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摄影、文字:胡锦辉</b></h3><h3><b>温馨提示:点击图片放大看更精彩</b></h3> <h3>“我的照片自从旅行回来就没动过了……”——让它烂在硬盘里?</h3><h3><br></h3><h3>“这次大赛上的获奖作品其实我也拍过,后来忘了,太可惜了……”——和大奖擦肩而过的滋味是不是很难受?</h3><h3><br></h3><h3>“我都把获奖的作品放到网上去了,明明是获奖的好片为什么看的人不多呢?”——叫好的照片就一定叫座吗?</h3><h3><br></h3><h3>“那些网上走红的摄影自媒体明明就是菜鸟,为什么他们的阅读数和互动数那么高?一定是造假的!”——这只是网上的世界你不懂而已!</h3><h3><br></h3><h3>“朋友说我不是在创作就是在去创作的路上,我拍的照片的确很多,可是到了挑选照片投稿的时候就千头万绪,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是你平时没有做好照片库的分类管理!</h3><h3><br></h3><h3>……</h3><h3><br></h3><h3>以上都是影友们和我聊过的话题,不知道你有没有他们的困惑。实际上我们挑不出好照片并不是我们本身的摄影水平不高,很多时候是我们懒于做图片分类管理导致一张张本该获奖本该走红的照片全部成了沧海遗珠。如何让你的照片叫好又叫座?精确的图片分类管理真的能帮到你!</h3> <h3><b>一、什么是叫好又叫座的照片?</b></h3> <h3>所谓“叫好又叫座”是引入了电影票房的一个概念。“叫好”通常是指质量较高,获得该领域专业人士肯定甚至在权威的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可是,有些“叫好”的电影未必能获得比较高的票房,一部在专业领域公认为好片的电影,观众的上座率未必高。比如香港王大导演早年拍的文艺电影,有内涵有深度有思想,行内公认的好片,但因为观众看不懂,因此电影叫好却不叫座。同样是香港的另一位王大导演,拍的电影多是庸俗恶搞的喜剧电影,屎尿屁齐全,但人家能博得广大观众的一笑,票房很高啊,虽不叫好,可是叫座啊。能做到叫好又叫座固然是最好,但能做到叫好又叫座的精品毕竟占比不多。</h3><h3><br></h3><h3>摄影作品也一样,我们有“叫好”的照片——有能力在正规摄影比赛中获奖的好照片,也有“叫座”的照片——虽然拿不了奖但能够博得高点击高点赞的超人气照片。<b>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要用“叫好”的照片去投比赛、参影展,用“叫座”的照片去上网挣人气</b>。如果拿“叫好不叫座”的照片放上网挣人气,那无疑是找死。这就是有些国家级摄影家网上开博却折戟沉沙的原因,不是说他们的照片不好,甚至有些还是国赛、省赛的获奖精品,质量是过硬的,但却因为摸不准大多数网民的口味,导致“叫好”的作品往往在网上“不叫座”。不要用“我开头条开美篇开百度只是为了自娱自乐,不是为了出名”来矫情,真是那样的话你发朋友圈就足够自娱自乐了,何必开自媒体?同理,如果拿“叫座不叫好”的照片去投比赛、参影展,也是自讨没趣。有些摄影自媒体网红自恃在网上点击百万点赞无数,就以为自己的照片能在正规摄影比赛(县级以上文联旗下的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比赛)斩获殊荣,也是太过天真。因为网红级的照片一般够唯美即可吸引绝大多数网民的眼球,美女、美景挂帅,无往而不利。可是到了正规的摄影比赛特别是国赛、省赛、国展、省展,这类靠美靠甜靠出位博眼球的照片就未必能脱颖而出了。视觉效果美的作品不一定能够获奖,获奖的作品未必就是视觉效果美的。</h3><h3><br></h3><h3>当然也有很多“叫好又叫座”的摄影师,他们都是深谙图片分类之道的高手,绝对不会无的放矢地乱投乱发。</h3> <h3><b>二、引入营销学、管理学的思维来精确管理你的图片库</b></h3> <h3><b>1、营销学对图片分类管理的启示</b></h3><h3><br></h3><h3>市场营销就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过程,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市场营销学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通俗地说,营销学的关键就是要搞清楚谁是你的客户(Who)?你的客户要什么(What)?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How)?任何时候,把自己看作是销售经理,把自己的不同产品(照片)分好类,按照不同客户的需求向其推销相应类型的产品(照片)。</h3><h3><br></h3><h3><b>在投稿摄影比赛的时候,谁是我们的客户?评委啊!主办方啊!</b>我们<b>首先</b>要了解这个比赛的主题和目的是什么。比如说这是一个西樵山主题的摄影比赛,你首选投什么片子?这时候的客户就是西樵山景区的管理方,他们想要什么片子?当然是反映西樵山美丽风光的,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去游玩的照片了。如果这时候你将眼光锁定在西樵山上某一个小局部,甚至是不能反映出是在西樵山拍出来的照片,那么就算你用光多么美妙、内容多么深刻、思想多么有深度,恐怕要获大奖也很难吧。因为你背离了客户的需求。<b>其次</b>是了解评委是谁,他们的作品风格、评审喜好是什么。大多数正规摄影比赛特别是国赛、省赛都会邀请行业里的名家担任评委,这些名家的作品在网上不难找到的。你投其所好地挑选照片,站在评委的角度挑选照片,效果肯定比你按照自己喜好去选片要好。因为你不是评委,这场“游戏”里面你只是销售方,评委才是客户,你就算有百万粉丝这个时候全部都只是打酱油的路人甲。</h3><h3><br></h3><h3><b>在从事商业摄影的时候,谁是我们的客户?就是给钱你的人啊!</b>不少摄影师在从事商业摄影的时候还摆脱不了艺术家的思维,事事以自己的标准去拍照片,将原本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拍摄变成以摄影师个人喜好为导向,这样操作很大可能就没有回头客了——除非你的客户对你足够信任或者客户本身是个没有主见的人。<b>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你要收起艺术家的自负,虚心聆听客户的需求,适时提出自己专业意见供客户参考,当自己的观点和客户相左时,以客户的需求为准</b>。因为你这时是在搞商业摄影不是搞个人创作,话事权在你的客户手中,抢夺话事权没有意义。我经历过一个实际案例:我所在的单位要拍一组用于宣传的照片,也聘请了一位在省市都有名的摄影家来亲自操刀拍摄。也许是那位摄影家太有个人主见了,他觉得我们单位的宣传照就应该用低影调来显得更酷。可是我们单位的大领导却喜欢明亮的照片风格。结果摄影家坚持出了一组很棒很精美还有艺术感的低影调照片,然后呢?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h3><h3><br></h3><h3><b>在发布网上平台的时候,谁是我们的客户?网民啊!最广大的网民啊!</b>为什么那么多资深的“国”字号摄影家开办自媒体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原因是他们用了打比赛、办影展的思路去触网,他们的作品感动了评委却感动不了网民。用点高逼格的术语来说,艺术也分为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受众不同。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是说广大网民的艺术水平不够高,而是用电脑用手机上网浏览信息的未必都是专业的摄影家。我们知道,很多照片并不是能够一眼看穿的,特别是有隐喻性、启发性、联想性的摄影作品,要透过表面的影像去体会出作品要表达的第二层、第三层甚至更多层次的信息。互联网是个快餐文化的荟萃地,能静下心来给你品味第二层、第三层甚至更多层次信息的人不多,大多数读图者看照片的第一眼已经决定了去留。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摄影自媒体、博客中,唯美类、糖水片(“糖水片”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是一个类型照片的称呼而已)、故事片的人气是比较高,童颜巨乳随时完爆沧桑人文,唯美风光随地碾压新闻纪实,专业摄影家协会网站上挂的获奖作品、推荐作品的阅读量和互动量未必能比一个普通的、发糖水片的自媒体要多。“叫好”的作品未必“叫座”,这个现象不是由照片本身的质量决定的,而是由客户(大多数网民)的喜好来决定。不要怪“众人皆醉”,只是你没搞清自己的客户是谁罢了。</h3> <h3><b>2、管理学对图片分类管理的启示</b></h3><h3><br></h3><h3>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对自己的图片库进行科学、精准的管理,不仅能将照片的价值最大化,还有利于你长期保存自己的照片。</h3><h3><br></h3><h3>“我的硬盘坏了,照片全没了……”(一副哭丧脸)</h3><h3><br></h3><h3>“那幅获奖的照片我也拍到了,都怪我不记得自己曾经拍过了……”(一脸地惋惜和不服气)</h3><h3><br></h3><h3>“平时拍了很多照片,到了要用时就不知道怎么找出来…… ”(一脸的懵逼)</h3><h3><br></h3><h3>以上的情况谁是罪魁祸首?我们自己啊!既然摄影对我们来说是如此重要,既然照片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珍贵,为什么平时不好好管理?就算现在有硬盘数据急救工具,但恢复率也不保证是100%的啊!为了避免出现以上吐血的情况,胡老师结合管理学给大家支几招:</h3><h3><br></h3><h3><b>一是相机照片不过夜</b>。拍片回来后,无论多晚多累也要先把相机存储卡里的照片拷贝出来。不要老想着明天的事明天干,Mr. Going to do(“明天再做”先生)是做不成事的。在热情最大的时候你都不做,过了几天热情褪去后你还会做?宁愿打开电脑边拷贝边睡觉,也要争取相机的照片不过夜。</h3><h3><br></h3><h3><b>二是做好照片的原始分类</b>。胡老师习惯用“时间+地点+事件”的方式命名照片文件夹,如“20190317广州芳华艺术人像”、“20190318佛山华安社区扫街”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文件夹按照时间前缀排列得整整有条,找照片时既可以按照拍照的时间去找、又可以搜索关键字迅速定位。</h3><h3><br></h3><h3><b>三是争取拍一组修一组</b>。有部分影友是拍片积极,修片消极。按照胡老师的经验,创作前要策划、设计好,创作时要认真、多角度、多视觉地拍好,回来后要趁着创作时的记忆还没有减退尽早修片,这样出来的片子才能最大化地实现你拍这组照片的初心。原始照片一放几个月,再修图的时候可能已经忘记当初的灵感了,最起码一些细节很容易忘记。而往往“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当下雷同照片很多的年代。<b>修图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技巧</b>:在完成修图后,记得将成品“另存为”一个新文件,并在原来的照片名前加“1”字。比如我的尼康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名称默认是“DSC5632.NEF”,那么我会在完成修图后将文件另存为“1DSC5632.jpg”。这样做的好处是照片在电脑上排序时会自动把修图后的成品和原始照片分开,寻找成品时会更加直观、快捷。而我自己还习惯把用于发自媒体的照片前面加“1”,用于打比赛、参加影展的高精度照片前面加“2”,这样我挑选和使用照片时就更加便捷了。</h3><h3><br></h3><h3><b>四是做好照片的二次分类</b>。完成了初始分类和修图后,胡老师还会做照片成品的二次分类,又称为“精华分类”或“专题分类”。随着你拍的照片越来越多,几个甚至十几个硬盘,到了比赛投稿的时候,你还有耐心从十几个硬盘的几千个文件夹里挑选照片?因此,我会做照片的二次分类。照片的二次分类一般我会在电脑的硬盘或者一个专门的移动硬盘上进行,这个“二次分类盘”只存精华照片——就是已经获过奖或者自己认为有获奖潜力的好作品。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平时的提前筛选减少了真正投稿时的选片压力,在相对小的精选范围里快速挑选出自己的参赛作品。</h3><h3><br></h3><h3><b>五是做好照片的异地备份</b>。根据多年的经验,硬盘是信不过的,特别是传统的机械硬盘。机械硬盘的磁道特别容易损坏,固态硬盘会好一点但价格太贵。因此,做好照片的异地备份是很有必要的。异地备份的意思不是同一个硬盘的不同分区里拷贝一套,而是要用另一个介质(硬盘、优盘、光盘、云备份皆可)去备份你的照片。一旦其中一个损坏了起码有另一个在。<b>我是比较喜欢用“硬盘+光盘”的方式来备份的,因为在良好的存储环境下,光盘的寿命是最长的且不易损坏数据</b>。目前的光盘中,我首选蓝光盘(Blu-ray Disc,简称BD),因为它在光盘中是容量最大的,每个蓝光盘可以存储25至27G的数据,是DVD、VCD无法比拟的。云备份不是不好,把存储数据的风险转嫁给服务器提供方也是个好办法,但放上别人家服务器的数据你就要有被盗用被剽窃的风险意识。网站登录密码外泄的事故也是屡见不鲜的,最大型最主流的网站也试过……</h3> <h3>在摄影基本功扎实后,我们都能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如果能够做到精确的图片分类,那么你的照片就会物尽其用、用得其所,要叫好时能叫好,要叫座时能叫座。</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b>作者简介</b></h3><h3><br></h3><h3>胡锦辉,“一带一路”文化名家,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佛山市摄影家协会监事,佛山市青年联合会第10届委员,美篇签约作者(加V认证),新浪微博大V图片作者,今日头条图片类核心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加V认证)。</h3><h3><br></h3><h3>我的摄影感言:走天下路以观自然之美,问草根情以察人文之美,留倩影照以品青春之美,行风雅事以育心灵之美。人生如旅途,处处是风景!</h3><h3><br></h3><h3>我的美篇号:胡锦辉摄影</h3><h3>我的头条号:胡锦辉摄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