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农历二月,春意盎然,盛开的百花使得大地缤纷灿烂,鲜艳的花朵自古就受众人喜爱,随着岁月流逝还在民间形成了百花的节日,今天就是这个基本已被我们忘却、却是古人最重要也最雅致的节日——花朝节。<br></h3><h3>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花神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这个被武则天“青睐”的“花朝”节,可是中国古时民间的岁时八节之一,跟“正月十五元宵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br></h3><h3>花朝节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是我国在农耕时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现依然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中南等地。</h3><h3>在花朝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这是纪念百花生日。</h3> <h3>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br></h3><h3>每一个春天,都是自然赠予人们最好的礼物,而花朝节便是自然对春天最好的体现,春暖花开,春风微醺,当这春意从大江南北逐渐占领到长城内外的时候,花朝节到了。古人说,这个季节最重要的事,就是去到山野浪漫处,依湖赏春,诗酒花茶,美好的日子将随着花开而来!<br></h3><h3>花朝节在今天并没多少人记得。但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这样孩童一样纯真的设想,让花朝从一开始就裹着浪漫的气息!<br></h3><h3>那时候,人们喜欢将“花朝月夕”并称:“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两个节日,一为春序正半,百花争望,最堪游赏,一处清秋之中,明月皎皎,诗酒谈欢,正因为有所期待,有所信奉,这场春天的邂逅总是被格外珍惜着!<br></h3> <h3>在享受花儿“贡献”的姹紫嫣红后,能像我们这样定出“百花生日”的民族真是不多,足见我们对花的热爱,不过即便这样,大家也是始终记不准“百花娘子”的生日。</h3><h3>花朝节在农历中的日期是二月(公历3月份),处于“惊蛰”到“春分”节气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但究竟是农历二月十二的今天,还是已经过去的农历二月初二,或者是即将到来的农历二月十五?(因地理位置、因时代而异):
(1)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翰墨记》载“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2)在宋代,花朝节是二月十二日。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
(3)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二月望》:“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
(4)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清代以后,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也是合理的)
花朝节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由来已久。花朝节一般为农历二月十二日,但不同时代、地区也各不相同:</h3><h3>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唐朝时,“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翰墨记》而到了宋朝时,“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宋《梦粱录》。</h3><h3>由此可见,花朝节至迟在唐代即已形成,因为在唐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已是很常见的,甚至还有民间传说,唐太宗在花朝节这天曾亲自于御花园中主持过“挑菜御宴”。<br></h3><h3>而嗜花成癖的武则天在自己执政期间(公元690-705年),每到花朝节这一天,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赏赐给群臣。上行下效,花朝节从官府到民间开始流行起来,可以说花朝节能在全国范围内盛行,也就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
在宋代以前,花朝节的习俗多是郊游雅宴,所以参与人群可能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间,但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栽树、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br></h3> <h3>花朝节说是百花之神的生日,但至于花神是谁,说法不一。《花木录》称“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姑”。当然也有不少历代文人墨客、倾城佳人,因写出吟咏百花的好诗好句或因一些逸闻事迹,被誉为花神的,正所谓“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快来看看哪些才子、佳人与花神有缘吧:</h3><h3>传说中花神居然是一群大老爷们?</h3><h3>1月 兰花神 屈原:兰花视为“花中君子”和“国香”,把兰花作为高尚气节和纯真友谊的象征,兰花也是屈原生平的真实写照。</h3><h3>2月 梅花神 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h3><h3>3月 桃花神 皮日休(晚唐文学家):他写的《桃花赋》,赞扬其为“艳中之艳,华中之华”,并以古代许多美人作比拟,使人见了桃花,犹如见到美人。</h3><h3>4月 牡丹花神 欧阳修:欧阳修写有我国第一部栽培牡丹的书《洛阳牡丹记》。</h3><h3>5月 芍药花神 苏东坡:他赞“扬州芍药为天下之冠”,任扬州太守时,为保护芍药不被损害废除了“万花会”,受到百姓拥护。</h3><h3>6月 石榴花神 江淹(南朝文学家):这个名字也很陌生,但说成语江郎才尽,大家绝对不陌生,这个江郎就是他,看来是江郎才尽之前写出了一篇《石榴颂》,并以此夺得了石榴花神称号。</h3><h3>7月 荷花神 周敦颐(北宋文学家):即便名字一时记不起,但他所著的《爱莲说》可是忘不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h3><h3>8月 紫薇花神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著有《咏紫薇花》诗“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因此成为紫薇花神~(还记得当年当年大明湖畔的夏紫薇吗?)</h3><h3>9月 桂花神 洪适(南宋诗人):著有《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如芳誉亘千乡。”</h3><h3>10月 芙蓉花神 范成大(南宋文学家):写有《携家石湖拒霜》、《窗前木芙蓉》等赞美芙蓉花的作品,因此成为芙蓉花神。</h3><h3>11月 菊花神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简直熟悉不过,陶渊明几乎就是菊花的代表,成为菊花神自然不意外。</h3><h3>12月 水仙花花神 高似孙(南宋文学家):著有《水仙花赋》,洋洋洒洒,前后数千字描绘水仙,可见对水仙花是十分喜爱的,因此成为水仙花神。</h3> <h3>女花神个个风华绝代
</h3><h3>1月 梅花神 江采苹:唐玄宗李隆基的梅妃,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后来因杨贵妃的出现,梅妃失宠,孤寂而终。
2月 杏花神 杨玉环:李隆基的杨贵妃,传说当时马嵬坡兵谏,众人将杨贵妃的尸体悬挂在佛堂前的杏树上,平乱之后,玄宗派人取回尸骨移葬时,只见一片雪白的杏花迎风而舞。
3月 桃花神 戈小娥:她是元朝元惠帝的淑姬,也是史上唯一一个靠皮肤白而获宠的妃子,因肤白似玉,著水仿佛桃花含露,帝喻云:“此夭桃女也”,元顺帝给她取爱称叫做“赛桃夫人”。
4月 牡丹花神 丽娟(西汉武帝宠幸的宫人)。据传她皮肤白皙柔润,呼气犹如兰花吐芳,每次在芝兰殿旁唱《回风》之曲时,庭院的树叶都被激荡得缤纷落下,是谓“曲庭飞花”。
5月 石榴花神 公孙大娘(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据说草圣张旭的狂草书就是从她的剑舞中获得的灵感。
6月 莲花神 西施:中国四大美女之首,传说西施在助越灭吴之前,常到镜湖采莲,也许因她美丽的身影无人能比,于是就成为了莲花花神。
7月 蜀葵花神 李夫人(汉武帝后期最宠爱的夫人)。李夫人的兄长李延年曾为她写了一首动人的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由于李夫人早逝,短暂而又绚丽的生命宛如秋葵一般,人们就以她为七月蜀葵的花神了。
8月 桂花神 绿珠:西晋武帝时期的岭南第一美女,中国十大名妓之首,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据说绿珠是广西玉林人,而合浦、桂林郡盛产桂花,所以尊奉其为桂花之神。
9月 菊花神 梁红玉: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历史上著名的巾帼女英雄,“梁红玉金山击鼓退金兵”就说的是她与丈夫一战以八千宋军大破十万金军,名震华夏的故事。
10月 芙蓉花神 貂蝉:貂蝉有“闭月”之美,而芙蓉有一种花色朝白暮红的品种叫做醉芙蓉,宛如美人初醉般娇艳,与貂蝉之美十分相似,故貂蝉成了十月芙蓉花的花神。
11月 山茶花神 王昭君: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山茶耐寒,在天寒地冻之时,还能吐露芬芳,具有傲梅风骨。据说,王昭君远嫁匈奴时除了琵琶外,她还带了枝红色的茶花,表明自己坚贞的节操。因此,后世把王昭君敬为山茶花花神。
12月 水仙花神 甄宓:魏文帝曹丕的正妻,当时有一俚语说“河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均在赞叹甄宓之美,曹操、曹丕及曹植都是她的爱慕者。曹植在《洛神赋》中,描述她体态绝美,恍如巫山女神,就借其“水仙”之名,尊她为水仙花花神。<br></h3> <h3>花朝节是春天中最美的日子之一,虽然不是明确的女儿节,但也在民间被成为姑娘会,未出阁的女子最爱此日。姑娘们赏红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祈祷自己像花一样朝气与美丽。</h3> <h3>花朝节
宜赏花、插花、簪花。春日花繁,桃杏夹岸蘸水开,樱闲绕花枝,海棠柔蔓迎风,赏不尽百花貌,古人遂插花,清晨折带露含苞花枝,择瓶插之,小瓶宜瘦巧,大瓶宜繁宜艳,或疏密,或斜正,意态天然,各有雅趣,把玩入画随心。
春日游,杏花落满头,大概因着意外的惊喜,后来又诞生了簪花之趣,春簪牡丹、芍药、桃杏花等,夏簪石榴、茉莉等,或戴三两朵,或剪如花样,插于鬓边。在唐宋时,男子也会簪花,宋朝宫廷宴会,皇帝给群臣赐花,后来民间也流传开来,婚礼里,新郎“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
花朝节还宜扑蝶、咏花赋诗,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便赋新诗留野客,更倾芳酒祭花神。今朝当社日,明日是花朝。佳节唯宜饮,东池适见招。”
……
清朝时,花朝节男子吟诗,少女扑蝶,《红楼梦》里也写了一段,宝姐姐香汗淋漓的扑蝶,“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h3><h3>诗词里仕女扑蝶尤多,“紫袖握蝉声欲绝,红巾扑蝶势潜高。”“轻纨笑自捻,扑蝶鸳鸯径。”“扑蝶试看新扇影,鬻蚕应傍旧桑条。”
……
如今,花朝节的浪漫和美好,渐渐被人们遗忘在旧时光里。古时,人们将花朝与中秋并列,“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当象征团圆的中秋越来越受重视,我们也不要忘了“开启春天”的花朝节。<br></h3> <h3>《咏花朝》</h3><h3>(清)蔡云</h3><h3>百花生日是良辰,</h3><h3>未到花朝一半春;<br></h3><h3>万紫千红披锦绣,<br></h3><h3>尚劳点缀贺花神。<br></h3> <h3>《二月望游齐山呈仓使》</h3><h3>(宋) 钱时</h3><h3>春到花朝花未多,小梅才作玉婆娑。</h3><h3>东君不是恩光薄,无奈霜欺雪压何。<br></h3> <h3>《二月朔日食阴雨不见》</h3><h3>(宋) 方岳</h3><h3>飞飞细雨湿花朝,不省阳乌影动摇。</h3><h3>晚色漏晴山又紫,始知阴沴已潜消。<br></h3> <h3>《入清湘界》</h3><h3>(宋) 李曾伯</h3><h3>渐近湘山境,土风清且饶。</h3><h3>林峦接墟市,水竹带溪桥。</h3><h3>焙出新茶煮,帘垂老酒招。</h3><h3>春和民气乐,几日是花朝。<br></h3> <h3>《二月朔大雪已五日三首其一》</h3><h3>(宋末元初) 方回</h3><h3>侵寻半月是花朝,大雪漫天五日飘。</h3><h3>腊月如春众芳吐,繁华时节却萧条。<br></h3> <h3>《四叠其十》</h3><h3>(南宋) 刘克庄</h3><h3>典刑堪受百花朝,风致宜为万世标。</h3><h3>啮雪节刚难屈膝,拈花妙法愿埋腰。
</h3> <h3>《春怀》
(宋) 葛起耕</h3><h3>过了花朝日渐迟,相将又是禁烟时。</h3><h3>寒留柳叶凄迷处,春在梨花寂寞枝。</h3><h3>牛角横书孤壮志,鹿门采药误幽期。</h3><h3>自怜白发成何事,说与啼莺未必知。
</h3> <h3>《摘红英·赋花朝月晴》</h3><h3>(宋) 刘辰翁</h3><h3>花朝月,朦胧别,朦胧也胜檐声咽。</h3><h3>亲曾说,令人悦。落花情绪,上坟时节。</h3><h3>花阴雪,花阴灭。柳风一似秋千掣。</h3><h3>晴未决,晴还缺。一番寒食,满村啼鴂。<br></h3> <h3>《雨中花慢·岭南作》</h3><h3>(宋) 朱敦儒</h3><h3>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h3><h3>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
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
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
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
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
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br></h3> <h3>《虞美人》</h3><h3>(宋) 刘公子</h3><h3>搀先四日花朝节。红紫争罗列。</h3><h3>传言玉女降生朝。
箕宿光联婺宿、灿云霄
斑衣红袖齐歌舞。
称颂椒觞举。
群仙列侍宴瑶池。
王母麻姑同寿、更无期。<br></h3> <h3>《满江红》</h3><h3>(宋) 无名氏</h3><h3>潇洒幽居,溪园上、新来卜筑。</h3><h3>况自有、一泓流水,万竿修竹。
屈指花朝才两夜,祥烟瑞气腾芳郁。
问辽空、何物堕人间,长庚宿。
薰宝鸭,烧银烛。
歌窈窕,倾醽醁。
愿年年常恁,颜红鬓绿。
长厚而为难老本,慈仁便是长生箓。
看芝兰、玉树早蜚英,青毡复。<br></h3> <h3>《早春》</h3><h3>(唐) 司空图</h3><h3>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h3><h3>草嫩侵沙短,冰轻着雨消。</h3><h3>风光知可爱,容发不相饶。
早晚丹丘去,飞书肯见招。<br></h3> <h3>《题念济寺晕上人院》</h3><h3>(唐) 卢纶</h3><h3>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h3><h3>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h3><h3>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
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苔壁云难聚,风篁露易摇。
浮生亦无著,况乃是芭蕉。<br></h3> <h3>《花朝不见花》</h3><h3>(明) 陈仕龄</h3><h3>经冬雨到花朝节,趁节寻芳到小园。</h3><h3>寒勒众芳犹寂寞,暖携尊酒略温存。</h3><h3>梨妆懒慢容舒脸,棠睡低迟黯断魂。</h3><h3>却喜开迟还落晚,笑看桃李共无言。<br></h3> <h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r></h3><h3>昨天还在含苞待放,今天上午春风吹过,门前这紫叶李树上的李花竞相开放了。</h3> <h3>《柳梢青》</h3><h3>(清) 杜文澜</h3><h3>雨昼风宵。匆匆时节,容易花朝。</h3><h3>移树流莺,过墙蝴蝶,春被邻邀。<br></h3><h3>垂杨禁得愁销。渐折尽、长亭翠条。<br></h3><h3>望遍征帆,知人心苦,只有江潮。<br></h3> <h3>《花朝雨》</h3><h3>(清) 周之瑛</h3><h3>微风细雨酿春朝,红杏枝头渐放娇。</h3><h3>不惜苔痕黏绣履,金铃亲自繁花梢。<br></h3> <h3>《柳梢青·花朝春分》</h3><h3>(清) 顾贞观</h3><h3>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h3><h3>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h3><h3>花前倍觉无聊。任冷落、珠钿翠翘。</h3><h3>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br></h3> <h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