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3月16日,运城金昌达公司组织盐湖区的影友们去池神庙外拍,邀请了运城蒲剧团的两名青衣,一名武生出演,六十余名摄影爱好者参加了活动,场面宏大,其乐融融,在现场我的脑海不由的跳出了“中国式摄影”这个有些贬义的词儿。</h3><h3> “中国式摄影”的叫法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摄影的扎堆,群拍,是一个广受争议的社会性话题。人们对其看法褒贬不一,分歧很大,其观点真可谓结论迥异、南辕北辙。</h3> <h3> “中国式摄影”,归纳起来,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去看:</h3><h3> 一是从“中国式摄影”性质的普遍定义上看。简单地讲,“中国式摄影”就是指中国特色的一系列有关摄影的行为和现象。比如说“摆拍”,雇“演员”牵牛行走,统一参数的风光照等,其“代表作”有元阳梯田、霞浦风光、杨家溪大榕树、小东江平流雾、壶口牵驴老汉等等。</h3><h3> 二是从“中国式摄影”包含的主要内容上看。人们常说的“中国式摄影”,主要表现为男女老少都在用手机、微单、单反围着一个模特拍照;退休的大爷大妈“长枪短炮”,聚众拍摄同一景物、人物;对风景和“演出式摆拍风俗跟风拍摄,作品缺乏思考、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等等。</h3> <h3> 三是从“中国式摄影”产生的社会背景上看。客观上讲,出现全民摄影热是社会进步富足的表现。胶片时代,人们的工资收入普遍比较低,拍摄冲洗几个胶卷,可能半个月的工资就没有了,购买相机更是普通家庭的一种奢望,即使有条件玩摄影,复杂的摄影技术也不是一般人能熟练操作的。</h3><h3> 四是从“中国式摄影”行为的社会影响上看。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拍摄的绝对人数便迅速增长。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过去与摄影没有任何关联的同事、朋友,特别是老年朋友,突然成了摄影爱好者,而且扎堆地在同一机位上乐此不疲地拍摄着同一景物。<br></h3><h3> </h3> <h3> 我认为“中国式摄影”只是一种社会现象,不能偏面地看待。把这种说法认定为是对摄影爱好者的贬低,或者对一些不良行为默然处之,都是不可取的。存在即合理,怎么正确面对这种现象,利用这种形式来各取所需来练习自己的摄影技术,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h3> <h3>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 “中国式摄影”只适合摄影初学者的摄影基础技术的练习之用。如果你的摄影技术相当纯熟,已经进入了“创作”阶段,就尽量不要凑这个热闹了。毕竟艺术摄影是一个文化活动,而不是一个技术活动。你应该稍微“远离”一些摄影,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的精进上,提高眼界,开阔视野,独立思考,形成观点,然后用摄影语言去表达观点,这才是真正的“创作”。</h3><h3> 那么,在我们参与 “中国式摄影”时,应该怎么练习拍摄技术呢?</h3> <h3> 第一,我们可以练习“决定性瞬间”的抓取。尽量不要使用相机的连拍功能,为的是培养我们的抓拍能力,形成肌肉记忆,为以后的摄影创作打好基础,这是摄影师的基本功。</h3> <h3> 第二,我们可以练习“用光”,仔细观察光的明暗、反差、方向,利用光线的特点来刻画主题,锤炼你的镜头语言。光线一般也决定着背景。而一个合适的背景,往往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会拍的观察四周拍,不会拍的死盯着主体摁”,就是这个意思。</h3> <h3>第三,练习摄影元素的和谐构成。我们常说的三分之一构图、黄金螺旋构图、对角线构图、框式构图等,都是和谐构成的“分解动作”,是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真正的元素构成的要求只有两个字:和谐,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顺眼”。</h3><h3><br></h3> <h3>第四,学会利用现场的突发事件,表现出一种巧合、趣味、荒诞、魔幻的瞬间与氛围。运气好的话,真能抓到一张观念"大片”也说不定。</h3> <h3> 还有,利用逆向思维,仔细观察人群的背后,把镜头对准不起眼的角落,也可以得到一张与众不同的练习片。</h3> <h3>取好构成,测好曝光,调好呼吸,静静的等待“猎物”的出现。咔嚓一声!“陷阱”拍摄法就是这样完成的!</h3> <h3> 这个照片利用影调、符号、文字,来表现作者对主题的理解与表达,是PS后期的手法,也算是一种创作。</h3><h3> 总之,“中国式摄影”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我们运用恰当,扬长避短,就能够切实提高我们初学者的摄影技术,为我所用。<br></h3><h3> 好了!时间关系,“中国式摄影”的话题今天就说到这儿,希望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感谢您的阅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