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印度—石窟之美

晴雨若虹

<h3>还记得2017年的春天,第一次来到这个神奇的国度。14天的时间,在拉贾斯坦邦逐四色之城;在瓦拉纳西的恒河边观生死轮回;在红堡和泰姬陵间追忆莫卧尔王朝的兴衰;在马图拉亲历洒红节的欢乐。那次的初见,也注定了还会再见!于是,两年后的又一个春天,一路向南,又见印度!</h3> <h3>这次的行程集中在印度西南部。印度北部地势平缓,而南部多山,都说人山合一便成“仙”,对于有几千年宗教历史的印度,越是偏僻险峻无人能至的地方,越是僧侣们修身求道之圣地,因此,北方多寺庙,南方多石窟。而印度的石窟艺术更是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能和古老的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相提并论,并且在宗教文化上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只有古老的印度了!</h3> <h3><b>隔水而居神像岛</b></h3><h3>神象岛(Elephant Island),原来的名字叫卡布拉里,16世纪葡萄牙人登岛发现了石窟和窟前的巨型石象,从此称为“神象岛”。由孟买港乘船约1小时,再坐小火车,爬上山坡,就到了这座开凿于公元6世纪的著名石窟。巨象已经被搬到孟买的维多利亚花园博物馆,大部分石窟也被外族入侵者损毁,如今仅存5座。保存最完好的是1号窟,一座高5.5米的三面湿婆胸像成为镇窟之宝。</h3> <h3>船上回望孟买港,印度门和泰姬玛哈酒店矗立在岸边</h3> <h3>当地人坐的是这样的船</h3> <h3>连接码头和神象岛的石桥</h3> <h3>挺复古的小火车🚉</h3> <h3>旱季水没了船也歇了,大家都坐着小火车上岛</h3> <h3>1987年神象岛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1号窟的内部就是一座巨大的地下神庙,石柱雄伟,雕像灵动</h3> <h3>守护着林伽(湿婆神的象征)的狮子</h3> <h3>化身舞王的湿婆神</h3> <h3>石窟最深处就是5.5米高的国宝级湿婆三面雕像</h3> <h3>正面庄严,右面微笑,左面狰狞,象征着创造、保护和毁灭</h3> <h3>石窟开凿的时期(公元6-9世纪)正是笈多王朝后期,佛教衰落印度教兴起,石刻艺术也由静穆朴素转向生动细致。洞中微光之下,神像的表情是如此温存,令人感叹古印度雕刻艺术之神奇!</h3> <h3><b>披星戴月只为伊—阿旃陀石窟</b></h3><h3>奥兰伽巴德(Auragabad)位于孟买东北350公里的德干高原。这个属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小城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是因为莫卧尔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奥郎则布曾在此居住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城市,更是因为在城外的山岩中隐藏着印度最大的石窟遗址:奥兰伽巴德佛教石窟群—阿旃陀石窟(a zhan tuo,Ajanta Caves)!</h3> <h3>阿旃陀石窟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直到公元7世纪才完工。一代又一代的僧侣们在戈瓦拉河边的悬崖峭壁上,高低错落地开凿了30个洞窟,绵延550米,环抱如一弯新月,俯瞰清流翠谷。笈多王朝后,佛教势微,石窟埋没于荒草之中,直到19世纪才被发现,洞中惊为天人之作的雕刻壁画引世人瞩目!1983年,阿旃陀石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过去要一睹阿旃陀真容,需要8_9个小时的山路车程。2009年奥兰伽巴德机场通航,从孟买一小时即可到达,但是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往返都选择了早班飞机,凌晨即起,披星戴月,只为阿旃陀!</h3> <h3>石窟群现存30个洞窟(含一个未完成的洞窟)。除第9、10、19、26、29号五个窟为支提窟(塔堂窟,供祭拜之用)外,余皆为毗诃罗窟(僧房窟,供僧侣居住之窟)</h3> <h3>阿旃陀以其壁画艺术著称于世,是古印度壁画保存最多、水准最高之地,因而被称为印度古代绘画的宝库。按照开凿时间的先后壁画分为三个不同时期的风格,其中1、2、16、17号僧房窟里的壁画最为精彩</h3> <h3>这是一间僧房窟,相对于塔堂窟有祭坛和很多雕塑,僧房窟有更多的墙壁面积可以用于作画,而小门窗长进深也让壁画的天然色彩得以保存千年。</h3> <h3>早期的壁画构图简单,色彩也比较单一,但是已经有了透视和立体感。上图下是一幅画的两个角度,虽然年代久远模糊不清,但仍能感觉无论从哪个角度,那双眼睛一直看着你</h3> <h3>早期多为横幅或长条型,都是佛教故事和图案</h3> <h3>中期(公元4-5世纪),正是笈多王朝鼎盛时期,这些艳丽细腻的壁画是印度重彩画的典型代表!对中国乃至中亚的绘画艺术都有非常大的影响</h3> <h3>最精彩的1号僧房窟建于7世纪,属于第三期壁画,描绘了释迦牟尼佛从出生到涅槃的全部故事<br></h3> <h3>画中是佛陀的学生,手捻莲花,面容持重</h3> <h3>另一组同样绘制于7世纪的壁画,出现了很多当时的生活场景。那个时期佛教衰落,印度教兴起,壁画也更趋世俗化。色彩之浓烈,构图之复杂,题材之广泛,无不令人称奇!</h3> <h3>宫廷欢宴</h3> <h3>后宫中的帝与后</h3> <h3>舞姿婀娜</h3> <h3>壮观的朝觐场面</h3> <h3>来自波斯的商人</h3> <h3>迷人的顶部壁画也绝对是看点</h3> <h3>靠近门口和外面走廊的绘画已经损毁得很严重</h3> <h3>真希望这历经千年的艺术奇迹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否则就是看一眼没一眼了</h3> <h3>阿旃陀的精彩不仅在壁画,还有它的石刻艺术,太喜欢那些石柱了,每一根都有不同的花纹图案和色彩</h3> <h3>在每一间僧房,正对门的最深处一定有一个佛龛,那都是用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h3> <h3>昏暗的窟中,却明明感觉到天地之间 我佛慈悲的气场</h3> <h3>10号窟是一座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塔堂窟,损毁严重。传说200年前那个狩猎的英国军官最先发现的就是这个窟,也是我们看到的第一座塔堂窟,震惊于这样的建筑结构,也对中间那光秃秃的倒扣钟不明所以?</h3> <h3>第10窟外面的佛像,为公元5世纪添凿的</h3> <h3>在29窟终于看到了保存完整的塔堂窟佛龛和鱼骨顶,原来那倒扣钟是高僧舍利塔,正面有佛像,顶上三层塔直接天顶</h3> <h3>来自越南的佛教参拜团</h3> <h3>阿旃陀石窟群中有五座塔堂窟(支提窟),用作僧侣们祭拜之所。虽然建造年代不同,装饰雕刻色彩也不同,但是结构都相似:中立佛龛,顶如鱼骨,两旁石柱。而这种建筑形式的佛教寺庙真的是第一次见到</h3> <h3>26号窟的佛龛顶部应该也是脱落了,但是这个窟两侧的石刻雕像和24根石柱是石窟群中最最精美的</h3> <h3>双耳垂肩的坐佛</h3> <h3>大殿右边是一排九组形态各异的佛像</h3> <h3>左边石壁则横卧着一尊长7.27米的涅槃佛陀,这是印度现存最大的佛像</h3> <h3>圆寂的佛陀,右手托耳,瞑目静谧</h3> <h3>总有朋友问为什么又来印度?当不辞辛苦一路奔波看到阿旃陀的那一刻,一切就都有了答案。“阿旃陀”一词源于梵语“阿谨提那”,意为“无想”。这些始建于2000多年前,延续开凿了近7个世纪的石窟,只有“无想”才能成就这个奇迹吧!</h3> <h3><b>一眼越千年—埃洛拉石窟</b></h3><h3>在奥兰伽巴德西北30公里,还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埃洛拉石窟建于公元7—11世纪,共有34窟,沿山绵延1500米。虽然晚于阿旃陀,但是却集中了三种不同宗教及建筑风格:1-12窟佛教,13-29窟是印度教,30-34窟是耆那教,简直是立体展现了几百年印度宗教的发展历史。</h3> <h3>1983年埃洛拉石窟被收录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埃洛拉的佛教石窟(1-12号,公元7世纪)延续了阿旃陀的建筑风格,也分为塔堂佛殿和僧房,但建筑档次提升了很多,僧舍已经是三层高楼了,而“装修”却非常朴素,只有简单的石刻花纹和壁雕</h3> <h3>最有特色的是10号支提窟,两层洞窟的外观很像僧房,但内部却是宏大的佛殿</h3> <h3>精美石刻门饰</h3> <h3>大堂中的舍利塔高8米,佛龛内是3米高的坐佛,两侧横梁雕刻着形态各异的飞天神女</h3> <h3>保安为我们打开了二层(要给小费呦),得以居高临下地观看佛殿的全貌</h3> <h3>俯瞰大殿,从二层的窗户透进的日光映照在天顶的条条鱼骨之上,竟如层层光晕环绕在坐佛之顶,粲然而神秘</h3> <h3>13-29号为印度教石窟,开凿时间在公元7-9世纪,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第16窟—凯拉萨神庙</h3> <h3>这是一个绝世的建筑奇迹,它不是洞窟,而是把一座山从上向下凿出了一座庙宇,所有的殿堂和装饰完全是整块山岩镂空雕凿而成,没有添加任何建筑材料</h3> <h3>传说凯拉萨山是湿婆隐居的神山。公元765年,当时的国王为纪念战争胜利,下令开凿修建这座祀奉湿婆的神庙,耗时一个半世纪,移走了240万吨岩石</h3> <h3>整座神庙呈回型,中心是两座大殿,外围是僧房</h3> <h3>巨大的石象镇守大门两侧</h3> <h3>56英尺高的方形碑迎风而立</h3> <h3>主副殿和大门之间都有天桥相连</h3> <h3>殿内层叠的雕梁画柱,深处是佛龛</h3> <h3>殿外整面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雕像,印度教诸神众多,但出场最多的是湿婆神</h3> <h3>变身超能的湿婆</h3> <h3>千年岁月 万年象神</h3> <h3>终有一天石化土,但有生命的故事不灭</h3> <h3>遗憾没能爬上山顶俯瞰一下神庙的壮观,但看到凯拉萨神庙的第一眼,就让人不由得想起埃塞俄比亚的拉里贝拉地下教堂(公元12世纪),一个在古老的东方,一个在遥远的非洲,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宗教,却是同样由上而下凿山而成的世界建筑艺术奇迹!只能再次感叹人类的智慧、信仰的伟大、权力的力量!(凯拉萨神庙俯视图fr.网络)</h3> <h3>埃洛拉最北端的30-34窟,是9-10世纪开凿的耆那教石窟。耆那教苦行不渝、返璞归真、众生平等的教义也体现在石窟简单质朴的风格中</h3> <h3>有时,极简的朴素也是能直击心灵的,坐在这里,静净得能听到自己的心声</h3> <h3>埃洛拉虽然没有阿旃陀那样耀眼闻名,但是它把佛教的朴实、印度教的华丽、耆那教的至简汇聚在一条山脉,三教同辉,一眼越千年!</h3> <h3><b>夕阳下的道拉塔巴德城堡(Daulatabad)</b></h3><h3>在奥兰伽巴德城到埃洛拉石窟的中途,有一座叫做“幸运之城”的城堡(建于1187年),这就是印度三大城堡之一:道拉塔巴德 (另外两座是焦特普尔的梅兰加尔和海德拉巴的戈尔孔达)。古印度小国众多,城堡林立,这座中世纪德干高原最坚固的城堡,据说从没有被攻破过。城堡经几代伊斯兰教王朝改建,至今在山顶瞭望台,还有一门刻着莫卧尔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奥郎则布名字的大炮。<br></h3> <h3>还记得焦特普尔梅兰加尔城堡的大门,也是这样布满铁钉,这是为了防止敌象🐘的进攻</h3> <h3>夕阳下的古堡更显神秘</h3> <h3>岁月的痕迹</h3> <h3>幽深的通道</h3> <h3>层叠的城门</h3> <h3>游客</h3> <h3>60米高的宣礼塔被落日余晖染成了金色<br></h3> <h3>很伊斯兰的柱厅</h3> <h3>城墙上还留存着一些印度风格的雕塑</h3> <h3>远处的山顶建有瞭望台,虽然已近黄昏,但还是太热了,放弃了登顶</h3> <h3>在半山腰休息,遇到了这对新婚小夫妻</h3> <h3>看他们徘徊不定,一问原来是想合影,那必须的,来一张吧,我们是最好的背景板</h3> <h3>还有很多长尾黑面猴</h3> <h3>猴神威武</h3> <h3>我们拍它们,它们追我们,最后当然是我们落荒而逃</h3> <h3>它俩肯定在谈猴生大事</h3> <h3>一片夕阳 一段古墙 也许只有猴神大人们能看到那些过往的时光</h3> <h3>南部印度的艺术之美,似乎都和石窟、石头密不可分。特别是奥兰伽巴德,这块汇聚了众多艺术奇观的风水宝地,有阿旃陀的绚丽多彩,埃洛拉的三教同辉,凯拉萨的鬼斧神工,还有夕阳下“幸运之城”的岁月沧桑,所有这些古印度之大美注定会在记忆中刻下一道深深的痕迹。</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