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惊蛰,古称“启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也是春耕的开始。韦应物有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h1><h1> 早上,出门晨跑的时候天还黑着,微风迎面吹来,寒气尽消,有了丝丝暖意,路灯的光不再清冷凛冽,在暖风里变得柔和起来。忽然觉得“晓”是一个很神奇的字。它可能像蝉翼那般脆薄,被光轻轻一顶就破了,如“破晓”;它也可能像丝绸般柔滑,略微有风就轻轻拂动,如“拂晓”。你看,天际边露出了淡淡的白,鱼肚一般,光亮顶着朦胧的盖头,探出头来张望,黑暗中的剪影清晰起来,显出了原本的模样。一座城市在晨曦中渐渐苏醒。</h1> <h1> 惊蛰,虽然是一个节气,但也蕴含着人生哲理,即当“蛰”则伏,当“惊”便起。时机未到,学会“蛰伏”;时势一到,惊而“奋起”。在漫长的冬季里,万物都在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奋起的时机。 </h1><h1> </h1> <h1> 花草树木对温度是最敏感的,高一度,繁花挂满枝头,低一度,黄叶飘落大地;升一度,春风习习化细雨,降一度,露雪雾霜封四野。天气可能骗人,让你一天感受四季,但季节从不辜负,从立春到大寒,不多也不少,不快也不慢。这几天,河边的柳路边的花,相继被春风唤醒,一睁开眼,马上就用积攒了一个冬天的力气拉开架势努力生长。早上花苞初成,傍晚暗香浮动;今天才见小牙,明天就成嫩叶。不经意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派盎然生机。</h1><h1> 天渐渐亮起来,身边来往的车辆越来越多,要么是赶早到校的学生,要么是劳碌的人儿。晨练的身影也不时出现在路边、广场。</h1><h1> 其实人对季节也是有感应的,比如我在整个冬天的蛰伏期间,每天早上被闹钟吵醒,睡不着、不想起,饿了一夜的肚子装满了起床气,走在上班的路上,还忿忿不平,直到繁忙的工作占据大脑。晚上吃过晚饭看着电视就睡意汹涌,等躺在柔软的被窝里,不等关灯,眼睛已经困涩不堪,不过还能看见周公在远远的地方招手。</h1><p class="ql-block"><br></p> <h1> 然而到了惊蛰前后,当天色钻进窗帘的缝隙,窗外小鸟轻轻呢喃一声,大脑瞬间就清醒了,体内升腾起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撑起还没有完全苏醒的身体,足以抵消床与被窝的引力,还可以满怀愉悦的心情迈开晨跑的第一步。</h1><p class="ql-block"><br></p> <h1> 惊蛰已过,无限美好的时节将依次来临,清风徐来,花自盛开。我们只管张开双臂去迎接所有,就会得到满盈盈的收获,然后变成回忆,书写在生命的年轮里……</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