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自从喜欢上徒步和骑行等户外运动,每到周末都会与驴友相约穿行于琼岛大地的山山水水之间,体验与大自然零距离的亲近。几年下来走过的、遇见的美景虽多,但感觉最喜欢、最有特色、最值得深度游走的还属海口市近郊羊山地区的火山古村落。</h3><h3> 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在琼北地区曾有过多次火山喷发的活动记录,在方圆百里的土地上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火山100余座,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火山群。其中最大的就是形似马鞍而得名的马鞍岭,海拔222.2米,是琼北地区制高点。一万多年前的那场火山爆发,给海南琼北地区留下了广阔的火山遗迹和火山岩熔土壤,焦黑或暗红的火山石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晒,滋养着漫山的灌木野藤及以此为食的黑山羊,这里家家户户圈养“瓮羊”,民间逢年过节、办喜事都有宰羊祭祖迎宾的风俗,因羊多肉香远近闻名,故被称为羊山地区。</h3><h3> 羊山地区虽然与海口市中心城区只有十多公里距离,但是在这里你看到的却是与现代文明截然不同的、最为原始的景观:千百年来,在此生活的人们,选择随地可取的火山岩石为材料,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不断地创造出包括耕作文化、火山石器文化、玄武岩建造古村落文化等在内的火山文明。其中,火山石古村落文化更是国内绝无仅有的,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石垒的篱笆、石铺的村道、石筑的堂屋、石制的工具……总之,这里全都是石头的世界,已形成海口市一道独特的地质和人文景观。</h3><h3>近年来,随着城郊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火山村里的石屋日渐减少,是喜还是忧各有说法,但是火山村及石屋越来越少却是不争的事实。每一个古村落就是一段历史,每一间古石屋都有一个故事,为了能多留下这些古村落的记忆,我从现在开始用骑行拍摄的方式,逐一深入每一个有特色的火山村落,用图文的形式把它们展见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南的古文化,了解海南这段厚重的古文明。</h3><h3> 据了解,以石山镇为中心方圆百里的羊山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火山村落约2000个,下面就以行政村为单位,逐一揭开那些尘封的历史记忆……</h3><h3> 遵谭镇</h3><h3> 遵谭镇位于海口市中南部,距市中心30公里。遵谭镇原属琼山市(县)管辖。1961年成立遵谭人民公社, 1987年3月改称遵谭镇,2003年1月,海口市与琼山市合并,遵谭镇划归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地处羊山地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博丫岭海拔95米。东连龙泉镇、新坡镇,西、南与秀英区东山镇接壤,西北接秀英区永兴镇。遵谭镇下辖遵谭、东谭、新谭、咸东、咸谅、群力、龙合等7个村委会,有87个自然村。</h3> <h3> 咸谅村委会位于遵谭镇的北部,东与咸东村委会相邻,南与遵谭村委会相依,西与新谭村委会连接,北与永兴镇罗京村委会接壤,距镇政府8公里,因驻咸谅墟而得名咸谅村。村委会下辖8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分别是儒栋村、儒盈村、儒老村、儒文村、昌用村、儒钟村、永昌村。<br></h3> <h3> 咸谅墟,咸谅村委会的所在地,距遵谭镇政府8公里。墟镇上基本上都是现代的建筑,只有零星的老石屋分散残存在各个时期的近代建筑中。</h3> <h3>观音庙</h3> <h3>关帝庙</h3> <h3> 儒钟村,位于咸谅墟东北边,与咸谅墟基本连成一体。这是儒钟村的古村门,较其它火山村的古村门高大了许多,而且村门的造型也不是常见的n字型,较为少见。大门的正面中央刻有 “儒钟里”三字,背面刻有“勤俭孝友”四字。 </h3> <h3> 儒钟村的古村部分基本保存着,村里现存十多间石屋,基本上是当年规划建设的模样,全村老房屋纵横成线,整体规划整齐有序,现绝大多数都已无人居住,部分保存较为完好,少部分损坏严重。</h3> <h3> 永昌村,位于儒钟村北边约300米处,为革命老区村庄。这是位于村庄东边的古村门,正面刻有“永昌蕃衍”四字,背面刻有“康乐和亲”四字。</h3> <h3> 入村道路旁边的土地神</h3> <h3> 村里的建筑规划与儒钟村不同,老石屋分为数个独立的院落,每个院落都有各自的围墙,绝大多数老石屋保存的都很好。<br></h3> <h3>这是一村民祖屋中发现的一块嘉庆年间的牌匾,其背后的故事有待查证。</h3> <h3> 昌用村,位于咸谅墟南边约1公里处,是咸谅村委会8个村庄中7个村庄已连成一片,唯有昌用村单独散落在外围。</h3> <h3>村庄很小,现存留的古石屋仅有几间,且较为分散,古村当年的面貌难于寻觅,只能从现存的古屋中探寻远去的记忆。</h3> <h3> 儒文村,位于咸谅墟东南边,与咸谅墟已连为一体。儒文村是一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历代先祖崇尚儒家文化,尊师重教,历代皆有及第出仕者,自古以来有“官村”之称。村门上的联语也彰显村庄的文化底蕴:</h3><h3> 儒教传家英才荟萃千秋久</h3><h3> 文学继世群星璀璨万代长</h3><h3><br></h3> <h3> 儒文村均为王姓,现有一百多户村民,入村始祖环公,乡进士授万州通议大夫,宋景定四年自福建福州府王家携眷来琼赴任,任满年老,举步艰难,难归故里。初宿海口之年,移高土五年,后到遵郡(今遵谭)创立日王村(儒文村)定居。</h3> <h3>步入村门,进入眼帘的是村广场,广场中有舞台、球场、大宗祠、小宗祠、神庙、古亭等建筑物。小宗祠前槟榔林中有个高2米多的“塔”,上面有“敬字亭”的字样,这是清代之建筑。小宗祠里除挂着“进士”牌外,还有一块“槐树长险”匾,匾右有“万古流芳”“道光已亥仲秋”的字样。</h3> <h3> 村中有间称“门屋”,又称“众门屋”是清代建筑的,墙是大石板筑的从未变动,屋顶已重修。“门屋”内挂着“大夫第”牌匾,据说原来的比现在的还要大、好,凡80岁以上的老人都见过原来的牌匾,但“匾”的字是谁题谁书的没有记载。从现代的理解来看,村中住的人必定有一定的官职。</h3> <h3> 村庄地势西高东低,古村部分以瓦房为主,正屋有60多间,所有的正屋都是坐西向东,其中20来间是清代以上保存下来的。这些房都是用菠萝蜜格造作,大石板筑建,大部分的庭院及巷子也是用大石板铺,只是近年来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许多巷道都被水泥硬化了。</h3> <h3>民国时期,此门出了三位将军(1中将2少将),在此就不详述了。</h3> <h3> 儒老村,位于咸谅墟东侧,208乡道的北侧,与周边的村庄基本连为一体。这是村庄的古村门,较为矮小。</h3> <h3> 这是村里的公庙——正顺庙,庙前联语:</h3><h3> 儒镜德耀千秋盛</h3><h3> 老主灵光万代昌</h3> <h3>村前的广场</h3> <h3> 村庄的古村部分具有羊山古村落的特点,整体规划纵横有序,目前还保存有20多间老石屋,绝大多数还有人在居住,房屋保存较为完好。</h3> <h3> 儒盈村,位于儒文村东边,208乡道南侧,为革命老区村庄。</h3> <h3>村庄古村部分整体规划十分有序,有多个出入口,过半数的老屋都经过了整修改造,保持原有风貌的建筑已不多,且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h3> <h3>为数不多保持当年风貌的石屋</h3> <h3>儒栋村,位于儒老村东边,208乡道北侧,与儒盈村隔路南北相望。</h3> <h3>重新修建的境主庙</h3> <h3>古村部分位于村庄西边,现存石屋十多间,绝大多数无人居住,除村头的保存较好外,其余的损坏严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