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心灵剖析 杨学韬

学韬(海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海子心灵剖析》 </p><p class="ql-block"> 此课题观点新颖独特,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觉度阐释海子心灵深处 极隐晦的地方,深入浅出地解析他的心里历程,解析他浪漫而忧伤的情感履历。 </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作一个全面分析。 </p><p class="ql-block"> 一、海子的生平 </p><p class="ql-block">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中国新诗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数量惊人的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其中影响最大,在青年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他的短诗。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的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 </p><p class="ql-block"> 二、海子的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p><p class="ql-block"> 在开课之前,我与大家共同欣赏一下他的经典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喂马,劈柴,周游世界。</p><p class="ql-block">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p><p class="ql-block">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p><p class="ql-block">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p><p class="ql-block">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p><p class="ql-block">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p><p class="ql-block">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p><p class="ql-block">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p><p class="ql-block">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我为什么要讲这个课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4年10月,我给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一、二班和外语专业班的学生分别讲析了这首诗。这首诗选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经管学院五年制大专班选用了这套教材。教材,乃至教师参考资料对海子的死,都只字未提。同学们对海子自杀,感到十分困惑不解:他有那么美好的前程,他给人们那么美好的祝愿,自己为什么反而选择死亡? </p><p class="ql-block"> 我写这篇文章,除了要表达对海子地深切怀念,也正是为了给同学们一个合理的、满意地答复。从诗的本质、从诗人海子的内心深处剖析,从海子以往的诗作中寻找他思维的逻辑,严肃认真的给出答复。这篇文章首先刊登在该学院院报,2004年12月28日,总第40期“课文赏析”专版,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篇文字深入了解诗人海子并深刻地理解这首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海子心灵剖析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海子这个“倾心亡”的“黑夜的孩子”在他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之后不久即1989年2月26日,就在离大海不远的地方与我们永别了。海子走后不久,北京诗友杨春光来函给我通报了他死时的详细情形并许多沉痛哀悼的言辞。随后又发来许多诗人们悼念海子的诗文,要我在我主编的《三川文学》报组织一个悼念海子的版面,因为经费的原因,这批珍贵的文献资料和悼念文章,终于是没有与读者见面,至今感到十分遗憾。 </p><p class="ql-block"> 顾成不幸离去;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徐迟也悲凉的走了 ;甚至,海子的亲密朋友卧夫,在料理完海子的葬礼之后,也背上他的行囊,走进了无人知晓的密林深处,把自己饿死在了密林之中,结束了他短暂的生命。对于文坛巨星的相继陨灭,沉痛之余,不无遗憾,沉默至今。 </p><p class="ql-block"> 当我再次讲习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时候,就决定要写篇文章,向同学们及其读者朋友说明这一切。 </p><p class="ql-block"> 海子的这首诗是充满天国气质的传给人间的福音书。海子临走之前,他满怀对佛国地向往,远离喧闹的都市去了西藏,去了布达拉宫朝圣。布达拉宫这座寄托心灵的人间圣殿,给海子心灵的创伤带来地是抚慰,还是拯救,我们不得而知。但事实上是佛对海子地召唤。海子大多的诗表现的是心灵地痛苦与悲伤,是人生悲剧命运地弹唱:“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还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以上是海子写于1987年《秋》诗篇里的诗句。诗中的深秋不再是收获,而是“丧失”,是诗人心中无尽地悲凉。 </p><p class="ql-block">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却是把“生活的悲剧掩埋起来而奏出的欢乐的歌”。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中,海子向往的是一幅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他多么想走出封闭,走向广阔的大地,走向海边。他向往平凡的生活,而又想保持清净独立的生活——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而这种生活是虚无飘渺的。现实世界何处可以“喂马、劈柴”?他怎能在独居一处,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才开始这种生活,他希望把“幸福”留给每一个人:“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他把圣洁的爱与朴实的真诚奉献给每一个人之后,而他自己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海子陷入了矛盾的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忱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世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坠入尘世成为俗人。艺术追求中的明朗与纯净,心灵追求中的超凡脱俗,使海子的诗臻于完美;而同时,海子所营造的纯净的诗的天堂,使他孤独高傲而又伤痕累累的心灵受到莫大地震动,他到达了诗与心灵的终极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他对自己归宿的预言,从古至今没有一个诗人以勇敢的死亡实践自己诗的预言,海子是独一个这样面对死亡的“写诗的王”。海子要以其崇高的生命殉悼诗,他只有选择死,才能得到永生;只有选择死,才能得到灵魂地超脱,“倾心死亡”才是海子诗的最完美境界!于是,这颗天才的诗星,猝然陨落了。他把来自天堂的福音留给人间,义无返顾地走了!海子营造了一座自己心灵的圣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不是僧人或隐者远离尘世修炼的居所,那是一个远离人间的天堂,是一个纯净的心灵的天堂,他心向往之,且还不够,还要用生命去践约。他向人们祝福:“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他却选择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他用心灵构筑的圣殿,作为自己灵魂永久的归宿。海子走了,他没有留下什么遗憾,留下的是一曲温暖的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走后,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成为北京大学每年举行的青年诗歌朗诵会的保留节目。海子因为这首人们喜爱的诗而永久长存! </p><p class="ql-block"> 海子最亲密的朋友诗人卧夫如是说:“海子以高贵的头颅撞响了世纪末的竖琴,他以彗星般灼灼燃烧的生命行迹和伟大的诗歌升阶书,凝塑了磅礴的精神高原。他以赤子的情怀、天才的语言、唯一的抒情方式以及浪漫而忧伤的情感履历。完成了中国最后一位农耕时代理想主义者天鹅般的绝唱。他的青春,他的远游,他的受难,他诗神的朝圣之旅。一起点亮了璀璨的星群和灵魂的灯盏。海子属于人类,他钟情远方,但海子只属于唯一的德令哈。自此的夜,德令哈是诗神眷顾的栖居之所,是安放诗人灵魂的再生之地!” </p><p class="ql-block"> 海子</p><p class="ql-block"> 20世纪末的最后一位诗人。</p> <p class="ql-block">《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喂马,劈柴,周游世界</p><p class="ql-block">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p><p class="ql-block">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p><p class="ql-block">告诉他们我的幸福</p><p class="ql-block">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p><p class="ql-block">我将告诉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p><p class="ql-block">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p><p class="ql-block">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p><p class="ql-block">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p><p class="ql-block">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p><p class="ql-block">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1989、1、13</p><p class="ql-block"> 海子这个“倾心死亡”的“黑夜的孩子”在他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之后不久(1989·2·26),就在离大海不远的山海关与我们永别了。海子走后不久,诗友杨春光来函给我通报了他死时的详细情形并许多沉痛哀悼的言辞。随后又发来许多诗人们悼念海子的诗文,要在我主编的《三川文学》组织一个悼念海子的版面,因为经费的原因,这批珍贵的文献资料和悼念文章终于是没有与读者见面,至今感到十分遗憾。记得当时,顾成不幸离去,徐迟也悲凉的走了。对于文坛巨星的相继陨灭,沉痛之余,不无遗憾,沉默至今。重读海子的这首诗,想到写点什么。</p><p class="ql-block">海子的这首诗是充满天国气质的传给人间的福音书。</p><p class="ql-block">海子临走之前,他满怀对佛国的向往,远离喧闹的都市去了西藏,去了布达拉宫朝圣。布达拉宫这座寄托心灵的人间圣殿,给海子心灵的创伤带来的是抚慰,还是拯救,我们不得而知。但事实上是佛对海子的召唤。海子大多的诗表现的是心灵的痛苦与悲伤,是人生悲剧命运的弹唱:“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还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海子《秋》1987)诗中的深秋不再是收获,而是“丧失”,是诗人心中无尽的悲凉。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却是把“生活的悲剧掩埋起来而奏出的欢乐的歌”。</p><p class="ql-block">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中,海子向往的是一幅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他多么想走出封闭,走向广阔的大地,走向海边。他向往平凡的生活,而又想保持清净独立的生活——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而这种生活是虚无飘渺的。现实世界何处可以“喂马、劈柴”?他怎能在独居一处,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才开始这种生活,他希望把“幸福”留给每一个人:“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他把圣洁的爱与朴实的真诚奉献给每一个人之后,而他自己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海子陷入了矛盾的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忱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世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坠入尘世成为俗人。</p><p class="ql-block"> 艺术追求中的明朗与纯净,心灵追求中的超凡脱俗,使海子的诗臻于完美;而同时海子所营造的纯净的诗的天堂,使他孤独高傲而又伤痕累累的心灵受到莫大的震动,他到达了诗与心灵的终极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他对自己归宿的预言,从古至今没有一个诗人以勇敢的死亡实践自己诗的预言,海子是独一个这样面对死亡的“写诗的王”。海子要以其崇高的生命殉悼诗,他只有选择死,才能得到永生;只有选择死,才能得到灵魂的超脱,“倾心死亡”才是海子诗的最完美境界!于是这颗天才的诗星,猝然陨落了。他把来自天堂的福音留给人间,义无返顾的走了!</p><p class="ql-block"> 海子营造了一座自己心灵的圣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不是僧人或隐者远离尘世修炼的居所,那是一个远离人间的天堂,是一个纯净的心灵的天堂,他心向往之,且还不够,还要用生命去践约。他向人们祝福:“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他却选择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他用心灵构筑的圣殿,作为自己灵魂永久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海子走了,他没有留下什么遗憾,留下的是一曲温暖的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走后,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成为北京大学每年举行的青年诗歌朗诵会的保留节目。海子因为这首人们喜爱的诗而永久长存!</p><p class="ql-block"> 海子最亲密的朋友诗人卧夫如是说:“海子以高贵的头颅撞响了世纪末的竖琴,他以彗星般灼灼燃烧的生命行迹和伟大的诗歌升阶书凝塑了磅礴的精神高原。他以赤子的情怀、天才的语言、唯一的抒情方式以及浪漫而忧伤的情感履历完成了中国最后一位农耕时代理想主义者天鹅般的绝唱。他的青春,他的远游,他的受难,他诗神的朝圣之旅一起点亮了璀璨的星群和灵魂的灯盏。海子属于人类,他钟情远方,但海子只属于唯一的德令哈。自此的夜夜,德令哈是诗神眷顾的栖居之所,是安放诗人灵魂的再生之地!”</p><p class="ql-block"> 海子——世纪末的最后一位诗人。</p> <p class="ql-block">《海子心灵剖析》观点新颖独特,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觉度阐释海子心灵深处,极隐晦的地方,深入浅出地解析他的心里历程,解析他浪漫而忧伤的情感履历。</p><p class="ql-block">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中国新诗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p><p class="ql-block">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数量惊人的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其中影响最大,在青年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他的短诗。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p><p class="ql-block"> 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p><p class="ql-block"> 海子的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