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 淡淡乡愁

印象

<p class="ql-block">  许多年前记忆中的老家,小桥流水人家,儿时的星星点点就象昨天的事,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故乡有我的亲人和挥之不去的乡愁…… 一一题记</p><p class="ql-block"> 此文献给逝去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王帮富在家中排行老大,有二个妹妹一个弟弟,兄妹四人关系亲密。儿时记忆中的叔叔王帮贵:中等身材,爱打蓝球身体强健,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为人和蔼可亲,人缘极好,乐于助人。</p><p class="ql-block"> 奶奶王邱氏,娘家很殷实家境不错,受封建礼教影响,从小开始裏脚,在闺房中长大沒有读过书,熟悉描凤绣花。后经媒人牵线嫁给爷爷王继刚。爷爷年轻好学,有一门烹饪手艺,这在当时也是郎才女貌一门好姻缘。</p><p class="ql-block"> 听我奶奶说:爷爷是潢川县饭馆有名的大厨,炒得一手好菜,红烧肉、腐乳肉、狮子头等都是饭馆的招牌菜。达官贵人的宴席都点名让爷爷做,据说北阀名将吉鸿昌驻扎在潢川时曾光临饭馆,吃过爷爷做的菜后连声说好!</p><p class="ql-block"> 爷爷在饭馆主厨忙生意,奶奶在家照顾孩子打理家务,也称得上是男主外女主内。得益家庭条件好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我父亲从小读书,是潢川师范毕业的。奶奶说起那段美滿的生活脸上充滿了幸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1949年潢川解放初期,爷爷突然患急性病,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病故时年令不足50岁。据四姑说:病情发生在今天,完全可以治好。突如起来的变故,加上治病、丧葬费,对一个家庭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主要收入又断了来源,真是雪上加霜。</p><p class="ql-block"> 奶奶努力支承着这个家,想尽一切办法維持这个家,全家七口人日子过的很艰难,有时甚至出现家无隔夜粮的困境。万般无奈,奶奶只好将我父母亲、姐分出单过,用分灶的办法找活路。在当时的困境下逼出来的办法,那是奶奶一生中最艰难最痛苦的时期。</p><p class="ql-block"> 饿肚子的滋味只有父辈们最为清楚。为让家人过上好日子,1951年5月父亲报名参加革命工作,在县里集中后到开封参加保险专业培训,毕业分配到洛阳人民保险公司。先后在市粮食局,市委办公室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52年,母亲带着我姐背井离乡来到洛阳,一家人别后团聚,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在老城南关贴郭巷租房子租家俱,日子过的虽然清苦,一家人共渡难关,还是滿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1954年3月我降生了,给家里平添一份喜悦。第二年家中又添海民弟,这样家里很热闹,母亲手忙脚乱照顾二个小孩,工作也做不成。</p><p class="ql-block"> 1960年秋,天灾人祸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城市粮油付食品按人口限量供应。父母亲商量将我送到老家待一段,该上学时再回来。就这样跟着二姨乘绿皮火车第一次回老家。</p><p class="ql-block"> 以前听父母亲说:老家是鱼米之乡,多为水田盛产大米。到信阳下火车又換乘长途客车,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水田,我似乎明白北方天旱缺雨的原因是雨水下南方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到来,让奶奶.姥爷.姥姥.四姑.小叔.舅.姨们很高兴,大人们商量后决定:我两边轮流住。当时我小没有那么多想法,现在看两边要分担我的口粮,因为县城也按人定量,凭粮本购买。</p><p class="ql-block">  姥姥这边是大家庭有姥爷.姥姥.三舅.七舅.八舅.二妗及晓红,人口多事也多,吵闹之事我小屁孩也不懂,只好到一边玩去。</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姥姥当家,只有她能镇住家人。闲下来时八舅带我到处转着玩,七舅带我去潢师院内的水塘钓鱼,儿时我较喜欢鱼,每次开杆都收获不小,很开心!餐桌上还有鱼吃。</p><p class="ql-block"> 姥姥家有口大水缸,我将钓到的一条小鲫鱼放入水缸,闲暇时,爬在缸沿上看鲫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养了好一段时间。那时县城没有自来水,各家都是挑水,三个舅轮流挑水自是一番辛苦。</p><p class="ql-block"> 脏衣服多了,拿到河里洗,在河边经常可看到三五成群或结伴而来的妇女.姑娘边洗衣边打闹,笑声一片!这埸景只有在南方能见到。</p><p class="ql-block"> 家乡有很多特色小吃,记得有一次姥姥给我端了盘食物,几块油炸的糍巴,外焦黄里白嫰上面撤些白糖,我拿起品尝,粘粘的口感香又甜很好吃。姥姥说这是糍巴,味蕾的良好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晚上,县城漆黑一片,路灯几乎见不到行人稀少。姥姥家点的是煤油灯,所以家人早早洗了就休息,想熬夜煤油有限。正如儿歌所云:天一抹黑,各回各家,各见各妈。那个年代的大人小孩睡眠足不缺觉。</p><p class="ql-block"> 在奶奶家住的时候好开心,因为有大民小安弟俩,我们玩摔面包、耍洋片、玩玻璃弹子,一起玩的很开心。年令相差不大,结伴而行有共同语言,想干啥就干啥。</p><p class="ql-block"> 白天一块玩,吃的一锅饭,晚上睡的一个床,那叫形影不离。当然小孩在一块儿有时不免有伴嘴吵闹,但是很快就云消雾散,一会儿又玩的亲如兄弟。</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家是长子我是长孙,奶奶对我喜欢有加,常给我变着花样改善伙食。有天中午吃饭,奶奶给端了碗面条,鸡汤中有细细的面条,上面漂着青菜叶、韭黄,色香味俱全。</p><p class="ql-block"> 我看的直流口水,一口气吃了两碗,奶奶看着我馋猫似吃象,笑着说:潢川贡面好吃吗!儿时的我滿面笑容连声说:好吃,好吃!</p><p class="ql-block"> 四姑在供电部门工作,工作之余很关心我的生活,经常问寒问暖,饭桌上给我夹菜添饭,唯恐我吃不饱。</p><p class="ql-block"> 我眼中的四姑:身材适中,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透出明亮、聪慧,面色白里透红,短头发显的精神、干练。衣服永远是那么整洁。是我眼中的漂亮姑姑!心中的这个秘密曾经给妈妈讲过。</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信阳地区电力紧张,为了保证潢川工业、居民用电,国家投资建设一组小火力发电设备。1960年叔叔由县钢铁厂调入电厂工作。发电厂的运营,改变了全县因缺电造成工业落后的局面。机组能否正常发电,对全县民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家人在吃晚饭时,突然电灯熄灭,叔叔会立刻起身走到门外,看看其他人家是否也黑灯,如果大面积黑,他会迅速抓起手电奔向厂里。</p> <p class="ql-block">  他是发电厂的负责人,尽管工作有分工,只要出现问题他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这就是我的叔叔,他大公无私献身电力事业,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天下午,叔叔问我:想到厂里看看吗?我高兴的说:想去,就怕你忙沒时间。就这样来到了发电厂,一个庞然大物臥在高大的厂房里,有几个技术员、工人在值班,汽轮机在稳定的运转,叔叔过去查问当班设备运转情况。</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发出的强大电流通过高压输送到四面八方,我感到很神奇!电对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太重要。也让我对叔叔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认识。</p><p class="ql-block">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1961年的春节临近,叔叔利用休息时间带我逛南城。大石桥上很热闹人来人往,小潢河从桥下流淌,红色沙岩的桥墩子如中流砥柱。我喜欢故乡的大石桥,曾在桥上流连忘返,看桥上南来北往忙碌的人流,看桥下河里魚鹰捉鱼,还看那碧水蓝天。</p><p class="ql-block"> 南城不大是旧时的老县城,小街商铺林立,小舖面前店营业,后面住家生意生活两不误。由于临近节日,市面上红灯笼、红对联增添许多喜庆气氛。</p><p class="ql-block"> 不宽的街道,石板铺的路面由于年久而苍桑,己被车马行人踩踏的光滑发亮,人流擦肩接踵,街道两边不时传来鸡鸭鱼蔬菜小贩的叫卖声,街面商市呈现一派节日氛围。</p><p class="ql-block"> 叔叔边走边给我讲南城的往事,我似懂非懂的听着,好奇的看着街两边似古董般的老房子。“想吃什么,你说。”我有点儿不好意思,看着点心铺。叔叔给我买了份桃酥,店里伙计用粗糙的黄纸包好递给我,我拿起一块点心吃了起来,香酥可口,心里那叫美滋滋。</p><p class="ql-block"> 又逛到一座古老的大门前,看到二根铸铁旗杆,我不明白铁旗杆这么高大有什么用。叔叔耐心给讲解一番,多少年过去了,只记住铁旗杆。 </p><p class="ql-block"> 这时叔叔又从衣服口袋拿出五毛钱递给我说:平时工作忙沒有时间陪你,快过年了钱拿着,买点喜欢的东西。“谢谢叔叔!”我感动地接过钱。</p> <p class="ql-block">  心里想过年才发的压岁钱,怎么提前给呢。现在我明白:那个时代工资水平都很低,压岁钱一毛当年就是大数,五分就能看一场电影。五毛钱就可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相当一天的付食菜金。这伍毛钱是叔叔对我的特殊待遇和厚爱。</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春节过的很开心,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前,穿新衣的我给奶奶拜年,奶奶笑盈盈地从大襟布衫儿里掏出三毛纸币,分別给我和两个表弟,接过压岁钱的小哥仨自然是兴高彩烈。</p><p class="ql-block"> 由于老家亲戚多,我是第一次在老家过年,初三叔叔带着我走东串西好一阵热闹,去那家如何称呼,叔叔提前教我。每到一家小的给老的拜年,说上几句吉祥的话,老人家高兴地拿出准备好一毛纸币递给我,话不多心里的祝福都挂在笑脸上。</p><p class="ql-block"> 好日子时间总是过地那么快,过年的压岁钱收到三元多,对小小的我来说也算收获多多。过了好多年,一些事淡忘了,但是这压岁钱的事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过了正月十五民间的说法那才叫过完年,县城里人们才开始安心新的一年工作。离家半年我想家,想父母亲和姐姐、弟弟。</p><p class="ql-block"> 叔叔为我联糸到去信阳拉煤的顺风车。那天中午在奶奶家吃的午饭,很丰盛。四姑、大民、小安都在,临分别时奶奶还流了眼泪,千叮咛万嘱托路上小心安全,到家报个平安。</p><p class="ql-block"> 我和姥姥在电厂门口上了去信阳的货车,恋恋不舍得与叔叔再见,车走了很远很远我回头看他还站在那里向我招手!晚上从信阳上火车,后半夜醒来己到洛阳,父亲接的站,父子相见自然一番亲热,夸我长高了也胖了。</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中又睡了一觉,醒来一摸口袋钱不见了,我想起在火车上睡觉,姥姥将钱拿去代为保管,就找姥姥要。姥佬说:小孩子要钱干啥,钱交给妈妈了。我一听这话,要回钱没戏,妈妈是一家之主,只当交学费。</p>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1983年12月,我从部队转业回到洛阳暂未到银行报到,在家带带儿子。离开老家许多年了,十分想回去看看。正好母亲回老家探亲,一路母子有说不完的话,看得出母亲情绪很好,很开心,说的最多话题还是老家亲人。</p><p class="ql-block"> 三十一年前母亲背井离乡,带着我姐为了谋生来到洛阳。历经千辛万苦,努力工作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养育我们姐弟四人先后成家立业,母亲做了奶奶,苦尽甜来幸福美滿。 看着母亲那双辛劳的双手,儿子内心充滿感激感恩。</p><p class="ql-block"> 到了潢川进了家门,见到奶奶时,母亲叫了声:娘,您好吗!奶奶连声说:好!好!母亲走上前双手扶住奶奶。“奶奶我来看望您老人家。”。奶奶激动的说:我的大孙子好啊!叔叔、贾婶、姑姑,我们又亲热的聚集在一块,分享亲情带来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我从儿时别后二十三年又回到老家,感触多多。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起来,长辈们自然也老了。晚上,我打了盆热水准备为奶奶泡脚,母亲给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当奶奶的小脚放入热水中,我心里很感动。 </p><p class="ql-block"> 奶奶在享受着天伦之乐时,又激动的潸然泪下,这是高兴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在七十多年的风雨中,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奶奶不知吃了多少苦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支撑了这个家,保留了这个家的完整,才有今天四世同堂的欢聚。</p><p class="ql-block"> 在余下的日子,除了陪母亲处理姥姥那边的事情外,就多陪陪奶奶,多尽一份孝心。婆媳亲密相处,端饭奉茶和蔼有礼,家和万事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文:印象</p><p class="ql-block"> 编辑:英桃</p> 亲情篇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3o0vm8t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全家福”幸福的记忆</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j0fd2z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我的父亲母亲</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w5yk3l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儿时压岁钱</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266ukb3p?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黄国故城行</a></p>