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元曲与 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 西学东渐”后相对 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h3> <h3> 朱家庄村位于博山镇政府驻地北博山以北四公里。地处丘陵。设四个村民委员会。共1,401户, 4,916人。耕地3,994亩。</h3><h3></h3><h3> 《丁氏宗谱》载:“吾祖四公子,于洪武七年由冀州枣强县迁于山东省淄川县道凯庄同居。洪武八年,迁于颜神镇安居。六世应振,字简廷,郡庠生,自八陡迁居朱家庄。”据此,丁氏当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在此定居。清光绪《续修丁氏族谱》载:“始祖明洪武初年(1368年)自冀州迁于青州府益都县朱家庄定居。始祖讳昆,故后,卜葬于庄西茔田。”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均分别载有“朱家庄”宇样。村中原有明成化、清乾隆年间之碑碣,均载有“朱家庄”的村名。相传明代以前,先有朱姓在此定居,故以姓氏命名为“朱家庄”。 </h3> <h3>造纸术的发明 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h3><h3> 体验造纸的过程 --- 这是孩子们在把纸浆倒入容器里</h3> <h3>均匀搅拌</h3> <h3>过滤</h3> <h3>晾晒干燥后纸张基本成型了</h3> <h3> 朱南村的农耕文化馆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其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h3> <h3> 农耕文明决定了汉族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欧洲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h3><h3> 孩子们在体验中认识和学会了使用农具</h3> <h3> 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欧洲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欧洲文明掠夺式特征,诞生于此前的狩猎文化,与滥觞于种植的中国文明存在明显的差别。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h3> <h3> 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与今天提倡的和谐、环保、低碳的理念不谋而合。</h3><h3> 孩子们在欢乐与好奇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和认识了农耕的辛苦与农具的使用。</h3> <h3> 拓印、是对雕刻的或石刻的表面的手工复制品,其方法是将一张纸紧紧覆盖在作品上,用黑色或彩色材料拓印。传统的拓印材料是宣纸和一种叫拓印蜡的块状黑色材料。--- 孩子的家长们也按捺不住的学习了起来。</h3> <h3> 所谓的拓印就是把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轻轻敲打,使纸入字口,待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然后把纸揭下来,一张黑地白字的拓片就复制完成了,这种复制文字的方法,称之为"拓印"。它是将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纸、墨拍印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的工艺方法。</h3><h3></h3><h3><br></h3> <h3>基地中心的负责人在耐心的教授示范</h3> <h3>快来看、这是我的作品</h3> <h3> 我和作品合个影 </h3> <h3> 朱南村国学体验基地笑迎四方客、用热情与真挚欢迎广大的学习团队前来体验与指导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