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春暖花开,出门散心。浙江绍兴游玩一天半,留下此记以兹纪念。</h1> <h1><b>1 世茂假日酒店</b></h1> <h1>▲ 在携程上预订的下塌之处名为世茂假日酒店。总的感觉中档偏上一点,酒店设施中规中矩略显陈旧,停车也不算太方便,性价比一般。但它地理位置好,服务不错,所有的员工均很有礼貌,有一种上档次的感觉。</h1> <h1>▲ 房间里床头柜上的这个电子闹钟不错。亮度有三档可调,夜间不刺眼。还提供了两个USB接口供手机充电用。</h1> <h1>▲ 给人留下较深刻印象的是第二天一早的自助早餐。早餐虽品种不算太多但口味还行,服务生的接待也周到。照片中的这个叫“菜泡饭”,是本餐厅的特色。就是用锅巴+菜+鸡汤,挺美味的,连喝了两碗。</h1> <h1><b>2 西施山遗址</b></h1> <h1>▲ 酒店门前的马路对面就是西施山遗址公园。西施山又名土城山,亦称美人宫,传为西施习步之处。这里曾发掘有古代青铜犁、锄、镢、镰等农具,还有原始青瓷、印纹硬陶和黑皮灰陶碎片等等。因此这里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h1> <h1>▲ 所谓西施山遗址,实际上就是个街心花园,一群高楼大厦环抱中的一片绿地,只是由于出土过一些古代文物而出名,这个地块也得以保留。绿化中部有一座类似北京四合院式的建筑物,大院子的中间立有一座西施的汉白玉雕象。</h1> <h1>▲ 西施与出土的那些文物有没有关联,这个不得而知。看着古装西施站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中间,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h1> <h1><b>3 鲁迅故里</b></h1> <h1>▲ 到了绍兴,不得不到鲁迅先生的故里来看一看。这个地方实际上已经被修缮过不知道多少次,与我们小时候读过的课文内容有天壤之别,整个故里已被改造成一个江南古镇的形式。</h1> <h1>▲ 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门前留影。墙上的字是郭沫若所题,这个还真有点讽刺的味道。鲁迅老人家天上有知,他那两根浓眉会不会竖起来?</h1> <h1>▲ 鲁迅,称其为民族魂并不为过。</h1> <h1>▲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h1> <h1>▲ 我们小时候背过的著名诗句,自嘲。</h1> <h1>▲ 那时的“小伙伴”。</h1> <h1>▲ 鲁迅住过的房间。</h1> <h1>▲ 鲁迅就是吃这里做的饭长大的。</h1> <h1>▲ 鲁迅儿时念私塾的地方。</h1> <h1>▲ 百草园,鲁迅儿时与小伙伴们玩耍的乐园。按鲁迅笔下的描述,这里就是一个荒芜的、长满杂草的菜园,根本就不是照片中的这个样子。</h1> <h1>▲ 上面两张是在周家大宅院里随手拍的小景。周家那时就算是土豪,宅院里也不可能有这种景,参观者心知肚明。</h1> <h1>▲ 等参观完出来天已黑,门外却是一片光明。</h1> <h1>▲ 肚子饿了,在街上找地方吃饭。菜谱上点了一个特色菜名为“绍三鲜”,没想到上来这么一大盆。不过口味还可以。</h1> <h1><b>4 兰亭</b></h1> <h1>▲ 喜欢中国书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熟悉王羲之的人都知道绍兴的兰亭。这里距绍兴城区约16公里。因限速,行车时间约半小时。</h1> <h1>▲ “鹅池”石碑是这里最有名气的地方。王羲之非常喜欢鹅,在旁边的池子里养了一大群鹅。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也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相传这块碑上的“鹅”字是王羲之的真迹,“池”字则是王献之后补上的。父子两位书法家在同一块碑上各题一字,世上少有。仔细看,两字的风格确实有细微的差别。</h1> <h1>▲ 看见照片右上角的那些缸了吗?在王羲之的严格训练下,王献之写完18缸墨水才练就这身功夫。</h1> <h1>▲ 这位幼儿园的小朋友还只会写几个阿拉伯数字,也想练一练。</h1> <h1>▲ 亭子里这块碑名为“兰亭”碑。</h1> <h1>▲ 清康熙帝的手迹。</h1> <h1>▲ 好好一块碑,文革中遭了秧,真可惜。</h1> <h1>▲ 这是御碑亭,里面的石碑正面是康熙所题,反面是乾隆所写。祖孙皇帝手迹同处一碑,世所罕见。</h1> <h1>▲ 两张照片比比看,谁的字更好?</h1> <h1>▲ 历代书法家都喜欢到这里来临摹题字,留下无数作品。称为碑林,实不为过。</h1> <h1>▲ 《兰亭序》,是所有书法家最喜欢临摹的作品。我学识浅,无法解释《兰亭序》全文的含义。只能记下《兰亭序》由“永和九年……”开头,以“……有感于斯文”结尾,洋洋洒洒390个字。上面照片是无数作品中的一幅。</h1> <h1>▲ 景区中的小景随手拍。</h1> <h1>▲ 上面几张是用我的华为最低端的千元机拍摄的各种花卉近景。</h1> <h1><b>5 东湖</b></h1> <h1>▲ 下午去绍兴东湖景区。这是一个很老的中型景区,其平面图整体呈一狭长的条状,长度约900余米。一边是河,另一边是山。据称这是自汉代以来人工开凿取石而成,山体临水的一面几乎笔直,显露出无植被的花岗岩,颇为壮观。上海松江的那些深坑无论从施工规模还是从施工手段上来说,均无法与之相比。</h1> <h1>▲ 悬崖峭壁,小桥流水。春风拂柳,情趣盎然。</h1> <h1>▲ 绍兴特有的乌篷船,一船双桨一个人划。一支桨用手,另一支桨用脚。</h1> <h1>▲ 旁边有人说这是“手动挡”,驾驶时需要四肢并用才行。</h1> <h1>▲ 与水交界处的山体直上直下,并有很多天然的凹进,有些还与隔壁相连通。乌篷船有时要钻进去,掉个头再出来,不能有磕碰。这比考驾照的难度还大。</h1> <h1>▲ 绍兴人结婚有时还时兴这个,到这里来得瑟一番。</h1> <h1>▲ 船舱里还坐着一位穿古装的,据说是媒婆。</h1> <h1>▲ 景区里这座山名为“箬篑山”(箬篑,ruò kuì,竹筐的意思)。山不高但上下山的路很陡,不太好走。山顶反倒相对平坦,有一大片茶林。照片是在下山的半山腰处拍的,白墙以外的河流和建筑与景区无关。</h1> <h1> 此次绍兴游,连吃住带玩乐,加上路程共计30个小时。一路顺利,心情愉快。</h1><h3><br></h3><h3><br></h3><h3>2019-3-18</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