友评语:拜讀程政委的美篇,深受教育。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亊,那一场场全师的政治教育,那一次次同冷主任夫妇的相聚,那一幅幅诗画般的美照,那一段段升华了的人生哲理,都深深激励着我的心。我虽同冷主任在87师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他对我当科長和团政委有着最实际的传帮带,对我家特别是对我爱人非常关心。趙梅大姐是我老乡,我每次到省里开会,总要带着宣传部的同事去看望他夫妇俩,两位老人见到我们特别亲切。记得那一年,我同邹辉,李来云,彭跃全,袁仁祝等战友,邀请首長夫妇来邵阳住了七天,老俩口走家串户、一家一户的看望,还拜访了在邵阳的老同学。期间,走访了邵阳軍分区,分区的领导隆重的宴请了冷主任夫妇,我们十分愉快地度过了七天,最后我护送老俩口回到長沙。在部队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又显得特别温柔。老领导从东北辽沈,到平津,到衡宝,到广西的战斗历程,和261团相似,我在87师的简史中,已涉及到一些,经有元政委在美篇中修改,看来可以再补充一些,文中一些美照,在书印本中也用得上。“万古青山真情在,千秋流水怀古人”,让我们以有元政委這样的深情,常怀首長和战友之情吧!</p><p class="ql-block"> (伍想德系原87师政治部主任,中共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p> <p class="ql-block">  王大维战友评语:程政委写的这篇缅怀文章情深意重,拜读后感人肺腑。美文里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首长冷主任、赵大姐的敬重之情。一字一句都难忘老首长的培养帮带之恩;一言一语都表达了对老首长的追思怀念之心;一件一事都记录了老首长的严格工作之风;一点一滴都体现了老首长的爱兵慈母之情。我有幸在师政治部工作十余年,亲身接受过老首长的教诲,读完美文,感同身受,追思忆故人,缅怀不忘恩。<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个美篇内容丰满,</span>情真意切浓,激励后来人。让我们把这种追思怀念之情永远珍藏在心底。向程政委学习做一个知恩感恩之人。</p><p class="ql-block"> (王大维系原87师炮团政委,江西省公安学校工会主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志清战友评语:迫不及待地拜读了你的大作,感觉不仅文釆盎然,史料详实,更充分展现了老战友文字功底更胜当年!!从立意、结构、选材、叙事,无不匠心独运,而且始终贯穿战友情、师生谊的红线,抒情深而实,叙事精而细,令我钦佩不已!我自离开机关工作后,即决心不再爬格子,远离文字工作二十余年,而今看到你的大作,不觉耳目一新。读了你的文章,亦勾起了我的回忆。一九六八年十一月,我隨冷主任从台山赴赣南,为部队江西支左打前站,隨后以秘书身份,跟隨冷主任在赣州地区革委会政治部支左,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近半年,文中谈及主任的"严格",我亦深有体会,并终身受益。不过,我跟随主任半年左右就离开他回到了师机关,说来幼稚且可笑,就是因为在地方支左下基层较多,通常与主任同住一室,他的呼噜声特別大,我常难以入睡闹失眠,于是便找了个其它理由要求回机关。这个原因从未对主任明说,有可能让主任留下不良印象。然而这些并不影响我对主任的感情和尊重。如今首长已经西去,唯愿老首长和赵大姐天堂安好!</p><p class="ql-block"> (王志清系原89师政治部秘书科副科长,南昌陆军学院政治部宣传处长,江西省对外经贸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中国包装进出口公司江西分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 林源树战友评语:这篇"追思”老领导冷主任的美篇确实写得非常好。文章的标题起得好,黄鹤楼前的追思,很有特色。说实在的,您和主任的照片不少,选这张旧照开头,从武汉最有名的地方说起,引人入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人的诗句有画龙点睛的妙处,冷主任夫妇已乘黄鹤西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多少思念在心中。文中有很多反映冷主任领导水平和才能的事例,如到四连蹲点发现连队作风松散,要您组织他们学"决议"进行整顿;利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个大课堂对退伍老兵进行传统教育;千里野营到闽西,组织部队参观古田会议旧址,对部队进行宗旨教育,等等,把老领导眼光独到,魄力超群的形象,活龙活现地摆在大家面前。不是泛泛的追思,喊口号讲空话的追思,而是讲经历忆往事的追思,内容丰富,件件感人。美篇还列举了很多主任和您相处的故事,主任对工作很严,对部属却很爱的特点跃然纸上。总之整个美篇,经过补充,非常丰满,是缅怀令人尊敬的老领导的佳作。没有您的水平,没有您对老领导的—片深情是根本写不出来的。您真是宝刀不老,永远向您学习!</p><p class="ql-block"> (林源树系原87师政治部宣传科长,29军政治部宣传处长,92师政治部副主任,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