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月初,春日晴朗的一天。午后,背上相机准备去楼下湖边晒晒太阳,顺便拍点什么。一年到头也难得遇见人的电递中遇见了好友、女摄影家刘晓勤,她肩上背手里拎着各种摄影器材,准备去东郊拍鸟,原本没有目标的闲逛,就这样机缘巧合的搭上了去拍鸟的顺风车,稀里糊涂的被裹挟到`打鸟′的行列。</p> <h3>到达东郊明孝陵旁的山林中,同是拍鸟专家的夏老师已早早在此等候。此次是专门来拍一种叫棕脸鹟莺的小鸟。刘晓勤,夏老师很快就架好了设备。</h3> <h3>拍鸟必须持有专业的设备与器材。</h3> <h3>在我们不远处还有一群来拍棕脸鹟莺的资深打鸟(拍鸟人的专用代名词)人。</h3> <h3>人们静静的在树丛中守侯。</h3><h3>虽然我也带着配有长焦镜头的相机,但镜头的焦段拍摄小鸟还是显得不够。因这里紧靠明孝陵和梅花山,我就索性去那里走走了。</h3> <h3>穿过林中小道,沿坡拾级而上,右边高高的红粉墙内就是明孝陵了,阳光把树影投在粉墙上刹是好看。</h3> <h3>阳光下的红墙琉璃瓦,色彩鲜丽且庄重。</h3> <h3>明孝陵三拱正门。</h3><h3>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br></h3> <h3>明孝陵正门左道大门。</h3> <h3>门钉显的大门的坚固和威严。</h3> <h3>中门旁一个赶超季节穿着的年轻人,正低头专心的玩弄手机。</h3> <h3>进入明孝陵正门,迎对着碑殿。</h3><h3>碑殿建于清康熙年间,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谒陵,见墙垣多倾圮,下旨"交与江苏巡抚宋荦、织造郎中曹演会同修理",并御书“治隆唐宋"四字,变与曹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 勒石制碑,以垂永久。碑两侧是乾隆皇帝题书的御碑。</h3> <h3>享殿。 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之一,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用来供奉朱元璋及其皇后、嫔妃的牌位,是一姓拥有三层石造须弥座台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巨大木结构殿宇,现仍遗留有56个石柱础。原建筑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重新修建,规模大大的缩小了。</h3> <h3>享殿外红柱迴廊。</h3> <h3>通往享殿的玄武岩青石板路,承载着六百年的风霜雨露。</h3> <h3>石造须弥座台基,围栏沿首雕饰精美。</h3> <h3>围栏柱首上雕有祥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纹饰。</h3> <h3>被朽蚀的柱首,以其残缺之美诉说着历史的苍桑。</h3> <h3>台基的边沿嵌着若干只龙之子,这些龙应为龙的三子嘲风。</h3> <h3>造型生动,栩栩如生。</h3> <h3>雕工精细、精美。</h3> <h3>默默地目睹了六百年的风雨苍桑。</h3> <h3>我陵园内一圈转出来,那个赶超季节穿着的年轻人仍然在玩着手机!</h3> <h3>回望明孝陵。</h3> <h3>明孝陵正门正对着梅花山,</h3><h3>梅花山位于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景区内,是钟山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南京梅花山有“天下第一梅山”之誉,与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和武汉东湖梅园并称中国四大梅园,居四大梅园之首。南京植梅始于六朝时期,相沿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后,在孙陵岗建中山陵纪念性花木区,栽培了大片梅花,后来梅园面积不断扩大,品种逐年增多,如今的梅花山植梅面积1533余亩,有近400个品种的4万余株梅树。梅花山梅园以品种奇特著称,来此赏梅的游人摩肩接踵,高潮时节每天都在十万以上,南京梅花山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人,逐渐成为中国梅文化中心,已连续作为“南京国际梅花节”主会场。</h3> <h3>已经不记得上次来梅花山是什么时间了,少说也有十五六年了吧,梅花山的花依然那么的美,那么的香。</h3><h3>中外游客悠闲的从梅花山左右入口进入梅花盛开的山花林中赏梅。</h3> <h3>春风中迎面吹来浓浓的梅花的芳香。</h3><h3>梅花山上有万余株的梅花树,记得最赋盛名的一株梅花树品种叫[别角晚晴],因品种稀少稀缺,仅有南京独存一技,顾被称作梅花之王。这株名梅古树在这山林之中的哪一处并不重要,她就在这里,融入这片汪洋似的花海,共同绽放美丽,吐露芬芳。</h3> <h3>勒劳的蜜蜂在花朵中忙碌着采撷花蜜。</h3> <h3>花朵后面羞哒哒的探出一只粉蝶的身影。</h3> <h3>梅花的盛花期已过,能看到这么完美的花形已较为不易。</h3> <h3>最典型的五瓣梅。</h3> <h3>辛劳的花艺园丁。</h3> <h3>梅花树下的二月兰开啦。</h3> <h3>沿着来时小路离开梅花山。</h3> <h3>夕阳西下。</h3> <h3>卖饮品的小摊。</h3> <h3>回到刘晓勤,夏老师拍鸟的地方,拍鸟的其他同伴们都已离去,只剩下我们继续坚守。</h3> <h3>打鸟(拍鸟)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h3> <h3>要有极大的耐心在一个地方静静的守候。</h3> <h3>这次进山主要是在追踪拍摄一种叫棕脸鹟莺的鸟,这种鸟的体量很小,不到麻雀的二分之一大,它非常的机敏,很难拍到。我运气还不错,刚等候不长时间就拍到了它,只是距离稍远我的镜头够起来很吃力。(请放大画面,小家伙就在画面的中央。)</h3><h3>棕脸鹟莺(学名:Seicercus albogularis):体长10厘米,是一种色彩亮丽而有特色的莺鸟。头栗色,具黑色侧冠纹。上体绿,腰黄色。下体白,颏及喉杂黑色点斑,上胸沾黄。与栗头鹟莺的区别在头侧栗色,白色眼圈不显著且无翼斑。华南亚种的脸部棕红色较重,上体色较深。虹膜褐色;上嘴色暗,下嘴色浅;脚粉褐色。</h3><h3>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竹林中,繁殖期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其他季节亦成群。频繁在树枝间飞来飞去,多在空中飞翔捕食。鸣声单独清脆,其声似“铃、铃、铃......”。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分布于尼泊尔至中国南方及台湾、缅甸、印度支那北部,是甚常见留鸟。</h3> <h3>这张姿态较好,遗憾的仍然是距离偏远。</h3><h3>请放大画面观赏。</h3> <h3>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不经意间拍到了另外一种鸟,因脖子下面长了一圈黑色羽毛很像一圈黑色领子,故称_黑领噪鹛。</h3> <h3>黑领噪鹛(学名:Garrulax pectoralis):中型鸟类,体长28-30cm上体棕褐色。后颈栗棕色,形成半领环状。眼先棕白色,白色眉纹长而显著,耳羽黑色而杂有白纹。下体几全为白色,胸有一黑色环带,两端多与黑色颧纹相接。-</h3><h3>性喜集群,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小黑领噪鹛或其他噪鹛混群活动。多在林下茂密的灌丛或竹丛中活动和觅食,时而在灌丛枝叶间跳跃,时而在地上灌丛间窜来窜去,一般较少飞翔。性机警。主要以甲虫、金花虫、蜻蜓、天蛾卵和幼虫以及蝇等昆虫为食,也吃草子和其他植物果实与种子。</h3><h3>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h3> <h3>有个家伙居然跑到了我头顶的树枝上,我透过树叶的缝隙近距离的拍到了它。</h3> <h3>这组近距离的抓拍还是令我非常高兴的。</h3> <h3>远眺斜阳下的明孝陵。</h3> <h3>年轻的香樟树林。。</h3> <h3>还有游客在夕阳下享受着当天最后的美好时光,留连忘返。</h3> <h3>谢谢观赏与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