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对“好课堂”更深入的研究,全面推进我校小组合作课堂的深入发展,我校定于每周五下午三四节课进行做课、观课、评课的大教研活动。2018年3月15日,十九中“好课堂”研讨活动第二次大教研拉开了帷幕,学校领导及全体老师都积极参与。</h3><h3> 本次是王智嘉老师做课《大自然的语言》,王老师精心设计、积极准备,语文组全体老师集体磨课,带领着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美妙的大自然之旅!</h3> <h3> 课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活跃的课堂氛围感染了我们所有的观课老师!</h3> <h3> 我们的历史和道德法制老师也在认真倾听学生们的讨论。</h3> <h3> 学生被问题困住了,王智嘉老师及时地进行指导,语言亲切,令人如沐春风。</h3> <h3> 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逻辑思维清晰明了,并且针对同伴的发言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质疑!</h3> <h3> 听课老师们都沉浸在课堂中,学生们的妙言妙语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赏。</h3> <h3> 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老师们都意犹未尽,课后研讨中老师们针对本次课积极发表个人看法,共同探讨如何更深入地进行小组合作课堂。</h3><h3> 李永昌老师对于王智嘉老师的表现给予了肯定,虽然王老师很年轻,但是教姿教态落落大方。针对小组合作提出:4人一组比6人一组可能更加有效,学生参与度更高;小组展示不应由老师指定,而应该以更加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签。</h3> <h3> 代婧烨老师认为应该加强对小组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性。</h3> <h3> 许老师提出:1、小组展示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可以小组展示,还可以卡片展示等等。2、个别组的个别同学不能积极动手动脑,只是坐等享受别的同学的成果,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同时要加强备课,备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要有预设性。</h3> <h3> 要立俏老师和毕克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认为小组讨论较多,要合理分配时间,语文有时需要学生自己安静的思考和感受。</h3> <h3> 张京敏老师认为王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很到位,但是学生在导学案上的错误没有及时更改,学生没有做到位。另一个就是要加强小组长的培养,组长的作用非常重要。</h3> <h3> 张荣老师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小组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什么才是更有效的激励学生的方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小组加分,我们老师应该多动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评价方式,不断改进,使学生时刻在意课堂评价,真正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所以如何使激励方式长久的坚持下去并且真正发挥作用更是值得我们思考!</h3> <h3> 老师们分享着自己的想法,倾听的老师们认真的倾听与记录,将我们智慧的结晶记录下来,共同分享与探讨。</h3> <h3> 教导处白主任结合王老师的导学案,对于怎样制作导学案给大家做了简短的培训,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所以要重视每个环节的学法要求,并在课中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不断的强化中学会学习,进而行成自己的学习能力!白主任指出:上课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不要让一个学生游离在小组团体之外!对于表现个异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的关注,鼓励、表扬、认可,体现出老师的对学生的尊重,从而让学生愿意走进课堂,愿意跟随老师学习!观课老师要深入到学生 中去,观察学生的反映,发现小组中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 </h3> <h3> 学校的领导认真倾听各位老师的想法与建议,闫校长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是学生语言要规范,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二是教师要引导与关注小组合作,关注学生的真正参与度。三我们的小组合作就是要培养敢于上台发言,能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也就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人!闫校长提出我校接下来“小组合作课堂”的指导思想:利用导学案促进课堂流程规范化,要定制度、定骨干、定方向、定核心、定形式和定理论,与专家实现线上线下的对接,利用网络让专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实时的指导!</h3><h3> 两节课的观课议课活动结束了,老师们都感觉意犹未尽,这样的教研活动对大家的帮助很实在,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同学科的老师都会从不同角度吸取到对自己有益的方法和经验, 相信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将小组合作做得更深入,走得更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