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姐带你看世界: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桥】(4)

东姐带你看世界

🏴此桥即彼桥🏴 <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20日 天气⛅️</p><p class="ql-block"> 车行2小时,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从初春回到了寒冬,从<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绿柳吐枝春意浓</b>到<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白雪皑皑又凌冬</b>,这是一场怎样的转变,不知不觉间,一日经两季的滋味也真正让我们过了一把瘾……</p><p class="ql-block"> 🍎参观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拍摄地,并一睹塔拉峡谷大桥今日之风采;</p><p class="ql-block">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大雪覆盖下的美丽公园,是一幅雪后的水墨画;</p><p class="ql-block"> 🍎住宿波德戈里察,木制结构的木屋群。</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追寻七十年代的银幕记忆</font></b>🎬</h3><h3> 七十年代,在经济匮乏,文化匮乏的年代,国内的电影只有八段《样板戏》在反复播放,几乎那个年代的人都会随口而出:小常宝(刘长瑜)、李奶奶(高玉倩)、杨子荣(童祥苓)、杜鹃山(杨春霞)……</h3><h3> 当南斯拉夫的电影《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引进到中国🇨🇳播放时,它的影响力是空前的,就连前南斯拉夫的电影工作者都始料不及,由此引发的近70年经久不息的崇拜热度,才是-塔拉峡谷大桥(作为参观景点)的经久不衰。</h3><h3>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现场我要找到当年的“镜头”🌛</h3><h3> 当南斯拉夫的电影《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中国🇨🇳放映期间,包括它的故事情节,配音及片中插曲,一下子风靡全国,用万人空巷形容国人对它的痴迷一点都不过分,包括穿喇叭裤、提录音机招摇过市的小青年,录音带也是反复播放“啊,朋友再见”。</h3><h3>说说我自已:</h3><h3><ul><li>这两部电影译制片,我都先后看过不少于5遍,第一遍没看明白,第二遍将影片中的人物“对号入座”,第三遍主要的经典台词反复背诵,第四遍跟着译制人员的口气学习,第五遍……</li><li>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个大课题,但凡与这个主题相联系的,都是政治的需要,不可马虎大意,政治色彩有点浓;</li><li>我崇拜外国翻译电影(原版语言不过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进口的外国翻译电影,经典的估计有100部,我看了89部,主要情节都记忆犹新,世界名著及其翻拍的电影,对我们学习世界历史和文化有极大的帮助(原著比电影的内涵更丰富,更令人回味)。</li></ul></h3> 《桥》的故事梗概 <h3>🎬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在中国的中老年人几乎尽人皆知;</h3><h3>🎼《桥》的主题歌<font color="#ed2308"><b>“啊,朋友再见”</b></font>的旋律至今仍然会在我们耳边回响。<br></h3><h3>🎬《桥》的故事梗概:</h3><h3>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为阻止德军撤退,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下面水流湍急,又有德军把守,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惊险曲折的斗争,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电影片中的《桥》与眼前的桥</b></font>🏁</h3><h3>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那座桥,就是我们面前这座桥,就是电影拍摄的故事情节。</h3><h3> 这座桥是架设在黑山共和国塔拉峡谷上的“塔拉峡谷大桥”。<br></h3><h3> 这座桥自1938年修建到1940年完工,大桥长365米,共有5个拱,主桥拱114米,桥到河面149米,是当时 欧洲 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桥,1942年为游击队炸毁,1942年8月2日德国 人把参与炸桥的工程师拉扎莱.亚乌克维奇杀死在桥头。电影《桥》,就是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拍摄的,大桥1946年被修复,至今仍在使用。</h3> <h3>  🌾电影《桥》中的游击队长少校“老虎”的原型雕像耸立在桥头,。碑文上写着: “这座纪念碑是博日达尔.祖季奇的母亲玛丽亚为其所建.博日达尔祖季奇南斯拉夫中尉,生于1915年,于1941年牺牲。</h3> <h3>🌟<font color="#ed2308"><i><b>你还应当记住:</b></i></font></h3><h3> 1946年在反法西斯胜利后大桥重新修复。桥上有铜牌,铜牌上刻着桥的剖面图示意图。</h3><h3> 下面的文字是:</h3><h3><ul><li>此桥的设计师是米亚特.斯.特罗亚诺维奇工程师兼教授。</li><li>建筑师是安东诺维奇。<br></li></ul></h3><h3><br></h3> <h3>  五六月份才是去黑山最好的时候,我们做了提前要飞的鸟,没办法时间安排上错不开。</h3><h3> 地中海沿岸早早入春,天空湛蓝,山野碧绿,我们从塞尔维亚进入黑山北部。沿途都是黛青色的山,绵延伸向远方。 偶尔见到一汪蓝绿色的湖水,就好像一颗祖母绿镶嵌在山间。</h3><h3> 汽车开进塔拉河谷地区,这里是黑山的避暑圣地,一年内最高温度也不过十几度,初春时节还能看到一些白雪覆盖在青山上。黑的山,白的雪,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br></h3><h3> 车子在大桥上行驶,导游放着那首优美熟悉的旋律:“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大家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这座桥在中国人心目中,可是一位“电影明星”。</h3><h3>许多中国人津津乐道于剧情和台词,学吹口哨和口琴并高唱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见》。</h3><h3> 我从桥的一端向另一端走去,我抚摸着桥上的石栏,向远处眺望,朔风猎猎。远处山间的小村庄星星点点,红色的屋顶与青山、绿水、大桥组成了一幅庄严和谐的景象,仿佛在提醒世人,不要忘记那段动荡的岁月,珍惜我们今日的和平。</h3> <h3>📚补充提示:</h3><h3>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桥还在另外一部二战影片中也出现过,美国电影《纳瓦隆突击队》,这部电影很多人都看过,但很少有人能把这部电影里的《桥》和前南斯拉夫电影《桥》联系起来。</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在黑山,走上电影中的那座桥;</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峡谷中,探寻二战时的动荡历史;</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春光里,感受巴尔干美丽的山水风情;</h3><h3>铭记着,世界各国的安定是世界和平的奠基。</h3><h3> ---有感于在电影中的《桥》上</h3> <h3>  初春,塔拉峡谷已枝叶绽绿,大桥飞架峡谷之上,站在大桥上眺望四周,峡谷的春色尽收眼底,谷底已经没有了湍急的水流(我们下到谷底,想寻找到当年湍急的河流,因为一位游击队员放好炸药包后,没能爬上桥面,被湍流的河流瞬间吞没)。哪成想,取而代之是一股清流声哗哗作响,大桥巨大的身影已无法投射在峡谷里,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我为150米深邃的峡谷的壮观而感动。</h3><h3> 今天,中国🇨🇳能造出各种各样的桥,但70年前这样的创造,也是南斯拉夫人民的力量。</h3><h3> 春天来了,塔拉峡谷大桥又构成一幅春色的画卷。</h3> <h3>   这是一座有150米深度的峡谷,当时电影拍摄的时候,桥下水流湍急,惊涛骇浪,远远地能听到水声冲击着高大的桥墩,游击队员冒生命危险爬上桥墩,在德军的眼皮底下安放炸药,返回时掉进深谷,瞬间……</h3> <h3>峡谷之下。</h3> <h3>现在变成涓涓细流,无法比拟。</h3> <h3>青山映绿树,木屋红遮阳,一桥飞南北,天涧变通途。</h3> <h3>我在不同的角度拍摄大桥,没法放下相机📷,没法停住脚步,英雄的“桥”,我来了。</h3> <h3>其中的一孔桥墩,直接插如谷底。</h3> <h3>  中午就餐地点是在大桥的桥头。如果4月之后的旅游旺季,我们不可能坐在塔拉峡谷大桥最直观的餐厅,就餐观景,借助导游的一句话:那是不可能滴。</h3><h3> 我相信,全体团友都相信。</h3> <h3>我和电影中的桥在一起。</h3> <h3>我被带入70多年前的电影里……</h3> <h3>这是桥头上的餐厅,里面传出音乐🎶的声响,居高临下,这是个好位置。</h3> <h3>在桥头显眼的位置,卖“蜂蜜”的小贩占据了重要的位置。</h3> <h3>我自拍--和塔拉峡谷大桥留个影,我终于有机会,走到你身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i><b>东姐在塔拉峡谷大桥抒怀</b></i></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峡谷深处涛声急,</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拉簇桥变通涧,</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朝战事毁容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建留得万古存。</h3><h3> </h3> <h3>在桥面,我细数着每一个栏杆,听着车辆过桥发出的轻微震动,我想留下每一个记忆,留下2⃣0⃣1⃣9⃣年3⃣月2⃣0⃣日,那个登临大桥的时刻……</h3> <h3>  我们在塔拉峡谷大桥逗留了2个多小时,依然难舍难分,心里总会与电影《桥》对号入座。</h3><h3> 大桥被炸毁后,游击队员们面带胜利✌的微笑庆祝胜利,也为牺牲的战友默哀,带着牺牲者共同的愿望踏上新的征程。</h3><h3>“啊,朋友再见”</h3><h3> <font color="#167efb"><i><b>下一篇:杜米托尔国家公园</b></i></font></h3><h3><font color="#167efb"><i><b> 水墨画一般的世界。</b></i></font></h3><h3><font color="#167efb"><i><b> </b></i></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style: italic;"> </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u style=""><b>你的期盼,是我创作的动力。深夜搁笔</b></u></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