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的摄影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一种和书法、绘画、太极拳、广场舞一样的大众文化。然而与它们不同之处在于摄影者的努力可以非常非常地小,小到只需要动一下手指而已。2017年,人类共拍摄了一万两千亿 (1.2Trillion) 张数码图片,但是这天文数字的图海中有价值的图片究竟有多少?我们又如何来评价一张图片的价值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h3><h3><br></h3><h3><b>1. 存在的价值</b></h3><h3><br></h3><h3>摄影既是一种大众文化,便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把个人的存在价值和作品的存在价值混为一谈。很多人用摄影比赛来断定作品的价值。可谁知道今天全世界的摄影比赛有多少?反正我是数不清。不仅比赛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名头越来越唬人,不代表全球最高水平就显得低人一等。其实和任何商品的炒作一样,今天很多的摄影比赛已经变成了纯粹的商业运作。</h3><h3><br></h3><h3>比如我今天去注册一个皮包公司,然后举办一个“宇宙最佳摄影高手擂台赛”,宇宙头号高手将获奖金五万,条件是每张参赛作品需付申请费一百块。结果有一万张图片参赛,收入一百万。花几万块请两个评委,加上一些琐碎的开销,我起码可以净赚八十万。请问宇宙间有多少无本的买卖能产生这样的利润?不仅如此,参赛的图片由主办方随意使用,这是多少后续的商业利益?既然是宇宙大赛,比赛结束后一定要在本土之外举办一个宇宙间最冠冕堂皇,比奥斯卡还奥斯卡的颁奖仪式,这又是多少利润?几年办个比赛就赚得盆丰钵满了。让你上当受骗之后还沾沾自喜。</h3><h3><br></h3><h3>凡是商品,只要有买家就必然有卖家。整天想着去做宇宙第一高手就必然有人把它包装好了卖给你。我们不要动不动就埋怨商人趋利,自己只是个受害者而已。是不是照我这么一说摄影比赛便一无是处了呢?也不是。摄影比赛有两重实实在在的功效:对初学者来说,俱乐部级基层的、实时的摄影比赛,比如美国摄影学会PSA和一些非盈利摄影组织的比赛,是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菜鸟的片子拿去比赛,被碰得头破血流。裁判当场讲解片子好在何处、差在何处,下次再去碰壁可能流血会少点。</h3><h3><br></h3><h3>真正有权威性的世界级摄影比赛并不是很多,比如WPO,IPA,美国国家地理等机构每年都举办比赛。这样的摄影比赛是对一个成熟的摄影师来说是对成就的肯定。即便如此,真正的顶尖摄影高手也不会整天热衷此道。一年参加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摄影比赛的话先要问问这样做法是不是正常?更不用说如何有时间和精力去摄影创作了。</h3><h3><br></h3><h3>摄影作品是用来欣赏的,而不是用来比的,真正的作品无法用分数来比较。是齐白石的画好还是徐悲鸿的画强?我们从小就被比赛给毒害了,成就了一种比赛文化,凡事总要比出个高低来。这是摄影的悲哀。</h3><h3><br></h3><h3>除了比赛,摄影作品价值似乎也可以用大拇指和点击率来衡量。其实这样评价的还是个人的社会存在,并不是作品的价值。想要大拇指?整天去泡十七八个微信群,要多少大拇指便有多少大拇指。想要点击率?每天自己发上三五个贴,再去点赞三五百个别人的帖,保证你粉丝遍天下。更有甚者,可以成帮结伙地互相点赞,甚至雇人点赞,用机器点赞,迅速拉高知名度。这都是个人对其社会存在方式的自我选择,但是与摄影作品的价值无关。</h3><h3><br></h3><h3><b>2. 时间的价值</b></h3><h3><br></h3><h3>摄影记录的是时光。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我们让时间凝固了,由此而产生的摄影作品让人有无穷的时间去品味瞬刻的光阴。这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摄影作品价值的首要便是时间。</h3><h3><br></h3><h3>有价值的摄影作品是不可重复,至少是很难重复的,要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往往是相机里记录的事件(人为的或者是天然的),而不是摄影技术或者艺术本身决定了一张图片的价值。当然一个既勤奋又技术高超的摄影师会比一个既懒惰又技术平庸的人有更多的机会捕捉到独特的瞬间,拍摄难以重复的作品。</h3><h3><br></h3><h3>说到这里很多人会不以为然。你没见到某某人在某某景点的某某大片在某某大赛里得了某某大奖吗?我拍得比他还好!那我就说一句得罪人的话:今天很多的所谓大片重复性极高,最多只会在刚发布的几天,甚至几小时内有一些人观赏。在此之后便门可罗雀,更不用说青史留名了。数码时代信息传递迅捷,也使得作品被迅捷地重复着。就在我们为得一张大片而沾沾自喜之前,互联网上一模一样的大片可能早已比比皆是了。作为一个评委,我每天眼前滚过的都是来自同样摄影热点的重复图片,使得热点大片被封杀的几率远远超过来自身边普通场景的作品微妙作品。可重复性是今日摄影作品的第一杀手。</h3> <h3>谁都知道摄影史上拍卖价最高的是古尔斯基的《莱茵河II》,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张三寸小照回报最高。它被人从跳蚤市场用十块钱买来,现在却价值五百万美元。为什么?与摄影的技术、艺术、媒介没有一毛钱关系,就因为相片里的人是比利小子(Billy the Kid) - 十九世纪美国西部著名的江洋大盗。警长加勒特(Garrett)原与比利相识,在追踪并击毙他之后写了一部极其耸人听闻的《比利的真实生活》,成为描写美国西部的最畅销书之一。是人物的知名度与拍摄的不可重复性奠定了这张破烂小照的价值。在我们热衷于摄影技术和艺术的同时,往往却忘记了摄影归根彻底还是对眼前发生的事件的记录。最主要的是这些独特的景像、事件和人物被我们拍摄了,从而决定了一张作品的价值,摄影手段只是锦上添花,起着完善视觉的辅助作用。</h3><h3><br></h3><h3>难以重复的摄影太难得到,我就坐在计算机前天马行空。这样产生的影像别人就难以复制了吧?不可否认,这也是一个合理的艺术创作手段。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摄影首先是一个实时记录的手段,其次才是个纯艺术创作的手段。忘记了这一点无异于拿鼠标去与画笔竞争。而画笔描绘的作品通常比鼠标描绘的作品更有价值。</h3><h3><br></h3><h3><b>3.人性的价值</b></h3><h3><br></h3><h3>摄影作品另一种的价值是在于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情绪的反馈,让读者去思考。否则再美丽,再完善的作品也不会有深度有价值。我常常惊讶这些年自己所有的作品中销售量最大的竟是这张《温馨的瞬间Tender Moment》。</h3> <h3>这样的场景在非洲草原不难见,拍摄的难度对经常拍摄飞鸟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来说也是稀松平常。为什么那么多人要买回去挂在墙上呢?因为这不仅仅是两匹斑马,而是读者自己,或者说是读者自己内心所憧憬的自己,所以要挂在墙上整天去看着。我常说摄影作品里可以没有人,但一定要有人的故事,因为它的观赏者是人而不是机器,只有人才能赋予摄影作品一个价值。</h3><h3><br></h3><h3>我太追求人性了,我的作品里全是我喜欢的人与景。于是我们来到景点旁若无人地拍摄、自由自在地践踏自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截屏于美国电视台</h3><h3><br></h3><h3>对不起,这样产生的摄影只能对自己有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要照顾一下别人的价值观。如此自私的人性一旦被察觉,读者的情绪反馈就是一种被践踏的感觉。你让顾客有这样的感觉还做什么生意?更不用说自身人性的扭曲了。</h3><h3><br></h3><h3><b>4.创造的价值</b></h3><h3><br></h3><h3>这是一张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的作品《三轮车》。你看了一定会皱眉头:再笨的摄影师也会拍。可就是这张我们都觉得是废片的作品在2012年被卖了将近五十八万美元,而且和这张作品同一组的39张摄影作品共以五百九十万美元出售。</h3> <h3>像这样在今天重复性极高的作品也可能有天价,但是它只对先驱者有价值。做一个先驱不仅要有创意,而且要承受孤独的处境和失败的惩罚。在彩色摄影被认为不够艺术,只有黑白才算艺术的时代,埃格尔斯顿却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不仅如此,他只是去拍摄身边最平凡最不抓眼球的世界。是不是有点与亚当斯反其道而行之?但是他的作品最终让彩色摄影界在艺术殿堂里争得了不可撼动的地位,从此再有彩色摄影不是艺术的奇谈怪论便是不知艺术为何物了。我们今天的彩色摄影都受益于此人呢。</h3><h3><br></h3><h3></h3><h3>我们动不动喜欢用“创作”二字来描绘我们的摄影行为,却不知道它的分量有多重。究竟什么叫创作?我们来百度一下吧:“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自己的艺术经验、艺术观念以及审美体验,通过一定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把特定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形象、艺术作品和艺术文本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创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的自由创造活动。”</h3><h3><br></h3><h3>创作首先是创造性活动,然后才是作坊性的行为,“不同”才是创作最根本的要素。艺术的创作让我们有不同的视野去看世界:我们身边有一去而不复返的历史需要相机去记录,有人所未见的自然世界需要我们去发掘,有千姿百态的人生需要摄影去捕捉。穷一生精力也只能窥见分毫。为什么我们偏偏要退而求其次,去重复他人的劳动呢?相机与复印机技术非常相近,但是功能却是不尽相同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完</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text-align: start;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p></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摄影范谈》目录</b></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b><br></b></div> <h3>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旅美自然风光摄影师。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 频繁发表在国内外出版物,在多个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被多家图片社收藏。他同时又是国际顶级在线摄影艺术画廊1x.com的策展人,美国摄影学会(PSA) PID 副主席,以及世界顶尖摄影创作团队 - 四光圈创始人之一。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收集在其个人网站:<br></h3><div><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John Fan Photography</a><br></div>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范朝亮著作【摄影范谈集】三周改变你的摄影观。</h3> <h3>范朝亮著作【理性的灵动 - 大自然的摄影语言】叙述作者在摄影作品背后理性的思考和灵性的感知,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选2017年1月百道好书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