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春看百花秋赏月,夏有凉风冬观雪。身边若无烦心事,正是出游好时节。</h3><h3>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自然风光美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国内获此殊荣的只有四处景点,另外三家是黄山、泰山、峨眉山,都是国级顶级风景名胜旅游5A景区。武夷山能戴上这顶帽子自然有其过人之处。</h3><h3> 我去年其实巳来过一次武夷山,一年不到又旧地重游主要是因为第一次不熟悉情况,导游带着在外围的齐云峰景区爬了一次山,真正的核心景区都没进去,想想真的觉得遗憾。新的一年春天来临,与好友相约决定再游一次,双遗产之地当然应该好好看看哟。</h3><h3> 整个武夷山脉方圆一千平方公里,横跨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福建武夷山名胜风景区的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壁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美誉。景区有很多个出入口,景区内还通公交车,围着核心景区就建了南入口、北入口、西入口,要凭票入内,供旅客选择去就近小景区游玩,另外小景区门口再建二道门验票,以阻拒没买票从其它入口入景区游玩的人。</h3><h3> 这是南入口的大门,从这里去天游峰、一线天等景区比较近。</h3> <h3> 这是在北入口的双遗产标志石碑前留影,去年也到过此处。可以比较一下一年来容貌的变化。从这个门进大红袍景区比较近。</h3> <h3> 这是从玉女峰路祟阳溪桥进去的入口,这里不收门票,离武夷宫比较近,有9路公交车可以进入。背景即为大王峰,可以上去,据说比较陡,最险处是钢梯九十度直上直下。</h3> <h3> 景区观光车运行示意图,南入口为景区主要入口,这里除有中巴型观光车外,还有小火车型观光车,只在南入口与天游峰之间运行。</h3> <h3> 我们今天首先去天游峰,早上一进门即发现小火车停在不远处,赶紧跑过来体验一番。其实只是小火车的外型,几辆车连挂一起电瓶驱动胶轮在地面跑。</h3> <h3> 下车后过五曲桥,走在天游峰进门的路上,路两旁古木浓荫,竹林青翠,还是清晨,除了我们一行人,就只有山中轻雾、竹林涛声相伴。此处竹林为所谓武夷方竹。</h3> <h3> 来到了天游峰二道门口。</h3><h3> 天游峰为福建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海拔408.8米,它独出群峰,云雾弥漫,山巅四周有诸名峰拱卫,三面有九曲溪环绕,武夷全景尽收眼底。</h3><h3> 人们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过武夷山。就冲着这么一句话,所以我今天再游武夷,所以我今天一大早就来到了这里。</h3> <h3> 进门后有左右两道上山,右侧石缝为回回洞,进入右道,回回洞亦称罗汉洞 ,为武夷山七十二名洞之一,位近罗汉岩之麓。纵穿洞穴,能回旋到达九曲溪第五曲之畔,为进入云窝的另一条穿洞幽径。左侧同样顺着道走即可到达云窝。</h3> <h3> 接笋峰西壁岩下,有因峰岩崩塌形成的大小岩洞10余处。每当冬春二季的早晚,从洞穴里常常会冒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峰石之间轻轻游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开来,舒卷自如,变幻莫测,故此地名为“云窝” 。</h3> <h3> 过问樵台,这个石门就是叔圭精舍旧址。门额上“叔圭精舍”四字清晰可见。叔圭、姓江名贽,北宋人,官举孝廉。这里原有一座考究的古建筑,是清初为纪念江贽而建造的,现仅存这道石门。</h3> <h3> 这块壁上刻有“伏虎”二字。题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庐的主人陈省。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陈省因与宰相张居正政见不一而受到排挤。皇上虽数赐,但他仍然辞职荣归入闽。深感怀才不遇,伏蛰武夷山中。适云窝有一岩石状如蹲虎,便勒石“伏虎”二字,意在他如一只蹲伏在武夷山中的老虎,企盼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再展宏图。这位陈大人在武夷山是与朱熹齐名的人物,到处都有他的题词,可能与他当年在这里大兴土木,呆的时间长有关。</h3> <h3> 磴山道穿石而过,窄窄的圆拱门为古人所凿,多少历代名士、文人墨客都曾经走行而入,今天我也站其中只感世事沧桑。</h3> <h3> 从伏虎岩前的石径登上,便可看到一道石门,门额上刻有“峥嵘深锁”四字。进石门,眼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就是素有产茶“甲于武夷”之称的茶洞。</h3> <h3> 茶洞又名玉华洞,据传原产茶叶极佳,故名。 </h3><h3> 茶洞并不是人们日常观念中的洞而只是相当于一个井底,从洞中放眼眺望接笋峰、隐屏峰、清隐岩、天游峰、仙掌峰,以及远在三曲的仙游岩,峭壁耸立的危崖,就象一堵堵高大的城墙,把它团团围住,唯一的通道,就是西边的一条岩罅。人在面积不过六七亩的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样,抬头仰视,仅见青天一围。</h3> <h3> 茶洞旁边小路往里走是仙浴潭,从天游峰奇峰跌落下来的雪花泉 就汇集在这里。天游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整座山峰就是一块独立、完整的巨石,从上到下连一条裂痕都没有,为世所罕见。用他们当地人的话说就是: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h3> <h3> 过茶洞后共有830级登山台阶,并且上了半山亭后比较陡。当然对我等有志爬遍天下名山的人来说,这点台阶其实不算什么,不过后来证明,尽管峰不算高,但照样爬得我大汗淋漓,气喘嘘嘘。山道的狭隘,坡度已近垂直,足蹬仅容前掌,脚跟是用不上劲的,完全是靠手来拉住索链,手脚并用,方能攀援。</h3> <h3> 对面山峰即为隐屏峰,因峰峦方正如屏,故名。峰西有一尖锐直上且半腰有横裂三痕的奇石即为接笋峰。隐屏蹬道极为险峻,号为“鸡胸”、“龙脊”,原为明代道士汪三宝、刘端阳所开凿。峰顶有玄元道院、清微道院遗址,还有仙凡界、仙奕亭、南溟靖诸胜,古代号为“隐屏真境”。</h3> <h3> 天游峰中途南侧观景点,台临崖畔,可俯眺九曲溪,崖沿围以栏杆。登台凭栏,则九曲溪如游龙夭矫,蟠绕山中,二曲的溪畔风光隐约可见,四曲之卧龙潭、五曲的平林滩、六曲之老鸦滩以及七曲至九曲的晶莹溪流,都可指顾而得。</h3> <h3> 半山亭位于正面攀登峰顶约400余级石阶处,原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为天游观建阳籍道士卢谦龙所创建,因凭亭仰望可观赏峰顶如细珠而下的雪花泉,故称为观瀑亭;回身俯视,则可观赏隐屏峰、接笋峰的峻险景象。</h3> <h3> 眼前那九曲溪如同一条墨玉,逶迤盘旋在群峰之间。群山无语,山风轻拂,湛蓝的天际,赭红的山体,还有那绿树簇拥。远处燕子峰,武夷山九十九岩之一。</h3> <h3> 接笋岩 武夷山九十九名岩之一,为接笋峰的一块断裂岩石,它紧紧依附于整个大峰体,岩顶尖锐如新笋,岩体腰部有两条横贯的裂痕,形如断笋而接续粘合。接笋峰也因之而得名。</h3> <h3> 天游峰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 ,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邀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h3> <h3> 天游观 位于天游峰顶,从茶洞口新辟的蹬道曲折攀援而上即可抵达。明正德年间,藩司蔡潮扩建道观屋宇。嘉靖五年(1526年),冲佑观道士詹本初重修,正殿也称三清殿,殿后为宣经楼,其右又有竹波楼,可俯瞰胡麻涧。观内多有名人题匾,观已久废,匾额无存。1983年,在原址重修仿古建筑一座,构体古朴、庄严,飞檐翘角,题匾为“遨游霄汉”,供奉开山祖师彭祖及其两个儿子彭武、彭夷的塑像。</h3> <h3> 天游峰顶因栏杆失修巳封闭,峰顶据说有个一览亭是到不了了,游人只能到天游观这里作为最高峰,有耿定力题"天游"石碑为证,了却我游武夷,登天游的心愿。</h3> <h3> 为赶时间,下山沿原路而下,途中与天游峰顶奔泻飞湍而下的雪花泉再合影一张。只见一条溪流,像瀑布一般飞流而下,撞到岩石上的水珠四处飞溅,宛若天仙手中的白色绸缎飘舞在岩石上,又似雪花洋洋洒洒,从天而降,人们称这股泉水为“雪花泉”,</h3> <h3> 回程路过司马泉,伏虎洞底奔泻一股清泉。清泉源自天游峰东南麓石罅中迸出的涓涓岩溜,流经此岩之麓后汇成流泉,注入伏虎岩南壁下方的此处巨洞。陈省曾为明代兵部侍郎(尊称为少司马),隐居云窝时,多次来此赏玩。其门人、崇安县令梁遂将此泉命名为司马泉,并在洞口石壁上镌刻泉名。</h3> <h3> 晒布岩位于六曲溪北天游峰下,这是一座如刀切、似斧辟的巨大岩壁,直上直下,阔大平坦,高达400米,宽约200米,宛如一扇硕大的屏风,把武夷山风景区隔为溪南山北。由于流水长年冲刷的结果,岩壁上布满了数以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轨迹。每当西斜的阳光照到壁上,更见得条缕分明;俯视溪中,但见影浸水底,随波晃漾,恍如无数条游动着的黑蛇白蛇,从溪底直往上窜。逢到雨天,雨水从岩顶顺着直溜溜的轨迹飞泻直下,仿佛素练悬天,万千银龙飞舞,堪称奇景,故名晒布岩。岩刻最大者为“壁立万仞”,这也是明万历年间陈省撰并书的。</h3> <h3> 溪边再与天游峰、隐屏峰合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丹霞地貌的绚丽色彩。再一次大饱眼福,又一回视觉盛宴。</h3> <h3> 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溪水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而且一眼就能看到底,还能看见水底彩色的鹅卵石,九曲溪是水不深,一米左右,鱼也不多,据说是因为水太冰的缘故吧。</h3> <h3> 六曲附近岩右有一石名老鸦石,横插溪中形成一个险滩,名为“老鸦滩”。</h3> <h3> 晒布岩旁的九曲溪,九曲流域面积有5平方公里,全长9.5公里,平均宽约7米。山技水转,水绕山行。九曲溪的两岸,奇峰怪石林立,争奇斗巧,日不暇接。河道弯弯曲曲,浅滩接着深潭,时而波平如镜,时而浪打飞舟。</h3> <h3> 朱熹园也称朱子文化博览园,占地2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内有重建的“武夷书院”、朱熹雕像等。其中武夷书院是朱熹园主体,书院由牌坊、三进殿及廊抚组成。武夷书院历经800多年历史沧桑,曾几度兴废。</h3> <h3> 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据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记载:武夷精舍是当时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人称"武夷之巨观"。</h3> <h3> 朱熹(1130-1200),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祖籍南宋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朱熹生于福建龙溪,十四岁丧父后,随母定居于福建崇安五里夫。死后,宁宗谥曰“文”,世称朱文公,理宗时追封为信国公,后世一般称朱熹为朱子。朱熹在他71年生涯中,有40余年时光是在闽北和武夷山渡过的。朱熹崛起于南宋,集北宋以来理学和孔学文化之大成,他以儒学为主体,融合佛、道理论,在武夷精舍聚众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出了大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把理学推向巅峰,尔后数百年在中国思想界占踞统治地位。<br></h3> <h3> 朱熹偕友同游九曲时曾写下《九曲棹歌》,共有10首,第一首为小引,其后每曲一首,写出了文化与自然相融的美感。1188年刻于九曲溪各曲之畔的岩壁,让九曲溪名扬四海。乘竹排飘在九曲溪里,峰回水转,如在画中,武夷山的秀丽山峰一一飘现在眼前。每转过一道湾,岩壁上都有摩崖石刻,古意悠悠。</h3> <h3> 回程中在五曲桥上留影,背景为巍然一石、突兀竞秀的更衣台。台下环绕着茂密的竹丛,那青碧一色的峰石,倚托在绿竹丛中,分外幽雅。相传为魏王子骞等仙人沐浴更衣之地,从此处飘然直上天柱峰,升天而去。</h3> <h3> 从五曲桥上看隐屏峰,换个角度外形又象个骆驼对着更衣台。</h3> <h3> 下午游览大红袍景区,从北入口进门。大红袍景区的名字源于景区内的大红袍母树,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状元,它生长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龙窠中,目前的大红袍母树仅剩几株,极为名贵。</h3><h3> </h3> <h3> 大红袍的生长地: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嶙峋的山峰,因九条龙居此而得名。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大红袍生长的地方海拔600多米,溪涧飞流,云雾缭绕。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养着它们,因而不用施肥它们也生长茂盛。谷地中、丹崖峭壁的上下,劲松苍翠,修竹扶陈,绿意葱葱。</h3> <h3> 进入大红袍景区后,路边郁郁葱葱的茶树,因山形地势种植,规整而又不缺乏错落,和丹山碧水相融合,独特而又不缺乏韵味。</h3> <h3> 在这片比较开阔地带,看这片平整巨大的岩壁上有许多的摩崖石刻,首先映入眼帘的这三个大字是什么字呢?对了,“晚甘侯”,知道它的意思吗?武夷岩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贵人时的一封信扎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待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指的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孙樵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武夷岩茶美称为“晚甘侯”。“晚甘”意为甘香浓馥,美味无穷之意,“侯”乃尊称。从此“晚甘侯”成为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h3> <h3> 这是武夷山的梯田,种的是岩茶。岩茶并不是说是从岩石上长出来的茶,而是石灰岩风化后形成了颗粒状的土。武夷山的山是地壳运动后海底上升形成,属于石灰岩,质脆容易风化,由于含有海底丰富营养物质,所以种出来的茶品质不一般。</h3> <h3> 这三片巨大的人工雕刻是指武夷岩茶采摘的标准叶形,俗称“两叶抱一芽”,旁边这块石碑上刻有武夷岩茶的一些名丛。在武夷山,茶树的命名很有讲究,如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有:不见天、半天腰等。以茶树形命名的有:醉海棠、一枝香。以茶树叶形命名的有:瓜子金、金柳条。岩茶的分类是根据品种、地域而定的。先有正岩茶、半岩茶、外山茶、溪洲茶之分,后有小种、奇种之分。还有按季节之分为春、夏、秋茶。现在大都以茶树来命名,采于什么茶树之茶,则叫什么茶。</h3> <h3> 石壁上有许多水滴,犹如断了线的珍珠,滑落溪涧。遇有阳光而形成彩虹,逢暴雨,则自成胜景为“珍珠瀑”。瀑下一溪涧便为九龙涧,溪水清澈,野鱼游动身影,颇为自在,“水至清,则无鱼”。武夷山水质清洌,鱼儿食物较少,鱼儿过了三五年才长一指宽。</h3> <h3> 晚甘亭小憩,晚甘晚甘,口有余香、舌有余甘之谓也.,有花香浓馥、美味无穷之意。这山沟中的岩茶物以稀为贵嘛,在母树旁的大红袍亭品一品,那可是要400元一壶喔,而在这晚甘亭中坐一坐,望着这满谷春色,一派生机,愉悦的心情可想而知,真正的领略到了这碧水烟霞中令人陶醉的武夷茶韵。</h3> <h3> 这几株茶树,由于它生长在岩壁下,太阳无法照射到,所以称为“不见天。”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几株也算是名丛了。</h3> <h3> 石乳洞天门,石乳为茶名,亦为武夷茶早年代名词,有“石乳留香”之说。据祖辈说,此石门修建于清代,为看管大红袍所用,现存石门为上世纪90年代初所立。</h3> <h3> 峡谷内行而上的石径两侧种植了许多品种的武夷岩茶,岩韵幽香阵阵扑鼻,颗颗茶树使人齿颊留香,舌尖微甜,一股股茶香慢慢从鼻孔沁到入咽喉,那甜美清纯的香味让人顿生大碗欲饮的感觉,行走中这里的一切都是赏心悦目的。</h3> <h3> 见证奇迹的时刻,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大红袍母株!总共有6棵,已经20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已经禁止采摘了,外砌石堰加以护卫,因而倍显珍贵。围堰分为三层:最高4株,第二层1株,底层1株。其侧岩壁有石刻“大红袍”三字,为民国时期崇安县长吴石仙所书,听导游介绍,实际上这种岩茶的茶叶,春天长新芽的时候,芽尖是红色的,远远望去就像披了一件大红袍,这才是大红袍的真正来历。</h3> <h3> 仰望着大红袍六颗母树,人们不禁肃然起敬。那养育了武夷山人民的母亲之树,是那么神奇又是那么平凡,平凡地混与其他茶树间,都无任何差异;但它所产出的茶叶,因其品质香气馥郁,鲜有兰花香并长久,祛病保健功能显著,产量低而极为珍贵,作为国家领导的馈赠佳品,有“半壁江山”佳话流传,更被誉为“乌龙之祖,国茶巅峰”美名。</h3> <h3> 记载大红包袍历史的望柱,大红袍之所以能够获得茶中之王的誉称,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首先,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随水流落的还有苔藓等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其次,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长,气温变化不大。自然条件是促成名茶的客观条件,而精湛的加工工艺和茶农平时的精心管理,以及茶师独特的采摘技术,使大红袍更具天然真味和岩骨花香。如此复杂而严格的操作规程,不知出自多少代茶师的经验积累。如此精细而又严密的技术要求反映了武夷山人民对稀有物种无限珍惜。</h3><h3> 江翁为自己能在有生之年而一睹真容而感到自豪。</h3> <h3> 今天游览一线天景区,为了避开人流,也是一清早即来到这里。一线天景区位于武夷山群峰南端之二曲溪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又称一字天。该处有一座巨岩,宛若城廓,名甫灵岩。岩倾斜而出,覆盖三个毗邻的山洞,其顶有裂隙100余丈,宽不及1米。探身洞中,仰观崖顶裂隙,可见天光一线奇景。</h3><h3> </h3> <h3> 又见武夷山的竹林,多片电影的取景地,,竹篁蔽日,枝叉交叠,风吟鸟鸣,环境清幽。小竹林内还缀有樟木、枫木等伴生树种,大者可数人合抱。竹木竞长,落叶铺地,柔如地毯,洁净无哗。</h3> <h3> 什么是一线天?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较为知名者有峨眉山,华山,黄山,江郎山,武夷山,九宫山,三清山等处的“一线天”美景;由于“一线天”景观奇特,已成为许多风景名胜的热门景点;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最常见的“一线天”大都出现在石灰岩地区,是一种特殊的侵蚀地貌;但也有“一线天”是由断层形成,与前者相比,其不同处在于它们两侧的岩石有上下左右的位移。</h3><h3> 据科学分析则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由于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会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于是,三洞并列,一线见天的自然景观就出现了。</h3> <h3> 武夷山一线天分为左、右一线天,这是在伏羲洞口,从这边进入是右一线天。入口是个大溶洞,可容纳两三百人。</h3> <h3> 武夷山的“一线天”是与其他地方的相比是与众不同的。我们沿着洞里一侧的石阶往上走,越往里走,光线越暗,路越窄,地也越滑,转了个弯,我们到了最窄的地方,这儿只有三十厘米宽,人人都要侧身通过,大胖子是绝对过不去的,如卡在了那里进退不得,后面人流不断涌来,后果不堪设想。</h3> <h3> 洞中的风洞口,从这里可以看到距灵岩洞100米有一座石岩,岩壁有好多个洞洞,好像是高楼的窗户,这就是所谓的神仙楼阁,又叫做楼阁岩</h3> <h3> 这个一线天并不是通常我们见过的两块大石头之间的一条缝,而是一块五十多米高的石头裂成了两半。不断往里走,阶梯越来越陡,越来越小,岩顶上的缝隙也逐渐减小,整个前进路线如同一路向上攀爬,仰观崖顶裂隙,可见天光一线的奇景,感觉非常刺激。<br></h3> <h3> 要进最窄处了,我应该信心满满不会卡在那里。扶着岩壁小心翼翼的往前走,岩石上有水渗出并沿着岩壁往下流,由于壁上凹凸不平的突出之处,有些水就直接滴在了游人头上。这一段完全应称为洞中一线天。据说洞中还有白蝙蝠和"蝠粪",好在相互作息时间不同而沒见到,但给人阴森森的感觉。</h3> <h3> 有一段漆黑一片,登了几十个台阶,空气沉闷得很,抬头一看,一线天出现了,仿佛一条白色的丝带犹如彩虹一般,显得非常美丽。</h3> <h3> 终于出来了,松了一口气,仔细想想那一节的体验还真的是独一无二,在里面高一脚低一脚的,侧身处前肚后臀都贴着湿淋淋的岩壁,想着这出去后外衣脏得也不能穿了,谁知出来一看完好如新,这岩壁早就让这些川流不息的游人衣服擦得干干净净了。</h3> <h3> 武夷山的一线天是我目前见到过的最窄最长最深最臭的一线天,一百多级台阶,一百多米的长度,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真的令人叹为观止,送给它“鬼斧神工之奇”的称号一点也不过。游人必须手脚并用才能通过,还生怕有人卡在那里那就麻烦大了,好在这是大清早游人还不多。</h3> <h3> 出了右一线天从山上下来的路也是蛮陡的,不过心情很喜悦。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个全国少见的名符其实的一线天。不过经历了这么个奇游,我觉得象别人所说在洞口设立个限腰围卡完全必要,如果真的有胖子卡住了,后面一长条人又多又急又缺氧,那不出问题才怪呢。</h3> <h3> 左一线天也得见识见识,从灵岩洞进入,这边缝明显宽敝很多,一直有光线照耀,没有黑漆漆的感觉。</h3> <h3> 中途也有一个对外的小风洞,左边游玩的人少多了,可以随心所欲拍照摆姿,不怕被人催,其实与別地的一线天比较左边也是不错的典型一线天,但没有右边那样的最窄刺激,当然体验上就略逊一筹了。</h3> <h3> 据说左一线天斜壁上爬的白蝙蝠最多,人们很惧怕这种动物,我一路上左瞧瞧又看看都没发现,应该是白天另外有歇息之处。这边也是一路上往上爬,边走边欣赏一线天的壮丽。</h3> <h3> 爬到半山腰出了一线天,出口有一个铁门,可能是怕有人乱走吧。出来也有一条下山道,特此坐在门口的树枝上留影,告别这令人难忘的武夷山一线天。</h3> <h3> 接着又坐车去了玉女峰观景点,进口有绿野仙踪步道石碑,这是武夷山特意为漫游者观赏山水修的梦幻小路,从一线天到虎啸岩,绿树成荫,十分浪漫。</h3> <h3> 进入玉女峰观景点的地下通道,玉女峰高耸不能攀爬,最佳观景点在二曲附近的溪边,玉女峰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状山之一,峰壁有两条垂直节理将柱状体分成高度递增的的三块削岩,宛如比肩俏立的玉女三姐妹。</h3> <h3> 玉女峰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峰体突兀挺拔数十丈。峰顶花卉参簇,恰似山花插鬓;岩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乘坐竹筏从水上望去,俨然是一位秀美绝伦的少女。“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这就是玉女峰风采神韵的真实写照。玉女峰与大王峰隔溪相望,像一对脉脉含情的恋人,铁板嶂横亘其间,好像故意从中作梗。</h3> <h3> 在二曲溪边看大王峰,这个大王峰在武夷山度假区入口一路上早早就能看到,特别抢眼。它巍然屹立,气势雄浑,十分与众不同。在二曲溪边看是将其作为玉女峰对应陪衬者,以成全古老传说中凄美的爱情故事。</h3> <h3> 美美的绿水丹峰。背景为铁板嶂,传说这位铁板鬼为讨好玉帝,插到玉女峰和大王峰中间,不让玉女峰靠向大王峰。玉帝看到这一情形,就把铁板鬼也点化成铁板嶂,横亘在玉女峰和大王峰之间。</h3> <h3> 玉女峰三块削岩间前者石壁突出,中间峰顶则古木苍翠,而最高的一块刚好面向大王峰,当地人戏称为:一姐大肚子,二妹爱插花、三妹爱大王。玉女峰素称无径可攀爬,但在峰壑半壁却留下了先人生活的遗迹;玉女峰也是武夷山最秀丽的山峰,是武夷山(甚至是福建省)的标志。</h3> <h3> 虽然大王峰和玉女峰被阻隔在山北溪南,不能相拥相抱,可是,灿若银河的九曲溪,在玉女峰前,缓慢了匆匆的步履,在这一对情侣前,流连回旋,留下一泓碧潭,碧潭清若明镜,倒映着大王峰、玉女峰的倩影。从此,玉女和大王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朝朝夕夕相聚在波平如镜的九曲溪面,永不分离。</h3> <p> 回到南入口的停车场,看到大石头上有江泽民的题词,在中央领导的关怀和鼓励下,我们国家的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将来一定还会迎来更大的发展。</p> <h3> 武夷山的鲜花盛开,春意盎然。青春尽管不在,但走遍天涯,江山如画的意境更能激发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没有进过夸夸群,自夸两句吧,嘻嘻。</h3> <h3> 武夷宫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宫院。初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5年)宋朝时扩建至三百多间,赐为“冲佑万年宫”,每年中秋在观中祭祀武夷君、皇太姥。现存有两口龙井和万年宫、三清殿。</h3> <h3> 武夷宫景区也是核心景区,位于大王峰脚下。由于时间问题,大王峰就没去爬了,只在山脚下宋街一带转了转。</h3> <h3> 可以远远地可以看到大王峰,大王峰在武夷宫西侧,峰顶古木参天,有天鉴池、投龙涧、仙鹤岩、升真观遗址。四面悬崖峭壁,仅南壁一条狭小的孔道,可供登临峰巅。那是一条直上直下的裂罅,宽仅尺许,中凿石级,可拾级盘旋而上。裂罅越高越窄,有的地方需侧身缩腹,手足并用而过。峰腰有张仙岩,相传是汉代张垓坐化之处。天鉴池,池水极清澈,虽旱不竭。池上流泉名“寒碧泉”。池侧为宋羽士林文能结庐处。从这里再升一梯,有升真观故址。从观左拾级而上,则为通天台,再往上登数十步,便到了大王峰顶。</h3> <h3> 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燹,后仅留下几间空房。现在巳演化成为了一处地名。在政府的主持下,武夷宫主殿又重新修复,庭院里的两株桂树,则是宋代遗存下来的,是800—900年的古树。</h3> <h3> 武夷春秋馆门前,这是近代修建的纪念馆,以彭祖开山、闽越文化、幔亭招宴、洞天福地、道南理窟、国宝茶王等12个最能体现武夷山历史人文文化的元素布展。</h3> <h3> 宋街,位于武夷山景区大王峰下武夷宫,是全长300米的仿宋古街,取南北向,有武夷宫、玉皇阁、彭祖山房、五铢钱庄、茶观、乡土寨、百家欢、岩顶香、仙姿馆、碧丹酒家等建筑,集茶文化、酒文化、旅游文化于一体。具有浓厚的宋代江南建筑风格。</h3> <h3> 宋街街景竹编馆,武夷山丰富的竹林资源,为传承和发展竹编工艺这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发展条件。武夷创意竹编从传统竹编发展而来,通过技艺革新,为竹编工艺注入新的文化内涵。竹编馆內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的竹编制品。</h3> <h3> 风云聚会,旅游团喝茶、点播看表演的地方。武夷山的茶文化那可是博大精深啊。</h3> <h3> 街边的透墙,借景生景,将自然的美景与人文的建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h3> <h3> 漂流纪念品展示,九曲漂流那可是武夷山的名片,漂完后上岸挑选一个竹筏模型刻上自己的名字也不失为留下一个小小的纪念。</h3> <h3> 彭祖庄园,酒旗倌风,古韵犹存。相传尧舜时期,彭祖率领族人来到崇安居住。这里原是蛮荒之地,当时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大家挖河堆山,疏浚洪水,创造了文明。他俩所挖的河道就是九曲溪。人们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此山称为“武夷山”,彭祖父子三人被视为开山祖师。</h3> <h3> 宋街中的西餐馆,门口的装逼、遇见等现代词语可以看出是以吸引中青年游客为主打。</h3> <h3> 宋街的主要建筑,武夷山博物馆系地方性综合类博物馆,馆藏丰富,尤以船棺、虹桥板、石器、青铜器、古陶瓷、书画等藏品为最,由3个展厅及相应配套设施组成。</h3> <h3> 街尾的古门楼,出门即到了一曲溪边,九曲竹筏漂流即由门外的码头上岸,然后引导游客到这条仿宋街走一走。</h3> <h3> 又回到武夷宫门楼前,这个地名就是以它为代表了。历史悠久的武夷山,古往今来群贤毕至,从李白到李商隐、陆游、范仲淹、柳永等等,更有朱子在此长期弘扬理学光芒,怀着深深的敬佩之情,我今天也到此一游了。</h3> <h3> 晚上观看水秀武夷演出,离演出时间还早,到剧场旁的祟阳溪边夜游一番,九曲溪流至一曲武夷宫后注入了祟阳溪,这条溪边也有很多历史故事,前方不远处有朱子渡,据考证"朱熹“居于武夷时,经常从此渡出发,泛舟崇溪到各地讲学。</h3> <h3> 夜色中的祟阳溪,溪水潺潺,丹峰隐隐,行走天下的夜游人。</h3> <h3> 太阳落下尘埃,留下夜的面纱,放松心情,在这溪边的步道上享受着夜的宁静、神秘。</h3> <h3> 一个不会欣赏夜色的人,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旅者。武夷的夜色有山水相衬,有月光滋润,给心中留下一个完美的武夷山。</h3> <h3> 三姑镇的灯火,武夷广场的地面光影,无不显示着这古老名胜区的繁华与热情,此时此刻我心飞翔,为晚年能生逢盛世而自喜,为祖国的进步而点赞。</h3> <h3> 白天看真山真水,晚上看山水中的“武夷水秀”,武夷山之旅就十分圆满了。</h3> <h3> 白天游玩晚上看实景表演已成为国内大型一点景点的不二模式。武夷山这地方的不同之处在于有两台大型实景演出供游客选择,其一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组成的“印象铁三角” 领衔,继《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后创作的第五个印象作品《印象大红袍》。其特点剧场相当于一个茶馆,四面舞台相连,观众坐席360度旋转。另一个为武夷地方旅游公司与法国一公司合作倾情打造的顶级实景多媒体夜间表演节目,特点是以水为媒,将舞台布景成一个瀑布,虚拟特效与真实表演高度融合,</h3> <h3> 老谋子五个印象中巳看过印象刘三姐,其实景规模与场面确实让人感到震撼,叹为观止。但导游介绍说这边的印象大红袍是以武夷山水结合茶文化为主轴的,而武夷水秀是以山水结合朱熹的诗词理学为主轴,看个人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考虑了一会选择了看武夷水秀,看完后感觉这个表演从舞台、演出人数的规模上来说比印象系列小多了,但多媒体的一些模似实景还是有新意。</h3> <h3> 演出中有对朱熹"逝者如斯"的诠释,对水的利用也发挥到了极致,大口径的水泵将水抽到山项然后从天而降,其气势与壮观场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h3><h3> 武夷山游完了,武夷山景色之秀美、文化之深厚,说不完也说不清楚。通过两次亲自前来,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其中美妙。令我身心享受,流连忘返。写下此篇游记,怀念我的山水之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