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昨天,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理想中的语文课》。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他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为人所向往,成为人们一种理想生活的寄托,我也想看看一个初二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是怎样的。</h3><h3> 今天,我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用心品读了五十六篇《我理想中的语文课》。看完之后,感慨良多!有心酸,有难过,有欣喜,有安慰......更感到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责任!</h3><h3> 同学们,我今天改的第一篇作文,是刘诗琪同学的,她的文章让我看到她那一颗诗意的心,一颗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心,看到了她对语文课堂充满诗意的期盼,让我心酸,让我温暖!孩子们被很多现实的东西束缚太久了,老师也深感无奈!你在文章最后说:“老师,我希望我的语文课能与自然结合,它就像一本封印的童话,这把打开封印的钥匙就在您手中。”满满的期待,让老师深感任重道远!亦感到汗颜!真想此刻就带上你们,走进大自然,倾听春的声音,但我却不能,现实生活对老师也有着太多的束缚,让我们无法任意舒展。诗琪,在此,我想对你说:“现实总是很无奈,但请一定相信生活中的美好。我们一起努力吧!”如果说诗琪的一篇代表的是班上如黄莹、石雨萱、刘潇雨等一批浪漫派的同学,那么,方明媚、赵益民、吴沁磊、王安琪等一批同学则是现实派的代表。无论是浪漫派还是现实派,都书写出了自己理想中的语文课,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亦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急需努力的方向。在此,我也想和你们谈谈我理想中的师生关系。 </h3><h3> 梁漱溟先生说:人一生要处理三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最低的),人与人的关系(中级的),人与自己的关系(最高级的)。学校读书期间,人与人的关系集中在老师与自己、同学与自己之间。个人认为,师生相处难度要大于同学间。师生关系有三个层级:一曰违逆,二曰顺承,三曰共识。所说的违逆可以是双方的。老师违逆学生,学生违逆老师。彼此各执一词,互不妥协退让,这样的关系常常两伤。回顾我自己,从教十八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与学生的关系,遇到过违逆的,但大多是顺承的,也有些学生与我产生共识。那些与老师是一种共识关系的孩子,都非常优秀,而我也与这些学生们一起共同成长。我认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莫过于师生间的共识,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努力上进,阳光开朗,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学生也努力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双方一起努力,朝着这个共同的目标,奋发向上。幸会!国际三班的孩子,你们是我从教以来遇到的最优秀,最勤奋的学生!我喜欢你们每一个人,并不是只喜欢方明媚、王颖、张成诚等同学,并非只有这些同学才算得上理想中的学生!这个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有人因为缺点较多,暂时掩盖了一部分闪光点,让老师和家长只盯着你的缺点,但请你相信,老师和家长只是想努力帮助你改掉你身上明显的缺点,让你变得更好。人无完人,老师身上也有很多缺点,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希望你们也像我喜欢你们一样的喜欢我,我希望我们的关系是处在共识这一高级层面上的,我希望我们彼此信任,彼此喜欢,彼此尊重,千万不要彼此相伤!师生一场,多么难得的缘分!我希望我们的关系是亦师亦友的,课内,你们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你们的想法,课外,我们可以如朋友一般真诚地交流,坦诚以待!教学相长!共同进步!</h3><h3> 最后,再次提醒自己,身为老师,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情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到温和而坚定,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使师生关系走向共识的福地,而共识正是一种优化彼此的力量。孩子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你们艰难跋涉的学习之旅中,你们的父母亲人,三班的所有老师,都在你们身后,为你鼓劲!为你加油!</h3><h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孩子们,一起努力,向着梦想,奔跑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