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雷复元</h3></h3> <h1> 步入花甲之年,我越来越感觉到,在普通人没有专职保健大夫的情况下,能遇上一位好医生,真是人生中的幸运和幸福。 <br> 在我通讯录里,有亲友、学友、战友、文友、艺友、农友等,最近,又增加了一位医友——胡海龙。</h1> <h1> 一年冬季,我一直被每天晚上出汗困扰着,去了几家医院,做了多次检查,结果都是各项身体指数正常。出汗,虽说无大碍,但总觉着不舒服,更何况汗多伤血。西药、中药都服过,大夫各自说得都有道理,就是不见效,“涛声依旧”。<br> 一天,我到附近一家药店买药,顺便把我的情况和卖药的女主人讲了讲,她热情地说:“找我老师胡海龙吧,他在昆区南排道开了一家中医诊所,看得不错!”</h1> <h1> 我抱着有病乱投医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胡海龙中医诊所,中年的他,很健谈,但没有多余的话,一看就是那种办事干练的人。他简单问了问我的情况,经过望诊、号脉,开了五服中药。晚上,我将信将疑地服下一袋,没感觉有什么反应,当服完第二袋,果然止汗了,咦?难道胡大夫配得中药真的见效?我坚持把五服中药喝完了,验证了药到病除。</h1> <h1> 2015年3月份,我右腿膝盖后面的打弯处疼痛,起初,并没引起重视,心想:到了这个年龄还能没个腰腿痛的?再说,我17岁当兵,施工中,装满石子的大筐,重达400斤,两人一抬就是20 多个小时,超强体力的付出,手工戗面馒头一天17个,还得喝粥、吃菜,所以,自认为腿疼是正常的。<br> 天哪,谁知,腿疼越来越严重,路都走不成了,只好拖着一条腿到医院拍片子、医治,半个多月过去了,还是不见好转。苦闷之下,我第二次来到胡海龙中医诊所。他看完我腰腿部位拍的片子说:“针灸吧!”<br> “什么,针灸?我活了60多岁还从来没针灸过,看见那根针就害怕!”<br> 他笑着对我说:“针灸来得快,相信中医的力量。”<br> 我深知,患者要密切配合大夫才能好得快,于是往病床上一躺,眼睛一闭:“胡大夫,信服你,听你的!”</h1> <h1> 平生以来,我第一次开始体验针灸、烤电的滋味,随着银针的抖动,麻木的关节有了舒服的感觉。<br> “痛则不通,麻则不畅”。<br> 祖先多么聪明,一根小小银针,几千年传承,不知解除了多少患者的病痛。真没想到中药、针灸竟是如此奥妙,蕴藏着中华儿女这么多的智慧。爱我中华!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骄傲和自豪!<br> 通过连日针灸,腿疾渐渐好转,我和胡大夫成了朋友。针灸时我问:“胡大夫,你觉得当个医生怎么样?”<br> 他很爽快地说:“我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好,尤其是看见自己亲手治好的病人,由愁容变成笑容的时候,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和欣慰!”</h1> <h1> 经过交谈方知,他从农村考上内蒙古医科大,非常珍惜人生这一选择,毕业后,靠着自己的学识、为人、对医学的刻苦钻研,对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成为了一名副主任医师,看好了许多病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br> “低调说话,高调做事。”这是我对他的评价。其实,他兴趣爱好广泛,天生一副好嗓音,唱起歌来却是“高调”。事业成功的背后,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有一位同窗的妻子。妻子在昆区少先路开了一家“任俊英中医诊所”,夫妻二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在大学就读,女儿上小学。我很佩服这对夫妻,他们用一技之长,默默无闻地为鹿城人民增添着快乐,也从他们事业和家庭上悟出了许多人生道理……<br> 2016年秋季,一到晚上总是涨肚,放屁不断,我又找到了胡大夫,经过中药调理,依然是药到病除。<br> ……</h1> <h1> 三年中,我在两次服中药,两次针灸治病的过程中,感受多多,我愿把这段经历讲述出来,再次加深对“生命”二字的理解:<br> 人的生命过程,在“生老病死”面前是多么无奈。“生”意味着生命的诞生和生机勃勃的一段美好历程,同时,也悄无声息地朝着“老”靠近,不管你认不认老、服不服老,自然规律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病”也是一种自然常态,人食五谷杂粮岂能无病?生病中,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去面对,乐观的心情去战胜。相信自己是第一任大夫,身体的不舒服、难受、某个部位疼痛等,直接反映在自己身上,没必要产生压力和心理负担,而要积极主动地寻医诊治。要是不以为然,硬扛着,实际是违背自然规律,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就是查出大病,也不必大惊小怪,依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做到精神上不垮,配合医生抓紧治疗。“死”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不管你是官是民,是富是贫,都是同等“待遇”,上帝真是再公平不过了,更不用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古人名言了。关键是在生命过程中如何把握好从生到老这段“黄金期”,这方面,现代人感悟既多,又现实,精辟的不得了啊!</h1> <h1> 从得病、看病、去病、结识医友胡海龙的一段经历,使我更加聪明、更加理智、更加淡定了。<br> 那就是:尽享自然、遵循规律、善待生命,将自己的天赋献给美好的世界,哪怕是“余光”、“余热”、“余晖”,也不要错过!</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