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西秦岭山脉小陇山的深处,曲径通幽,百鸟齐啭,溪水潺潺,层峦叠嶂,群峰耸峙,松涛如海。</h3> <h3> 美境中突起一座并不算高的孤峰,只见其形似麦垛,面容紫褐,崖面龛似蜂窝,栈道纵横飞架,烟雨笼罩之时,横云飞渡之际,犹如海市蜃楼之幻景。这就是被誉为“西北山水林泉之冠”的麦积山。</h3> <h3> 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的伯希和,都知道麦积山但是谁也上不去。上面的栈道早就被烧毁了,因此一直保存到建国后50年代。</h3> <h3> 中央政府为了调查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但是栈道被烧毁了,就从山上的树上拴着绳子滑下去,一个一个的洞窟向下看。一看不得了,发现了很多东西。其实明清时期亦有修建。但清末后战乱频频已有几百年无人问津。加之天水雨水丰沛。林木茂盛无人能登,从而保护了这座极其珍贵的历史宝库!</h3> <h3> 中国历史上有3百年的时间,一直处于大混战。俗称五胡乱华,也有称中原沦陷。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差点五千年的华夏历史续不了篇!</h3> <h3> 但其实这段时间各种元素在中原汇集,使华夏民族的文化得以丰富,最后把异族同化。这个时期出现过很多大的佛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百花争艳是华夏文化一次大的飞跃!</h3> <h3> 后秦~十六国时期羌人的政权。传三世共三帝,历时三十四年。第二位帝王名姚兴在他的统治时期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兴盛。</h3> <h3> 姚兴即位不久,想起爷爷曾对自己说过,羌人与佛有缘,当年在艰难的迁徙中,曾有高僧多次帮助羌族人。于是,姚兴派法显去天竺取经,又派人到西凉去迎接回一位天竺高僧——鸠摩罗什。同时在麦积山开窟造庙当时之盛境可谓轰轰烈烈!<br></h3><h3><br></h3><h3> </h3><h3><br></h3><h3></h3> <h3> 由于西游记,唐僧的故事妇孺皆知,却不知在比玄奘早200年的后秦,法显在已过花甲之年的62岁从长安出发,穿行大戈壁,经西域三十余国,过喜马拉雅山九死一生,行程数万里。历经14年,他不仅带回梵本佛经数十种,译经数十卷。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旅行游记《佛国记》。</h3> <h3> 而姚兴迎来的鸠摩罗什年少精进,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被姚兴尊为国师。</h3> <h3> 佛教传入是公元初年前后的事,当时由于丝绸之路成了连接东西方的唯一路径,所以地处丝绸之路一侧的麦积山也像敦煌一样,成了僧侣们眼中不可多得的灵岩仙境。</h3> <h3> 佛教石窟选址除了风水还要符合教意。可想在一个农业大国的腹心上,有这么一个麦垛山,来供奉保佑人间丰衣足食、吉祥如意的佛,其中玄机就不言而喻啦!</h3> <h3> 1800年前,五代人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垛。″</h3> <h3> 姚兴崇佛便在麦积山雕凿石窟。雕凿在垂直90度的悬崖绝壁上面。此后的1800年,朝代不断的更迭,麦积山凿石的巨响不曾停歇。</h3><h3></h3> <h3> 一时间,从四面八方吸引来了100多个僧人,云集在这里,崇信佛教,追求死后或“来生”的快乐。把个寺院搞得四季香火旺盛,善男信女来往不绝。</h3> <h3> 如今古老的栈道、神秘的佛龛、精美的雕塑和斑驳的壁画。更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h3> <h3> 在唐代发生了关中大地震,把石窟给震塌了。好不容易宋代的时候上去一些人,重新修复,修复之后又遭遇大地震,再加上宋和西夏的战争,此后寂静了数百年……</h3> <h3> 站在这本巨大的画册前,眼前浮现出不同朝代不同服饰的雕塑大师忙碌的身影。</h3> <h3> 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 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h3> <h3> 据《梁高僧传》载,南宋永初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300余人。</h3> <h3> 据史书记载,著名禅僧玄高、昙弘在此讲学,“聚集僧人三百”。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大兴崖阁,造像万千。</h3> <h3> 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h3> <h3> 北魏孝武帝,就是那个文治武功的元宏之孙元修,生性放荡淫乱祸国。与三个表妹肆意放纵,把个好端端的北魏拱手让给高欢,逃到长安投靠宇文泰。25岁就被宇文泰毒杀。北魏寿终正寝。分裂为东、西魏。从此演出了一幕幕的悲剧。堪比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h3> <h3> 历史太长讲不完咱只讲麦积山。讲那绵绵无尽的爱情,讲那憋屈千年的冤情!</h3> <h3> 西魏时,魏文帝元宝炬为开国皇帝,但只是个傀儡。最悲催的是娶了一个貌美如仙,勤俭持家,贤良温柔的公主。演义了一把愦憾千年的爱情悲剧。而麦积山则是原配皇后乙弗氏的葬身之地,“凿麦积崖为龛而葬。”</h3> <h3> 她是青海王最宠爱的女儿,母亲是孝文帝的四女儿淮阳公主,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主,生得国资天色,气质高贵。鉴于数代联婚传统,十六岁的乙弗氏便嫁给了孝文帝之孙、京兆王元愉的儿子元宝炬。</h3> <h3> 俗话说:娶妻娶德,娶妾娶色。乙弗氏16岁嫁给皇帝,31岁被皇帝含泪赐死,短短13年间就给皇帝生了12个孩子,是历史上贤妻良母的典范,更破了皇后生孩子的记录!可见其恩爱。</h3> <h3> 麦积山第44窟,主佛高约1.6米,水涡纹高肉髻,结跏趺坐。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作“无畏印”;左手下垂膝前,作“与愿印”。鼻梁高而修直,额头宽广。通肩袈裟自然下垂,衣褶如花朵般盖过双膝,覆于佛座前,比重几乎占到了整座雕塑的一半,质感厚重,线条飘逸,层次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这尊主佛坐姿极为沉静,衣褶的曲线却动感十足。更让人赞叹的是她的面部,薄唇小口,嘴角浮现出一抹亲切神秘的微笑,那神秘的气度显然来自佛国,悲悯祥和,但亲切的意味却分明来自人间,温暖慈爱……这便是乙弗氏儿子按照母亲的容貌雕凿的!</h3> <h3> 按照《魏书》记载,元宝炬的皇后乙弗氏简直将女性所有的美德聚于一身,她性情温柔如水,吃斋念佛,勤俭节约,从不佩戴珠玉身穿罗绮,平素里只穿着旧衣,为人宽厚而没有嫉妒心。</h3> <h3> 然为了迎合柔然,宇文泰要求元宝炬娶柔然公主并休了乙弗氏。生生把两个相爱的人拆散。这也且便罢,柔然公主生性嫉妒。央求父亲屯兵边境,非要皇帝把已入佛门的前皇后处死。无奈皇帝派人将乙弗氏赐死,时年31岁。</h3> <h3> 远在长安的元宝炬,始终也无法忘记这位为他而死的结发妻子,在自己的寝陵竣工后留下亲笔文书,说自己去世后,由乙弗皇后配祭。元宝炬的长子元钦登位后完成了他的心愿,在他驾崩后,追谥乙弗氏为文皇后,配祭于太庙,终将自己的母亲与文帝合葬于永陵。</h3> <h3> 可怜的柔然公主年仅16岁死于难产。元宝炬这个懦弱的男人保护不了女人,却能得到女人的挚爱,不得不让人唏嘘。</h3> <h3> 乙弗氏的孙子娶了宇文泰的女儿,也是你欢我爱。但宇文泰为篡权谋杀皇帝,命女儿恢复公主身份。女儿自杀殉情,是整个中国史上唯一自愿殉葬的皇后!</h3> <h3> 第44窟的造像技术远远胜于麦积山同类石窟,不难理解,这毕竟有来自西魏皇室的全力支持。</h3><h3> </h3> <h3> 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曾请庚信为他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h3> <h3> 隋文帝仁寿四年,秦州使在麦积山顶修建高9.4米的七级宝塔一座,相传为阿育王84000宝塔之一。至今宝塔仍巍然屹立在山顶,不过只存五级。</h3> <h3>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曾不断开凿或重修。</h3> <h3> 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h3> <h3> 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h3> <h3> 隋唐造像丰满细腻,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br></h3> <h3> 从不同时代造像,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翩翩如生。</h3> <h3> 石窟的牌匾是清初书法家王了望题写,“是无等等”四个字取自佛教经文,“是”指正确的,得到的,存在的东西,“无”指错误的,失去的,不存在的,“等等”意为如此而已,完整的解释就是:对也好,错也好,得到也好,失去也好,都不过如此。</h3> <h3> 麦积山石窟最大的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造像建于隋代,中间的佛祖释迦牟尼高约17米,两侧的菩萨高13米,据说这龛佛像原来也藏身于石窟之中,后来唐代地震,石窟外壁被震塌,于是便成了“露天大佛”。</h3> <h3>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h3> <h3> 一座麦积山,一部编年史。——厚重!厚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