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学中研,研中学”

吕宁娟

<h3>  2019年3月13日—14日,,基于“互联网+课例展示”背景下秦永贵工作室成员示范课暨专题讲座活动在贺兰一小顺利开展。本次课例展示主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为主。工作室的十位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展示了数学概念教学,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h3> <h3>  冯伟老师教学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新颖,授课条理清晰,教学环节层层相扣,就如剥洋葱般给孩子们呈现出了“分数意义”概念的核心,孩子们一个个学得扎实,老师教的轻松。整节课轻松自若,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合作学习中,在身边事例中,准确的把握分数意义。</h3> <h3>  张丽君老师所教学的《圆锥的认识》,让我们大家由衷的赞叹。课前谈话把孩子们带到了圆锥的世界,有质疑(提出问题)到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实践验证等一系列环节,把圆锥的特征及高的认识知识点一一呈现出来。孩子们在活动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圆锥的知识点,并掌握了圆锥只有一条高和高的画法,整节课活而不乱,井然有序。</h3> <h3>  在这次课例展示中,三位男老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杨怀昭老师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通过自学的形式,在合作交流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有所获。海涛老师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孩子折一折、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理解什么是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侯志强老师教学风格幽默,利用魔术游戏,让孩子自己观察,发现规律,从而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及意义。三位男老师课堂语言亲切,稳中求实。</h3> <h3>  吕宁娟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辩一辩等教学方法,自主发现和总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学高的认识及画法时,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和看微课等形式,自主画高,发现三角形的高有三条。</h3> <h3>  王红艳老师教学的《最大公因数》,这节课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会了找最大公因数的多种方法。</h3> <h3>  王春燕老师教学的《小数的意义》,老师教学严谨,教学中抓细节,课堂上让孩子学会举一而反三,通过观察、对比和发现,让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与分数相同,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老师语言亲切,善于培养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h3> <h3>  许世洁和查荣老师教学的《年月日》和《1000以内数的认识》,她们语言温柔,教态自然可亲,教学中不紧不慢,课堂轻松活泼,让孩子在动手操作和观察发现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h3> <h3>  3月14日下午,秦永贵老师结合大家的教学,<span style="line-height: 1.8;">给大家做了一场精彩的评课讲座。他从“问,说,辫,评”四个方面对每一位老师的课堂环节深入浅出的进行分析,肯定了大家的优点和亮点,同时也对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在坐的成员们如同“一语道破梦中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相信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中磨练、研讨、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每位成员会进步的更快、更强。</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教学

老师

课堂

孩子

圆锥

学生

分数

概念

理解

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