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的工艺和制作

农民

<h3>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滋养了这里的一切。</h3> <h3>采茶</h3> <h3>拣选</h3> <h3>下锅前的嫩芽。</h3><h3><br></h3><h3><br></h3><h3><br></h3><h3> 接下来是炒制四步曲:杀青、搓捻、揉毛、烘干。</h3> <h1>碧螺春又名“吓煞人香”,因其超凡脱俗的高雅品质被誉为“茶中仙子”和“天下第一茶”,具有“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遍体,银绿隐翠”的外形及“汤色嫩绿,清香高雅,入口爽甜,回味无穷”的内质,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h1><h1> 碧螺春的特点,在它的名字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碧,颜色碧绿;螺,外形卷曲如螺;春,采自春天。就像早春的清新柔美,制茶师傅们仅仅依靠自己的一双手,就带给碧螺春近乎完美的外形与滋味。</h1> <h3>碧螺春茶的好坏,三分看原料,七分看炒功,而这炒功的修炼全在一双手上。碧螺春炒制过程中四个步骤,需要不同的温度,根据茶叶的含水量进行调节,这都需要炒茶师傅的手来判断,而揉、搓茶时都要用巧劲,所以碧螺春仍是纯手工炒制。碧螺春的炒制特点可以总结为: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在第一步骤_杀青时,锅温要高达200度,所以大多数炒茶师傅要戴一双手套,防手被锅温烫伤。</h3> <h3>炒一锅碧螺春茶至少需要40分钟,茶芽在茶农手中翻转起舞的背后是数不清的被铁锅烫伤,那双满是疤痕的手就是最好的见证,完成这一过程都是站着,要用巧力的,而且是一气呵成的,中间不能停下来休息。茶农师傅炒茶时只穿着单衣,不一会就大汗淋漓。</h3> <h3>碧螺春茶炒制过程中,搓、捻、揉必须用巧劲,否则嫩芽都会碎的。</h3> <h3>手工炒制碧螺春茶与其地茶不同,碧螺春茶芽嫩纤细,卷曲如螺,在干燥工艺存在着水份太低容量碎,水份高了容易变质,所以在干燥时必细心轻翻,低温慢烘,使含水率稳定达标才能保管。</h3> <h3>正因为茶农师傅在炒茶阶段的不吝心力,遵循茶理严格把关,才成就了一杯杯优质的碧螺春茶。</h3> <h1>西山是被太湖四面环抱的岛镇,可以说是太湖唯一的孩子,得母亲的馈赠,岛上的茶、果、桑、竹、花、树滋滋盎然,碧螺春茶更是名闻天下,从人民公社时期开始,西山的茶农就对碧螺春的手工技艺了如指掌,到现在就更加精湛了。</h1> <h3>欢迎来茶山体验生活13962139504</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