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7度和西经109°交会点附复活节岛石像近,面积约117平方公里,现属智利共和国的瓦尔帕莱索地区。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公里,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复活节岛是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离有人定居的皮特开恩群岛也有2,075 公里距离。该岛形状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组成。</h3><h3><br></h3><h3>令人惊讶的是,复活节岛的居民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世界的肚脐”。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鸟瞰地球时,才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难道古代的岛民也曾从高空俯瞰过自己的岛屿吗?假如确实如此,那又是谁,用什么飞行器把他们带到高空的呢?</h3><h3>但这个“世界的肚脐”未必指全岛,可能仅指岛上的火山口,那就没什么神秘之处了。而且据语言学家W·邱吉尔的考证,这个称呼的准确含意可能是“大地的尽头”。</h3> <h3><h3>这个多丘陵的小岛是由海底升起的一些火山形成的典型的海洋中的高岛。凝灰岩(由坚实的火山碎片形成的多孔岩石)及其熔岩流构成的3座死火山使该岛呈特有的三角形,.岛上耸立多座火山丘,最高点海拔601米。地面崎岖不平,覆盖深厚凝灰岩。岛上的地貌大多是平滑的小山丘、草原和火山。岛上的海滩上多是岩石,悬崖峭壁遍地都是,海湾上没有人看守。岛上只有三个海滩,沙子非常干净。</h3></h3><h3><br></h3><h3>复活节岛以其石雕像而驰名于世。岛上约有10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遗迹。1914年和1934年曾进行调查考察,1955年从事发掘工作,结果认为岛上存有三个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墙,可用以观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类石雕像采用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及火山渣为石料,用同位素碳测定时间约在公元前1680年。中期以石台上的长耳朵、无腿的半身石雕像为特征。石像高3─6米。最高的一尊达9.8米,重约82吨。6米多高的石像。<br></h3> <h3><h3>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们或复活节岛石像头顶上的巨型帽子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达10吨。这些被当地人称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h3></h3><h3>令人不解的是,岛上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刻的呢?它象征着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从采石场运往几十公里外的海边呢?有人说这是外星人的杰作。</h3> <h3>岛上居民是源自马克萨斯(Marguesas)种族的一个玻里尼西亚族亚群最东面的移民。原始的拉伯努伊词汇已经失传,在传教士於1864年向遭到屠杀的居民引入大溪地方言之前,只有一些混杂的玻里尼西亚字和非玻里尼西亚字的记载。通行西班牙语。按传统岛上居民自认是两个种族的后裔︰长耳族和短耳族。通婚是常见的。越来越多外国血统的人流入。</h3> <h3>气候属亚热带类型,即阳光充足且干燥。1~3月最热,平均温度23℃(73℉);6~8月最凉爽,平均温度18℃(64℉)。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公厘(49吋)左右,但每年的变化很大。9月最干燥,6、7月降雨最多,与南方的冬季锋面通过时间一致。6月和8月吹的风无规律,其他时候主要是来自东部和东南部的信风。从9月到翌年3月秘鲁洋流(亦称洪堡洋流)流经该岛,平均水温约21℃(70℉)。</h3><h3><br></h3><h3>我们是4月去的,正合适。</h3> <h3>10个到南美的团,才约有1个是到复活节岛的。我们提前三个多月,才落实2018年4月18日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去复活节岛的机票。于是我们安排复活节岛为南美游的最后一站。</h3><h3><br></h3><h3>图为我们下榻的酒店。</h3> <h3>4月,岛上鲜花盛开。</h3><h3><br></h3><h3><br></h3> <h3>我们在岛上2天1 晚,天气晴朗,风和日丽。</h3><h3><br></h3><h3>太平洋波涛汹涌。</h3> <h3>复活节岛石像巨帽之谜被破解复活节岛石像头顶上的巨型帽子一直是令考古学家不解的谜团。一支英国考古学家小组最终揭开了这个谜团。他们认为,雕刻巨石帽的石料来自一个此前未被研究的采石场,让石像戴上帽子则是一种权力的象征。</h3><h3>研究人员相信,第一批石帽出现于1200年至1300年。</h3> <h3>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们或复活节岛石像头顶上的巨型帽子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达10吨。这些被当地人称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h3> <h3>这个岛上的原始居民对自己的故乡另有称呼,他们称之为“吉·比依奥·吉·赫努阿”,即“世界中心”的意思,而波利尼亚人以及太平洋诸岛的土著居民称它为“拉帕一努依”(RaPa Nui),这个名称更令人费解,也颇含神秘色彩,因为直译过来就是“地球的肚脐”。</h3> <h3>岛上共有三个沙滩,沙子非常洁净。</h3> <h3>火山口</h3> <h3>鸟人博物馆</h3> <h3>我们来到岛上最大的火山口,位于复活节岛西南角的拉诺廓(RANO KAU)火山口,早在250万年前,这座火山就已经塑造了岛西南部的轮廓线。我们沿着300 米高的悬崖边缘转了小半圈,下面是一个海拔 200 米的火山口湖,蓝色的湖面漂浮着芦苇,蓝绿相间煞是好看。据说这个湖是全岛的水源所在,</h3> <h3>有不少自游客,在岛上住一周,骑车漫游。</h3> <h3>岛上漫游,需走在划定的线路上,不许越雷池一步。</h3> <h3>从火山口另一侧向海中望去,可以清楚看到不远处的三个岛礁,那是以“莫图”(Motu)命名的三座小岛,由近及远依次是崎岖多岩的卡奥卡奥岛(Motu Kao Kao),乌燕鸥、蓝脸鲣鸟和军舰鸟的筑巢地伊提岛(Motu Iti),和面积最大的努伊岛(Motu Nui),后者其实是水下火山的顶部,这里正是岛上鼎鼎大名的“鸟人竞赛”的举办地。</h3><h3>每年八、九月被当地人称作“Manutara”的乌燕鸥会在岛上筑巢产蛋,各部落派勇士甚至是酋长本人前往参加比赛。参赛者需要爬下峭壁,趴在一种用草捆成的工具上游至小岛,最先得到鸟蛋并顺利游回主岛者即为年度“鸟人”。顺便说一下,在人类到达之前,复活节岛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海鸟繁殖,曾经至少有25种海鸟在这里筑巢,可能是整个太平洋中最繁盛的鸟类繁殖地。</h3> <h3>如今,奥隆戈村村民为参赛者准备的传统石头屋已经被美国考古学家威廉.马洛伊博士复原了,我们沿着指定的步行路线,来到这些半掩埋的房屋前。入口极小,据说鸟人住的地方出小是为了刮掉不干净的东西,但是里面过于狭窄,人都无法直立,只能用来睡觉休息吧。</h3> <h3>马塔维里国际机场又称复活节岛机场,是一座位于智利复活节岛首府汉加洛的机场。由于其地理位置,马塔维里机场还曾被美国航空航天局作为航天飞机的紧急降落地点之一</h3> <h3>复活节岛的晚霞(网上照片)</h3> <h3>俯瞰复活节岛火山口。</h3><h3><br></h3><h3>(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照片)</h3> <h3>2018年4月18日,在复活节岛的火山口留念。</h3><h3><br></h3><h3>2018年12月19日9时37分,在复活节岛东南海域(南纬36.0度、西经101.2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