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情聚跟岗 谊集研修</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广东省名教师张成华工作室惠州中学跟岗研修圆满结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己亥之年,阳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广东省名教师张成华工作室全体学员齐聚惠州中学,跟岗研修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何其幸也。亲历工作室挂牌仪式,感其之隆重,惠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邓凡用慷慨祝贺,传浓情,寄重望,勉实干,励辐射,重师德,潜教育;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易正新院长激情表扬,重团队,厚根基,学深圳,领惠州;广东省教师发展中心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廖圣河博士喜肯定,惜良机,当学者,迈专业,成名师,扬名校。惠州中学黄津海校长诺搭平台,助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何其实也。六日之培训,干货满满,收获盈盈。名师之课堂,魅力无限;名师之讲坛,教学有法;惠州语文教研员周瑞彬师和颜悦色,启手机,传经典之收藏,领众学员解课标,剖素养打通语文教学关节——名师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齐宪未师一语点醒梦中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快乐不如欢乐也;广东省特级教师、名工作室主持林明师借自媒体,促语文读书,以道御术,使心灵与思维自由飞翔。娓娓道来,悟其特级教师之路,实干也。观其人,重情也。亦师亦友,教育之“林”明也。听何全明副校长课,课堂之融洽,桃李情商之高,有激情,教育不枯燥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何其美也。导师张成华张弛有度,成吾辈之美,助我等 书语文华章,吾辈亲其为师,信其之道,跟其行,践其思,观其课,思其法,感其人格魅力,无功利,真语文,张师乃工作室之魂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何其乐也。众学员再相聚,雷师海纳百川,姚师炜闪生活,看冬梅笑绽放,睹莉苹专注搞笑,郑燕重也飞,凤娥龙门赶,袁伟才逼人,张敬可爱真,俊杰之率直,淑婷之气质。 吾等聚课堂,专注有神;说课论坛,激情澎湃;指点语文,激昂教学;其乐融融,其乐真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何其憾也。六日之研修甚短,未见再听张师之课,未解之惑甚多,未能跟随名师解之;</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惠州中学之美,未能一一感受;成华师之热情,包容,众兄弟姐妹之互助,互爱,难说再见。</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名师之路在何方?跟随名师成华,借他山之玉,攻自己之石。向大师学习,向课文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h3> <h1><b><font color="#ed2308">广东省张成华名教师工作室揭牌仪式</font></b></h1> <h3> 3月22日上午,阳光明媚,春色宜人。广东省张成华名师工作室和广东省邓少美名师工作室迎来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出席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惠州市教育局邓凡用副局长,广东省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项目首席专家、负责人廖圣河博士,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曾方本教授,市教育科学院的易正新院长,市教育局继教科梁敏同志,市教科院副院长陈绍安同志,惠州中学黄津海校长,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成华老师和邓少美老师,惠州中学相关工作负责人和工作室的全体学员。揭牌仪式由惠州中学吕付国副校长主持,共有七项议程。</h3><h3> 惠州中学黄津海校长首先致辞,他引用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的名句“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表达了惠州中学对本校两个省名师工作室的重视和自豪,强调了名工作室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意义,希望工作室全体成员在主持人的带领下珍惜学习机会,在成就自我的同时发挥榜样作用,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表示对工作室的发展会一如既往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h3><h3> 工作室主持人张成华老师和邓少美老师分别向领导汇报了工作室成立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张老师坦言工作室揭牌既意味着荣誉,更意味着责任。工作室将秉持“守正创新,个性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积极加强名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发挥名师的榜样和辐射作用,为惠州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邓少美老师希望学员们走出舒适区,从优秀走向卓越,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实现自我增值,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深入研修,示范引领,成己达人,美美与共。</h3><h3>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易正新院长对惠州中学能够汇集两大名师工作室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认为教育必须重视专家团队的建设,他回顾了10年前深圳开展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对深圳教育的巨大推动作用,殷切希望两个名师工作室不仅要着眼于入室成员的培养,更要发挥示范作用,引领惠州市教育的发展。</h3><h3> 广东省教师发展中心名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廖圣河博士对两名工作室主持人都提出的“美美与共”表示肯定,认为名师工作室的目的不仅是把学员培养成为具有名师潜质的人,还包括主持人由名师走向教育家的熔炼。廖博建议学员们珍惜机会,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力争当学者型、专业型、创新型的教师;建议学校为主持人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时间、空间,形成“名校育名师,名师扬名校”的良好局面。</h3><h3> 教育局邓凡用副局长对两个名师工作室的揭牌表示祝贺,对省教师发展中心的廖圣河博士和惠州学院的曾方本教授亲临指导表示感谢,对工作室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工作室能认清形势、明确意义。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省教师发展中心希望名师工作室能在专业能力、学科知识、师德等方面发挥带动作用,工作室挂牌意味着责任和使命。二是希望工作室能真扎实干、认真研学。工作室以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为目标,应致力于教育教学出成效,教学经验出成果,教学理论有辐射,实现学生有进步、教师有成果、团队有发展。要把学习摆在第一位,学习理论,学习好的教育经验、理论方法,再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财富。三是希望工作室能做好示范、不辱使命。名师工作室要在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四个方面成为榜样,这其中以师德最为重要,要勤奋务实,不求虚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袁伟)</h3><h3><br></h3> <h3>惠州市教育副局长邓凡用同学率队参观工作室</h3> <h3>惠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励志讲话</h3> <h3>惠州市教育科学院易正新院长讲话</h3> <h3>工作室导师廖圣河博士讲话</h3> <h3>惠州中学黄津海校长致辞</h3> <h3>工作室主持人发言</h3> <h3>揭牌仪式</h3> <h3>领导嘉宾与工作室全体学员合影</h3> <h1><b><font color="#ed2308">导师引领</font></b></h1> <h3>高校专家廖圣河博士讲座</h3> <h3>揭牌仪式结束后,廖博士给工作室的学员作了题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和培养》的讲座,细致地解读了2017版新课标中关于核心素养的一系列问题。廖博士高屋建瓴,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妙语连珠,让在座的老师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h3><h3><br></h3><h3>下午,廖博士又给学员们作了《教师怎样开展课题研究》的讲座,他就如何选题、如何撰写课题申报书,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等几个方面给大家作了详细的讲解。此外,廖博还诚恳地建议大家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成就自己的个人风格。听了讲座,大家对申报课题有了更感性直观也更深入的认识。以往大家总觉得课题研究太高深,一些老师甚至对申报课题望而生畏,经廖博的指导,有学员大呼“醍醐灌顶”,大家都跃跃欲试,充满斗志。(袁伟/文)</h3> <h3>廖圣河博士课题讲座</h3> <h1><b>拨开迷雾,让教学回归语文。思维引领,让学习充满乐趣。</b></h1><h3> ——广东省张成华名师工作室学员跟岗学习第四天</h3><h3>3月20日上午8:30,张成华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第三天,10名学员再次准时来到惠州市惠州中学。上午,张成华老师在高一1班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小说《项链》的示范课。</h3><h3>张老师在这节课的预习环节就促使学生先自己读文本,有了初步感知后,针对自己模糊的、不完善的地方去网上搜寻资料,用以验证、补充、启发。</h3><h3>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张老师给出了三个探究题:</h3><h3>1.马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人?她身上有哪些人性的优点和人性的弱点?</h3><h3>2.作者感慨说:“生活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意见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你认为马蒂尔德是被断送了还是被拯救了?为什么?或者发表你其他感慨并说明理由。</h3><h3>3.马蒂尔德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现代人怎么生活?</h3><h3>学生讨论热烈,不仅能围绕着预设题目讨论,互相补充、辩证,还能提出不同于网上资料的创新观点。</h3><h3>张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文本,赞扬学生认知的多元化、创造性。</h3><h3>课后,张老师与学员交流: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教师要主动探究学科教学与信息运用技术的有机融合,语文课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思考文本对当代人有什么启示,探寻文本内容与学习者的关系。</h3><h3>张老师提出宝贵意见,鼓励学员们要勇于尝试、突破,在信息化背景下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建议大家朝着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向探究,并对学员准备申报的课题逐一指导。</h3><h3>一天的学习结束,感谢张老师悉心指引,让我们明白教学中要明确目标,大胆尝试,做一个有追求、有品位的教师。(张敬 /文)</h3><h3><br></h3> <h3>惠州市语文教研员周瑞彬老师讲座</h3> <h3>周瑞彬老师为工作室成员做报告——《语文的学习视角》。 </h3> <h3>周老师认为首先应转变理念:由“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应致力于让学生乐学,开展生本教育。 </h3><h3>周老师主要从阅读、思维、实践三方面讲解语文学习应该侧重的视角和具备的理念。</h3><h3>一、语文学习应重视阅读。而语文阅读应重视吟诵。语文试卷中不设听说考题,导致学生对听、说不重视,写作有语病。应该向英语借鉴经验,重视诵读。多读规范的白话文章,优秀作文、文言翻译都可诵读。开设阅读课,养成表达习惯,推动思维发展。 </h3><h3>语文阅读还应重视感悟。重视阅读中的感受与领悟,才会形成对文本的敏感性,才会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周老师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为例,提出质疑:为什么不说“浓妆淡抹”?周老师认为:对儒道佛深入咀嚼的人,不会主张艳丽,所以苏轼不喜欢“浓抹”,而是对“淡”情有独钟。</h3><h3>二、语文学习应重视思维。周老师认为思维要创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使符号产生价值,把单纯的知识提升为有价值的能力才能真正减负。毛泽东读六遍《红楼梦》,每次都有新感悟。习主席认为知识应与价值相统一。周老师以为“饮湖上初晴后雨”断句为例,阐述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单纯讲授停顿的概念,这就是知识;而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调动思维做出判断,从而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语文学习不能通过分数去压制学生,学生读书少了,思维弱了,兴趣就没了。</h3><h3>三、语文学习应注重实践。语言是用来表达和交流的载体,应强调实践性,在实践中增强能力。例如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讲述故事,既克服了畏难情绪,又调动了搜集材料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一举多得,一箭多雕。又如让学生为电影片段配音,达到语言与情感的融合,学生觉得有趣,语文就走进了学生心里,语文的亲和力就表现出来了,在学生实践运用中,能力自然就提升了。因为单调难持久,简单的分数刺激更难持久。</h3> <h3>惠州市语文教研员齐宪未老师讲座</h3> <h3> 齐宪未老师随后发言,他认为周老师是一位富有语文情怀和语文思想的老师。他认为人做事有三种类型: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思的事,做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事。而语文老师往往执着于追求有意义的事,忽略了有意思的事。教师的快乐是独乐乐,课堂的欢乐才是众乐乐。</h3> <h3>研讨</h3> <h3>合影</h3> <h3> 最后张成华老师做总结发言:他认为周瑞彬老师的报告蕴含着丰富的经验、详实的依据和严密的逻辑。他认为要引导教师由重视教转为重视学,让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无师之境。在当今工业化、信息化时代,教学必须要守正、创新。可是现实情况是诵读传统丢了,阅读简化成做题了,语文瘦身成解析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也就消失了。而新的语文体系的建构,应致力于为师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表达的氛围,在语文的教与学中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教学回归语文,让学习充满乐趣。</h3> <h1><b><font color="#ed2308">主持人示范引领</font></b></h1> <h3>2019.3.18广东省名教工作室主持人张成华老师公开课《京口北固亭怀古》</h3> <h3>【惠州中学跟岗】</h3><h3>驱车只为师成华</h3><h3>好友相聚情高雅</h3><h3>课堂跟岗满收获</h3><h3>语文无边学名家</h3><h3>——曾瑞奇</h3> <h3> 在这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烟花三月,工作室学员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跟岗研修活动。</h3><h3> 2019年3月18日上午8点,工作室学员在惠州中学2号楼六楼张成华工作室集中,张老师布置安排学习跟岗任务;</h3><h3>第三节课,张老师在高一(16)开展示范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h3><h3> 本节示范课由歌曲《真心英雄》拉开序幕,张老师用英雄这个话题导入新课,带领学生走进英雄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中,与众不同的是,这个环节张老师提出三个问题涉及作者辛弃疾及其人生经历、写作背景,然后学生利用从网络等信息平台掌握的内容来回答。</h3><h3> 第二环节张老师让学生从作者、写作背景出发,去文本中找出相呼应的诗句,并通过视频朗诵进一步体悟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h3><h3> 第三环节同学们来品味词中典故,进一步品析作品思想感情。如老师引导学生明确“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中的孙权典故意指作者仰慕孙权既是英雄又是明主!</h3><h3> 整堂课脉络清晰,张老师意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信息平台的已有资源去收集、整合与文本相关的信息,然后经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去得出结论进而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本堂课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涨,每个环节都有多人踊跃回答问题,参与到课堂讨论的同学人数有十七人之多。学员们收获满满!</h3><h3>课后张老师就本节课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作品把握、师生互动等方面作详细说明,引导学员们深入探究讨论!</h3><h3>下午张老师作《新课程标准解读》的讲座。张老师指出课程改革已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迫在眉睫,教师应着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就培养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的思维能力,对信息如何来怎么用有创新批判性思维等作详细解读。(汪郑燕文)</h3> <h3> 20午8:30,张成华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第三天,10名学员再次准时来到惠州市惠州中学。上午,张成华老师在高一1班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小说《项链》的示范课。</h3><h3>张老师在这节课的预习环节就促使学生先自己读文本,有了初步感知后,针对自己模糊的、不完善的地方去网上搜寻资料,用以验证、补充、启发。</h3><h3>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张老师给出了三个探究题:</h3><h3>1.马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人?她身上有哪些人性的优点和人性的弱点?</h3><h3>2.作者感慨说:“生活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意见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你认为马蒂尔德是被断送了还是被拯救了?为什么?或者发表你其他感慨并说明理由。</h3><h3>3.马蒂尔德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现代人怎么生活?</h3><h3>学生讨论热烈,不仅能围绕着预设题目讨论,互相补充、辩证,还能提出不同于网上资料的创新观点。</h3><h3>张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文本,赞扬学生认知的多元化、创造性。</h3><h3>课后,张老师与学员交流: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教师要主动探究学科教学与信息运用技术的有机融合,语文课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思考文本对当代人有什么启示,探寻文本内容与学习者的关系。</h3><h3>张老师提出宝贵意见,鼓励学员们要勇于尝试、突破,在信息化背景下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建议大家朝着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向探究,并对学员准备申报的课题逐一指导。</h3><h3>一天的学习结束,感谢张老师悉心指引,让我们明白教学中要明确目标,大胆尝试,做一个有追求、有品位的教师。(姚炜文)</h3> <h3>2019.3.20广东省名教工作室主持人张成华老师示范课《项链》视频</h3> <h3>认真听课</h3> <h3>课后研讨</h3> <h3>评课</h3> <h3>评课</h3> <h3>工作室主持人张成华老师讲座</h3> <h1><font color="#ed2308">聆听讲座</font></h1> <h1><b>听讲座如沐春风,观优课心情澎湃。三月春光暖融融,大咖引路促成长——张成华名教师工作室跟岗日志(二)</b></h1><h3> 天朗气清,春光融融,3月19日,广东省张成华名教师工作室学员跟岗研修活动的第二天,在众学员的翘首期盼中,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梅州市曾宪梓中学的林明老师来到惠州中学,为工作室学员和惠州中学语文科组的成员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林明老师的讲座主题为《让心灵与思维自由地飞翔——自媒体与专题读写活动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林明老师详细、生动地展示了课题组在自媒体与专题读写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为学员们展示了信息时代如何利用自媒体资源,充分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读写活动,并为在场的老师们展示了学生优秀的学习成果。</h3><h3> 林明老师在讲座中给老师们重点阐述了《以自媒体为媒介,开展专题读写活动教学》这一省级重点课题的构建、设计、实施和准则,总结起来是“4118”,即为明确四个概念、建构一个课程系列、设计一个基本教学流程、遵循市市容和教学的八大准则。</h3><h3> 聆听完林明老师的讲座,学员们受到很大的启发,收获满满,相信在未来教研活动中学员们都能全力以赴,做到更好。</h3><h3> 讲座结束后,张老师代表工作室和全体学员及惠州中学语文科组对林特精彩而深刻的讲座表示感谢,认为林特在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教材整合、项目设计、测试评价、过程管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等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号召大家学习林特守正创新,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作风。张老师再次指出,当前的课程改革是基于信息时代这个大背景的改革,而当前的教育教学体系还是工业化时代建立起来的体系,它只适合培养工业时代需要的人才,它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根本培养不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也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新课程改革,需要守正创新,需要重新构建一整套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体系。而要想成为卓越教师或名师,必须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作为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张老师鼓励大家在当前许多学校禁手机、禁网络的教育生态面前,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互联网、自媒体等信息化工具及手段有机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来,并在此基础上做系统的、深入的教学法研究,力争早日成为名师。</h3> <h3>林明老师激情 </h3> <h3>名师对话</h3> <h3>工作室赠字</h3> <h3>合影</h3> <h3>名师合影</h3> <h3>林明老师与工作室全体学员合影</h3> <h3>何全明副校长激情课堂</h3> <h3> 3日19号下午,授课专家、惠州中学主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何全明老师给学员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示范课《虞美人》。何老师的这一节示范课,尽情显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和内涵,多方展现语文教师的魅力和才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教学设计来看,从温故知新到导入新课,从阅读分析到思维延伸,从背熟于心到化诗入文,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独具匠心。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热烈,毫不羞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了思考的独立和思维的发散。</h3><h3> 一天的跟岗学习倏忽而过,从上午林明老师的讲座到下午的何全明老师的示范课和研讨会,学员们在认真地聆听,积极地发言,真诚地表达。这是一个高端的平台,因为有大咖引路,可以从大咖身上学习到如何教与研,这也是一个踏实的平台,可以让学员们真正地研修学习,没有形式,没有花架子,只有实实在在。</h3><h3> 林老师传授经验的声音犹在耳旁,何老师授课的情景仍在心间。大咖引路,教研有方,在日后的教学研究道路上,今天对来学员们来说,将是难忘的充满意义的一天。</h3> <h1><b><font color="#ed2308">学员说课</font></b></h1> <h1><b>工作室说课</b></h1><h1><b>时间:星期六<br></b><b>1.姚炜《青玉案*元夕》<br></b><b>2.雷海《氓》<br></b><b>3李冬梅《念奴娇.赤壁怀古》<br></b><b>4陈莉苹《孔雀东南飞》<br></b><b>5袁伟《登高》<br></b><b>下午:<br></b><b>1张敬《黄州黄哉亭记》<br></b><b>2钟凤娥 《我的母亲》<br></b><b>3汪郑燕《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br></b><b>4曾瑞奇 《琵琶行》</b></h1> <h3>姚炜老师说课</h3> <h3>雷海老师说课</h3> <h3>张成华老师评课</h3> <h3>李冬梅老师说课</h3> <h3>钟凤娥老师说课</h3> <h3>张敬老师说课</h3> <h3>陈莉苹老师说课</h3> <h3>袁伟老师说课</h3> <h3>汪郑燕老师说课</h3> <h3>曾瑞奇老师说课</h3> <h3>说课后研讨</h3> <h1><b><font color="#ed2308">工作室介绍</font></b></h1> <h1><b>工作室室徽:</b></h1><h1>由惠州西湖、墨水、一条“华“字组成。惠州西湖是美丽惠州的体现,山水如画,美美与共;西湖中有桥梁,寓意工作室搭建发展的桥梁,使每个成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西湖上为篆书的“华“寓意为工作室主持人张成华的引领下众成员用勤奋书写惠州语文的华章,“华“字和像圆圈的水墨语文味十足;激励成员们守正创新 ,语文课堂肆意泼墨,个性发展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整个室徽寓意为成员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写语文华章,共同谱写语文之美。</h1> <h3>工作室主持人</h3> <h3>工作室高校专家</h3> <h3>工作室助理张俊杰</h3> <h3>工作室助理胡淑婷</h3> <h3>学员曾瑞奇</h3> <h3>学员陈莉苹</h3> <h3>学员雷海</h3> <h3>学员李冬梅</h3> <h3>学员姚炜</h3> <h3>学员袁伟</h3> <h3>学员张敬</h3> <h3>学员钟凤娥</h3> <h3>学员汪郑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