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学校整体部署到我们年级组整合学科由班主任牵头,从走访贫困生到单亲家庭;从孩子们的生活到宣传调查扫黑除恶宣传……在这个<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春意萌发季节,正是我们走在家访路上时!</span></h3> <h3>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非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h3> <h3>通过家访活动,我们不仅近距离的接触了学生,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家访工作看似麻烦,烦琐,工作量大,耗费时间,但是这种方法是其他教育观无法比拟的。 落实家访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全方面的了解家庭情况及提出有建设性的教育方式和要求以外,还坚决贯彻扫黑除恶精神,并向受访家长进行宣传扫黑除恶相关知识,使这项重点工作真正深入人心、家喻户晓。</h3> <h3>以前采用的家访方式,基本是电话家访、家访联系卡、预约家长来校、建立微信群等。此次大面积深入家中进行家访,使我深刻体会到,面对面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更容易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我们的教育会取得更大的成功。</h3><h3>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也感到,教师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h3><h3> 了解了学生家庭真实情况、在家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扫黑除恶”宣传及线索摸排,并征询了家长意见。家访真正落到了实处。</h3> <h3>家访是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的感觉: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的。</h3> <h3>本次走访的都是在街边做生意的学生家庭,这几名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帮助家长,家访过程中,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平时对学生的教育,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家访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h3> <h3>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的感觉</h3> <h3>通过家访让我更加了解 了自己所教的学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更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使自己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放矢,我以老师的身份去家访,但某种意义上说,这次我也当了回学生,不但学会了如何去与家长沟通,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教师要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去关心教育自己的学生。</h3> <h3>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不仅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已经与自己相处五年多的学生们的成长,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h3><h3>家访结束了,但工作却还刚刚开始,存在的疑问和困难也将随之而来。如何带着这个班的孩子们面对毕业,如何管理面临毕业孩子们的躁动等等,这些都是眼前的问题。对于我不仅是个挑战,也是又一次的锻炼。</h3> <h3> 3月19日利用休息时间,我和家访同组的苏老师一起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h3> <h3>到访吴倩家,首先引领家长认真阅读了“扫黑除恶”的相关资料,并在我的诠释下深入了解了扫黑除恶的打击重点对象,家长和孩子承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其次,我们互相谈了孩子近两年多的学习表现,为孩子由内向变得活泼而高兴,为成绩稳步提高而点赞!</h3> <h3>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