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西堤完全模仿杭州西湖的苏堤,修建了外形一模一样的六座桥,只是颐和园六座桥的名字与西湖六座桥的名字不同而已。</p> <h3>颐和园西堤照葫芦画瓢模仿西湖苏堤遍植桃树和柳树。</h3><h3></h3> <h3>一到春天,颐和园西堤桃红柳绿,山寨出“苏堤景致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意境来。</h3> <h3>看来山寨中国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大清帝国的皇帝们早就是山寨策划大师了。</h3> <p>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佛香阁建在万寿山前山20米高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万寿山。</p> <p>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各个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势相当宏伟。</p> <h3>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品之作。</h3> <h3>佛香阁同时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是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h3> <p>在颐和园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大角度的风景,映入眼帘的景致一定不会少了佛香阁。</p> <h3>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h3><h3>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h3><h3>多么温暖,</h3><h3>多么慈祥,</h3><h3>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h3><h3>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不知感动过多少人。</h3> <h3>春天的金山少了光芒万丈的豪情,多了一份娇柔的恬静。</h3> <p>从辽、金以来,北京西郊的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以层峦叠嶂、湖泊众多的旖旎风光著称。清朝皇室在这里修建了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皇家御苑,这些景观并称为“三山五园”。</p> <p class="ql-block">玉泉山上的玉峰塔高47.7米,是清朝乾隆皇帝山寨江苏镇江金山寺的慈寿塔而修建的八角形七级楼阁式石塔。摄影爱好者从颐和园拍摄西山的照片,玉峰塔都会被收录其中。这里自古以来都是皇家禁地,普通游客现在也无法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慈寿塔</p> <p class="ql-block">慈禧老佛爷长期居住的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竞相开放,妩媚多姿。</p> <h3>中国古建筑最长的长廊。</h3> <h3>春风十里,海棠正艳。</h3> <p>一树梨花压海棠。</p><p>我们经常看到有人用“一树梨花压海棠”来描写春天的景色。</p> <p>苏东坡的好友张先在八十岁的时候迎娶十八岁的小妾。苏东坡写了这首诗调侃张先。</p> <p>我年八十卿十八,</p><p>卿是红颜我白发。</p><p>与卿颠倒本同庚,</p><p>只隔中间一花甲。</p> <h3>中国现存最大的亭子----廓如亭,坐落在颐和园十七孔桥旁边。</h3> <h3>颐和园镇湖铜牛。</h3> <h3>每年冬至前后下午四点左右,颐和园十七孔桥附近总是人山人海,这些人在凌冽的寒风中守株待兔的目的只有一个----期待金光穿洞的出现。</h3> <h3>有的摄影爱好者为了抢占有利地形,下午一点就架好了三脚架开始等候。四点左右,下山的太阳阳光洒满十七孔桥的每个桥洞,把灰白色的桥洞先染成金色,然后染成红色,直到日落西山。</h3><h3></h3> <h3>这个过程虽然前后只有十五分钟左右,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几十年来拍摄金光穿洞乐此不疲。</h3> <h3>十七孔桥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经有二百五十年的历史了。</h3> <p>燕京八大景之一的西山晴雪。</p> <h3>人约黄昏后。</h3> <h3>昆明湖。</h3> <h3>日落昆明湖。</h3> <h3>门是建筑的脸面。中国古典建筑因“门”而更加独特。</h3> <h3>由于这座桥的桥拱像驼背,因此北京人昵称这座桥为“罗锅桥”。这座桥位于昆明湖最南端,正式的名字叫绣漪桥。</h3> <h3>绣漪桥不仅体态秀美,而且绣漪桥的栏杆非常精致,用“雕栏玉砌”这个词来形容绣漪桥的雅致一点也不过分。</h3> <h3>野渡无人舟自横。</h3> <h3>颐和园这艘石舫用“舟自横”的表象来表达“野渡无人”的意境。真是精妙绝伦!</h3> <h3>创立大清帝国的女真人原来生活在以大兴安岭为主的广袤的东北地区,女真人耐严寒受不了酷暑。</h3> <h3>女真人取代大明王朝政权之后,大清帝国皇室相继修建了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等等多个避暑胜地,以便皇帝在盛夏时节处理国家事务。</h3> <h3>与西方园林追求几何图形的风格不同,中国传统园林追求“步移景换”的美学意境。</h3> <h3>作为皇家园林最高典范,同时又是中国各个时期园林美景的集大成者,颐和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