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老宅

长弓

<h3>公元1957年底,父辈从东北辽宁的鞍山钢铁厂冶金建设单位,带着全家人,服从单位安排转战四川开始了重庆钢铁厂的建设。</h3><h3>重钢厂建在长江边上,建设者们的住宅区则建在厂区边上的山顶上。虽当时也是城市人了,但地名也还是叫村。如新山村、钢花村、俞钢村、跃进村……。我们住在靠山边的一栋,地址为:重庆市九龙坡区大渡口跃进村61栋19号。我们栋后还有一排小平房,当时是妇产院。再过去二、三十米就是山崖边,山下就是重钢厂区,尽收眼底。</h3> <h3>现我们住的这栋楼已不在了。从现还存在的这栋老楼的号是64栋。</h3> <h3>那么这一片就应是我们61~63栋的位子。现是一片废墟及空地,作为了临时停车场。</h3> <h3>仔细瞧看,过去楼房的地基石还在。</h3><h3>由此想起儿时在炎热的夏日,曾扶摸过这些被烈日晒的烫手的石壁,赤着脚踩着基石边烫脚的三合土地玩抓逃兵的游戏。</h3> <h3>旁边还有几栋遗留着的五十年代的老房子,跟我们住过的那栋差不多了吧。现在已不住人了。</h3><h3> 那时的房子没有厨房和卫生间。一般一个家就是一个套间两间房,外面一间房又住人又是厨房,公共厕所则在靠山崖边下石梯一段的山坳处。旁边还有一山崖石渗出的水形成的小水塘,可用于涮马桶用。</h3><h3>现还遗留下的老房子。</h3> <h3>过去在山边往下看整个重钢厂区。</h3> <h3>现在重钢厂区已拆迁,从山上看到只有点高炉的残骸还在。</h3> <h3>随着重钢的建设完成,父辈们又随着国家冶金建设的需要,1965年2月5月举家迁到成都市东郊,开始了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建设。</h3> <h3>成都住宅地址是:成都市双桥子五冶第二生活福利区三栋二十八号。这次的职工家属住房条件有了改善,每家有单独的厨房间,有了两户共用的厕所。</h3><h3>当然,随着时迁的变化户口本上的地名也有所变化,如双桥子也曾称过牛市口、胜利口、水碾河等。</h3><h3>这遍生活区也是因为建设无缝钢管厂而修建,供钢管厂的建设职工和生产厂职工居住。当然建厂职工还有很多居住区如:一福利区、猛追湾、莲花村、小天竺、人北路、跳澄河……等。</h3><h3>那时除了新建厂区和住宅周边都是田野。现在蜀都大道水碾河路还只是一条最多两车道的碎石路,路边栽有高大的桉树,有时下大雨路面要被淹没。路边有水沟,沟里有很多小鱼小虾,路边的阴沟井里有很多鲫鱼。水碾河是指原成都饭店(已拆多年)那个位置有条小溪河,有个大的木制水碾子,担负着农民的粮食加工吧,远远就能看见。周边都是田地。当时双桥倒是个当地农村小镇子,并有赶集日。刚住二福利区时也是主要商品购买地。后拆了建西南勘测单位的居住楼,才新建了二福利区边的一大片商业区,叫“新商店”。一直叫了好多年。</h3><h3>二福利区3栋</h3> <h3>二福利区1栋</h3> <h3>从原钢管厂医院门口往2栋,3栋方向走的一条路。</h3> <h3>二福利区4栋</h3> <h3>二福利区2、3、4栋交叉路口。</h3> <h3>二福利区2、3、4栋交叉路口。</h3> <h3>3栋面对2栋的楼端面。</h3> <h3>3栋后平房端理发摊位</h3> <h3>33栋</h3> <h3>3栋二单元门</h3> <h3>旧房厨房</h3> <h3>二区17栋</h3> <h3>二区水塔</h3> <h3>曾站在17栋楼顶留影</h3> <h3>二福利生活区于2008年实施了拆迁,在原地建起了新的高楼住宅区,名为“蜀都惠园“。</h3> <h3>建蜀都惠园时,整个二福利区内留下了一栋40栋没住人也没拆,还有个经改造的五冶子弟校楼。这两栋老楼最后也于2017年拆掉。至此六十年代的老宅楼全部消失。</h3> <h3>二福利区40栋。</h3> <h3>曾经的五冶子弟学校。后经装修成墙面磁砖,</h3> <h3>小学同学曾在门口留影。</h3> <h3>现在仅有这堵墙还依然存在,它是原二福利区1栋,2栋后面与原商业区,当时称为“新商店”的一条隔墙。</h3><h3>由其是从墙根底长出的这棵大树,它见证了二福利区的存在和消失,并还担负着这二福利区最后一座“古围墙"的守候。</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