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平民,如果你敢当面说他是小人,他肯定和你拼命。再没有比 “小人”这个词更能贬损一个人的了,人们都以做君子为荣,做小人为耻。虽然大部分人是普通人,但是普通人大都是以君子人格为理想的。</p><p class="ql-block"> 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心胸宽广、开阔、容忍的人是君子,经常为小事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人是小人;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不敬畏,轻佻地对待地位高、德行高的人,轻侮圣人的言教。</p> <p class="ql-block">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君子法上天刚健、运转不息之象,从而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永不停止;君子学大地之成稳厚重,以博大的胸怀,承载和滋养生生不息的万物。</p><p class="ql-block"> 周敦颐在《爱莲说》里有这样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这种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就是君子的人格。</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是把做人放在第一位。君子人格是理想人格,做人就是要做君子。</p><p class="ql-block"> 学做人是读书的目的,所谓“知书达理”的意思,就是读书为的是能够明白做人的道理。学做人也是读书的前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意思是说,做一名学生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文化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是要有才能的。但是他的前提还是做人,修身和齐家都是指做人的问题。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很多关于才与德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意思是说,耳聪目明刚毅果敢叫做才能,品行正直中庸平和叫做德行;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和资本;德行,是才能的前题和统帅。所以,才能德行全备的人称之为“圣人”,才能德行全无的人称之为“愚人”;德行胜于才能的人称之为“君子”,才能胜于德行的人称之为“小人”。</p> <h3> 君子是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道德修养的方法和渠道有很多,比如:躬行仁义、保养“浩然之气”、静心积善、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等,但是慎独是最为重要的的渠道。</h3><h3> 简单来说, 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到、不知道自己时,自己要倍加谨慎,约束让自己的言行要符合道德和理性。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意是说:做人的基本法则是一刻也不能离弃的,离弃了,人就会走向堕落,社会将失去正义和秩序。一个人独处和独自行事的时候是很多的。在无人看见的、无人听到的时候,一个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此时,人的欲望缺乏了约束,人的品行没有了监督,该怎么办呢?只能靠自己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就克制了。不然,一个人就会成为小人,难以成君子。所以,高尚的人,有修养的人一定要做到慎独。</h3> <h3> 人都有良心,所以人都有自尊。有良心但做不到慎独,背地里干了不道德的事时,为了自尊却使自己活的更没有尊严。因为,为了自己的丑行不被暴露,他宁肯伤害自己亲人和朋友的感情,使自己的一罪变为十罪,反而得不到他所要的尊重。为了遮掩自己的一个谎言,他宁肯用十个、百个谎言来圆谎,结果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满嘴谎言的人,离诚信越来越远。</h3><h3> 可见,慎独多么重要!可贵的是我们没有失去良心,我们懂得反思和检讨。追求君子人格,需要不断修养,时时努力,而做到慎独是最为重要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