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刀游第一夜 - 美丽的极光在黄刀

lisa geng

<h1>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和期待,今天终于踏上征途,开始了为期四天(3月9日~12日2019年)的极光梦之旅。</h1> <h1>极光是原子与分子在地球大气层最上层运动激发的光学现象,当太阳风进入到南北磁极附近的高层大气中,与氧原子、氮分子等质点碰撞,产生了“电磁风暴”和“可见光”的现象,就成了众所瞩目的“极光”。</h1> <h1>极光最常出没在南北磁纬度70°附近的两个环状带区域内。</h1> <h1>加拿大西北特区的黄刀(yellow knife)正被这个区域所覆盖。<br></h1> <h1>离温哥华只有3个多小时的直飞飞行✈️时间。</h1> <h1>我们周六晚上8点多到达黄刀机场。</h1> <h1>行李转盘上的北极熊标本</h1> <h1>机场很小,但也有个别具一格的小商店,可惜已经关门了。</h1> <h1>走出机场后,哇……与温哥华相比真是两重天,到处是冰雪覆盖,亲身体验到了北国风光那个——寒嗖嗖!</h1> <h1>我们的领队工作很到位,当我们乘出租到达住处(在airbnb网站订的)时,当地旅行社带着我们租的衣服已经在门口等候我们了。</h1><h1>当地最冷气温可达零下50多度,我们去的这几天在零下10度左右,为轻装上阵多花点银子💰也值!</h1> <h1>我们大家放下行李即刻套上棉衣、棉裤、棉靴(它最难穿需要很大的力,导游说它能抵零下100度的低温),戴上棉帽、棉手套(全套穿完后每个人都出了一身汗)。然后导游把我们送到观看点去看—<font color="#ed2308">极光</font>。</h1><h1>观看极光有不同的形式,有追光的和固定地点的。我们领队提前给我们选好了原住民的观看点。</h1> <h1></h1><h1>旅游bus 不能直接送到那里,因为要穿行在崎岖颠簸的小树林。就要换乘4人座的摩托雪橇车。一路上摩托开的挺快,风迎面吹来打在脸上真是一个字——冷冷冷!眼睛👀都不敢睁开。我老公没准备好,顾了上边就顾不了下边手忙脚乱的,在途中他的棉帽子棉手套都被风刮走了。</h1> <h1></h1><h1>最后还是摩托司机给找了回来。</h1><h3><br></h3><h1>晚上10点多到了小木屋,天空又不作美,云层比较厚。几天来我们一直关注着黄刀的天气,预报的都是阴天多云及降雪,让我们非常灰心丧气。今天的极光能见度指数比较低只有1级,可是在这里有70~80人不辞辛苦地等待着。大家都盼着——风呀风呀你快快来!</h1> <h1>11点多忽然听到导游一声喊,星星✨出来了,并有微弱的极光,大家兴奋地一窝蜂的跑了出来。人们仰望天空时每个人的嘴角只是微微上扬一点点,因为看到的极光很弱,用肉眼看只是几条白色的条带,没有满足人们的期待。</h1> <h1>12点多的时候,上天好像听到了我们的呼声,云雾基本散开,绚丽的极光—闪亮登场!</h1> <h1>弧状的</h1> <h1>放射状的</h1> <h3>带状的</h3> <h1></h1><h1>幕状的</h1> <h1></h1><h1></h1><h1></h1><h1>四大形状的极光今天全都展露无疑,大放光彩。</h1> <h1>它的颜色也不尽相同,以绿、白、黄、蓝居多,偶尔也会呈现艳丽的紫红色,曼妙多姿又神秘难测。</h1> <h1></h1><h1>哈哈,绿色的绸带被我挥舞着👏👏👏</h1> <h1>今天的极光与我们的心情很配合,时常变换着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我们好像站在无数条大型幕布底下,看着她被风吹拂,漫天狂舞,这一幕幕让我们尽收眼底。相机忙的都拍不过来。</h1><h3><br></h3> <h1>极光观看最佳时刻则是11月至次年2月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一般在1点左右,极光会达到高峰,也就是常说的“极光风暴”<font face="-webkit-standard"><span style="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font><br></h1> <h1></h1><h1>今天在黄刀(Yellowknife)我们不抱任何希望的情况下,终于真的看到了北极光,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让我们激动不已, 梦想成真,不虚此行✊✊✊</h1><h1><br></h1> <h1>在我们热情地观看北极光的同时,原住民人为我们准备了很多新鲜的鱼</h1> <h1></h1><h1>在他们的帐篷⛺️里为大家烧烤提供夜宵。</h1> <h1><br></h1> <h1>在室外拍极光摆pose将近一个小时,大家欢乐的都忘记了寒冷。看完极光回到小木屋时才觉得我们的手冰冰凉😄同时也闻到了烤鱼的香味儿,我们大家美美地享受着😋</h1> <h1>最后人们随着原住民人一起敲着手鼓唱起他们的歌,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h1><h1>他们的手鼓都是动物真皮制作的,皮的薄厚不同敲出的声音就高低不同。</h1> <h1>我们的队友也沉浸了其中👍👍👍</h1> <h1>第二天晚上9点多我们又去另外一个观看点继续看极光,预告的极光指数是3~4级,白天阳光明媚云量很少,非常期待它的美丽再现!但是到了夜晚云量逐渐增加,人们用肉眼很难看到极光,但我们的领队经过调光圈、对焦距、延长曝光时间竟然扑捉到了微弱的极光,又使我们激动不已🤣🤣🤣</h1> <h1><br></h1> <h1>仅十几分钟的扑捉后,云量越来越多。我们等到半夜2点半,极光一直藏在云彩的背后不肯出来,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也很有收获。</h1> <h1>第三天晚上半夜12点多了,领队看到了天空的星星,不死心的还要去拍极光,便叫醒了她熟睡的老公,在我们住地附近不辞辛苦地寻找灯光污染少的地方又拍到了✊✊✊</h1> <h1>看来真的像导游说的那样,极光指数不能说明什么,只要天晴云少就能看到。</h1> <h1><br></h1> <h1>用连拍制作了一个短video。</h1> <h1>我们的领队为拍到满意的极光,不仅升级了自己的相机,还学习了极光的拍照技巧,使我们大家收获很多。谢谢你领队,有你真好!🙏🙏🙏</h1><h1><font face="-webkit-standard"><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还要谢谢领队提供美篇的部分照片。</span></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