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

四会市东城中学

<h3> 作者:雷杨玲 编辑:邱振邦</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随着中考升学压力的增大,九年级学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h3> <h3>  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经常提出各种问题,不轻易接受成人的观点,爱争论,特别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偏概全,比较偏激。 </h3><h3>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想进重点的欲望陡然提升,其他同学能进重点我也想进重点。 </h3><h3>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几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一点点小小的打击就萎靡不振,丢掉早先的理想。 </h3><h3> 4.自私叛逆日益强烈,易怒、暴躁、不听话、和家长有对立情绪,甚至自残。 </h3><h3> 5.厌学情绪继续激化,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愿意写,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h3><h3> 6.自我管理两极分化,有些孩子已能把握自己,有的孩子则完全不能自我管理。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个人对升学的期望值与本身实际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距离。就感觉自己被社会所不容,产生一种心理的恐慌。</h3> <h1> <b>九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应对方法</b></h1><h3> <b>1.仔细观察。</b></h3><h3><b></b> 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九年级学生不再像儿童那样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而喜欢把“秘密”藏在心里,但这正是孩子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因此,要多关心孩子,多了解孩子,随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机,才能与孩子一起克服生理、心理上种种矛盾,顺利地走过第二次断乳期,顺利地走过九年级,做到防患于未然。</h3> <h3>  <b>2.平等尊重、加强交流,形成“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家庭”,就是成功交流的家庭。</b></h3><h3><b></b> 九年级的家长经常问的就是“作业做完了吗?考试得多少分”,很少有家长会问“你今天心情怎么样?你们班级发生些什么事啊?”家长要让孩子愿意听你的话,要么就是他对你的话题感兴趣,要么就是你的话说到他心坎里了,让他感觉到他的心思被你摸透了,愿意洗耳恭听。</h3> <h3>  <b>3.不断鼓励。</b></h3><h3><b></b> 家长应当采用点头、微笑、 倾听,与学生心理沟通,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适时点拨、鼓励和引导,少一点和他人的横向比较。 </h3><h3> <b>4.适度压力适度焦虑。</b></h3><h3><b></b> 压力产生焦虑,焦虑可以变为动力,但前提是适度。要和孩子理智地面对实际水平,订立合适的目标,帮助孩子增强信心。具体来说就是: </h3><h3> ★跟上老师复习进度,全面掌握知识; </h3><h3> ★保持个人相对独立,查漏补缺; </h3><h3> ★以平常心态做题目,不求全、不求多、不求难,弄懂过程才是根本目标; </h3><h3> ★有准备地进入每一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h3><h3> ★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学们交流,在讨论中发现他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心态;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会使你和大家融为一体,学习心理压力会减轻,你的学习心态放轻松,听课效果会很快提高。</h3> <h3>  <b>5.提醒孩子在九年级下学期的“四个抓” </b> </h3><h3> ★抓住课堂听讲,提高课堂听课的质量。 </h3><h3> ★抓住书本,中考70%的考题来自课本,不读书,只做题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回归课本是根本。 </h3><h3> ★抓住练习。在练习中寻规律,找方法,理清思路,提高能力,凡是中考成绩好的学校,都是从狠练上下功夫,自然成绩好。 </h3><h3> ★抓错题,建立错误档案,找病根,寻原因,找规律,错误就变成财富,不断总结错误,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提高成绩才会有把握。 </h3><h3><b> 6.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决定孩子中考能不能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孩子的基本知识掌握状况;另一个是孩子的心理素质。</b></h3><h3><b></b> 家长情绪要稳定,把担忧放在心底,把笑容挂在脸上,把积极情绪传递给孩子,增强他的自信,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倾听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支持,在孩子烦躁时坐下来听他说说话,不要打断和评判,让他尽情宣泄心理垃圾。</h3> <h3> <b>7.合理让步,做一个睿智的监督者。</b></h3><h3><b></b> 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是以适度的玩耍和交友来释放一部分情绪并获得人生的体验。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玩电脑,那就和孩子约定周六、周日有几个小时可以尽情玩;有的孩子喜欢看电视,那就在固定的时间让他看上一段自己喜欢的节 目…… 凡事要有度,这个度就是在孩子合理要求的情况下,与孩子交流之后做 出一些合理的让步。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某些愿望,又不至于使监督失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