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江南•初探浙东

沈忆成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父母都是南方人,父亲的祖籍是江苏吴县,母亲的祖籍是浙江嘉善。我确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讲述他们老家的故事,几十年过去了,父母讲的事都已淡忘了,只有他们时常提起的家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使我久久不能忘怀。</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阳春三月,江浙应该是春暖花开了。恰逢有呼和浩特飞杭州的打折机票,拎包就走,带着老伴去圆梦祖籍。江浙已有多次经历,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亲眼看看父母出生和渡过童年的地方。到杭州既不看西湖也不逛灵隐,而是直奔嘉善的西塘而去,初探浙东便从这里开始。</h3> <h3> 西塘隶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位于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汇处。此游首站选在西塘实属偶然,但事后证明看水乡古镇,西塘确属最佳之选。</h3> <h3>  西塘是国家5A级景区,被冠以了许多耀眼的头衔,但最吸引游人的还是她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西塘可以追溯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吴越两国的交壤之境,也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h3> <h3>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也称胥塘。也有说法西塘古名为“斜塘”,可能是因方言的缘故吧,这里最终被称为西塘。</h3> <h3>  据传唐初人们就开始在这里沿河建屋、依水而居,逐渐形成村落。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在元代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当下人们把西塘高度概括为“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这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h3> <h3>  今年江南雨水偏多,据当地人讲从去年的腊月就开始下雨,已经有两个月没有见太阳了,换洗的衣物无法自然晾干,商场里的烘干机从热卖到脱销。</h3> <h3>  早晨起来天气阴沉,路上开始下雨。来江南旅游,第一天就赶上阴雨绵绵,心中颇有不快!开大巴车的师傅劝慰我们:“雨中的西塘是最漂亮的!河中有乌篷船,岸上有长廊,雨浇不到的,连伞都不用打!”。果然,进入景区就体会到,烟雨江南的那份惬意。蒙蒙细雨之中漫步在水乡古镇的别有一番风味!</h3> <h3>  一进景区大门雨就下大了,我们赶紧钻进了江南特有的乌篷船,小船可容纳8个人,由于淡季的缘故游客稀少,我们这条船只上了6个人就开船了。船顶有篷,两边有帘,上了船就免去了雨淋之苦。船工在船尾轻轻摇着撸,小船慢慢滑过水面,河上静极了,只有雨滴落在船篷上的嗒嗒声。</h3> <h3>  小船离开码头,驶过一片宽阔的水域,拐了两个弯就进入了西塘河的主河道,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色扑面而来。</h3> <h3>  上中学的时候读过,周作人的散文《乌篷船》,文中的对乌篷船的描写,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乌篷船是水乡独特交通工具,有人称它为水乡的精灵,流动的生命。如今它的交通运输使命已经基本完结,更多的是做为游船,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蒙蒙水雾中,绵绵细雨下,荡舟在宁静的胥塘河之上,欣赏着两岸的美景,享受着乌篷船带来的快意。</h3><h3><br></h3> <h3>  西塘河古称胥唐河,河道交错,遍布于古镇之中。她曾是西塘人的商业河,前几年河上还可以见到货郎船,沿河而居的居民就在河道上交易生活用品,有的主妇就在临河的窗户上,用绳子系个竹篮,把钱放在篮里,船上小贩把油盐酱醋放在篮中,便完成了交易。现在这些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了。</h3><h3><br></h3> <h3>  西塘河也曾是两岸居民的生活河,过去生活用水皆源于西塘河。现在还可以见到居民在岸边的石阶上洗涤拖把痰盂之类的物品,衣物和蔬菜已经不在河里清洗了,生活污水也不再向河里倾倒了,上游刷马桶下游淘米做饭的情景,也永远的留在传说之中了。现在河水水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看到西塘河水是深绿色的,虽不是清澈见底,也已经没有臭味了。</h3> <h3>  老伴是地道的北方人,来到这水乡古镇,异常兴奋。走着走着就坐不住了,居然乘兴学起摇撸来了。</h3> <h3>  小船来到环秀桥。这是西塘最高的桥,也是最美的桥,不论是乘舟桥下穿过,还是桥上驻足小息,都有一种身在画中的感觉。</h3> <h3>  船到“送子来凤桥”码头,我们在此登岸。</h3> <h3>  上岸后沿河向东走进了著名的烟雨长廊,她是西塘古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宽2-2.5米,长1000多米的廊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廊左是一家家店铺、客栈、小饭店。右边是胥塘河,河水缓缓流过。廊就是带篷的街,她晴天遮阳,阴天避雨,漫步在其中颇有一番情趣。</h3> <h3>  和所有的景点一样,西塘的长廊也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早先西塘塔湾街有一胡姓年轻寡妇,独撑一家老小和一个小商铺。胡家铺子前的河滩边有一个豆腐摊,摊主王二,年轻厚道,家境贫寒。他见胡氏艰难,便生同情之心,帮着做些体力活。日久以后,胡氏为感激这份情,借修缮店铺之时,沿河建起了棚屋,将店铺前的沿河街道全遮盖起来,王二的豆腐摊也纳于棚下。不想棚屋建好以后,胡家铺子生意特别红火。其他商家纷纷仿效,竟连成一片....后取名廊棚,意为为郎而建之棚屋。</h3> <h3>  廊边的店铺基本上都保留了古朴的本色,店主人大都闲散在店内,喝茶、聊天、玩手机,并不主动出来拉客,一副爱买不买的样子。见惯了国内其他旅游景点烦人的小贩们,大声叫卖,强拉游客的情景,觉得这可能就是西塘古镇的本色吧!</h3> <h3>  西塘有“三多”:桥多、弄多、廊棚多。光是古镇内就有27座石桥,122条弄巷,千余米长的廊桥。基本都是原装的,正是这里原生态的本色,让西塘的名声冠于诸多江南水乡古镇之首。</h3> <h3>  烟雨长廊的尽头,河水与另一条河道相会,转而向南流去。这里的永宁桥虽然并不漂亮,但它却是纵拍胥唐河的最佳景点。</h3> <h3>  这是在永宁桥上向西纵拍的胥唐河全景。</h3> <h3>  永宁桥的东南30米处就是安静桥,安静桥上又是一处拍景的好地方,这是站在安静桥上北拍卧龙桥的照片。</h3> <h3>  跨过永宁桥向右一拐,就是古西塘著名的西街。明清时这里是江南一带最为繁华的一条商业大街。</h3> <h3>  这条长长的“大街”,在四五百年前异常繁华,现在基本保留了原貌。街道两边茶楼、小吃、餐馆、特色小店一家接着一家,逛累了可以找家茶楼坐在河边品茶赏景。</h3> <h3><br></h3><h3></h3><h3><br></h3> <h3>   西街上沿途有三家民俗博物馆:瓦当博物馆、纽扣博物馆、张正根雕博物馆等,其中存列的展品并不珍奇,但映含着江南的民俗民风。</h3> <h3>   这是街边的一家掏耳朵的小店。走到店前,突然想起小时侯,经常趴在父亲膝上,让父亲掏耳朵的情景。原来这也是老家的习俗呀!</h3><h3><br></h3> <h3> </h3> <h3>  商铺的小商品都很有特色,本地的特色食品是:芡实糕、粉蒸肉、猪肉脯、管老太臭豆腐等。</h3> <h3>  西街上有个小巷叫石皮弄,它全长68米,最窄处仅 0.8米。抬头望是一条狭长的天空,故有西塘“一线天”之说。弄内地面由216块厚度三厘米的石板铺就而成,石板下是排出雨天用的下水道,薄如皮的石板作为下水道的表皮,也是石皮弄名称的由来。</h3><h3><br></h3> <h3><br></h3> <h3>  西街路南有一处小型私家园林,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等,风景优美。1920年冬天诗人柳亚子来西塘,曾住在这里,并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这里摄影留念,将此园题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1990年为纪念柳亚子,这里取名为“西园”。 </h3> <h3>  细雨蒙蒙漫步西塘,不知不觉之中发现该离开了,意犹未尽之时,突然想起了杜甫那首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h3> <h3>  次日,雨停了,天晴了,难得的好天气。相信乌镇之游必定会有好心情吧!</h3> <h3>  乌镇位于嘉兴市桐乡县,国家5A级景区,同样冠有一串耀眼的头衔。但真正让人们赞誉的是这里拥有的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历尽沧桑的乌镇,现在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和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被人们形象地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h3> <h3>  第一次知道乌镇并不是源于她是江南水乡古镇,而是源于世界互联网大会,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要在乌镇举办,从那时起就对她充满了好奇!截至去年大会已经在此举办了五届,并将永久落户乌镇。互联网大会的会址从2017年4月开始对外开放,但它在景区之外,要参观必须另外购票。这是在西栅白莲塔上远眺世界互联网会展中心的照片,没时间了,只能远远的望上一望。</h3> <h3>  乌镇分为乌镇东栅和西栅,2001年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10月西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两个景区相互隔离,游览是需要各自购票。</h3><h3><br></h3> <h3>  我们首先步入东栅,景区正门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她连通京杭大运河。小河东西走向,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h3> <h3>  东市河边的这些民居都是原驻民,他们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就是他们的生命河、母亲河。</h3> <h3> 隔河望去,民居中的老奶奶在带孙子。</h3> <h3>  民居窗下栽有花草。</h3> <h3>  民妇在河边清洗杂物。</h3> <h3>  乌镇的乌篷船与西塘的略有不同,这里的乌篷船有轿厢,可以遮风遮雨,游客隔着窗户看景。西塘的乌篷船没有轿厢,看景的视线宽阔一些,也便于拍照。</h3> <h3>  南岸的沿河小路,远处(北面)是福惠桥。</h3> <h3>  向西跨过任意桥,来到河对岸,就是乌镇著名的东大街。这是一条古朴的大街,也是一条充满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的大街。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立志书院、文昌阁、修真观、皮影戏馆、戏台、翰林第、竹刻工艺馆、江南百床馆、余榴梁钱币馆、汇源典当等历史古迹和旧址就分布街道两旁或附近。</h3> <h3>  东大街东起财神湾西至观前街。全长1.3公里,这里居住着350户居民。两边的民宅和街道的石板路上,凝聚着多少历史沧桑。</h3> <h3>  这是街边的一座普通的老宅,不想进去打扰人家,就远远的拍下了她。室内的老奶奶穿着棉衣、棉裤、棉鞋。可能是终日见不到阳光的缘故,已经时近中午了,家里的灯还亮着。我突然觉的这就是父亲讲述的,他小时候的生活情景吧!</h3> <h3>  在中国被誉为文学巨将的作家,有许多出自江浙,我知道的茅盾、丰子恺、巴金是嘉兴桐乡人。街边就座落着茅盾的故居。我不是文学爱好者,之前对茅盾只是略知一二,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读过他的小说《林家铺子》,《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当时时处文革,书是同学之间私下传阅,偷偷读的,那时年龄尚小,也无人指导,回想起来捧着那些文学巨著,也就是看看热闹而已。上高中后,课本中收录了茅盾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白杨礼赞》,语文老师的文采和口才很好,所以对此文的记忆较为深刻。</h3> <h3>  来乌镇矛盾故居是必去的,时间虽短,走马观花,但也能够对矛盾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h3> <h3>  </h3> <h3>  在东栅吃过午饭,下午乘景区内的免费摆渡大巴来到乌镇西栅景区。</h3> <h3>  乌镇西栅景区是后开发的,在景区至中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进入景区不远就是现代化的乌镇大剧院。</h3> <h3>  西栅是一个东西走向的沿河条形景区,主要的景观大街叫西栅大街。原居于此地的居民都被迁走了,街道两边都是商铺,商业气息很浓。</h3> <p class="ql-block">  街边的乌镇邮局,它外观仿古,不知早年的邮局是否就是这个样子?邮局内部还在办理现代的邮政业务,不少游客们在此发寄明信片。</p> <h3>景区东北角的白莲塔,登塔可以远眺乌镇全景。</h3> <h3>从白莲塔上俯瞰依镇而过的京杭大运河。</h3> <h3>景区最西端的文昌阁,和白莲塔一样,都是后建的。</h3> <h3>  西栅的主要的景观河叫西市河,河对岸也是一片繁华的商业街。这里也修了一条长廊叫风雨长廊,到过西塘的烟雨长廊,总觉得这是一处败笔。</h3> <h3>  西栅的西市河灯光夜景是游乌镇必看的,也被网络捧得很红,游过之后感觉一般,和湘西凤凰古城的沱江之夜相比,那可就差远了。</h3> <h3>  来杭州游水乡古镇,有一个热议的话题;就是:西塘美还是乌镇美?乌镇东栅好还是西栅好?其实最好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h3><h3>  一圈走下来我的结论是:都应该去感受一下,不同的游客会得出不同的答案,究竟喜欢哪里由自己定论。我认为西塘和东栅能够体验到原生态的东西,那里有更多的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东栅的东大街更有特色。而西栅呢?由于是后开发的,融入了太多的现代元素,原住民都迁走了,没有了居民的生活气息,商业气氛太浓了。虽然西栅大街的店铺和护镇南河边上的民俗群保留了古镇的风貌,但景区内的高档酒店,豪华卫生间,却显得不伦不类,当然这些确实会得到年轻人青睐。反之如果西栅景区的开发者,在这里复制一个东栅,那就更加乏味了。</h3> <h3>  来杭州前和朋友聊天,朋友问:“去过西湖、西泠了,去过西溪吗?”,哈哈!被问住了!回家赶紧百度携程,介绍果然精彩。三西缺一了,那么此行一定要补上了。计划之中杭州之旅的最后一站是西溪湿地。她的全称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h3><h3> 名动天下的西湖自不必提,西溪的名声虽不比西湖,自建成湿地公园,又拍摄了《非诚勿扰》的外景之后,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相形之下,西泠,作为一家印社的名字,在这个纷繁复杂灯红酒绿的世界上,就显得暗淡得多了。</h3> <h3>  她也是国家5A级景区,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h3><h3><br></h3> <p class="ql-block">  这里虽然离杭州很近,但看不见高大的楼群建筑,听不见城市的喧嚣,更没有摩肩接踵的人群。一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湖面,静静的水中小镇,纵错的水横。诗中的西溪是:“一曲溪流一曲烟”,眼前的西溪是:天堂边的一片净土,难得的宁静和休闲。</p> <h3>  《非诚勿扰》曾选景于这里,从此西溪便名声大噪,这是曾用于《非诚勿扰》拍摄的小船。</h3> <h3> </h3> <h3>  “西溪且留下”,这是南宋高宗赵构在西溪留下的千古绝句。</h3> <h3>  时值一年一度的西溪探梅节,可能是今春天气的太冷的缘故,在景区内并没有看到,大面积开放的梅花。</h3> <h3>  在浙东度过了短短的三天时光,虽然天气阴冷,细雨绵绵!但在记忆中留下的却都是快乐和美好!当然也有遗憾,留在下次弥补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