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热血人生忆南疆——54军162师485团高机连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40周年</h3> <h3>岁月悠悠,光阴荏苒。4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又一次迎来了3月16日这个特别的日子,它是我们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胜利凯旋纪念日,永远融进了参战老兵的情感和怀念之中。我们难忘的不单是战场硝烟中那些惨烈的战斗故事,最令人难忘的是留在南疆红土里的那些年轻的生命、亲爱的战友。1979年,那是一个用青春和热血谱写英雄的年代,更是一个令所有参战老兵难以忘怀的年代。2月19日下午,54军162师485团从广西龙州县水口关跨越边境,实施对越作战,齐射孤山,激战复合,合围高平,奔袭广渊,拉网清剿,会攻重庆。26个日日夜夜,枪林弹雨,炮火硝烟,艰苦卓绝,威震敌胆。我们见实了战争的残酷, 目睹了血肉的横飞, 体会了战场的恐惧, 目送了牺牲的战友。那灵与肉的磨炼,那血与火的洗礼,那生与死的考验,使得战士们坚强勇敢,欲血杀敌。我们的青春在战火中绽放,我们的热血在军旗中照耀,我们的生命在凯旋中欢笑,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这一代军人血染的风采!亲爱的朋友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们负重前行;有人替你们默默守护;有人替你们流血牺牲。<br></h3> <h3>1979年2月12月,485团从驻地安阳登车向广西前线开进。</h3> <h3>485团行进途中在某军供站就餐休息。</h3> <h3>485团高机连到达广西后,抓紧战前训练。</h3> <h3>2月19日中午,为了掩护部队安全到达指定位置,顺利通过敌人的火力封锁区,485团高机连九挺双管高射机枪向藏在瞥敦孤山疯狂阻击的越军,实施猛烈的压制性射击,率先打响了162师出国作战的第一枪。</h3> <h3>2月21日上午,485团7连攻占复合西北侧长形高地后,团机关通讯电台紧张工作着,战士们搬运作战物资正在登上阵地。</h3> <h3>坚守阵地,顽强作战,击退敌人的进攻。</h3> <h3>图为485团高机连与师炮团对敌阵地实施猛烈打击作战后的间隙。</h3> <h3>485团进入越南高平(省会)市区。</h3> <h3>图中叉腰杵棍站立的是485团副政委胡永柱,尽显胜利者的霸气。</h3> <h3>485团李文友政委、岳宣义主任与战士们在奔袭广渊的行军途中。</h3> <h3>3月14日,485团高机连勇当殿后护路,在巴蒙公路左侧抢占阵地,集中火力向对面丛林茂密的越军猛烈开火,以震慑敌人,掩护友军部队及162师和广西靖西县满载物资的运输队陆续撤军回国。图为高机连二班仍然在继续战斗着(右二射击者是本人)。</h3> <h3>162师部队正在踏上回国之路,远处对越南军事设施进行爆破而扬起的烟雾。</h3> <h3>广西慰问团部分成员来到高机连阵地进行火线慰问,并与连干部和六班合影留念。</h3> <h3>高机连二班在阵地前合影(其中潘卫东、曾祥华两位战友负伤回国治疗),后排中间是本人。</h3> <h3>高机连一排在阵地前合影留念(第2排左二是本人)。</h3> <h3>485团团长黄秋贵、政委李文友等干部战士在中越边界第72号界碑旁,带着胜利者的笑容留下了珍贵合影。</h3> <h3>162师源源不断、征尘仆仆的从广西靖西县岳圩边检站回到了祖国。3月16日17时50分,485团高机连三个排交替掩护回撤,18时最后一批踏入国门。7班高射机枪在国内边境线一侧,严阵以待,受到国内各新闻媒体抢着照相,记录下了这一历史上庄严的一刻。</h3> <h3>54军162师从2月19日水口关出境到3月16日岳圩回国,共作战26天。歼敌2085人。战后162师被中央军委荣记集体三等功,成为了这次自卫还击作战中唯一被记三等功的师级单位。485团歼敌524人,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战斗任务,被广州军区授予集体一等功。</h3> <h3>龙州烈士陵园位于广西龙州县上龙乡弄平村弄平屯,距县城5公里,现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单位。陵园共安葬2008人,其中对越作战牺牲1879人,烈士人数为云南广西各个烈士陵园之最。162师对越作战中牺牲烈士266人,其中485团牺牲烈士67人。</h3> <h3>高机连对越作战时的7班副班长张林,来到龙州烈士陵园王光跃烈士墓碑前,祭奠烧香,诉说衷肠,安息吧,我们的好战友、好兄弟!<br></h3> <h3>每一块墓石,都是一座丰碑,镌刻着烈士的功勋。每一块墓石,都是一本教科书,承载着一段历史的记忆。每一块墓石,都是一条生命、一棵参天大树,是他们共同撑起共和国的脊梁。</h3> <h3>久别重逢叙友情。纪念3.16凯旋回国的日子,又是敏感风声紧的时期。为此,我们本着“活动易小不易大,人员易少不易多,40人以内为宜,河南湖北参战老兵小聚”的原则。15日, 晴朗的天空一碧如洗,30多个老战友陆续向信阳格林豪泰酒店聚集,久别重逢的战友们欢聚一堂,握手相拥,激动兴奋,注目凝视,促膝话旧,道不尽的当年事,叙不完的战友情。</h3> <h3>聚会老战友合影留念(南阳桐柏的战友还未报到)。</h3> <h3>战后的连队领导合影留念。左一:何克明(战时四班长),左二:张忠学(战时一排长),左三:刘先国(战时副指导员),左四:付万宝(战时一班长),左五:甘得元(战时司务长)。</h3> <h3>一排老战友合影留念。左一:潘卫东(战时二班),左二:张忠学(战时一排长),左三:党云山(战时一班),左四:周文生(战时三班),左五:徐爱国(战时二班长),左六:付万宝(战时一班长),左七:郭亚琦(本人,战时二班副班长)。</h3> <h3>二排老战友合影留念。左一:史刚(战时六班,左二:郭胜利(战时六班),左三:张光明(六班长,战前调160师),左四:孙广翔(四班副班长,战时调160师),左五:何克明(战时四班长)。</h3> <h3>三排老战友合影留念。左一:季文波(未参战),左二:周昌柱(战时七班),左三:张俊远(战时九班),左四:刘先国(已介绍),左五:郭百川(战时三炮连,战后上军校毕业到高机连任三排长)。</h3> <h3>指挥班老战友合影留念。左一:程利旺(战时副班长),左二:涂达友,左三:张强生(战时班长),左四:杨新柱,左五:闫道红(未参战),左六:白涛,左七:牛宣敏。</h3> <h3>炊事班老战友合影留念。左一:白占周,左二:甘得元(战时司务长),左三:叶先华(战时七班,战后到炊事班)。</h3> <h3>司机班老战友合影留念。左一:周修桥(战时驾驶员),左二:刘明银(战时副班长),左三徐得海(战时驾驶员,,左四朱明奇(未参战)。</h3> <h3>交谈甚欢,表情丰富。</h3> <h3>40年我们又见面了,来呀,拍个合影。</h3> <h3>好兄弟,手挽手(与左二徐爱国班长40年后喜相聚)。</h3> <h3>左二孙广翔,是我刚入伍到连队新兵集训时的班长。他赋诗作曲,吹拉弹唱,编导创作,样样拿手,行行精通。是连队文艺宣传组的组长,我们连排练的节目,曾经在485团文艺会演中获得一、二等奖。<br></h3> <h3>俩个老班长战前调到160师478团高机连,一同并肩在广西前线作战。</h3> <h3>来哟,与我排的两位老排长合个影。</h3> <h3>指挥班战友亲切交流。</h3> <h3>夸赞四班长何克明,战后从正团职领导岗位转业。</h3> <h3>开怀畅饮表心声。晚上,在酒店三楼餐厅举行了高机连部分老战友《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40周年》的联欢酒宴,刘先国指导员主持晚宴活动。首先,参会老兵起立向对越作战牺牲的王光跃烈士和战后相继病故的战友表示沉痛的悼念和默哀三分钟。</h3> <h3>接着刘指导员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声情并茂的朗诵了题为《热血人生忆南疆——高机连纪念对越作战胜利40周年》的长篇诗,让大家共举杯,为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40周年干杯!祝愿老战友们健康快乐迎夕阳干杯!</h3> <h3>战友们分别作了简短自我介绍后,交杯换盏,开怀畅饮,把酒当歌,登台献诗,一片片欢声笑语,一阵阵掌声响起,晚宴高潮迭起,战友激情昂扬,一段话、一首诗勾起大家对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h3> <h3>游览革命纪念地。16日清晨,我们乘坐大巴车前往新县红色旅游。新县,位于绵绵起伏的八百里大别山腹地,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蓝,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许世友将军故里。许将军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时,是我们广西作战前线(东线)部队的总指挥。</h3> <h3>旅途中战友们又唱起来了《打靶归来》等那个火红的年代军旅歌曲。</h3> <h3>新县张少东等3位老战友放下手头的工作,骑着摩托车特意赶来与大家见面,图左一余明贵、左三韩光波。</h3> <h3>战友们在许世友将军石雕像前合影留念。</h3> <h3>在许世友将军的故居合影留念。</h3> <h3>在许将军住室合影留念</h3> <h3>许世友将军一生传奇。最著名的是其“魂归故里”土葬的传奇。他的土葬是毛泽东特批,邓小平签发的特殊通行证。许世友将军的墓穴中存放着几件“宝贝”,就是其生前戴的奥米茄手表,天天收听的半导体收音机,一瓶茅台酒,一支心爱的猎枪及一百元人民币。它们有着特殊的意义:酒——壮胆;枪——打鬼;钱——买路。从民俗学的角度,这样的解释颇有人情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h3> <h3>许世友将军墓前成堆成垛的摆满了他生前最爱唱的茅台酒瓶。徐德海、程利旺代表我们参战老兵向许将军烧香敬酒祭奠。表达对将军的无限敬仰之情。</h3> <h3>中午在秀珍农家饭庄,品尝原汁原味、土香土色的农家饭菜。</h3> <h3>战友郑元华(左二战时三班长)参加完县里组织的庆祝对越参战活动后,急忙打出租车赶来与大家见面。</h3> <h3>第二站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它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县级革命博物馆,座落在新县秀丽的山城东面,依山傍水,为仿古式现代建筑,红檐橙瓦,金碧辉煌。该馆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89平方米。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为该馆题写了馆名。馆内设7个展厅,藏品主要是革命历史文物等,总数为1130件。陈列《风云大别山》、《将军摇篮》、《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展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经历创建与统一、巩固与发展、坚持与保卫等阶段的光辉历史。</h3> <h3>参观《将帅厅》。一幅幅的珍贵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将帅们的生平进行了介绍,讲述了开国将帅在战争年代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丰功伟绩。</h3> <h3>瞧瞧,老战友们依然喜欢在飞机、坦克、大炮前拍照,依然保持着军人情怀。</h3> <h3>好战友再干杯,生死交情最珍贵,好兄弟酒斟满,今夜不醉不回归。信阳聚会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大家都感到激情飞扬,心潮澎湃,加深了战友感情,增进了深厚友谊。相聚总觉短暂,分别更加想念。愿相互的问候和祝福,化作友谊的彩带,愿相互的牵挂和思念,化作战友的保护神。再见了,亲爱的战友。再见了,我的好兄弟。愿我们彼此多保重、常联系、多走动,期盼下一次再相逢!<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