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太行(五)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建安

<h1>与万里长城上人们耳熟能详的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等相比,平型关只不过是内长城上一个普通的关隘,但是80多年前这里发生的一场战斗—平型关大捷,使它的名字大放异彩,并永远定格在历史当中。</h1> <h1>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的将帅广场,由115阶大理石台阶与纪念馆主楼相连,意在纪念战斗主力部队115师。</h1> <h1>广场正面塑有平型关大捷主要参战将领:林彪、聂荣臻、陈光、徐海东、肖华、杨得志、李天佑、张绍东、陈锦秀、杨成武10尊铜像。</h1> <h1>铜像两侧文化墙上刻有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彭德怀、任弼时、聂荣臻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领导人及各级老战士有关平型关大捷的题词。</h1> <h1>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抗日的第一个大胜仗。1937年9月25日,初上华北抗日前线的八路军第115师,根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部署,为配合第二战区国民党防守晋东北内长城要隘平型关,阻止日军进犯太原,在乔沟一线伏击日军第21旅团后续部队及辎重车队,一举歼灭日军一千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大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h1> <h1>第二战区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傳作义军长率2个旅增援平型关,炮兵部队也紧急开赴平型关前线。</h1> <h1>1937年9月23日上午,根据八路军总部关于机动侧击进攻平型关之敌的命令,第115师在上寨召开作战会议,确定了以3个团的兵力在平型关东侧的关沟、乔沟、小寨、蔡家峪至东沙南镇一线伏击日军的作战方案,独立团及骑兵营分别开赴驿子岭、走马驿阻击援敌。同日午后,又召开连以上干部动员会,师长林彪布置了作战任务,副师长聂荣臻进行政治动员。当晚115师主力开进冉庄地区隐蔽,9月24日午夜部队冒雨出发,次日拂晓前,进入伏击阵地。</h1> <h1>9月25日晨7点许,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及辎重车队进入东沙南、小寨经乔沟至关沟一线。埋伏在预设阵地的第115师各团,分别按作战方案中“拦头”、“斩腰”、“断尾”的任务要求,同时向沟内公路上的日军开火,随即攻入沟内,将敌人分割包围,展开肉搏战。八路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奋战,老爷庙高地争夺战尤为惨烈。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辉煌胜利。</h1> <h1>平型关战斗中的115师指挥所。</h1> <h1>日军第21旅团后续部队及辎重车队向乔沟开进。</h1> <h1>八路军机枪手向敌人猛烈射击。</h1> <h1>被压缩在乔沟西段的日军向老爷庙高地发动进攻。</h1> <h1>第686团3营向占领老爷庙高地的日军发动猛烈攻击。</h1> <h1>这次伏击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同时,独立团在驿子岭击溃增援平型关的日军一个多联队,歼敌300多人。</h1> <h1>缴获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br></h1> <h1>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大捷,震惊中外,举国欢庆。毛泽东致电“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时任国民政府军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也给朱德、彭德怀发来贺电“有日一战,歼敌如麻,是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寅⋯⋯”。这一辉煌胜利,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的声威。“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平型关大捷被写进了《八路军军歌》。</h1> <h1>纪念馆将帅厅,展示了我军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优秀指挥将领。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从115师走出来的将帅中,有4位元帅,1位大将,10位上将,36位中将和227位少将。</h1> <h1>这里也展示了参加平型关战斗的部分正营职以上的干部,他们于1955年授衔前就已牺牲或病故,他们都是我军优秀的指挥人员,理应是在这些开国元勋将领之列,但他们将自己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和民族,奉献给了中国人民,我们也永远缅怀他们!</h1> <h1>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授予685团2营5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称号奖旗。2017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9•3大阅兵时,“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雄集体方队擎举旗帜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h1> <h1>这是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乔沟入口处的门区广场,当年日军从广场后面的一条窄道大摇大摆进入乔沟伏击圈,遭到八路军痛击,有去无回。</h1><h1>广场上有大型浮雕墙,介绍了当年参战的第685、686、687三个团和独立团的战斗过程。</h1> <h1>老爷庙高地争夺战,是平型关大捷中最惨烈和最关键的一次战斗。</h1> <h1>乔沟战役打响后,沟内公路上的日军被打得人仰车翻,死伤惨重,被围困在乔沟西段的一批日军企图进行突围,遂抢占了老爷庙高地,对我军造成极大的威胁。</h1><h1>686团长李天佑命3营不惜代价夺回老爷庙高地,敌我双方在老爷庙前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六架敌机也前来助战。我3营指战员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全营连排干部大部分牺牲,140余人的9连最后仅剩10余人,付团长杨勇和3营长邓克明身负重伤,仍在指挥战斗,最终我军终于牢牢控制了老爷庙高地,并将该地区400多敌人全部歼灭,乔沟伏击战胜利结束。</h1> <h1>保存完好的老爷庙遗址。</h1> <h1>平型关大捷中的关沟遗址。</h1> <h1>林彪、聂荣臻临时住所旧址。</h1> <h1>平型关战斗结束后,当晚林彪师长、聂荣臻副师长和孙毅(代行师参谋长职务)在白崖头村西一个小窑洞内休息,听取战果汇报,林彪关于平型关战斗经验总结就是在这里构思出来的。三人睡在窑洞里土炕上,兴奋地谈论战斗,彻夜未眠。</h1><h3><br></h3> <h1>在平型关大捷纪念碑前,2004年拍摄。</h1> <h1>纪念碑位于纪念馆东侧一公里的山岭上,建于1997年平型关大捷60周年前夕,碑上刻有杨成武题词“平型关大捷纪念碑”。纪念碑碑基高1.15米,意喻参战部队八路军115师,碑座、碑体分别高1.937米和9.25米,表示平型关大捷发生时间是1937年9月25日。巍峨耸立在山顶的纪念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可侮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英勇奋斗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h1> <h1>平型关大捷虽取得胜利,但八路军也负出了极大的代价,在灵丘烈士陵园中安葬着500多名在平型关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他们大多是经过长征的年轻红军战士,人民永远怀念他们,怀念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英勇抗敌捐躯的八路军将士,他们与日月同辉,永垂千古!</h1> <h1>平型关是英雄的关,它浸染了无数先烈的热血!平型关是难忘的关,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是胜利的关,它承载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不屈的伟大精神!中华儿女在平型关及整个抗日战场中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h1> <h1>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两山之间尽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部分,所以地势很徒,成为进出晋、冀北部的重要交通孔道。</h1><h1>一条东西向古道穿平型关城而过,东连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时代,京畿恃以为安。</h1> <h1>平型关关口遗址 这张照片是我们2004年来此地时拍摄的。</h1> <h1>平型关关口,位于灵丘县西南与繁峙县东北交界的关岭上,海拔1800米,距灵丘县城35公里。此段南北走向的长城为战国时修筑,隋代重修,明代在原长城基础上包砖砌石,加宽加高,即现存的明长城。平型关为内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因其关塞建筑形如瓶,古时称瓶形寨,金称瓶形镇,明清时称平型岭关,后改为平型关。关塞附近,山势险要 ,关口狹窄,道路崎岖,溪涧纵横,历来都是戍守重地。</h1> <h1>平型关关口,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修筑,用券拱相间的方法筑成,门额镶石匾刻“平型岭”3个大字。</h1> <h1>现在老的关口已经看不见了,这是新修的关楼,在里面保存着古关口城墙的遗迹,以及平型关三个大字的匾额。</h1> <h1>修复的明长城,巍峨壮观,蜿蜒起伏,乱云飞渡,站在这里让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眺望长城远处峰火台仍依稀可见。</h1> <h1>这是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自驾摩托车车队,我们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处曾相遇,现在他们又到了平型关关口,一个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问及他们下一个目的地,回答是河北涞源县王二小放牛郎,这真是让人感慨不已。看来这代年轻人仍然充满着理想和激情,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概,以及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情怀。</h1> <h1>平型关古村,摄于2004年。</h1> <h1>从平型关关口再走10多里路程,就来到位于繁峙县横涧乡的平型关村,这是个古堡式的村庄,据说这里曾是平型关守卫将士及家眷们居住的地方。此堡原有东、南、北三门,现在北门瓮城保存较好,门板尚存,南门仅有残留底部,属明代遗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 <h1>现仍然可见到修筑的城墙,古堡北城门和百年大树。</h1> <h1>这里是古堡的南城门。</h1> <h1>位于灵丘县城的平型关酒店,现在也是平型关的一张名片,它是在著名的平型关大捷80周年纪念日(2017年9月25日)交付使用的,酒店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为灵丘县地标性建筑,也是当地及周边最好的酒店了。酒店的建筑设计、装璜及设施让我们来自一线城市的人也无可挑剔,而且价格非常实惠,酒店内的山西菜也做得非常地道,现在平型关酒店也可以说是“威震四方”了。如果今后我们有机会旧地重游,一定还要住在这里,这也是一种平型关情结吧,让平型关红色情结永驻心间!</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