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堡古渡

云中漫步

<h1>永新罗霄山脚下,奔腾的禾水旁有一个叫白堡的村庄,白堡渡与吉安县交界,曾是湘赣边界山地的竹木和航船顺禾水而下赣鄱的结集处。</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从吉安出发路过天河,远远望见河对岸的白堡古渡。</span></h1> <h1>河上有一座窄窄的铁索吊桥与外界相通,宛如一个“原生态”的世外桃源。</h1> <h1>白堡渡是清末民初,从福建上杭两户邱姓客家人,从上游水路沿江而下逃荒到这里安营扎寨。</h1> <h1>他们在这里搭建草棚,披星戴月开垦荒山野岭,开始以农耕为主。以前交通闭塞,唯一就是靠水路,由于山上出产木材,吉安、南昌的做木材生意的老板,跑到这里采购木材,男人给他们撑船放木排到吉安,一个月两趟,妇女负责养鸡种菜,洗洗刷刷。</h1><h3></h3> <h1>看他们在这里发展比较好,又从福建迁来姓林的几户人家,解放前夕又有本地圳上姓黄的和石桥姓龙的迁入,经过繁衍生息逐步发展,形成有十多户人家白堡村。</h1> <h1>苏区时期这里是八区,天河也归这里管。每日有七八十条船聚集在这里,排工、船工、商贾,在这里息栖,积蓄能量。</h1> <h1>现在河床处保留的石堤和拴船用的石桩。默默见证着百年古渡的繁忙和沉寂。史料记载吉安做木材生意的大富翁康文卿,民国十一年五月三十日,捐款五百块大洋修缮过白堡码头。当年的码头有三分之一是王家的。</h1> <h1>1934年8月<span style="font-size: 17px;">红六军团军团长</span>肖克率领部队从永新出发,从白堡村带了二三十号青壮年,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后无一人生还,全部牺牲在长征途中。1945年1月22日本鬼子从天河上船,到白堡渡口上岸,村支书的父亲和另外一人,被抓当船夫,撑了一天一夜,不准上岸吃饭,累得动作稍微缓慢,就被日本兵用枪托打得遍体鳞伤。</h1><h3><br></h3> <h1>从白堡古渡上岸,有条一米宽的老街。当年非常繁盛。由数十级石阶沿坡而上,展现眼前的便是经历了两百年历史的“白堡古街”。</h1> <p class="ql-block">老街上残存的鹅卵石路。</p> <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古街只有一米多宽,婴儿一泡尿可以尿到对铺,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道,</span>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h1> <h1>当年古渡商贸繁荣、商贾云集,有杀猪的、买豆腐的,缝纫铺、茶楼、酒馆、药店、作坊店铺相聚成市,每天早上要剥七八条牛买,每日有两个戏班子日夜唱戏,被当地人誉为“小香港”。</h1> <h1>这个门太有意思了,上面的对联具有时代的印记。上个世纪这里是白堡村的供销社,里面经营着土特产、农药化肥,随着时代变迁,现已人去楼空。</h1> <p class="ql-block">墙上的“为人民服务”以及“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标语,是文化大革命的遗迹。</p> <h1>这栋内部木制结构的房屋是解放初期,人民公社成立合作社,由村民你五元、他十元集资建起的。</h1> <h1>改革开放后合作社倒闭,姓林的村民把它买下,作为住家。</h1><h3></h3> <h1>曾经的峥嵘岁月已随风雨飘散,留下这处处旧痕,还有川流不息的江水……</h1><h3></h3> <h1>这条街分上街和下街,上街是永新的,下街是吉安县的。昔日的繁华如今只留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中。</h1> <h1>通过古渡上船,将木材茶油粮食运往大都市销售;而外面的油、盐、布匹,也由此运进本地周边。</h1> <h1>在这里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乃缓缓而来。</h1> <h1>赣江边一栋栋老宅虽然老旧,精致的明清建筑无不彰显白堡当年繁荣。<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3></h3><h1></h1><h1></h1> <h1>两只家犬虎视眈眈看着陌生外来客</h1> <h1>村里大部分人祖籍虽是客家人,随乡入俗,村前屋后到处是狗,永新的狗肉鼎鼎有名。</h1> <h1>四处游荡的羊群</h1> <h1>小桥流水人家</h1> <h1>桥下妇女拿着木盆木槌捶洗着衣物</h1> <h1>炉火前香喷喷的熏肉</h1> <h1>网上看见著名永新籍画家陈桂明,在白堡写生,正好让他帮我调查白堡古渡的人文历史,用语音采访了村老支书和这位一位老人。</h1><h3></h3> <h1>2002年由县、镇、村三方集资53万,在古渡前方修建了横跨两岸一公里长的吊脚楼,解决了村民祖祖辈辈靠出行难的问题。别看现在荡荡悠悠的吊脚桥,曾经还可以过大货车。后面为了安全禁止大型车辆通行。</h1> <h1>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h1> <h1>白堡村地处吉安县和永新县交界处,两县鸡鸣相闻。</h1> <h1>解放前有句谚语:一日早晨跑三县。这里上界、中界是永新白堡村,下界是吉安县天河镇白泥村,全村都姓李。白泥村的人是十九世纪末期才从对岸迁过来的。解放前没有明显的界线,种的是插花田、插花山。分界线是以一条小溪、一个拱桥。</h1> <h1>两村相互会通婚,白堡老村支书邱忠兴的爱人就是白泥村的。</h1> <h1>传说村里有些农民爱赌博,警察来这里抓赌,就像躲猫猫一样。永新县警察来了,赌民跨过水沟躲吉安县界地,吉安县的警察来了,又迅速跑永新县地界躲藏。</h1> <h1>这里曾经有个白堡小学,现在是村养老院。</h1> <h3>由于学生太少,孩子们都到河对岸的小学读书,</h3> <h1>这是村卫生室</h1> <h1>白堡古渡经常遭遇洪水泛滥,据69岁的邱书记回忆,从他懂事以来,1954年洪水最大,老街上面淹过房屋一米多高,淹末了窗户,其次是1982年的洪水。</h1> <h1>这是今年6月7日端午节那天暴雨倾盆,古渡迅速被淹的场面。过去每年洪水暴涨,白堡渡土船停运,改划小船。在外读书上初中时孩子,星期六回家带上一周口粮返校,遇上游暴雨,河水突然暴涨,土船停运。幸有白堡老书记邱忠兴,龙六农两位叔叔冒着危险伐小船送他们过河。时至今日,他们已是白发老人了。白堡的孩子们永远感激他们当年无私的奉献精神。</h1> <h1>对面的村庄是永新的沙边村</h1> <h1>2017年江西省国资委,筹集了300万元的帮扶资金,让一座崭新的白堡大桥飞跨禾水之上,结束了白堡村依靠摆渡、走吊桥过河的历史。</h1> <h1>曾经的吊脚楼成为滔滔禾水上一道美丽的风景。</h1><h3></h3> <h1>昔日渡口,渡人渡物之功能,被新建的大桥所取代。</h1> <h1>走进白堡村,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h1> <h1>如今的白堡古渡更是旧貌换新颜,宽广的文化广场,亭台楼阁、花树成行、错落有序。</h1> <h1>水泥路巷道纵横相间</h1> <h1>一幢幢崭新楼房拔地而起</h1> <h1>新农村建设涂脂抹粉后,缺乏过去老街的古朴。</h1> <h1>走在这翻修后的鹅卵石路上</h1> <h1>推开虚掩的门,纯天然天井采光非常好,喜欢这种原汁原味民居。</h1> <h1>地上的图案有点画蛇添足感觉。</h1> <h1>新农村建设后,经常有文人墨客来这里采风。</h1> <h1>艺术家在这里寻找创作的灵感。</h1> <h1>永新籍画家陈桂明笔下的白堡古渡</h1> <h1>白堡记忆</h1> <h1>延续了两百年的白堡渡口,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人们永久的乡愁。</h1> <h1>以上老照片由朱建华提供,村史资料由村支书邱忠兴提供。</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