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公布了2018年度国际生态学校申报结果,湖口县第二小学荣获“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绿旗荣誉学校”称号。</h3> <h3> 国际生态学校项目是由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发起,学校自愿参与的国际环境教育项目。其目标是通过课堂学习和在校内外开展行动,提升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h3><h3> 为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提出的“推进学校环境教育,培育青少年生态意识”的要求,促进更多师生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者,国家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于2018年6月启动了第九批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申报工作。经专家审核,共选出第九批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绿旗荣誉学校119所,湖口县第二小学名列其中,成为本批次中江西省仅有的两所国际生态学校之一。</h3> <h3> 近年来,在创建生态校园过程中,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严格遵循国际生态学校七步法要求,紧紧围绕“观察植物,绿色守护者”这一主题展开,最终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不仅使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也积累了国际生态学校创建中“七步法”的运用经验。</h3> <h3> 第一步 建立生态学校委员会</h3><h3> 2017年9月7日,我校成立了由郑望龙校长为首的 “国际生态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各班民主推荐和投票选举的方式产生了小组成员。</h3> <h3> 第二步 开展环境评审</h3><h3> 第二步就是开展植物调查。在学校郑望龙校长重视下,在第二阶段开展之前,郑校长召集生态委员会成员进行动员,要求委员会一定要重视此项工作,并把工作认真仔细做好。第二步就是征集志愿者,除了生态委员会成员以外,学校进行观察志愿者的征集,得到了数百名学生和数十名老师的报名,经过筛选,选出了5名教师志愿者、20名学生志愿者、3名家长志愿者和1名社区志愿者。第三步正式开展观察植物。</h3> <h3> 第三步 制定行动计划</h3><h3> 创建国际生态学校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创建国际生态学校为契机,旨在提升全校师生环保意识为目的,开展这次“观察植物活动”。</h3> <h3> 第四步 监测与评估</h3><h3> 确定主题,划定方位,选好人员,制定调查计划。确定了第二小学校园生态园、周边几个村庄、台山公园、洋港湿地公园、鄱阳湖湿地,为调查对象,制定了调查计划,并得到学校、家长的同意和支持。资料查询、实地访谈、橱窗展示以及环保讲座等相关措施。</h3> <h3> 第五步 与课程建立联系</h3><h3> 生态学校项目除了可以增进对环境的意识之外,还把特定的主题教育融入到环境教育当中,丰富教学科目的内容,并让有关科目的教学与环境问题建立联系,依托当地资源,我校编制了环保校本教材,对各学科环保课程进行了安排,开展了各学科环保优秀论文评比、环保知识竞赛、环保社团活动、环保书画作品展示等活动。</h3> <h3> 第六步 社会宣传与参与</h3><h3> 围绕“观察植物”我校开展了我是植物观察小博士分队走进湖口生态科普基地、走进洋港湿地公园、走进鄱阳湖等活动。</h3> <h3> 第七步建立生态规章</h3><h3> “生态规章”是一份对价值和目标的声明,勾画出同学们努力实现的理想,同时“生态规章”也是“生态行为规范”,有助于全体师生约束自己不文明的行为,养成生态文明习惯。活动期间,我校师生获得广大百姓的支持和肯定。创建国际生态学校,提高了学生、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环境意识,更使得校园文化的品味上升到新台阶。</h3> <h3> 近年来,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的育人目的,为促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校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道德观念,学校成立了校长郑望龙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环保专家、社区管理人员、家长代表组成生态学校委员会,认真学习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七项标准。创建期间,第二小学通过编制环保知识教材,开展了环保小组实地考察,在各个公园发放普及环境保护宣传单,进行环保知识讲座、环保书画作品展示等活动。该校各班学生围绕创“国际生态学校”进行了生态规章大讨论,建立了生态规章。通过生态行为规范,约束学生不文明的行为,养成生态文明习惯,真正让学生把环保的理念做到“知行合一”。</h3> <h3> 教育是一门艺术,环境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种几棵树,开几朵花,捡几袋垃圾,而是要去点亮了孩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赤诚之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