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寻茶

老罗

<h3>因闺蜜木木一则笔记引发,昨夜灯下重读蒋勋《此时众生》。</h3> <h3>全书五十篇章,贯穿夏秋冬春和二十四节气,可看出作者心境循着物候节律,同自然所作的勾兑。</h3> <h3>再一次被带进蒋式独有的视觉画境,跟随他一同在四季里流转,看桐花、月桃、萤火、溪涧……一一还原被折叠的时光、色彩、气味和声音。</h3> <h3>他写桐花如雪,应时盛开和落下,“也许花朵落下或留在树上,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h3> <h3>传说人类是从最荒远的水域和山林来的,那是否意味着有天我们亦将往那里去。当我们各自化为烟水或尘埃,当每一个记得我们的人都从世上消失,当时间抹去了所有痕迹,曾经的存在化作一片虚空和大荒,甚至连时间自身都成为虚无,又该如何定义生命的意义?</h3> <h3>我试着理解《金刚经》所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禅宗所谓“饥来吃饭困来眠”――生命,包括灵魂,原该是舒展自适的形态,所有的分别心、计较心,惊惧哀伤,只是自己执迷。</h3> <h3>他写去往另一个城市探望生病的母亲,那里异乡的落雪,“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h3> <h3>白雪覆盖大地,让一切复杂回复单纯,母亲坐在窗前,至少该有那么一刹那,她是看见了落在异乡的故乡的雪,飘进暮年的童年的花。冷静克制的文字里,听得见惆怅叹息。最美的,为什么总是带着那么多的缺憾的,那些留不住的、回不去的、触不及的、得不到的、说不出的,在心底某一个角落里静静蛰伏,闪耀着不为人所见的幽微光芒。</h3> <h3>最喜欢蒋勋的文字,还是他写孤独的那一部分。他描摹读书人千年来不断走向山水的身影,“抬头仰观山间飞瀑,听轰轰水声,看云岚风烟变灭……静坐松下,闭目凝神,聆听树隙间飒飒远去的秋风。”</h3> <h3>记得在《孤独六讲》里他说过,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深以为然。人是需要孤独、需要出走的,从熙攘人群出走,从原生家庭出走,从自我的舒适区出走……只有独自一人走过足够远的路,才能终于在某天与内心的自己相逢。一个不害怕孤独、享受孤独的人,必是一个能怡然自处、内心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可以懂得那种孤独,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孤独,那种“举杯邀明月”的孤独……</h3> <h3>今遇三个月来难得的好天气,一大早开车去乡间寻茶。由于气温比往年偏低,满山的茶树还没醒,只在茶农家赏着花晒着太阳,吃了两杯去年的明前毛尖。此记。 </h3><h3> 2019.3.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