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之际,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即将召开之际,2019年3月16日,中共琼海市委组织部、致公党琼海市委以及琼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在博鳌亚洲论坛所在地——美丽的博鳌田园小镇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椰风印痕”——杨全发版画作品展。</h3><h3> 杨全发,海南琼海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第二、三、四、五届美协理事,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琼海市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获海南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称号。<br></h3><h3></h3><h3> 作品入选历届海南省美展,并先后入选中国职工画廊、全国科普美展、琼港书画联展、中国特色首届美展、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跨世纪全国卫生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庆祝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07中国现代水印版画展。其中《椰风》等多件作品分别获海南省美展一等奖和全国优秀奖,并多次入选全国“群星奖”展。部分作品分别被神州版画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安徽省文联美协、深圳美术馆、香港文山斋艺术中心收藏。作品及辞条入编《中国美术选集》、《中国美术家选集》、《中国地方艺术人才年签》和发表于《美术》杂志。</h3> <h3>本次作品展展出其优秀版画作品30余幅,较为完整地展现其创作生涯各个阶段的艺术成就。预祝杨全发先生的画展获得圆满成功,以艺术作品为媒介,向世界展示琼海的美丽风情,让高雅的艺术走进美丽乡村,走进百姓生活,为建设美好琼海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h3> <h3>刀与水之间</h3><h3>——版画家杨全发的水印木刻时光</h3><h3>◆ 王卓森</h3><h3>记住琼海,源于电影《红色娘子军》。洋溢着革命美学和海岛风情的镜头中,晃动着一些满身热带特征的人和大片迎风摇曳的椰林,还有那条宽阔得不像在海南岛上流淌的名字叫万泉河的河流,甚至那一颗在琼剧音乐中冉冉升起的晨阳,竟如此地富有这个地方的气质,让我有一些迷幻般的想象,觉得那里的红色人文是不需渲染的文学,那里的风光霁月是直接可以入画的美。事实上,记住琼海,还更多是因为认识了一些值得记住的琼海人,比如琼海籍海南著名版画家杨全发先生。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与他坐在喧嚣中的安静,他超越俗流的版画语言与他在版画界的个人效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我翻转贯常之见,一时语塞。</h3><h3>最初看到杨全发的作品,是他获得第三届海南省艺术节全省优秀美术作品奖的水印木刻《春潮》。浪花以聚集大海无限能量的方式激荡在画面上,一块苍黑嶙峋的大礁石尖刀般挡在透视线上,制造出一种压抑之下的迸发和奔放之势,泡沫横浮在海水和礁石之间,传递出一种轻松和生动,还有白色的鸥鸟们,把群类的翔飞技能发挥至极,精灵的自由凌驾在波涛的呓语之上。海水底下似乎隐藏着一个谜题,企图吸引海岸上所有物种不安的灵魂,使人过目难忘,会把大海的喧响和寂寞的沉思带走。看杨全发平静的脸庞、和善的微笑,身上鲜寡的烟火之气,想象他走的应该是三月熏风、景明春和的路数,却不知他能把海洋强大而躁动的脾气和心事收归到这件作品之内,把熟悉的元素组合出一种张力。我想,除了构图的需要,杨全发要极力表达的是一种南海边的独美和锐力。从这幅作品已激越出刀痕和色彩的意蕴来看,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以水印版画的意义诠释了自然和内心丰富的感觉,同时很好地区别了其他绘画体裁。就艺术素养和技法而言,从事水印版画创作不仅要有其他体裁画家的悟力,因为脱离了布面、纸本等介质,还要具备匠人的心气和功夫,在水痕、木纹、刀功、墨染的交织中,如果刀刀见神,版版生辉,一定是已臻化境了。不说杨全发几十年来笃定在无数块木板边的手运刀行,在娴熟的手法中不断实现个人的“想法”,把海南的水印版画创作和创新拉进一个新的广角,也不说他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单单选择展览场和名利场越来越生冷的水印版画领域,他其实已经刻画出了一种不凡的人生。</h3><h3>从春潮涌起的大海回到杨全发的画风,要衍说透他的整个创作流变以及在海南版画界的清晰存在,似乎有些难度。他实在是太善于“变化”,而作品数量又不算少,像一个混迹于世风的中年人,身后的故事是很难一语道破的。还好,琼海不远,嘉积镇也越来越能留人。沿着万泉河岸边走去,找寻一些地方性的印象和感受,捕捉一些可生成东海岸艺术影像的细节,以作为版画家杨全发艺术观察的背景,兴许是可为的。身边的琼海,海风吹拂,椰林婆娑,安详得有些出世,似乎已经忘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一场恐怖的台风。随着蔡家大院在几棵大榕树边淡然进入夏天,夹着从玉带滩袅袅传来的博鳌亚洲论坛的声音,粘耳的蝉鸣从榕树叶子的后面飘过来。祖国内地来的游客很多,尽管到处是绿树丛丛,他们依然无法匿迹于此地的乡村和海岸。杨全发没有避开这些时光中的生活和历史行进,也没有折进万泉河边的安详中自我徜徉,而是有所兴然,有所劳作,那就是在个人的水印版画世界里营造一方天地,收割几茬果实——清水和颜料是柔软的,刻刀和木板是坚硬的,在此两者之间焕发出气息和精神的,是出水成韵、丰富层叠的印痕。这印痕,把杨全发一颗恂然的心,一种忘我的状态,甚至一道夜晚中的眼神,收拢得不分彼此,点点渗入他好静的生活和必然的日常琐碎中。坐在咖啡厅里谈他的画,他会详细地说一些关于版画的知识,至于本人在海南版画界的位置,他却一番莞尔。说实在的,我个人以为,他的水印木刻作品,无论是居于不同题材的创意、构图和水印的技术处理,还是内容的深挖和拓展,都已形成了他个人的范式和成果。多元,层次感强烈,新版画,直逼油画效果,生活微发现,时政主题,等等,这些概括性的说辞,自然无法把杨全发多年来的创作说得完整。只知道,他的画挂在哪个展厅,都不会影响到空间的氛围和光线,而只会呈现为一框艺术的景致,增加现场的分量和神采。</h3><h3>巡航式地观看了杨全发《英雄花·追念永存》《沃土》《椰风》《晨鸣》《热风》《娘子军·万泉河边的记忆》《琼花》《一路椰风》《海花》《蔡家大院》等作品,愈发觉得他多年一日的坚守是十分值得的。他不离弃海南岛的母题创作,还有有关一些域外的走心用意,获得了业界和界外的认知度以及影响力。很多奖项终归于作品,多件画作参加全国和地方美展,进邮票,上明信片,被刊物报纸介绍,这样的结果,不留遗憾地回馈了他长期以来在水印木刻版画方尺间的倾情独舞。看得出,杨全发的作品很好地作答了他内心苦苦的寻觅,回应了所谓现实主义抑或别的什么主义的遵循其实并没有多少裨益,只有放眼海南岛,回到琼海脚下的土地上,回到家乡万泉河畔的晨昏中,让眼睛饱吸自然,让耳朵灌溉风声,让心和思索一起行走,才是自己那条通往灵魂和艺术的山阴道。这样的感悟,不是一幅画就画得出来的。</h3><h3>往东看,海南岛绿色的椰林里,江海田园静美如画,夕阳照射之下,炊烟袅袅之中,万泉河水清又清的甜美歌声又飘起,红色娘子军在电影中和芭蕾舞台上矫健灿然的身影依然盘旋。时光循环往复,无法消退人们对这些美好记忆的勾留,甚至放大了视觉和触觉去寻找新的经典。所以,后续的传奇里如何重构不一样的海韵椰风,杨全发和不少同仁在叩问自己。</h3><h3>刀的锋利,水的浑然,之间就是善思和刻苦的杨全发先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