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源头在闻喜探秘

董要重

<h3>董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自帝舜赐姓,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世代相传,世系蕃衍,支派繁多,源远流长。董氏家族上历夏商周,中经秦汉魏晋南北朝,下迨隋唐宋元明清,而今已有800万后裔子孙,遍布九州大地,已成为华夏一大姓氏。然而,这样一个大姓,却起源于闻喜县东部一个叫董泽的小地方?</h3> <h3>闻喜县礼元镇白水滩一带,相传是闻喜董泽湖——董父养龙的地方,它使闻喜拥有了“龙乡”的美誉。 </h3> <h3>闻喜古县志上就标有“董父庙”和“豢龙池”的位置</h3> <h3>作为董氏之本源的闻喜,正充分利用这一品牌优势,把董氏文化与龙文化结合起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董氏文化牵线、以经贸旅游搭台,起到了凝聚族群、发展经济、构建和谐闻喜的作用。</h3> <h3> 董父,虞时人。因龙非甘泉不饮,董父广寻天下,终找到董泽,湖水甘洌,四面环丘,中间低凹,实为豢龙之佳地,于是便定居了下来。董父在此豢龙,故董泽湖也叫“豢龙池”,后来,董氏家族的堂号便有了“豢龙”之说</h3> <h3>董泽湖莲花飘香,蒲苇荡漾,清流萦绕,蔚然深秀,所以人们叫做“董泽荷香”,为闻喜八景之一。</h3> <h3>清乾隆间闻喜知县李遵唐作《董泽荷香》,末句为:“豢龙客去余香在,凭吊年年策骑来。”</h3> <h3>豢龙客”就是董父。董父因豢龙,后人谓之“龙神”,“盖龙王之神,必董父之祠也。”而生活在董泽湖畔之董氏,其后裔绵延兴盛、支分派别,各成大家。</h3> <h3>《董氏宗谱图记》中说:董氏后裔,“夷皆姓董,而族源延远,皆宗于此(闻喜)焉。”而董仲舒少子之孙自广元徙陇西,裔孙又徙河东,重回故里。</h3> <h3>自金大定年后,闻喜董氏后人十分重视宗谱碑楼的修葺,以此彰显闻喜作为董氏本源的标志。</h3> <h3>元末明初,西董之裔,又分南西而为二矣。南董里号青中。”董泽之上,以董为名者,有东董村、西董村、中董村、董家庄,东董村即今绛县仇张里,西董村即为今郝庄。明洪武三年(1370年),闻喜县城设四坊、农村设五乡,东部即为清通、董氏二乡,可见明初董氏在闻喜东部分布之广、人口之多、地位之重。</h3> <h3>民国七年(1918年),闻喜县仍有董村、董家庄、中董村等以董姓为名的村庄,全县多半的村庄都有董姓。</h3> <h3>大书法家的龙字</h3> <h3>董父豢龙文化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