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三月的中原大地,春风拂面,绿意盎然,在县教育局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十位年轻干部到开封市禹王台区五所学校挂职锻炼。3月8日上午,冯局长等几位领导亲自把我们送到目的地,下午在禹王台教育局召开了交接座谈会,主客双方分别介绍了各地的教育发展情况,表示要互相学习,切磋交流,为培养人才,教育的发展共同努力,随后,我们十人都分配到了挂职的学校。</h3> <h5><font color="#b04fbb"><b> 咱家小院</b></font></h5><h5> 3月9日,禹王台区教育局领导把我们安排到了一家私人旅馆,这里就是我们挂职期间吃住的地方。店主是一位老太太,为人谦和,待人热情。她的侄儿俩口子为我们做饭服务,短暂几天时间,和他们相处其乐融融。即使遇到了食宿不习惯,她也是尽量满足的我们的要求,周末还要叫来亲戚,为我们坐做上一顿丰盛的晚宴,拿出自家的酒来招待我们。</h5><h3> 一个十人的团队,来自不同的学校,许多都是初次相识,几天的交往迅速抱成了一团,无论是工作还是出行,都是相互关照,和睦相处。因为我们都来自泽州,都是泽州教育形象的代表。即使有点不适应,都能努力克服,毫无怨言,表现了崇高的乐观主义精神。</h3> <h3><font color="#167efb"><b> 初见夏小</b></font></h3><h3> 我和李建霞校长被分配到夏理逊小学,离我们住所最近,大约三分钟的路程。第一天进入夏小,学校带领班子成员与我们见面,晚上共进晚餐,迅速适应了学校的工作环境。</h3> <h3> 夏理逊是一名加拿大医官,长期从事国际医疗战事救护工作,1922年来到中国,加入了国际红十字会,在新四军做医疗救护工作,1946年在上海参加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医务工作,受委托多次将医药物资送往邯郸和平医院,受到邓小平、叶剑英、黄华等革命前辈的接见。而他的运送工作受到国民党的阻挠刁难,不幸于1947年1月10日病逝于山东省张秋解放区,遗体安放在开封市当时的教会医院(现在是155医院)附近,就是现在夏里逊小学所处地方。为了纪念夏理逊大夫,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开封市人民政府批准,当时名为开封市第一师范附小改名为“夏里逊小学”,原外交部长黄华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h3><h3> 如今学校将夏理逊大夫热爱和平,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对正义事业的满腔热情,为真理奉献的高贵品质,归纳为“夏里逊精神”。</h3><h3> 学校以“夏理逊”为文化发端,熔铸了四种精神文化:大爱之德,至精之业,奉献精神,和谐文化。</h3><h3> 学校努力探索以“精致”为核心价值的办学思路:精良师资,引领进步;精心德育,润泽生命;精湛管理,深化服务;精美校园,陶冶情操;精品课堂,注重质量;精巧特色,飞扬个性。</h3> <h3><font color="#ed2308"><b> 魅力校长</b></font></h3><h3> 全区大约1.6万名学生,而夏小3500余名学生,是禹王台区的龙头学校。学校校长是一名刚满五十岁的男子,名叫李东。第一次见李校长,高大英俊的身材,干净清秀的脸庞,颇有一种军人的气质。在第一次与班子成员见面会上,李校长语气平和,态度热情,让我们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才得知,他是一名了不起的校长,他足球专业毕业,热爱教育事业,将一辈子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十多年的校长生涯,既是经历又是资本,成就了教育,丰富了人生。如此大规模的学校,在他的领导下,能井井有条,声名远播,真是由衷敬佩。心里有种好奇,在他身上有多大魅力?正如学校老师所说的,慢慢了解吧,够一学期学习啦。</h3><h3> 听老师说,学校的主教学楼就是他的功劳,当时资金紧缺,他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半年时间竣工,解决了学生上学的燃眉之急,为社会做出了难以想象的贡献,仅凭这一点,他是当之无愧的夏理逊学校的掌门人。他说,他的管理方式就是放手,让中层领导去做,大胆地将工作和权力下放给其他领导和教师,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h3><h3> 第一天上班,李校长执意请我们和班子成员共进晚餐,虽然他腰部受伤,走路艰难,但他坚持己见,让我们甚是感动。各位领导非常尊敬他,拥护他 。第一次在一起吃饭,大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我们快速融入了夏小集体之中。我们庆幸遇到了一位好校长,遇到了一所好学校。</h3> <h3><font color="#39b54a"><b> 奋进团队</b></font></h3><h3> 胡冉副校长分管学校党建工作,我俩和她一个办公室,我俩的工作由她负责安排。她人长得漂亮,有气质。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工作扎实,待人热情。尤其是满身的精气神,一身的正能量。第一周,她带领我们参加了两个会议,听了九节推门课与两节优质评选课。第二周安排参观陈列馆、档案馆。第三周走进音体美活动课。只要是我们想看的地方,想学的东西,她都是毫无保留,积极安排。像她这样热情的还有李副校长、分管政教和后勤的两位张主任等。我们真应该感谢夏小的团队。</h3> <h3><font color="#ff8a00"><b> 学区发展</b></font></h3><h3> 禹王台区采用“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模式”。分成四个学区,每个学区四所学校,主要目的就是:交流合作,团队发展,以强带弱。主要合作指标有:管理与运行机制,德育协作与文化共建,队伍建设与资源统筹,办学质量与教育质量,创新与特色,安全与稳定等方面。每学期都要对各学区进行综合考核。第一天上班,就参与了学区工作会议。</h3> <h3><font color="#39b54a"><b> 校园特色</b></font></h3><h3> 校园足球活动是夏小的特色之一,学校为了响应市政府“足球兴市”的号召,一贯坚持开展足球活动。走进夏小以来,每周下午都看到四名足球教练在训练四个队的学生,每天三小时,周六周日也一如既往地坚持,从不间断,可见学校的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令人赞叹。</h3> <h3><font color="#167efb"><b> 合作交流</b></font></h3><h3> 课课通教材分析会是本学区所有同年级同科目的代课教师在一起交流教学计划。</h3><h3>图中的男教师叫桂金鑫,大家叫他小桂,入职时间不长,但很钻研,他代六年级数学,那天的教材分析会,他讲的最棒。课件精致,思路清晰,非常善于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专门去听了他的一节推门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变式练习》,果然教学非凡,最大的靓点就是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循循善诱,启发开导。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点拨,时而冥思苦想,时而豁然开朗,时而讨论交流。他很谦虚,听完他的课,就迫不及待地让我俩提建议。</h3> <h3><font color="#ed2308"><b> 深入课堂</b></font></h3><h3> 张巧玲老师代的一年级语文,我们听了她的一节推门课,她上的是《小公鸡和小鸭子》,她讲的是第一课时,主要是熟悉文章和学习字词。她讲课用的是儿童话的语言,善于表扬学生,即使学生答错问题也能委婉纠正,字里行间富有浓浓的爱心。最让我震撼的是,她讲了十个生字,每个字都让学生编个谜语,学会写法,组词造句,分析字的构造和来历。对汉字文化内涵挖掘的尤其深刻,很大程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她主动到我们办公室要求评课,我们只能保持学习态度,自叹不如。</h3> <h3> 王雅辉老师的《探索图形》一课,问题导入,激发思维。课件图形分解动画直观,教师导入细致,教师循循善诱,学生思路清晰,板书浅显易懂。培养了学生探求知识,总结规律的良好思维。</h3> <h3> 金红娟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体积的概念和单位。教师数学逻辑思维清晰,教学过程严谨,采用做实验、亲体验,举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体积的概念。</h3><h3> 王丽红老师的《传统节日》一课,我们看到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非常丰富,学生背诵诗词数量多,有的竟然把初中学的诗词完整背下来了。课下师生都收集了不少的素材。</h3> <h3><font color="#b04fbb"><b> 所思所感</b></font></h3><h3> 短暂的一周,从校园环境到文化内涵,从领导到教师,从课堂到活动,边看边听边思考。本周的推门课印象最深,感触良多。总结几点:领导教师非常敬业,各负其责,3500余名学生井然有序; 教师备课功夫深,节节都是精品课; 班大人多的课堂秩序井然,学生习惯养成良好; 教师工作主动上进,潜心沉入课堂,追求高效质量。</h3><h3> 宋都夏小仅一周,收获感受满十斗。</h3><h3> 栉风沐雨三月路,求取经书归泽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